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飛蟲驅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飛蟲驅趕器,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利用昆蟲具有復眼的特性而將其迷惑從而達到驅蟲目的的飛蟲驅趕器。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希望環(huán)境比較衛(wèi)生并不受飛蟲等影響,為達到此目的,除了我們勤將生活環(huán)境及周邊打掃整潔之外,也可同時在市場上購入殺滅飛蟲或趕走飛蟲的化學氣體,但使用化學氣體噴霧或多或少對人體的健康或嗅覺方面會產生影響,并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因此如果能用一些自然的方法驅走我們人類討厭的、周圍環(huán)境中的飛蟲,這將是最理想的方法。
據(jù)悉大部分會飛行的昆蟲(飛蟲)都是長有復眼的。而復眼最常用的視覺方式是利用多只眼的光線密度來判斷物體,并且利用光線頻譜來判斷顏色,甚至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下能夠分析影像,最難得的是大部分飛蟲均能判斷來自天空的光或水平面上反射的光線,從來不會掉進水里,因此本品就是利用了它們復眼的特點而研制出來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水的反射及折射光,制造一些能將水變成立體的角度,另飛蟲在水平視線上看到有水的折射光,從而令飛蟲誤會前面是水而不越過其中。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就需要提供一種容器,該容器中裝有水而又能令水的折射光線及反射光線完全出現(xiàn)在水平線上,但盛水容器的厚度應該滿足其透光率不能改變水的光譜,并且其能夠形成比較多的水折射光及反射光。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飛蟲驅趕器,包括具有透光外殼和內腔的容器、柱形軸和用于使所述柱形軸轉動的驅動系統(tǒng),其中內腔中裝有水,透光外殼保持所述水的光譜不變,柱形軸插入到內腔中。
該驅動系統(tǒng)設置于容器的頂部或底部。
優(yōu)選的,該驅動系統(tǒng)裝有馬達及變速器、并配有磁吸式的連接傳動系統(tǒng)。
優(yōu)選的,該驅動系統(tǒng)裝有風動輪、并配有磁吸式的連接傳動系統(tǒng)。
優(yōu)選的,該柱形軸具有凹凸扭斜并彎曲的形狀。
優(yōu)選的,該容器為熒光燈管。
插入到內腔中的柱形軸通過驅動系統(tǒng)慢慢地旋轉,令容器內的水流動,從而產生水的折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這些光線不斷閃爍,使環(huán)境中充滿水光的感覺,導致飛蟲(例如蒼蠅等)誤會前面是水,從而避而卻步。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其采用目前使用的熒光燈管(俗稱光管)作為容器,這種燈管的外殼1是以較薄的玻璃制成的,其透光率較高,容器的高度及直徑大小可根據(jù)需要制造,容器的內腔儲有水2,內腔中可同時裝進一條長度與容器內腔高度大約相等、凹凸扭斜并彎曲的透明柱形軸3,管頂或管底可裝有馬達及變速器、并配以磁吸式的連接傳動系統(tǒng)4,從而使中央的柱形軸3徐徐轉動。這樣慢慢地旋轉,令容器內的水流動,從而產生水的折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這些光線不斷閃爍,使環(huán)境中充滿水光的感覺,導致飛蟲(例如蒼蠅等)避而卻步。
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在管頂用風動輪代替馬達及變速器并配以磁吸式的連接系統(tǒng)(4a)。
以上兩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
權利要求1.一種飛蟲驅趕器,其特征在于,該飛蟲驅趕器包括具有透光外殼(1)和內腔的容器、柱形軸(3)和用于使所述柱形軸(3)轉動的驅動系統(tǒng),其中所述內腔中裝有水(2),所述透光外殼(1)保持所述水(2)的光譜不變,所述柱形軸(3)插入到所述內腔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蟲驅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系統(tǒng)設置于容器的頂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蟲驅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系統(tǒng)設置于容器的底部。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飛蟲驅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系統(tǒng)為裝有馬達及變速器、并配有磁吸式的連接傳動系統(tǒng)(4)。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飛蟲驅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系統(tǒng)為裝有風動輪、并配有磁吸式的連接傳動系統(tǒng)(4a)。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蟲驅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軸(3)具有凹凸扭斜并彎曲的形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蟲驅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為熒光燈管。
專利摘要一種飛蟲驅趕器,利用昆蟲具有復眼的特性而將其迷惑從而達到驅蟲目的,該飛蟲驅趕器包括具有透光外殼(1)和內腔的容器、柱形軸(3)和用于使所述柱形軸(3)轉動的驅動系統(tǒng)(4),其中所述內腔中裝有水(2),所述透光外殼(1)保持所述水(2)的光譜不變,所述柱形軸(3)插入到所述內腔中。
文檔編號A01M1/00GK2746758SQ0327588
公開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何焯輝 申請人:何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