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
背景技術(shù):
我國茶園面積、產(chǎn)量和出口量分列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假眼小綠葉蟬Empoasca vitis Gthe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為重要茶樹害蟲。假眼小綠葉蟬屬于同翅目Homoptera葉蟬科Cicadellidae,原為雜草和木本植物上的一種多食性害蟲。20世紀50~60年代,我國大面積墾荒種茶,該葉蟬從雜草和灌木等寄主植物轉(zhuǎn)移到茶樹上,逐步演化成優(yōu)勢種。其廣泛分布于我國茶區(qū)及越南和緬甸等鄰國茶區(qū)。世代重疊,從我國秦嶺、淮河地區(qū)至海南島,每年繁殖7~15代左右。每年5月下旬~7月上旬、9~11月形成2個蟲口高峰。以成、若蟲刺吸嫩梢,產(chǎn)卵于茶梢的嫩莖中。受害芽葉凋萎、卷曲、焦邊、脫落,葉色紅褐,狀如火燒。由于該葉蟬繁殖力強,缺乏有效天敵,幾十年來一直是我國頭號茶樹害蟲,主要依賴化學(xué)防治。許多茶區(qū)每年化學(xué)防治10多次,夏秋茶期間,每7~10天施1次藥,造成嚴重的農(nóng)藥殘留,并致該葉蟬產(chǎn)生明顯抗藥性[1]。
黑刺粉虱屬于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國外在日本和印度等國茶園中為害程度不等。其習(xí)性蔭蔽,80%以上的個體分布于茶叢中、下層成葉背面。且世代重疊,難以根治。20世紀60年代初、70年代初、80年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在我國長江中下游、華南和海南等茶區(qū)間歇性暴發(fā),引起煙霉病大流行,大面積的茶園一片漆黑。迄今未明確其種群猖獗成災(zāi)及崩潰的機理。2000年以來浙蘇皖茶區(qū)該粉虱的蟲口較大。其幼蟲和蛹體表的蠟層較厚,茶叢蓬面快速噴藥對其殺傷甚微,通常都是在該粉虱大發(fā)生時高濃度大劑量地施藥。雖然能夠控制蟲害,但對天敵的殺傷很重。當(dāng)年茶葉生產(chǎn)的損失也很嚴重[2]。
我國目前有約10000公頃的有機茶園,這類茶園不允許使用化肥、農(nóng)藥,但蟲害仍嚴重發(fā)生,尤其是假眼小綠葉蟬,無有效防治措施。除有機茶園外,我國還有100萬公頃無公害茶園。國家農(nóng)業(yè)部已規(guī)定無公害茶將是我國茶葉生產(chǎn)的最低要求和市場準入標準,化學(xué)農(nóng)藥的應(yīng)用必將逐步減少。鑒于此,必須拓展這兩種害蟲新的無公害防治途徑。
昆蟲化學(xué)信息物質(zhì)對環(huán)境無污染、使用劑量微小(mg~μg級)、活性強。20世紀70年代以來,昆蟲性信息素一直作為重要的無公害措施之一,成千上萬畝地應(yīng)用。90年代以來,寄主植物—害蟲—天敵三營養(yǎng)級間的化學(xué)通訊成為研究熱點,寄主植物的氣味招引害蟲定位、刺激取食。這些新發(fā)現(xiàn)激起研究者們極大的興趣,他們企望將其付諸治蟲實踐[3]。昆蟲一般都有趨光性[4],沿用幾十年的燈光誘殺、黃板誘蚜等技術(shù)就是利用了昆蟲的這些習(xí)性。王勇等(1991)[5]報道土黃色彩紙對茶尺蠖幼蟲有引誘效應(yīng)。肖素女(1997)[6]研究了白、藍、黃、黃綠、墨綠5種色板對茶小綠葉蟬Jacobiasca formosana Paoli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的引誘作用,發(fā)現(xiàn)黃綠色粘紙誘捕葉蟬的效果好,黃紙對黑刺粉虱的效果好。然而,這種茶小綠葉蟬不是我們研究的Empoasca vitis Gthe;如果依據(jù)中國科學(xué)院編譯出版委員會(1957)編撰的《色譜》[7],黃綠色或者黃色都還可細分為許多類型;并且,該文未涉及茶梢揮發(fā)物的引誘作用。本發(fā)明將色彩與信息物質(zhì)組合起來誘捕葉蟬和粉虱。減免施藥,降低茶葉農(nóng)殘,促進我國的有機茶和無公害茶葉生產(chǎn)。
參考文獻[1]朱俊慶.小綠葉蟬發(fā)生趨勢預(yù)測.茶葉科學(xué),1986,6(2)41~46[2]韓寶瑜,崔林.茶園黑刺粉虱自然種群生命表.生態(tài)學(xué)報,2003,23(9)1781~1790[3]Pickett J.A.,Wadhams L.J.,Woodcock C.M.The chemical ecology ofaphids.Ann.Rev.Entomol.,1992,3767~90[4]陳寧生.視覺通訊.見中國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昆蟲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昆蟲卷.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0.362~363[5]王勇,張漢鵠,鄒運鼎.彩紙對茶尺蠖幼蟲誘集效率的研究.植物保護學(xué)報,1991,18(2)177~180[6]蕭素女.茶園中有色粘紙誘捕害蟲之效果調(diào)查.臺灣茶業(yè)研究匯報,1997,1651~60[7]中國科學(xué)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編定.色譜.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7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
方法的步驟為1)采用吸附法從健壯茶梢中分離鑒定出9種揮發(fā)物反-2-己烯醛、羅勒烯、順-3-己烯乙酯、順-3-己烯-1-醇、丁酸-3-己烯酯、芳樟醇、1-辛醇、香葉醇和吲哚,2)采用生物測定方法確定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為具有引誘活性的揮發(fā)性組分,3)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分別配成濃度為0.01-20μg/ml的味源物,再將三種味源物按1∶0.2-1.5∶0.1-1組配,配制成引誘劑,4)采用茶園小區(qū)引誘試驗從10種色彩中確定對葉蟬和粉虱具有引誘效應(yīng)的鸚鵡綠、芽綠和素馨黃3種色彩,5)將芽綠和素馨黃2種色彩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引誘劑組合,制成誘捕葉蟬和粉虱的誘捕器,6)將誘捕器放入田間誘捕葉蟬和粉虱。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1)無污染,適應(yīng)于當(dāng)前的有機茶和無公害茶葉生產(chǎn);2)效率高、性能穩(wěn)定,1~2天內(nèi)就可將試驗區(qū)內(nèi)許多葉蟬成、若蟲和粉虱成蟲誘捕、減免施用化學(xué)農(nóng)藥在安徽敬亭有機茶園山用本方法誘捕假眼小綠葉蟬,降低蟲口54.7%,在安徽麻姑山無公害茶園用本方法誘捕黑刺粉虱,平均每個誘捕器誘捕的黑刺粉虱成蟲高達上千頭;3)便于運輸,使用方便;4)成本低。
附圖是本發(fā)明誘捕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1、采用吸附法從健壯茶梢中分離鑒定出9種揮發(fā)物反-2-己烯醛、羅勒烯、順-3-己烯乙酯、順-3-己烯-1-醇、丁酸-3-己烯酯、芳樟醇、1-辛醇、香葉醇和吲哚制作兩頭帶有口徑為6~10毫米細小開口、中空的玻璃柱,容積4.5~5.5升,進口接壓縮空氣瓶,出口依次接Tenax TA吸附柱、真空泵。在吸附揮發(fā)物之前,將Tenax TA柱在270~280℃,通氮活化4~8小時。在玻璃容器中加入190~210克健壯茶梢,吹入空氣,同時從吸附柱后抽氣,在進口前、Tenax TA柱后用流量計控制流量,進、出氣流量都為300毫升/分鐘。
11~13小時后取下吸附柱,用重蒸乙醚淋洗,再用氮氣緩慢吹掃至15~30微升,吸取1μl汪入GC-MS檢測,配合標樣鑒定組分。鑒定了茶梢揮發(fā)物中9種化學(xué)組分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芳樟醇、羅勒烯、順-3-乙酸己烯酯、丁酸-3-己烯酯、1-辛醇、香葉醇和吲哚,其中順-3-己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是含量大的組分。
2、采用生物測定方法確定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為具有引誘活性的揮發(fā)性組分1)采用“Y”形嗅覺儀,Y管兩臂和基部長度均為10cm,兩臂夾角為90°,依次聯(lián)接味源瓶(或?qū)φ掌?、蒸餾水瓶、活性碳瓶。從Y管基部以真空泵抽氣,自然空氣依次經(jīng)活性碳瓶過濾、蒸餾水瓶加濕、味源瓶(或?qū)φ掌?,在Y管兩臂交叉處交匯,進入Y管基部。停止抽氣,從Y管基部管口引入昆蟲再抽氣,昆蟲將逆風(fēng)向前,在Y管兩臂交匯處稍作停留,就選擇一臂進入。
以正己烷為溶劑,將順-3-己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等9種茶梢揮發(fā)物分別配成溶液,濃度為0.01~1μg/ml,作為味源物,以正己烷為對照。用開口的容積為2毫升安碚瓶盛1毫升的味源物(或正己烷),置于味源瓶(或?qū)φ掌?中,逐頭引入假眼小綠葉蟬成蟲、假眼小綠葉蟬若蟲、黑刺粉虱成蟲,抽氣,統(tǒng)計選擇味源及正己烷的昆蟲數(shù),用x2法檢測選擇味源的昆蟲數(shù)與選擇正己烷的昆蟲數(shù)之間的差異。
2)發(fā)現(xiàn)在9種供試揮發(fā)物中,葉蟬成蟲、葉蟬若蟲、粉虱成蟲中趨向順-3-己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的蟲數(shù),與趨向?qū)φ?正己烷)的蟲數(shù)間的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
3、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分別配成濃度為0.01-20μg/ml的味源物,再將三種味源物按1∶0.2-1.5∶0.1-1組配,配制成引誘劑用正己烷為溶劑,將順-3-己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分別配成濃度為0.01-20μg/ml的味源物,再將三種味源物按1∶0.2-1.5∶0.1-1比例組配,經(jīng)“Y”形嗅覺儀所做的生物測定表明,引誘效果比單組分更強。這就是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的引誘劑。
用無水乙醇浸泡天然橡膠制成的橡皮頭24小時以上,晾干。再用引誘劑浸泡這樣的橡皮頭12~36小時,就制成了誘芯。
4、采用茶園小區(qū)引誘試驗從10種色彩中確定對葉蟬和粉虱具有引誘效應(yīng)的鸚鵡綠、芽綠和素馨黃3種色彩1)田間小區(qū)試驗確定較有引誘力的色彩購置芽綠、鸚鵡綠、素馨黃、油菜花黃、橄欖黃綠、玉髓綠、孔雀綠、藍綠、墨綠和雪白10種彩紙,每種色彩均制成10塊長長方形的雙面色板,色板的兩面均勻地涂抹無色昆蟲膠,置于茶園誘捕假眼小綠葉蟬和粉虱。結(jié)果表明鸚鵡綠、芽綠和素馨黃對葉蟬成、若蟲和粉虱成蟲引誘力較強。
2)測定3種強引誘力色彩的參數(shù)使用香港美能達公司生產(chǎn)的色彩色差計(color difference meter),型號CR-331C,色空間選用絕對測量方式(L*a*b*色差系統(tǒng))。測得鸚鵡綠L 69.00(67~70)a-43.57(-40~-47)b+44.27(+40~+47)芽綠 L 75.42(73~75)a-40.57(-40~-47)b+47.43(+44~+50)素馨黃L 86.96(84~90)a-5.84(-2~-9) b+64.77(+61~+68)其中第1個數(shù)值L表示亮度;a、b是色度坐標,第2個數(shù)值“+”表示紅成份,“-”表示綠成份;第3個數(shù)值“+”表示黃成份,“-”表示藍成份。
5、將芽綠和素馨黃2種色彩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引誘劑組合,制成誘捕葉蟬和粉虱的誘捕器1)引誘劑就是“具體實施方式
3”所述,將易引誘劑載于誘芯上。
2)誘捕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的誘捕器為芽綠色色板加上誘芯。誘捕黑刺粉虱成蟲誘捕器為素馨黃色板加上誘芯。
6、將誘捕器放入田間誘捕葉蟬和粉虱假眼小綠葉蟬誘捕器或黑刺粉虱誘捕器放置于茶園中,誘捕器下底邊與茶梢平齊,誘捕器之間的距離為4~8米。
7、實施例實施例1采用吸附法從健壯茶梢中分離鑒定出9種揮發(fā)物反-2-己烯醛、羅勒烯、順-3-己烯乙酯、順-3-己烯-1-醇、丁酸-3-己烯酯、芳樟醇、1-辛醇、香葉醇和吲哚制作兩頭帶有口徑為7毫米細小開口、中空的玻璃柱,容積5升,進口接壓縮空氣瓶,出口依次接Tenax TA吸附柱、真空泵。在吸附揮發(fā)物之前,將TenaxTA柱在275℃通氮活化4小時。在玻璃容器中加入200克健壯茶梢,吹入空氣,同時從吸附柱后抽氣,在進口前、Tenax TA柱后用流量計控制流量,進、出氣流量都為300毫升/分鐘。
12小時后取下吸附柱,用重蒸乙醚淋洗,再用氮氣緩慢吹掃至20微升,吸取1μl注入GC-MS檢測,配合標樣鑒定組分。鑒定了茶梢揮發(fā)物中9種化學(xué)組分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芳樟醇、羅勒烯、順-3-乙酸己烯酯、丁酸-3-己烯酯、1-辛醇、香葉醇和吲哚,其中順-3-己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是含量大的組分。
實施例2采用生物測定方法確定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為具有引誘活性的揮發(fā)性組分按照具體實施方式
2所述,以正己烷為溶劑,將順-3-己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等9種茶梢揮發(fā)物分別配成溶液,濃度為1μg/ml,作為味源物,以正己烷為對照,利用Y形嗅覺儀測定葉蟬成蟲、葉蟬若蟲、粉虱成蟲對味源的趨向數(shù)量。發(fā)現(xiàn)在9種供試揮發(fā)物中,葉蟬成蟲、葉蟬若蟲、粉虱成蟲中趨向順-3-己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的蟲數(shù),與趨向?qū)φ?正己烷)的蟲數(shù)間的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
實施例3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分別配成濃度為0.01-20μg/ml的味源物,再將三種味源物按1∶0.2-1.5∶0.1-1組配,配制成引誘劑用正己烷為溶劑,將順-3-己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分別配成濃度為1μg/ml的味源物,再將三種味源物按1∶1∶1比例組配,經(jīng)“Y”形嗅覺儀所做的生物測定表明,引誘效果比單組分更強。這就是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的引誘劑。
用無水乙醇浸泡天然橡膠制成的橡皮頭24小時,晾干。再用引誘劑浸泡這樣的橡皮頭24小時,就制成了誘芯。
實施例4采用茶園小區(qū)引誘試驗從10種色彩中確定對葉蟬和粉虱具有引誘效應(yīng)的鸚鵡綠、芽綠和素馨黃3種色彩按具體實施方式
4所述,制作彩板。2002年10月20日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茶葉研究所茶園引誘葉蟬。上述10種色板平均每塊板誘捕葉蟬成、若蟲分別為58±16,53±21,54±18,50±24,48±19,42±21,34±24,22±12,18±10及15±10頭。2002年7月2日,安徽省麻姑山茶場試驗,上述10種色板誘捕黑刺粉虱成蟲上述10種色板誘捕粉虱成蟲分別為246±89,238±78,267±76,251±84,235±89,214±91,204±84,187±62,148±59以及142±76頭。綜合分析,認為鸚鵡綠、芽綠和素馨黃對葉蟬成、若蟲和粉虱成蟲引誘力較強。
實施例5將芽綠和素馨黃2種色彩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引誘劑組合,制成誘捕葉蟬和粉虱的誘捕器按具體實施方式
5所述,將濃度為1μg/ml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按1∶1∶1的比例制成引誘劑。再用芽綠色粘膠色板和引誘劑組合,制成假眼小綠葉蟬誘捕器;將素馨黃粘膠色板與引誘劑組合,制成粉虱的誘捕器實施例6將誘捕器放入田間誘捕葉蟬和粉虱1)誘捕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選浙江省寧波市天賜茶葉公司茶園,面積30畝,2003年9月21日,用其中心區(qū)域為試驗地。取10塊芽綠色板加上誘芯,誘芯上載有誘捕葉蟬的引誘劑;另取10塊芽綠色板加上不栽引誘劑的誘芯,該誘芯被正己烷浸泡過。20塊板隨機放置茶園中,間距5m×5m。9月23日茶引誘效果。
表1 葉蟬誘捕器和對照引誘葉蟬成若蟲數(shù)量差異(浙江省寧波天賜茶葉公司,2003年9月23日) 平均每引誘劑色板誘得葉蟬195.8±67.5頭,平均每對照色板誘得葉蟬117.1±44.4頭,t測驗分析表明,引誘劑色板與對照色板間的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
2)誘捕黑刺粉虱成蟲選安徽省麻姑山茶場的無公害茶園為試驗地,面積30畝。2003年6月下旬~7月上旬為第1代黑刺粉虱羽化盛期。用五點取樣法查得平均每葉粉虱蛹密度為3.1頭,超經(jīng)驗防治指標(平均每葉蟲口2.0頭)。7月2日將試驗地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不作處理,為空白對照;另一部分設(shè)置誘捕器,誘捕器密度為4m×4m。素馨黃、芽綠和鸚鵡綠誘捕器分別為51、46和50個。統(tǒng)計每誘捕器誘捕的粉虱成蟲數(shù)量素馨黃平均每個誘捕器誘捕粉虱成蟲1109.0±729.0頭。
芽綠平均每個誘捕器誘捕粉虱成蟲712.5±506.0頭。
鸚鵡綠平均每個誘捕器誘捕粉虱成蟲594.2±461.4頭。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的步驟為1)采用吸附法從健壯茶梢中分離鑒定出9種揮發(fā)物反-2-己烯醛、羅勒烯、順-3-己烯乙酯、順-3-己烯-1-醇、丁酸-3-己烯酯、芳樟醇、1-辛醇、香葉醇和吲哚,2)采用生物測定方法確定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為具有引誘活性的揮發(fā)性組分,3)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分別配成濃度為0.01-20μg/ml的味源物,再將三種味源物按1∶0.2-1.5∶0.1-1組配,配制成引誘劑,4)采用茶園小區(qū)引誘試驗從10種色彩中確定對葉蟬和粉虱具有引誘效應(yīng)的鸚鵡綠、芽綠和素馨黃3種色彩,5)將芽綠和素馨黃2種色彩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引誘劑組合,制成誘捕葉蟬和粉虱的誘捕器,6)將誘捕器放入田間誘捕葉蟬和粉虱。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采用吸附法從健壯茶梢中分離鑒定出9種揮發(fā)物反-2-己烯醛、羅勒烯、順-3-己烯乙酯、順-3-己烯-1-醇、丁酸-3-己烯酯、芳樟醇、1-辛醇、香葉醇和吲哚制作兩頭帶有口徑為6~10毫米細小開口、中空的玻璃柱,容積4.5~5.5升,進口接壓縮空氣瓶,出口依次接Tenax TA吸附柱、真空泵。在吸附揮發(fā)物之前,將Tenax TA柱在270~280℃通氮活化4~8小時,在玻璃容器中加入190~210克健壯茶梢,吹入空氣,同時從吸附柱后抽氣,在進口前、Tenax TA柱后用流量計控制流量,11~13小時后取下吸附柱,用重蒸乙醚淋洗,再用氮氣緩慢吹掃至15~30微升,吸取1μl注入GC-MS檢測,配合標樣鑒定組分。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采用生物測定方法確定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為具有引誘活性的揮發(fā)性組分用“Y”形嗅覺儀,Y管兩臂和基部長度均為9~11厘米,兩臂夾角為90~110°,依次聯(lián)接味源瓶或?qū)φ掌俊⒄麴s水瓶、活性碳瓶,從Y管基部以真空泵抽氣,自然空氣依次經(jīng)活性碳過濾、蒸餾水瓶加濕、味源瓶或?qū)φ掌浚赮管兩臂交叉處交匯,進入Y管基部,停止抽氣,從Y管基引入昆蟲再抽氣,昆蟲將逆風(fēng)向前,在Y管兩臂交叉處稍作停留,就選擇一臂進入;以正己烷為溶劑,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14種茶梢揮發(fā)物分別配成溶液,濃度為0.01~20μg/ml,作為味源物,以正己烷為對照,用開口的2毫升安碚瓶盛1毫升的味源物置于味源瓶、盛1毫升的正己烷置于對照瓶中,逐頭引入葉蟬成若蟲、粉虱成蟲,抽氣,計數(shù)選擇味源的昆蟲數(shù)及選擇正己烷的昆蟲數(shù),用x2法檢測二者間的差異,發(fā)現(xiàn)葉蟬成蟲、葉蟬若蟲、粉虱成蟲趨向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的蟲數(shù),與趨向?qū)φ盏南x數(shù)間的差異為P<0.05。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分別配成濃度為0.01-20μg/ml的味源物,再將三種味源物按1∶0.2-1.5∶0.1-1組配,配制成引誘劑1)用正己烷為溶劑,將順-3-己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分別配成濃度為0.01-20μg/ml的味源物,再將三種味源物按1∶0.2-1.5∶0.1-1組配;2)用無水乙醇浸泡天然橡膠制成的橡皮頭24小時以上,晾干,再用引誘劑浸泡這樣的橡皮頭12~36小時,就制成了誘芯。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采用茶園小區(qū)引誘試驗從10種色彩中確定對葉蟬和粉虱具有引誘效應(yīng)的鸚鵡綠、芽綠和素馨黃3種色彩在茶園中做小區(qū)試驗,從10種色彩中選擇3種具有引誘效應(yīng)的色彩,測定這3種色彩的參數(shù)。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從從10種色彩中選擇3種具有引誘效應(yīng)的色彩將芽綠、鸚鵡綠、素馨黃、油菜花黃、橄欖黃綠、玉髓綠、孔雀綠、藍綠、墨綠和雪白10種彩紙,制成長方形的雙面色板,在色板兩面涂透明的昆蟲膠,于蟲口高峰期誘捕葉蟬成若蟲和粉虱成蟲,選擇鸚鵡綠、芽綠和素馨黃3具有引誘效應(yīng)的色彩。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測定這3種色彩的參數(shù)使用香港美能達公司生產(chǎn)的色彩色差計,型號CR-331C,色空間選用絕對測量方式,測得鸚鵡綠L67~70a-40~-47b+40~+47芽綠 L73~75a-40~-47b+44~+50素馨黃L84~90a-2~-9 b+61~+68其中第1個數(shù)值L表示亮度;a、b是色度坐標,第2個數(shù)值“+”表示紅成份,“-”表示綠成份;第3個數(shù)值“+”表示黃成份,“-”表示藍成份。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將芽綠和素馨黃2種色彩與順-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引誘劑組合,制成誘捕葉蟬和粉虱的誘捕器誘捕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的誘捕器為芽綠色色板加上載有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引誘劑的誘芯,誘捕黑刺粉虱成蟲誘捕器為素馨黃色板加上載有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引誘劑的引誘劑的誘芯。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將誘捕器放入田間誘捕葉蟬和粉虱于假眼小綠葉蟬或黑刺粉虱高峰期,假眼小綠葉蟬誘捕器或黑刺粉虱誘捕器放置于茶園中,誘捕器下底邊與茶梢平齊,誘捕器之間的距離為4~8米。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黑刺粉虱成蟲誘捕方法。方法的步驟為1)采用吸附法從健壯茶梢中分離鑒定出9種揮發(fā)物2)采用生物測定方法確定三種具有引誘活性的揮發(fā)性組分,3)將三種活性組分分別配成濃度為0.01-20μg/ml的味源物,再以1∶0.2-1.5∶0.1-1組配,配制成引誘劑,4)采用茶園小區(qū)引誘試驗從10種色彩中確定對葉蟬和粉虱具有引誘效應(yīng)的鸚鵡綠、芽綠和素馨黃3種色彩,5)將芽綠和素馨黃2種色彩與引誘劑組合,制成誘捕葉蟬和粉虱的誘捕器,6)將誘捕器放入田間誘捕葉蟬和粉虱。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1)無污染,適應(yīng)于當(dāng)前的有機茶和無公害茶葉生產(chǎn),2)效率高、性能穩(wěn)定,1~2天內(nèi)就可將試驗區(qū)內(nèi)許多葉蟬成、若蟲和粉虱成蟲誘捕,減免施用化學(xué)農(nóng)藥,3)便于運輸,使用方便,4)成本低。
文檔編號A01M1/20GK1568685SQ20041001806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韓寶瑜, 董文霞, 崔林 申請人: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茶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