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手動播種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動播種工具,屬于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今農業(yè)生產中,大田播種基本實現(xiàn)了機械化。然而,我國地域廣闊,特別是東西部因地理條件原因發(fā)展很不平衡,山區(qū)和丘陵地占我國耕地面積很大比重,即使是平原地區(qū)也有不少地塊因面積較小,無法完全實現(xiàn)機械耕種。此外,近年來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夏糧收獲前就要播種秋季作物,更不便使用機械播種。例如,在小麥收割前播種玉米,通常是用人工進行,具體是先用鐵鍬挖坑后將種子放進坑內,然后再用土填埋,勞動效率很低,而且由于種子都要用農藥浸泡后播種,常有中毒現(xiàn)象發(fā)生,廣大農民迫切希望有一種簡便的播種工具來改善其勞動條件。經檢索,在現(xiàn)有技術中公開的手動播種工具多為種子筒和操作桿并列配合方式,其結構復雜,操作煩瑣,不適用大面積推廣。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動播種工具,它操作簡單,適合普通勞力和播種多種作物使用,可減輕勞動強度,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列方式實現(xiàn)的。一種手動播種工具,結構中主體為中空狀種子筒,其最下端為開穴鏟,其結構特點是在種子筒內下端設有一定厚度的漏種盤,漏種盤上開有有效數(shù)量的通孔,漏種盤與設置在種子筒內的旋動桿垂直緊固連接,在種子筒的頂端設有旋動頭和旋動頭座,旋動頭與旋動頭座緊配合,旋動桿與旋動頭座緊固連接,旋動頭座與種子筒上端面旋動配合,在漏種盤下方設有種子導向管,它的上端貼近漏種盤,下端與開穴鏟相接。擰開旋動頭,在種子筒內裝入種子,然后擰緊旋動頭和旋動頭座,使它們緊密配合。播種時,先將開穴鏟插入土內,漏種盤上的通孔在沒有對準下方的種子導向管時,存在漏種盤上的通孔內的種子無法漏下,當用手旋動旋動頭,旋動桿帶動漏種盤轉動,漏種盤上的通孔在對準下方的種子導向管時,存在漏種盤上的通孔內的種子順利漏入下方的種子導向管內,并進入開穴鏟所開的土坑內。
在種子筒下端內壁靠近漏種盤上方設有毛刷擋片,可以防止種子連續(xù)漏入漏種盤所開的通孔內,以實現(xiàn)定量、控制播種,又不致于被種子卡住,影響漏種盤轉動。
漏種盤上的通孔可根據(jù)播種對象設計,可以是一個、兩個、三個或四個。一般三個為宜,便于操作。如,在播種玉米時,漏種盤上開有三個通孔。如果需要改變播種數(shù)量,可以改變漏種盤的厚度。
在種子筒內設有旋動桿導向架,具體可以設計為上下兩個。
種子導向管上口為喇叭口狀,有利于種子順利漏入種子導向管。
在種子筒下方有開穴鏟連接柄,目的是使種子筒和開穴鏟緊固連接,此外由于連接柄有一定長度,也給種子從漏種盤內的通孔漏下到開穴鏟所開土坑內有一定行程,正好使得用手旋動旋動頭的操作與工具的移動時間相協(xié)調,使操作有節(jié)奏。
還需要說明的是,旋動頭和旋動頭座采用羅紋連接,可以擰開,以便向種子筒內加裝種子。
種子筒與開穴鏟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多種。連接柄可以是筒形,也可以是柱狀,只要滿足有種子漏下的通孔即可。
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技術進步在于結構緊湊,由于種子筒和旋動桿在一起,減少了播種工具的體積;操作簡單,播種前開挖土坑后,只需擰動旋動頭,種子就可以漏下,無須多余操作;可實現(xiàn)播種數(shù)量的準確控制;速度快捷,一般人播種每分鐘可以播種20-30棵,提高了勞動效率;實現(xiàn)播種安全操作,由于操作者不在接觸種子,減少了種子中毒的機會。還可以按需要設計播種工具的長度,使得播種操作更方便、省力、不腰疼。
附圖1給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旋動桿導向架的俯視圖。
附圖3為漏種盤的俯視圖。
附圖4為旋動頭座的俯視圖。
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含義如下1、旋動頭 2、旋動頭座 3、種子筒 4、旋動桿 5、漏種盤 6、通孔 7、開穴鏟連接柄 8、種子導向管 9、開穴鏟 10、毛刷擋片 11、旋動桿導向架 12、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附圖給出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參見附圖1,一種手動播種工具,結構中包括工具主體種子筒3,它長90厘米,為中空狀鐵筒,鐵筒內徑48毫米,工具的最下端為開穴鏟9,通過開穴鏟連接柄與種子筒緊固連接為一體。在種子筒3內下端設有厚度為5毫米的塑料材料做成的漏種盤5,其外園直徑47毫米,在漏種盤5上垂直開有三個直徑為13毫米的通孔,如圖3所示。如圖1,漏種盤5與設置在種子筒3內的旋動桿4的下端垂直緊固連接,在種子筒3的頂端設有旋動頭1,為圓蓋形,旋動頭1與旋動頭座2采用螺紋緊配合,旋動桿4與旋動頭座2緊固連接,旋動頭座2與種子筒3上端面旋動配合,在漏種盤5下方的開穴鏟連接柄內設有種子導向管8,管子的內徑為14毫米,它的上端貼近漏種盤5,它的上口呈喇叭口狀,下端與開穴鏟9相接。在種子筒3上部設有手柄12。在種子筒3下端內壁上靠近漏種盤5上方設有毛刷擋片10,毛刷一端用鐵片扎緊,焊接在種子筒3內壁上,可以防止種子連續(xù)漏入漏種盤5所開的通孔內,以實現(xiàn)定量、控制播種。在種子筒3內設有兩個旋動桿導向架11,可以支撐旋動桿4平穩(wěn)的帶動漏種盤5在種子筒內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擰開旋動頭1與旋動頭座2,在種子筒3內裝入種子如玉米,擰緊旋動頭和旋動頭座,使它們緊密配合。播種時,先將開穴鏟9插入土內,漏種盤5上的通孔6沒有對正下方的種子導向管8時,存在漏種盤5上的通孔6內的種子無法漏下,當用手旋動旋動頭1,旋動桿帶動漏種盤5轉動,漏種盤5上的通孔6正好對準下方的種子導向管8時,存在漏種盤5上的通孔6內的種子順利漏入下方的種子導向管8內并進入開穴鏟9所開的土坑內。如此反復操作,實現(xiàn)手動播種。
應該說明,實際制作時,本實用新型的手動播種工具除開穴鏟外,所有部件均可以采用其它材料,例如用塑料制作,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手動播種工具,結構中包括種子筒(3)、開穴鏟(9)、和手柄(12),其特征在于種子筒(3)內下端設有漏種盤(5),漏種盤(5)上開有通孔(6),漏種盤(5)與位于種子筒(3)內的旋動桿(4)垂直緊固連接,在種子筒(3)的頂端設有旋動頭座(2),旋動頭座(2)與旋動桿(4)緊固連接,旋動頭座(2)與種子筒(3)旋動配合,在旋動頭座(2)上有旋動頭(1),二者緊配合,在漏種盤(5)下方設有種子導向管(8),它的上端貼近漏種盤(5),下端與開穴鏟(9)相接。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播種工具,其特征在于種子筒(3)下端內壁靠近漏種盤(5)上方設有毛刷擋片(10)。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播種工具,其特征在于漏種盤(5)上開有三個通孔。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播種工具,其特征在于種子筒(3)內設有旋動桿導向架(11)。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播種工具,其特征在于種子導向管(8)上口為喇叭口。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播種工具,其特征在于播種工具總長為1-1.2米,種子筒(3)內徑45-50毫米,漏種盤(5)厚4-8毫米,所開通孔(6)直徑13-14毫米,種子導向管(8)內徑15-16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動播種工具。結構中主要包括種子筒和開穴鏟以及手柄等部件。特點是在種子筒內下端設有一定厚度的漏種盤,漏種盤上開有有效數(shù)量的通孔,漏種盤與設置在種子筒內的旋動桿垂直緊固連接,在種子筒的頂端設有旋動頭,旋動頭與旋動頭座緊配合。旋動桿與旋動頭座緊固連接,旋動頭座與種子筒上端面旋動配合,在漏種盤下方設有種子導向管,它的上端貼近漏種盤,下端與開穴鏟相接,在種子筒下端內壁靠近漏種盤上方設有毛刷擋片。其結構緊湊,操作簡單,可實現(xiàn)播種粒數(shù)的準確控制,速度快捷,提高了勞動效率,減少了操作者種子中毒的機會,使得播種操作更方便、省力、操作者不腰疼,深受農民喜愛。
文檔編號A01C7/00GK2744136SQ2004200918
公開日2005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20日
發(fā)明者郭明 申請人: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