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硬底質無淤泥條件下種植沉水植物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應用于硬底質無淤泥的園區(qū)人工水體、景觀湖、自然湖泊的生態(tài)修復工程。其突 出優(yōu)點在于解決了植物鮮體移植時會漂浮在水面上的問題,它通過網袋將植物鮮體約束固定, 配重石子使其與湖底緊密接觸,便于沉水植物扎根的同時可以促進浮泥沉降。該方法具有可 靠操作強、成本低廉的特點。
背景技術:
由于水資源缺乏污染嚴重,我國現(xiàn)存的城市景觀湖、自然湖泊水質惡化,園區(qū)人工水體 建成后不久水體透明度下降,失去景觀功能,水體富營養(yǎng)化治理中生態(tài)修復工程占主導地位, 沉水植物種植技術是生態(tài)修復工程的核心。沉水植物整株生活在水中,根,莖、葉都可以吸 收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其生長發(fā)育過程就是吸收水中營養(yǎng)物質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凈化水質的 過程,因此也有人們將沉水植物比喻為水體中的天然凈化器,然而許多自然湖泊受風浪影響 底泥沉降不均、城市景觀湖疏浚清淤后底泥嚴重缺乏、園區(qū)人工水體大多用混凝土構筑,在 這些環(huán)境下缺乏植物著根所需要的條件,造成沉水植物成活率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專利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硬底質無淤泥條件下種植沉水植物的方 法,通過種苗的選擇并配合種苗種植載體進行配重種植,該方法不需要覆土,在硬底質無淤 泥條件下解決了沉水植物著根難這一 問題,使成活率大大提高。
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硬底質無淤泥條件下種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包括 種苗的選擇、種植載體的制作及種植的方式三個方面。
所述的種苗的選擇是黑藻、伊樂藻。
所述的種苗種植載體的制作是將一個直徑約為40厘米的竹圈襯在網目為2厘米X2厘米 聚乙烯網袋中。
所述的種植的方式是將1. 5公斤植物和直徑4厘米重500克的碎石子一并裝入網袋,然后 將網袋沉入湖底。
選擇黑藻、伊樂藻的原因黑藻、伊樂藻可以采用植物鮮體作為繁殖體。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提供了一種硬底質無淤泥條件種植沉水植物的方法,該方法解決了沉水
植物著根難、移植時易漂浮問題,具有可靠操作性強、成本低廉的特點。
圖1是種植載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植物在載體中最終生長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以惠州西湖之南湖為例該湖水面面積約12萬平方米,水深約1. 7米左右,湖底中70% 的是硬底質,2007年該湖進行生態(tài)系統(tǒng)構建,其中岸邊的一部區(qū)域進行了覆土工程,湖中間 的硬底質區(qū)域全部采用本專利方法進行沉水植物種植。首先對品種進行選擇,這里選擇的品 種為黑藻,品種選好后對種苗種植載體進行制作,將一個直徑為40厘米的竹圈襯在一個網目 為2厘米X2厘米聚乙烯網袋里,載體制作好后對黑藻進行分裝,每個載體里裝1. 5公斤左右,黑藻裝好后,隨即從網袋的一端口裝入石子,石子直徑4厘米,重為500克,石子主要是 做配重用的,石子放好后,扎上網袋的端口,并按順序放在船艙里,船艙裝滿后直接去指定 區(qū)域種植,種植時在水面上均勻的平拋沉入湖底,兩個月后,種植區(qū)域的80%面積被黑藻覆 蓋,水體中營養(yǎng)鹽削減,水體透明度迅速提高,景觀性良好。
實施例2:
以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及示范工程"為例示范工 程于無錫北部梅粱灣湖區(qū),面積約2平方公里。示范工程的難點是湖底缺乏植物能扎根的 松軟沉積泥,風浪造成沉水植物根莖斷裂,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首先選栽生長迅速、生物量大 的植物伊樂藻,采用本專利方法進行種植,將植株固定在湖底,幫助植株著根,經定期監(jiān)測 該方法十分有效,不僅減少工作量,而且起到了加強植株周圍的底泥固定作用,該工程已經 順利通過科技部的驗收。
權利要求
1. 一種硬底質無淤泥條件下種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包括種苗的選擇、種植載體的制作及種植的方法三個方面。
2. 如權利1要求所述的一種硬底質無淤泥條件下種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種苗的選擇是黑藻、伊樂藻。
3. 如權利1要求所述的一種硬底質無淤泥條件下種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種植載 體的制作是將一個直徑約為40厘米的竹圈襯在網目為2厘米X2厘米聚乙烯網袋中。
4. 如權利3要求所述的一種硬底質無淤泥條件下種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竹圈 是用毛竹為材料做成單條,單條截面為1厘米X1厘米,長為125厘米,然后彎曲成圓圈 狀。
5. 如權利1要求所述的一種硬底質無淤泥條件下種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種植 方式是將1. 5公斤植物和直徑4厘米重500克的碎石子一并裝入網袋,然后將網袋沉入湖 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硬底質無淤泥條件下種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包括種苗的選擇、種植載體的制作及種植的方法三個方面。選用的種苗為黑藻、伊樂藻;種植載體的制作是將一個直徑為40厘米的竹圈襯在網目為2厘米×2厘米聚乙烯網袋中;種植方法是將1.5公斤植物(黑藻、伊樂藻)和直徑4厘米重500克的碎石子一并裝入網袋,然后將網袋沉入湖底。本發(fā)明應用于硬底質無淤泥的園區(qū)人工水體、景觀湖、自然湖泊的生態(tài)修復工程。其突出優(yōu)點在于解決了植物鮮體移植時會漂浮在水面上的問題,它通過網袋將植物鮮體約束固定,配重石子使其與湖底緊密接觸,便于沉水植物扎根的同時可以促進浮泥沉降。該方法具有可靠操作性強、成本低廉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G33/00GK101543167SQ20091013064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23日
發(fā)明者劉平平, 劉正文, 史加達, 李傳紅, 夏 柴, 超 謝, 鎮(zhèn) 譚, 韓博平 申請人:南京中科水治理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