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有申嗪霉素的殺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為申嗪霉素(A)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⑶的一種。
背景技術:
申嗪霉素是由熒光假單胞菌株M18的發(fā)酵產物,主要成分是吩嗪-1-羧酸(phenazine-l-carboxylic acid),對水稻紋枯病、黃瓜蔓枯病、西瓜枯萎病等多種植物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申嗪霉素已在上海、湖北、海南、河南、甘肅等地開展了大面積的推廣試驗,對水稻紋枯病、蘋果斑點落葉病、西瓜枯萎病、甜瓜蔓枯病等表現出良好的田間防效。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是一種極其優(yōu)秀的農用殺菌劑,主要干擾病原菌線粒體的呼吸作用,抑制細胞能量流轉。此類殺菌劑主要包括醚菌酯、啶氧菌酯、嘧菌酯等,具有保護、治療、鏟除作用,廣泛用于果樹、禾谷類、瓜菜類等的重要病害防治。其高效。低毒、對環(huán)境安全,與其它常用的殺菌劑無交互抗性。但此類化合物作用位點單一,易造成病原菌的抗性。高密度、高強度的耕作模式下,化學藥劑是治理日益嚴重的病蟲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保障農業(yè)生產發(fā)揮了重要的意義。一種新化合物初始時具有優(yōu)秀的效果,經長期、單一使用后的活性往往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如醚菌酯在世界多地已有抗性發(fā)生的報道,對白粉病的效果大不如前。農藥復配使用是綜合治理抗性的有效手段,將新化合物與其它成分復配使用便于新化合物的推廣應用,利于控制病害抗性的發(fā)生發(fā)展。鑒于此,開發(fā)含有申嗪霉素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組合具有極其重要的應用意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有申嗪霉素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殺菌組合物。經過大量、重復的試驗,意 外發(fā)現申嗪霉素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具有優(yōu)異的協(xié)同作用,兩者復配既可提高防治效果,增加申嗪霉素的防治譜,又能互相延緩各自的抗性。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由申嗪霉素(A)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B)的一種復配組成。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合物中有效成分㈧與⑶的質量比例為50:1 1: 50,較佳的質量百分比為30:1 1: 30,更佳的質量百分比為20: I I: 20。其中所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包括:醚菌酯(英文通用名為kresoxim-methyl)的分子式為C18H19NO4,化學名稱為甲基(E)-2-甲氧基亞氨基-2-[2-(O-甲苯氧基)苯基]醋酸鹽;
卩密菌酯(英文通用名azoxystrobin)的分子式為C22H17N3O5,化學名稱為(E)-2-{2-[6 (2-氰基苯氧基)B密唳-4-基氧]苯基}-3_甲氧基丙烯酸酯;廂菌酯(英文通用名為trifloxystrobin)的分子式為C2tlH19F3N2O4,化學名稱為甲基(E)-甲氧基亞胺基-{(Ε)-α-[1-(α,α -三氟-m_甲苯基)-亞乙基氨基氧基]-鄰甲
苯基}乙酸乙酯;唳氧菌酯(英文通用名為picoxystrobin)的分子式為C18H16F3NO4,化學名稱為(E)-3-甲氧-2-[2-[6-(三氟甲基)-2-吡啶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烯I虧菌酯(英文通用名為enostroburin)的分子式為C22H27C1NO4,化學名稱為α-[[[[4- (4-氯苯基)-丁 -3-烯-2-基_]亞胺基]甲基]苯基-β -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烯肟菌胺的分子式為C21H21Cl2N3O4,化學名稱為N-甲基_2-[((((1_甲基_3_(2,6- 二氯苯基)-2-丙烯基)亞胺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亞氨基乙酰胺;卩比唑醚菌酯(英文通用名為pyraclostrobin)的分子式為C19H18CIN3O4,化學名稱為甲基(N)-[[[l_(4-氯苯)吡唑-3基)-氧]-O-甲氧基]-N-甲氧氨基甲酸酯。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占組合物總重量的1% 90%。
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可制成懸浮劑、可濕性粉劑、種衣劑、水乳劑、微乳劑、乳油、顆粒劑、水分散粒劑,且可根據開發(fā)需要使用相應的溶劑、載體和助劑。合適的溶劑、助劑包括: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石蠟、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環(huán)己醇、苯甲醇、環(huán)己酮、異佛爾酮、吡咯烷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二甲亞砜等的一種或多種組合。載體包括粘土、膨潤土、凹凸棒土、硫酸鈣、輕質碳酸鈣、蔗糖、工業(yè)幾丁質、硅膠、滑石粉、白炭黑、絹云母粉等的一種或多種組合;可選用的助劑包括磷酸鹽類、鹽酸鹽類、木素磺酸鹽類、萘磺酸鹽類、苯酚磺酸鹽類、琥珀酸磺酸鹽類、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鹽、Ε0/Ρ0嵌段共聚物、分子量為20000-30000的高分子接枝共聚物、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類、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類、多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類、烷基萘磺酸鹽類、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類、烷基丁二酸磺酸鹽類、支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類、烷基聚氧乙烯醚類、羧烷基纖維素類、羥烷基纖維素類、硅酸鋁鎂、黃原膠、聚烷基硅環(huán)氧乙烷類、磷酸、冰醋酸、檸檬酸、順丁烯二酸、二丁基羥基甲烷、丁基羥基茴香醚、特丁基對苯二酚、沒食子酸丙酯等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所述的殺菌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防治瓜菜作物、蘋果作物和大田作物的真菌性病害。殺菌組合物主要防治對象包括:黃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melonis (Pass.) Chiuet Walker)、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 F0N)、辣椒根腐病(Fusariumsolani (Mart.)App.et woll.〕)、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梨黑星病(Venturia pirina(Cooke)Adh.)、蘋果斑點落葉病(Alternaria alternata f.sp.mali)、草坪枯萎病(Pythium spp.P.aultimum, P.aphanidermatum)、水稻紋枯病(Rhizoctoniasolani)、稻曲病(Ustilaginoidea oryzae (Patou.) Bref = U.virens (Cooke) Tak.)、稻痕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等。
具體實施方式
將不同化合物進行組合應用,是治理病蟲害抗病問題的有效管理措施之一。增效組合可明顯地提高藥劑的防治效果,降低農藥的使用量。通過大量具體的復配試驗,意外發(fā)現申嗪霉素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一種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下面提供的實施例用于詳細闡述本發(fā)明,而不構成對本發(fā)明范圍的限定。實施例所用到的實驗方法,若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guī)方法;實施例中的百分含量,若無特殊說明,均為重量百分含量。生物測定實例1:申嗪霉素和醚菌酯復配對水稻紋枯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對象:水稻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由田間采集,經室內分離純化。試驗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NY/T1156.5-2006》,采用蠶豆葉片法。選用感病蠶豆盆栽,剪取相同部位、長勢一致、帶有葉柄的葉片,保濕處理,置于培養(yǎng)皿中。用丙酮溶解原藥,用0.1 %的吐溫80水稀釋,配制6個系列質量濃度。將葉片在預先配置好的藥液中充分浸潤5s,浙去多余藥液,自然風干后,用接種器將直徑5_菌餅有菌絲的一面接種于處理葉片中央,每處理接種30片葉,標記后保濕培養(yǎng)。試驗設不含藥劑的處理作空白對照。視空白對照發(fā)病情況,測量病斑直徑的長、寬(mm),計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空白對照病斑直徑-藥劑處理病斑直徑)X 100/空白對照病斑直徑用最小二乘法計算抑制中濃度EC5tl,再依孫云沛法計算共毒系數(CTC)。當CTC
<80,則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 < CTC < 120,則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 >120,則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EC5tl/供試藥劑EC5tl) X 100理論毒力指數(TTI) = A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 /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 ] X 100毒力測定結果見表I。表1申嗪霉素和醚菌酯復配對水稻紋枯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為申嗪霉素(A)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B)的一種,其中有效成分(A)與(B)的質量比例為50:1 1: 50,所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為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吡唑醚菌酯的任意一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合物中有效成分(A)與(B)的質量比例為30:1 1: 3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合物中有效成分(A)與(B)的質量比例為20:1 1: 20。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占組合物總重量的1% 9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可制成懸浮劑、可濕性粉劑、種衣劑、水乳劑、微乳劑、乳油、顆粒劑、水分散粒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殺菌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防治瓜菜作物、蘋果作物和大田作物的真菌性病害。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含有申嗪霉素的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為申嗪霉素(A)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B)的一種。其中有效成分(A)與(B)的質量比例為50∶1~1∶50。本發(fā)明的殺真菌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瓜菜作物、蘋果作物和大田作物的真菌性病害。
文檔編號A01N43/60GK103155925SQ20111043759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18日
發(fā)明者唐彩樂, 曹明章, 張華東, 王新軍, 趙娜, 李廣澤 申請人: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