專利名稱:微灌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微灌技術中的微灌帶。
現有的微灌帶一般采用迷宮式結構。缺點是結構復雜、技術要求高、成本高、易堵塞、不便安裝和維護,而且對水質要求高,需用復雜的過濾裝置,同時,還需要高壓水泵;鋪設時,盤帶設備較復雜,帶卷太大,鋪設距離較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已有微灌帶因結構復雜致使其技術要求高、成本高、易堵塞、不便安裝和維護以及管路較復雜(需要過濾裝置和泵)的問題。
一種微灌帶,微灌帶的邊封之上設有沿軸向排列的上出水孔。
上述的微灌帶,上出水孔為兩列。
上述的微灌帶,微灌帶邊封之下設有沿軸向排列的兩列下出水孔。
上述的微灌帶,上、下出水孔較靠近微灌帶的邊封。
上述的微灌帶,上出水孔位于下出水孔之外。
因本實用新型在微灌帶上設置出水孔。其結構簡單,故技術要求低、便于制造、成本低、便于安裝,其盤帶設備簡單、帶卷小、鋪設距離長。因水在微灌帶中流動阻力小,流速快,一方面,流程長,所有孔同時出水,灌水均勻,滲透一致,也無需復雜的過濾裝置和高壓水泵,直接利用渠水的壓力就可實現灌水;另一方面,出水孔不易堵塞。本實用新型特別適合于利用渠系水、較小面積的微灌技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詳述。
圖1實施例1的俯視圖。
圖2為實施例1的橫截面圖。
圖3為實施例2的橫截面圖。
參照1~2,實施例1包括微灌帶1,微灌帶的邊封之上設有沿軸向排列的兩列上出水孔2,且上出水孔靠近邊封。上出水孔位于邊封之上,可使泥沙沉淀于微灌帶的下部。
參照圖3,實施例2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邊封之下設有位于上出水孔2之外的下出水孔3,下出水孔可將沉淀的泥沙沖洗掉。
實施例3與實施例2不同之處在于上、下出水孔對稱設置。上、下出水孔也可相對設置。
權利要求1.一種微灌帶,其特征在于微灌帶的邊封之上設有沿軸向排列的上出水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帶,其特征在于上出水孔為兩列。
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灌帶,其特征在于微灌帶邊封之下設有沿軸向排列的兩列下出水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灌帶,其特征在于上、下出水孔較靠近微灌帶的邊封。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灌帶,其特征在于上出水孔位于下出水孔之外。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微灌技術中的微灌帶。微灌帶的邊封之上設有沿軸向排列的上出水孔。它解決已有微灌帶因結構之復雜致使其技術要求高、成本高、易堵塞、不便安裝和維護以及管路較復雜(需要過濾裝置和泵)的問題。它具有技術要求低,便于制造、成本低、便于安裝、帶設備簡單、帶卷小和鋪設距離長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A01G25/00GK2423718SQ002370
公開日2001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6月8日
發(fā)明者丁正海, 張武輝 申請人:丁正海, 張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