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方法
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方法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科技中作物遺傳育種學科,具體涉及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 方法。
背景技術:
結球甘藍(Brassica oleraca L.var.capitata L.)簡稱甘藍,是我國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在國內各地普遍種植。近年來我國甘藍生產得到迅速發(fā)展,隨著生產基地、出口 外銷基地的建立,以及國內消費市場的變化,甘藍的種植也越來越注重品質和類型多元 化。目前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露地越冬甘藍面積迅速擴大,尤其在江蘇、上海、 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已形成相當生產規(guī)模,是當地冬季種植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但 冬季甘藍經常遭受低溫甚至零下低溫的影響,使其產量和品質下降,低溫成為越冬甘藍 露地栽培的制約因素。迄今為止,國內外很少開展甘藍耐寒性育種,關于甘藍耐寒性育 種方法和耐寒性分級標準從未見報道,這就對選育耐寒性品種帶來了困難。發(fā)明內容
根據上述現有技術部分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寒甘 藍的選育方法,而獲得一種耐寒甘藍。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方法,按以下步驟取得
1)母本材料由國外引進的甘藍資源C894,每年冬季選結球性好、高扁類型、 耐寒性強、耐裂球、抗病毒病、抗霜霉病、抗黑腐病的單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 授粉留種,連續(xù)自交,經過6代自交分離純化,得到的自交系種株材料;該自交系種株 材料連續(xù)三年進行耐寒性鑒定表現高耐寒,即經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氣溫_5°C以下凍害 后,外葉色澤濃綠、直立、完好,葉球表面無凍傷,色綠,凍害指數為0.12;該自交系 種株材料耐寒性遺傳穩(wěn)定,命名為98-5-8-2,并開始用于組配;
自交系標準為植株開展度40 45cm,結球緊,葉球高扁圓,單球重1.1 1.4kg,葉球中心柱長4.5 4.7cm,低于球高的1/2,葉色鮮綠,心葉黃,品質好,長勢 旺,高耐寒,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親和指數分別為0.4和9.2,晚熟,生育期80天;
幻父本材料由國外引進甘藍資源C1680,每年冬季選結球性好、扁球類型、耐 寒性強、耐裂球、抗病毒病、抗霜霉病、抗黑腐病的單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授 粉留種,連續(xù)自交,經過6代自交分離純化,得到的自交系種株材料;該自交系種株材 料經三年耐寒性鑒定表現為耐寒,即經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氣溫_5°C以下凍害后,凍害 指數為1.06;該自交系種株材料耐寒性遺傳穩(wěn)定,命名為99-3-1,并開始用于組配;
自交系標準為植株開展度50 55cm,葉球扁圓,球重1.5 1.81 ,葉球中 心柱長5.1 5.3cm,外葉深綠色,球色深綠,耐寒、耐裂性強,生長勢旺盛,花期自交 和蕾期自交親和指數分別為0.65和12.2,晚熟,生育期85天;
3)雜交種選育
以98-5-8-2作母本材料,99_3_1作父本材料,父本材料與母本材料在江蘇地區(qū) 8月上旬播種,使花期相遇,母本與父本行比為3 1,畝定植密度為2500 3000株, 待母本花期結束后及時徹底拔掉父本植株,以確保雜交種純度;
4)獲得雜交種
雜交獲得耐寒甘藍品種,命名為04-68,高耐寒,即經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 氣溫-5°C以下凍害后,凍害指數為(U4;經大田抗病鑒定表明該品種高抗病毒病、 抗黑腐病和霜霉病,優(yōu)于對照品種寒春4號;單球重1.7 2.81 ;產量達4800 5000kg/667m2,長江流域12 3月均可收獲;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生理指標測定標 準方法,對04-68進行品質營養(yǎng)分析,04-68甘藍品種100克鮮重中含粗蛋白1.4克, 粗纖維0.66克,可溶性糖3.9克,Vc 32.7毫克,干物質6.8克。
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通過父本和母本材料的選擇,進行選育獲得雜交種,該雜交種高耐 寒,即經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氣溫-5°C以下凍害后,凍害指數為(U4;該品種高抗病毒 病、抗黑腐病和霜霉病,優(yōu)于對照品種寒春4號;單球重1.7 2.81 ;產量達4800 5000kg/667m2,長江流域12 3月均可收獲;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生理指標測定標 準方法,對04-68進行品質營養(yǎng)分析,04-68甘藍品種100克鮮重中含粗蛋白1.4克, 粗纖維0.66克,可溶性糖3.9克,Vc: 32.7毫克,干物質6.8克。
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耐寒性分級標準,為評定耐寒標準提供依據,為相關研究提 供基礎。
3、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選育方法,操作簡單,實用,為相關植物選育提供啟示和幫 助。
圖1是本發(fā)明的選育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其具體區(qū)域試驗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申請人通過研究提出了甘藍凍害指數計算方法,并建立了甘藍凍害分級標準, 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甘藍耐寒育種方法體系。
通過甘藍經受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氣溫_5°C以下凍害后,植株外葉受凍害程度 來制定凍害分級標準(根據多年田間調查,外葉受凍害程度可以反映球葉的凍害程度), 影響程度越小,級別越低,通過凍害后測定甘藍凍害指數,并評判是否耐寒。
甘藍耐寒性分級類型和標準
0級植株完好無凍傷癥狀;
1級僅最下層外葉受害,受害葉片局部萎蔫;
3級半數外葉受害,受害葉片局部或大部分萎焉、干枯;
5級多半數外葉受害,大部分受害葉片全部萎蔫,小部分受害葉片局部萎
7級頂部2 3片外葉未萎蔫,其他外葉全部萎蔫;
9級植株外葉全部萎蔫,植株趨向死亡;
凍害指數計算公式
凍害指數=Σ各級凍害株數/最高級數X總株數X 100%
甘藍群體凍害強弱劃分標準
一月份降溫后測定甘藍凍害指數,并評判耐寒水平。(表1)
表1 甘藍群體凍害強弱劃分標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母本種質材料高耐寒自交不親和系 和父本種質材料耐寒自交不親和系雜交選育,雜交獲得耐寒甘藍品種;其中所述的母本 材料為由國外引進的甘藍資源C894,所述的父本材料由國外引進甘藍資源C1680 ;母本材料為每年冬季選結球性好、高扁類型、耐寒性強、耐裂球、抗病毒病、抗霜 霉病、抗黑腐病的單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授粉留種,連續(xù)自交,經過6代自交 分離純化,得到的自交系種株材料;該自交系種株材料連續(xù)三年進行耐寒性鑒定表現高 耐寒,即經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氣溫_5°C以下凍害后,外葉色澤濃綠、直立、完好,葉 球表面無凍傷,色綠;該自交系種株材料耐寒性遺傳穩(wěn)定;所述的父本材料為每年冬季選結球性好、扁球類型、耐寒性強、耐裂球、抗病毒 病、抗霜霉病、抗黑腐病的單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授粉留種,連續(xù)自交,經過6 代自交分離純化,得到的自交系種株材料;該自交系種株材料經三年耐寒性鑒定表現為 耐寒,即經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氣溫_5°C以下凍害后,外葉直立、完好,葉球表面無凍 傷,色綠;該自交系種株材料耐寒性遺傳穩(wěn)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本材料 的自交系標準為植株開展度40 45cm,結球緊,葉球高扁圓,單球重1.1 1.4kg, 葉球中心柱長4.5 4.7cm,低于球高的1/2,葉色鮮綠,心葉黃,品質好,長勢旺,高耐 寒,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親和指數分別為0.4和9.2,晚熟,生育期80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父本材料 的自交系標準為植株開展度50 55cm,外葉深綠色,葉球扁圓,球重1.5 1.8kg, 葉球中心柱長5.1 5.3cm,球色深綠,耐寒、耐裂性強,生長勢旺盛,花期自交和蕾期 自交親和指數分別為0.65和12.2,晚熟,生育期85天。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母本材料和父本材料雜交種選育具體方法為父本材料與母本材料在江蘇地區(qū)8月 上旬播種,使花期相遇,母本與父本行比為3 1,畝定植密度為2500 3000株,待母 本花期結束后及時徹底拔掉父本植株,以確保雜交種純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雜交 獲得耐寒甘藍品種,高耐寒,即經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氣溫_5°C以下凍害后,外葉色 澤濃綠、直立,葉球表面無凍傷,色綠;經大田抗病鑒定表明該品種高抗病毒病、 抗黑腐病和霜霉病,優(yōu)于對照品種寒春4號;單球重1.7 2.8kg;產量達4800 5000kg/667m2,長江流域12 3月均可收獲;對04-68進行品質營養(yǎng)分析,04-68甘藍 品種100克鮮重中含粗蛋白1.4克,粗纖維0.66克,可溶性糖3.9克,Vc: 32.7毫 克,干物質6.8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耐寒越冬甘藍的選育方法,及通過該方法選育的耐寒越冬甘藍新品種04-68。經大田抗病鑒定表明該品種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和霜霉病,均優(yōu)于對照品種寒春4號。該耐寒甘藍100克鮮重中含粗蛋白1.4克,粗纖維0.66克,可溶性糖3.9克,Vc32.7毫克,干物質6.8克。該雜交種具有耐寒性強、結球緊實、存圃時間較長、葉球高扁圓、球色綠、質地脆嫩、品質優(yōu)良、商品性好等特點;一般單球重1.7~2.8kg,產量達72000~75000kg/hm2,比對照寒春4號增產9.3%,長江流域12~3月均可收獲。
文檔編號A01H1/02GK102017889SQ20101029997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嚴繼勇, 宋立曉, 曾愛松, 高兵 申請人: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