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脫粒滾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脫粒裝置,具有排出麥桿運送裝置,借助環(huán)形轉動鏈和運送引導桿而向機體后方夾持運送來自處理室的脫粒排出麥桿;排塵控制體,開閉借助分選風而向機體外排出來自分選部的塵埃的風力排塵路徑。
背景技術:
在脫粒裝置中,以往,有例如JP4-084825A所示的脫粒裝置。該脫粒裝置,具有風選部,內置有分選裝置;排塵口,與分選風一起向機外排出來自分選裝置所配備的穎殼篩的應該排出的麥桿屑;排塵控制板,設置在該排塵口上而開閉該排塵口。 排塵控制板,經(jīng)由機械連動機構、馬達、和控制部而與動作檢測機構(檢測開關)相連。動作檢測機構,檢測割取部是否上升為既定的非作業(yè)位置。若進行基于動力轉向桿的割取部上升操作而動作檢測機構變?yōu)闇y出狀態(tài),則基于動作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排塵控制板向關閉排塵口的方向自動地擺動動作。若割取部下降到既定的割取作業(yè)位置,則排塵控制板向打開排塵口的方向自動地擺動動作。在具有上述的排塵控制體的脫粒裝置中,在分選部的處理物量多時,在分選部中產生的排出用的處理物量也變得多,所以排塵控制體被切換操作為打開姿態(tài),以便排出用的處理物被迅速地排出而不易發(fā)生向一次處理物或二次處理物的塵埃混入。分選部的處理物量少時,處理物容易被分選風吹走,所以排塵控制體被切換操作為關閉姿態(tài),以便能夠抑制或避免谷粒與分選風一起被排出的損失。若采用上述的以往的技術,則能夠自動地進行排塵控制體的開閉切換。但是,必須具有操作開閉操作排塵控制體的促動器、以及操作促動器的控制機構和檢測機構,操作機構容易變得大型。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脫粒裝置,能夠通過小規(guī)模的操作機構來進行排塵控制體的適當?shù)淖詣娱_閉,并且,容易避免該操作機構的動作不良的發(fā)生,且能夠容易迅速地進行維護作業(yè)。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脫粒裝置,具有排出麥桿運送裝置,借助環(huán)形轉動鏈和運送引導桿而向機體后方夾持運送來自處理室的脫粒排出麥桿;排塵控制體,開閉借助分選風而向機體外排出來自分選部的塵埃的風力排塵路徑,其特征在于,在靠脫粒進料鏈側上,設置有機械連動機構,該機械連動機構將上述運送引導桿的向改變與上述環(huán)形轉動鏈的夾持間隔的方向的位移傳遞為上述排塵控制體的開閉姿態(tài)切換所需要的位移。
根據(jù)該特征結構,若分選部的處理物量多,則排塵控制體被自動地切換操作為打開姿態(tài),若分選部的處理物量少,則排塵控制體被自動地切換操作為關閉姿態(tài)。因為在從運送引導桿到脫粒進料鏈側配置機械連動機構并與排塵控制體連結,所以能夠從運送引導桿向脫粒進料鏈側延伸地配置機械連動機構的一部分。由此,無需橫切位于運送引導桿的下方的帶風扇排塵路徑,能夠采用在該帶風扇排塵路徑的上方繞過的構成,對于作為開閉操作排塵控制體的操作機構的機械連動機構,被帶風扇排塵路徑排出的塵埃很少附著在機械連動機構上。例如,在機械連動機構配置在與進料鏈側的存在側相反的一側,機械連動機構被配置在位于脫粒裝置的橫側方上的谷粒貯留容器側,在進行對于該機械連動機構的維護時,必須進入谷粒貯留容器與脫粒裝置之間而進行作業(yè),作業(yè)姿態(tài)不佳,有不能充分地確保作業(yè)空間的可能。如果要確保寬闊的作業(yè)空間,則需要使谷粒貯留容器擺動而切換為打開姿態(tài)等的措施,有維護作業(yè)之前的準備作業(yè)也很麻煩的可能。
與此相對,在本發(fā)明中,機械連動機構配置在靠進料鏈側,所以能夠從不存在其他設備的機體的橫向一側端進行維護作業(yè),不用進行切換谷粒貯留容器為打開姿態(tài)的操作,作業(yè)姿態(tài)不會不佳,能夠在充分確保作業(yè)空間的狀態(tài)下進行作業(yè),能夠使作業(yè)性良好。由此,與分選部的處理物量變化無關,排塵控制體被自動地切換操作為適于分選部的處理物量的打開姿態(tài)或者關閉姿態(tài),能夠抑制向谷粒的塵?;烊牖蚧陲L力排塵路徑的谷粒排出而進行脫粒作業(yè),且為與具有上述機械連動機構對應的小規(guī)模即可,能夠便宜地得到。并且,容易避免由于向機械連動機構的塵埃附著而導致的動作不良,能夠從這方面使排塵控制體適當?shù)亻_閉切換,且在靠脫粒進料鏈側,配置機械連動機構,從而能夠容易地進行維護作業(yè)。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借助上述機械連動機構而使上述運送弓I導桿和上述排塵控制體連動,以便若上述運送引導桿與上述環(huán)形傳送鏈的間隔遠離則切換操作上述排塵控制體至打開姿態(tài)側、若上述運送引導桿與上述環(huán)形傳送鏈的相對間隔變窄,則切換操作上述排塵控制體至關閉姿態(tài)側。S卩,若被供給至處理室的谷桿量變多,則從處理室到分選部為了進行分選處理而被供給的處理物量變多。此時,從處理室排出的脫粒排出麥桿的量變多。于是,被排出麥桿運送裝置運送的脫粒排出麥桿的量變多,運送引導桿向從環(huán)形傳送鏈遠離的側移動。若向處理室供給的谷桿量變少,則從處理室到分選部為了進行分選處理而被供給的處理物量變少。此時,從處理室排出的脫粒排出麥桿的量變少。于是,被排出麥桿運送裝置運送的脫粒排出麥桿的量變少,運送引導桿向與環(huán)形傳送鏈靠近側移動。由此,如果根據(jù)與排出麥桿運送裝置中的脫粒排出麥桿的量變化相伴的運送引導桿與環(huán)形傳送鏈的間隔變化,而適當?shù)卦O定上述設定間隔,則在分選部的處理物量變多時,由于運送引導桿相對于環(huán)形傳送鏈的分離、和基于機械連動機構的運送引導桿與排塵控制體的連動,排塵控制體自動地切換到打開姿勢。在分選部的處理物量變少時,由于運送引導桿相對于環(huán)形傳送鏈的接近、和基于機械連動機構的運送引導桿與排塵控制體的連動,排塵控制體自動地切換到關閉姿態(tài)。此外,若在上述運送引導桿的排出麥桿運送方向的后半部分處,設置上述機械連動機構的連結部位,則在以下的方面有利。即便在排出麥桿運送裝置中排出麥桿減少,在分選部中還殘留有在該減少之前供給的處理物,在分選部中的處理物的減少比排出麥桿運送裝置中的排出麥桿的減少晚發(fā)生。如果將機械連動機構的連結部位設定在上述運送引導桿的排出麥桿運送方向的前半部分上,則即便在分選部中殘留有充分的處理物的情況下,排塵控制體也可能被馬上地切換為關閉姿態(tài)。與此對應,機械連動機構的連接部位被設定在上述運送引導桿的排出麥桿運送方向的后半部分上,所以能夠與分選部中的處理狀況對應而進行排塵控制體的姿態(tài)切換,即便必須維持排塵控制體為排出塵埃的狀態(tài),也不會馬上切換為關閉姿態(tài)。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上述機械連動機構具有與上述運送引導桿連接的第I連接部件、和與上述排塵控制體連接的第2連接部件, 上述第I以及第2連接部件構成為相互地連接解除自如,為了在連接解除時維持上述排塵控制體為打開姿態(tài),設置有將上述第2連接部件固定為不能移動的固定機構。該構成在以下的方面有利。在由于機械的連接機構的一部分受損而中斷了排塵控制體與運送引導的連接時,在排塵控制體的姿態(tài)控制無法進行而必須大量地排出排塵時,排塵控制體維持為閉塞狀態(tài),擔心有大量的排塵進入至二次物運送裝置等中的情況。與此對應,在本構成中,解除上述第I連接部件與上述第2連接部件的連接,并借助上述固定機構將上述第2連接部件固定為不能移動,從而能夠維持上述排塵控制體為打開姿態(tài)。由此,即便機械連動機構等有故障,也能夠確保作為必要最小限的機能的排塵的排出作業(yè)。此外,若設置有施力機構,該施力機構向關閉姿態(tài)對上述排塵控制體施力,則在以下的方面有利。S卩,若存在風力排塵路徑中的分選風力的變動,則可能排塵控制體頻繁地切換為關閉姿態(tài)和打開姿態(tài),但是,借助施力機構能夠維持排塵控制體為關閉姿態(tài),使排塵控制體的關閉姿態(tài)穩(wěn)定。關于其他的特征及優(yōu)點,一邊參照附圖一邊閱讀以下說明,從而加以明確。
圖I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圖。圖I是脫粒裝置的縱剖側視圖。圖2是具有使運送導件與排塵控制體連接的機械連動機構的脫粒裝置的縱剖后視圖。圖3(a)是表示設定排塵控制體為關閉姿態(tài)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3(b)是表示設定排塵控制體為關閉姿態(tài)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4是表示排塵控制體的安裝構造的縱剖側視圖。圖5是表示切斷排塵控制體與運送引導桿的連接、維持排塵控制體為打開狀態(tài)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6 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圖。圖6是脫粒裝置的縱剖側視圖。圖7是脫粒裝置的喂入口配設部的側視圖。圖8是脫粒裝置的喂入口配設部的縱剖后視圖。圖9是脫粒滾筒的縱剖側視圖。圖10是脫粒滾筒的橫剖主視圖。圖11是輥本體的展開狀態(tài)的俯視圖?!D12是檢驗開口的關閉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13是圖12的X III-XIII向剖面圖。圖14是圖12的X IV-X IV向剖面圖。圖15是蓋板的俯視圖。圖16是排出麥桿運送裝置的側視圖。圖17 3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圖。圖17是脫粒裝置的縱剖側視圖。圖18是脫粒裝置的要部的縱剖后視圖。圖19是表示引導板的構成的要部的側視圖。圖20是表示引導板的構成的要部的橫剖俯視圖。圖21是第一脫粒滾筒部的縱剖側視圖。圖22是第一脫粒滾筒部的縱剖后視圖。圖23是表示第二筒狀部和蓋體的構成的要部的俯視圖。圖24是表示第二筒狀部和蓋體的構成的要部的展開縱剖后視圖。圖25是表示第二筒狀部和蓋體的構成的要部的縱剖后視圖。圖26是表示第二筒狀部的展開形狀的俯視圖。圖27是表不蓋體的形狀的俯視圖。圖28是表示排塵口的開閉構造的要部的縱剖側視圖。圖29是表示排塵口的開閉構造的要部的縱剖后視圖。圖30是表示限制板的構成的要部的縱剖后視圖。圖31是表示排出麥桿運送裝置的構成的概要側視圖。圖32是表示在各板體上不形成凹部的其他實施方式的要部的側視圖。圖33是表示在各板體上形成狹縫的其他實施方式的要部的橫剖俯視圖。圖34是表示令各板體的結合緣傾斜的其他實施方式的要部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說明基于本發(fā)明的脫粒裝置的實施方式。適宜地能夠將各實施方式用于自脫型聯(lián)合收割機(Whole culm discharging type combine-harvester)的脫粒裝置。以下,說明多個實施方式,但是,認為其中一個實施方式與其他實施方式的特征的組合也包含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中。在以下的說明中,只要沒有不同的明示,將搭載本發(fā)明的脫粒裝置的聯(lián)合收割機(combine-harvester)、收割機(harvester)等的作業(yè)車前方直進(前進)的方向作為基準而稱為前后方向,與該前后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稱為左右方向(或者橫方向),與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第I實施方式]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脫粒裝置的縱剖側視圖。如該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脫粒裝置具有脫粒部10,具有設置在機體I的外部(一橫側方)的脫粒進料鏈11以及設置在機體內的前部的處理室12 ;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設置在上述處理室12的后方;分選部30,具有設置在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的下方的擺動分選裝置31 ;排塵部40,具有設置在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的下方的排塵風扇41 ;設置在上述分選部30的底部上的一次螺桿輸送器2以及二次螺桿輸送器3 ;連設在上述機體I的后部上的排出麥桿處理裝置50。該脫粒裝置,被裝備在聯(lián)合收割機上,進行被聯(lián)合收割機的割取部(未圖示)割取 處理后的割取谷桿的脫粒處理、脫粒谷粒的分選處理、和脫粒排出麥桿的處理。S卩,上述脫粒部10,除了具有上述脫粒進料鏈11和上述處理室12外,還具有設置在處理室12的下部上的承接網(wǎng)13,進行割取谷桿的脫粒處理。即,脫粒進料鏈11,一邊向機體后方側夾持運送割取谷桿的株根側,一邊向處理室12供給割取谷桿的穗尖側。處理室12具有脫粒滾筒14,該脫粒滾筒14繞機體前后方向的軸芯旋轉驅動自如地設置在處理室內,借助脫粒滾筒14對被供給的割取谷桿的穗尖側進行脫粒處理。脫粒進料鏈11,從位于處理室12的后端部的送塵口 15向處理室12的后方運出脫粒排出麥桿。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構成為具有環(huán)形轉動鏈21,以運送始端側位于脫粒進料鏈11的運送終端部的橫側附近、運送終端側位于上述排出麥桿處理裝置50的排出麥桿投入口 51上方的配置而設置在機體內的后部;運送引導桿22,在該環(huán)形轉動鏈21的運送側的下方沿著環(huán)形轉動鏈21設置。如圖1、3所示,運送引導桿22的運送始端側和運送終端側,經(jīng)由上端部與運送引導桿22連結的機體上下方向的連結桿23,而支承在機體側的支承部件24上。運送始端側的上述支承部件24,被固定在行進引導上述脫粒進料鏈11的鏈導件上。運送終端側的上述支承部件24,被固定在機體I的框架8上。運送始端側以及運送終端側的上述支承部件24,上下滑動自如地支承上述連結桿23。上述各連結桿23,配置在運送引導桿22與上述支承部件24之間,借助安裝在連結桿23上而被折皺件覆蓋的彈簧25而受到上升施力。由此,運送引導桿22被上述彈簧25施加作用力以與環(huán)形轉動鏈21接近。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從脫粒進料鏈11到環(huán)形轉動鏈21與運送引導桿22之間持續(xù)承接從處理室12排出的脫粒排出麥桿的株根側,以使上述脫粒排出麥桿的穗尖側載置在比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還位于穗尖側的支承導軌(未圖示)上的橫架姿態(tài),利用環(huán)形轉動鏈21和運送引導桿22向機體后方向夾持運送上述那樣地持續(xù)承接的脫粒排出麥桿,使其落下至排出麥桿處理裝置50的排出麥桿投入口 51的上方。環(huán)形轉動鏈21配置為,越向運送終端側距脫粒進料鏈11的距離越大,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一邊使脫粒排出麥桿相對于機體I向與脫粒進料鏈側的相反側移動一邊運送脫粒排出麥桿。若被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運送的脫粒排出麥桿的量變化,則脫粒排出麥桿的體積變化,從而,運送引導桿22在基于上述彈簧的操作力和來自脫粒排出麥桿的反力的作用下移動從而相對于環(huán)形轉動鏈21遠離或者接近。由此,排出麥桿量越大則運送引導桿22與環(huán)形轉動鏈21的間隔變得越大,排出麥桿量越小則運送引導桿22與環(huán)形轉動鏈21的間隔變得越小。上述排出麥桿處理裝置50具有粉碎箱52,具有上述排出麥桿投入口 51 ;長麥桿放出口 53,設置在該粉碎箱52的后端側的上方。粉碎箱52,具有擺動自如地安裝的蓋體54以便開閉上述排出麥桿投入口 51,具有繞機體橫方向的軸芯驅動轉動自如地設置在箱體內部的切削軸55和供給軸56,具有設置在上述切削軸55以及供給軸56的下方的粉碎麥桿放出口 57。排出麥桿處理裝置50,若上述蓋體54被關閉操作,則成為長麥桿放出的處理狀態(tài)。于是,排出麥桿處理裝置50,將來自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的脫粒麥桿利用蓋體54的外表面?zhèn)榷陆狄龑е灵L麥桿放出口 53,從該長麥桿放出口 53使其以長麥桿狀態(tài)落下 到機體后方的地面上。排出麥桿處理裝置50,若上述蓋體54被打開操作,則成為粉碎放出的處理狀態(tài)。于是,排出麥桿處理裝置50,使來自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的脫粒排出麥桿從上述排出麥桿投入口 51落下至粉碎箱52的內部,借助上述切削軸55所一體旋轉自如地具有的沿其軸芯方向并列的圓盤形的切斷刃、和上述供給軸56所一體旋轉自如地具有的沿其軸芯方向并列的原盤形的供給刃,沿桿身方向粉碎排出麥桿,將粉碎狀態(tài)的排出麥桿從粉碎麥桿放出口 57而向地面落下。上述分選部30,除了具有上述擺動分選裝置31之外,還具有設置在該擺動分選裝置31的前端側的下方的風車32、和設置在上述送塵口 15的后方的處理旋轉體33。上述處理旋轉體33,繞機體橫方向的軸芯而被旋轉驅動,使從處理室12的上述送塵口 15被排出的麥桿屑一邊承接支承在擺動分選裝置31所具備的上部逐稿器34上一邊分解處理,從麥桿屑獲得谷粒。擺動分選裝置31,除了具有上述上部逐稿器34之外,還具有位于上述承接網(wǎng)13的下方的谷物盤35和穎殼篩36,具有設置在上述穎殼篩36的后方的逐稿器37,具有設置在上述穎殼篩36的下方的谷物篩38。分選部30,將來自上述處理旋轉體33的處理物和從處理室12通過承接網(wǎng)13而落下供給的處理物,借助基于擺動分選裝置31的擺動分選、和基于借助上述風車32而向上述排塵部40供給的分選風的風分選,分選為一次處理物、二次處理物、麥桿屑等的排出用的處理物,令一次處理物和二次處理物從擺動分選裝置31落下,將排出用的處理物向上述排塵部40送出。上述一次螺桿輸送器2,將從擺動分選裝置31落下的一次處理物向機體I的橫向外側運出而向揚谷裝置4供給。該揚谷裝置4,向聯(lián)合收割機的谷粒容器(未圖示)送入脫粒谷粒。上述二次螺桿輸送器3,將從擺動分選裝置31落下的二次處理物向機體I的橫向外側運出而向還原裝置5供給。該還原裝置5,向設置在機體I的橫側壁上的還原口運送二次處理物,并將二次處理物從該還原口向機體內送出而還原到擺動分選裝置31的始端側。上述排塵部40具有帶風扇排塵路徑A,具有上述排塵風扇41 ;風力排塵路徑B,設置在該帶風扇排塵路徑A的下方。
上述帶風扇路徑A,由驅動自如地收容上述排塵風扇41的風扇箱42形成,帶風扇排塵路徑A,除了具有上述排塵風扇41之外還具有由風扇箱42的吸引口構成的塵埃吸引口 43、和由風扇箱42的排出口構成的塵埃排出口 44。上述塵埃吸引口 43,向擺動分選裝置31開口而位于上述擺動分選位置31的后端部的上方。上述塵埃排出口 44,向上述粉碎麥桿放出口 57開 口而位于上述粉碎箱53的內部。由此,帶風扇排塵路徑A,借助排塵風扇41的送出力而從塵埃吸引口 43吸引從分選部30的后部送出的排出用的處理物,并將其從塵埃排出口 44經(jīng)由粉碎箱52而排出至機體外。帶風扇排塵路徑A,對來自上述風車32的分選風的一部分與處理物一起進行吸引而將其排出。上述風力排塵路徑B,由位于上述風扇箱42的排塵風扇41的下方的部分42a、和擺動分選裝置31的后端部形成,與擺動分選裝置31的后端部連通。風力排塵路徑B,在機體I的后端部上配備有配設在上述帶風扇排塵路徑A的塵埃排出口 44的下方的塵埃排出口 45。該塵埃排出口 45向上述粉碎箱52的上述長麥桿放出口 57開口。風力排塵路徑B,借助來自風車32的分選風的移送力而將從分選部30送出的排出用的處理物導入,并將其從塵埃排出口 45經(jīng)由粉碎箱52而向機體外排出。上述風力排塵路徑B,具有板形的排塵控制體60,該排塵控制體60設置在比上述塵埃排出口 45稍微進入機體內側的部位上。如圖2所示,上述排塵控制體60,經(jīng)由一體旋轉自如地設置在其上端部上的旋轉支軸61,擺動自如地支承在機體I的左右的橫側壁Ia上。圖3(a)是排塵控制體60的關閉姿態(tài)CL下的側視圖。如該圖所示,排塵控制體60,若利用上述旋轉支軸61的旋轉操作而繞該旋轉支軸61的機體橫方向軸芯被向下降側擺動操作,則變?yōu)殛P閉姿態(tài)CL。于是,排塵控制體60變?yōu)榕c風力排塵路徑B的處理物流動方向交差的姿態(tài),以便抑制風力排塵路徑B的處理物的通過。圖3(b)是排塵控制體60的打開姿態(tài)OP中的側視圖。如該圖所示,排塵控制體60,若利用上述旋轉支軸61的旋轉操作而繞該旋轉支軸61的機體橫方向軸芯被向上升側擺動操作,則變?yōu)榇蜷_姿態(tài)0P。于是,排塵控制體60變?yōu)檠刂L力排塵路徑B的處理物流動方向的姿態(tài),以便使風力排塵路徑B的處理物的通過變得容易。如圖2所示,上述排塵控制體60,借助具有從動臂71的機械連動機構70與上述運送引導桿22的上述運送終端側的與連結桿23連結的部位連動,所述從動臂71以與所述排塵控制體的上述脫粒進料鏈11所位于的以側連結的方式而一體旋轉自如地設置在上述旋轉支軸61的端部上。圖2表示上述機械連動機構70在后視下的構造。圖3表示上述機械連動機構70在側視中的構造。如這些圖所示,機械連動機構70構成為具有連桿機構L,具有上述從動臂71 ;機體橫方向的旋轉連動軸72,設置在上述帶風扇排塵路徑A的上方的外部;上述連結桿23 ;凸輪式連動部80,跨該連結桿23與上述旋轉連動軸72的脫粒進料鏈側的端部設置。如圖3所示,上述連桿機構L構成為,除了具有上述從動臂71之外,還具有上述旋轉連動軸72的在與設置有上述凸輪式連動部80的一側相反側的端部上一體旋轉自如地設置的擺動臂73,具有連結該擺動臂73和上述從動臂71的連動連桿74。該連桿機構L位于下述位置,即相對于上述帶風扇排塵路徑A以及排塵控制體60為脫粒進料鏈側的帶風扇排塵路徑A以及風力排塵路徑B的外部、且在被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運送的脫粒排出麥桿的通路26的下方。如圖3所示,對于從動臂71,在長度方向的中間位置上設置有作為施力機構的施力彈簧75,向關閉姿態(tài)CL對排塵控制體60施力。排塵控制體60,認為是利用施力彈簧75以及向環(huán)形轉動鏈21側推起運送引導桿22的彈簧的合計值與運送引導22自身的重量的平衡而被維持在閉塞位置上,如圖2以及圖3所示,也可設置有擋住被施力彈簧75施力的排塵控制體60的止動件76。說明排塵控制體60的安裝構造。如圖4所示,跨左右橫側壁Ia而架設旋轉支軸61,且沿著該旋轉支軸61的軸線方向固裝安裝用板框架62,在安裝用板框架62上螺紋固定排塵阻擋板部63,從安裝用板框架62吊下支承排塵阻擋板部63。排塵控制體60,由旋轉支 軸61、安裝用板框架62、排塵阻擋板部63構成。如圖3所示,上述凸輪式連動部80構成為具有擺動型的被動臂81,—體旋轉自如地設置在上述旋轉連動軸72的端部;傳動部件82,由構成為向上述被動臂81伸出的而與上述連結桿23的下端部連結的圓棒材構成。上述被動臂81,具有由裝設在被動臂81上的凸輪面形成體的周面構成的凸輪面83。上述傳動部件82,構成為其伸出的端部與上述凸輪面83抵接。上述被動臂81,利用作為向關閉姿態(tài)CL對排塵控制體60施力的施力機構的施力彈簧75而經(jīng)由上述連桿機構L而受到擺動施力,由此,凸輪面81與傳動部件82的伸出端部抵接而施力。凸輪式連動部80,若運送引導桿22相對于環(huán)形轉動鏈21遠離地移動或者接近地移動,則借助傳動部件82的伸出端部與被動臂81的抵接而使運送引導桿22與旋轉連動軸72連動,從而使運送引導桿22和排塵控制體60如下地連動。S卩,若如圖3(b)所示那樣,運送引導桿22相對于環(huán)形轉動鏈21分離地移動、且運送引導桿22與環(huán)形轉動鏈21的間隔變?yōu)樵O定間隔D,則排塵控制體60為上述打開姿態(tài)0P,若如圖3(a)所示那樣,運送引導桿22相對于環(huán)形轉動鏈21接近地移動、且運送引導桿22與環(huán)形轉動鏈21的間隔變?yōu)楸仍O定間隔D小的間隔(不足設定間隔),則排塵控制體60為上述關閉姿態(tài)CL。進而,在運送引導桿22與環(huán)形轉動鏈21的間隔為超越上述設定間隔D的間隔(設定間隔以上)時,通過相對于傳動部件82的伸出端部的凸輪面83的滑接而吸收此時的運送引導桿22相對于環(huán)形轉動鏈21的移動,切斷從運送引導桿22向排塵控制體60的傳動而維持排塵控制體60為上述打開姿態(tài)0P。S卩,機械連動機構70,在從運送引導桿22的上述運送終端側的連結桿23所連結的部位,通過帶風扇排塵路徑A的上方的外側、以及帶風扇排塵路徑A的脫粒進料鏈側的外側,直到排塵控制體60的脫粒進料鏈側而與排塵控制體60連結的狀態(tài)下,使得運送引導桿22與排塵控制體60連動。由此,若運送引導桿22相對于環(huán)形轉動鏈21移動為分離上述設定間隔D以上,則與此連動,排塵控制體60變?yōu)樯鲜龃蜷_狀態(tài)0P,若運送引導桿22相對于環(huán)形轉動鏈21移動至不足上述設定間隔D的位置,則與此連動,排塵控制體60變?yōu)樯鲜鲫P閉狀態(tài)CL。
若向處理室12供給的谷桿量變多,則從處理室12向分選部30供給的處理物量變多,且在分選部30中發(fā)生的麥桿屑等排出用的處理物的量變多。于是,容易發(fā)生向一次處理物或二次處理物的塵埃混入。若向處理室12供給的谷桿量變少,則從處理室12向分選部30供給的處理物量變少。于是,容易發(fā)生由于分選風導致的谷粒的飛散。若向處理室12供給的谷桿量變多,則向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0供給的脫粒排出麥桿量變多,運送引導桿22與環(huán)形轉動鏈21的間隔變大,所以作為上述設定間隔D,設定為在分選部30中發(fā)生的排出用的處理物量變多時產生的間隔。由此,若向處理室12供給的谷桿量變多,則排塵部40借助運送引導桿22的相對于環(huán)形轉動鏈21的上述設定間隔D以上的分離移動、和機械連動機構70,自動地切換操作排塵控制器60為打開姿態(tài)OP,借助帶風扇排塵路徑A和風力排塵路徑B向機體外排出來自分選部30的排出用的處理物。
若向處理室12供給的谷桿量變少,則排塵部40,通過運送弓I導桿22的相對于環(huán)形轉動鏈21移動至不足上述設定間隔D位置、和機械連動機構70,自動地切換操作排塵控制器60為關閉姿態(tài)CL,主要通過帶風扇排塵路徑A向機體外排出來自分選部30的排出用的處理物。接著,說明維持排塵控制體60為打開姿態(tài)OP的構成。如圖3以及圖5所示,將與運送引導桿22連接的擺動臂73作為第I連接部件。另一方面,將與排塵控制體60連接的連動連桿74作為第2連接部件。擺動臂73和連動連桿74構成為能夠通過拔出連結它們的銷77而自如地解除連接。在解除擺動臂73與連動連桿74的連接之后,從動臂71與連動連桿74,繞旋轉支軸61向排出麥桿運送始端側擺動,分別從圖5中虛線所示的姿態(tài)切換為實線所示的姿態(tài)。并且,連動連桿74的頂端部被安裝/固定在機體I的橫側壁Ia上(參照圖2)。作為將上述第2連接部件的連動連桿74不能移動地固定的機構,在橫側壁Ib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固定連動連桿74的頂端部的固定安裝用螺栓孔Ib (固定機構的一例)。另外,作為固定機構的螺栓孔Ib也可以是螺釘孔。[第I實施方式的其他實施方式]也可替代上述實施方式所示的凸輪式連動部80,而經(jīng)由直接連結銷等來連接連動部件82的伸出端部與擺動式的被動臂81。也可替代上述實施方式所示的排塵控制體60,而采用構成為耙子形的排塵控制體而實施。在運送導件22的終端位置上設置機械連動機構70的連結部位,但是,上述連結部位只要設置在運送引導桿22的排出麥桿運送方向的后半部分即可。作為施力機構,除螺旋彈簧以外,還能夠使用扭簧等。但是,在能夠利用排塵控制體60的自重將排塵控制體60設定為關閉姿態(tài)CL時,也可以不設置施力彈簧75。[第2實施方式]接著,參照圖6 圖16說明第2實施方式。在該第2實施方式中,脫粒滾筒101具有多個的檢驗開口 142,在接近對合的狀態(tài)下設置在脫粒滾筒輥130的周壁131上;一張蓋板150,具有分別關閉作用于這些多個的檢驗開口 142的多個的蓋部151。
一般在脫粒滾筒中,在脫粒滾筒輥的周壁上設置有檢驗開口,在脫粒滾筒制作時在脫粒滾筒輥上植設脫粒齒的作業(yè)、或更換隨著脫粒滾筒的使用而磨損的脫粒齒的作業(yè)中利用該檢驗開口。在例如JP2005-253388A所記載的脫粒滾筒中,在脫粒滾筒輥的外周面的前后中間位置處形成有檢驗口。但是,在該以往技術中,容易產生關于脫粒滾筒輥的強度的問題,或關于經(jīng)由檢驗開口的作業(yè)的問題。即,若通過一個檢驗開口來形成用于脫粒齒的安裝或更換等作業(yè)的開口,則為了使其具備使作業(yè)變得容易的面積,必須在脫粒滾筒輥上具有一個具備該面積的切去部,十分容易導致由脫粒滾筒輥的檢驗開口的形成而引起的強度降低。與此相對,若根據(jù)第2實施方式的構成,則借助多個檢驗開口 142的合計,形成具有使上述作業(yè)變得容易的面積的作業(yè)開口。因此,使作為一個的檢驗開口 142而設置的切去部更小,能夠抑制由于脫粒滾筒輥130的開口形成而導致的強度降低。進而,一個的蓋板150遍及多個的檢驗開口 142而進行關閉,蓋板150對于脫粒滾筒輥130起到加強作用,以便不易發(fā)生在檢驗開口 142之間的彎曲。由此,能夠借助蓋板150有效地加強脫粒滾筒輥130。相應地,能夠使作為檢驗開口 142整體的大小(多個的檢 驗開口 142的開口面積的合計)更大。從而,能夠使脫粒滾筒輥130具有優(yōu)異的強度,且使作為檢驗開口 142整體的開口面積增大,能夠容易地高效地進行脫粒齒更換等的作業(yè)。優(yōu)選地,上述蓋板150具有下游側端部153,比檢驗開口 142更靠近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下游側,且與脫粒滾筒輥130的周壁131的外表面重合;上游側端部152,比檢驗開口 142更靠近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且與脫粒滾筒輥130的周壁131的外表面重合,將下游側端部153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長度LI設定為比上游側端部152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長度L2長。蓋板150的下游側端部153,位于脫粒滾筒輥130的周壁131的外表面,且位于比檢驗開口 142更靠近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下游側。因此,在下游側端部153中,容易產生與脫粒谷桿的桿身或脫粒谷粒的接觸所導致的磨損。但是,在本構成中,下游側端部153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長度LI設定為比上游側端部152的長度L2長,所以即便發(fā)生下游側端部153的磨損,直到蓋板150成為不能使用的程度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從而,能夠更長期地使用蓋板150,能夠使耐久性優(yōu)異。圖6是具有第2實施方式中脫粒滾筒101的脫粒裝置的縱剖側視圖。如該圖所示,脫粒裝置具有脫粒部103,具有位于機體102的前側內部的處理室110 ;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由驅動轉動自如地設置在上述處理室110的后方的環(huán)形轉動鏈構成;分選部105,具有前端側位于上述處理室110的下方的擺動分選裝置120。上述脫粒部103,除了具有上述處理室110,還具有脫粒滾筒101,繞脫粒機體前后方向的旋轉軸芯驅動旋轉自如地設置在該處理室110中;承接網(wǎng)111,位于脫粒滾筒101的外周圍而設置在上述處理室110內;脫粒進料鏈112,驅動轉動自如地設置在機體102的外部。脫粒部103,借助脫粒進料鏈112夾持割取谷桿的株根側而向脫粒機體后方向運送,向處理室110的脫粒滾筒101與承接網(wǎng)111之間供給該割取谷桿的穗尖側而進行脫粒處理,借助脫粒進料鏈112從位于處理室110的后部的送塵口 113運出脫粒排出麥桿。
如圖7、圖8所示,脫粒部103,具有在喂入口 114上沿該喂入口 114的全長而設置的飛散防止片115。該飛散防止片115,將由于脫粒滾筒101的旋轉而飛散的谷粒接住而將其返回至處理室內,以使其不會向脫粒谷桿的株根側飛散。即,防止谷粒飛入并卡入至被脫粒進料鏈112運送的谷桿的株根側。飛散防止片115,由支承在上唇板116上的帆布構成。飛散防止片115,為了使磨損時的更換變得容易而由兩張的分割帆布構成,該兩張的分割帆布利用位于處理口 114的脫粒機體前后方向的中間位置的分割線而分開為位于機體前方側的分割片、和位于機體后方向側的分割片。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從脫粒進料鏈112繼續(xù)承接且向脫粒機體后方向運送從處理室Iio被運出的脫粒排出麥桿,從位于機體102的后部的排出口排出至脫粒機體外。上述分選部105,除了具有上述擺動分選裝置120之外,還具有風車121,設置在該擺動分選裝置120的前端部的下方;排塵風扇122,設置在處理室110的后方;具有與擺 動分選裝置120的前后方向平行而設置在分選室的底部的一次螺桿輸送器123和二次螺桿輸送器124。分選部105,借助基于擺動分選裝置120的擺動分選、和風車121所供給的分選風,將從處理室110經(jīng)由承接網(wǎng)111而落下的脫粒處理物分選為一次處理物和二次處理物和塵埃,使一次處理物向一次螺桿輸送器123落下,使二次處理物向二次螺桿輸送器124落下,與分選風一起將塵埃從排塵風扇122的排出口、或者從位于機體102的后部的排塵口排出至機體外?!温輻U輸送器123向機體102的橫向外側運出從擺動分選裝置120落下的一次處理物。二次螺桿輸送器124向機體102的橫向外側運出從擺動分選裝置120落下的二次處理物。來自二次螺桿輸送器124的二次處理物,被設置在機體102的橫向外側的運送裝置106向設置在機體102的橫壁部上的還原口揚送,被從該還原口投入至機體102的內部而被還原到擺動分選裝置120的前端側。接著,詳述上述脫粒滾筒101。圖9是上述脫粒滾筒101的縱剖側視圖。圖10是上述脫粒滾筒101的橫剖面圖。如這些圖所示,上述脫粒滾筒101構成為具有脫粒滾筒輥130 ;多個的脫粒齒132、133,沿脫粒滾筒輥130的周方向和旋轉軸芯方向并列地被植設在該脫粒滾筒輥130的周壁131的外表面?zhèn)取I鲜雒摿}X132、133中,植設在脫粒滾筒輥130的位于處理室前端側的部位上的脫粒齒132是整理齒(調整從喂入口 114供給的谷桿的糾結或穗尖的滯后的齒),植設在其他的部位上的脫粒齒133是并列齒。脫粒滾筒101,具有貫設在上述脫粒滾筒輥130中的支軸134,利用該支軸134而旋轉自如地安裝在處理室Iio中。上述脫粒滾筒輥130構成為具有構成上述周壁131的圓筒形的輥本體135、與該輥本體135的兩端部連結的側壁136、137。圖11是上述輥本體135的展開狀態(tài)的俯視圖。如該圖和圖9、圖10所示,如下地制作上述輥本體135 :將一張板金彎曲成形為圓筒形、在輥本體135(脫粒滾筒輥130)的半徑方向上重合且連結板金的輥本體周方向的兩側的端部135a。
由此,脫粒滾筒輥130為板金制。脫粒滾筒輥130,構成周壁131的板金具有在脫粒滾筒輥130的周方向的一個部位接合的接合部138。接合部138將構成輥本體135的板金的上述兩側的端部135a接合而形成。如圖12所示,脫粒滾筒輥130具有加強肋140 (以下,稱為端加強肋140),在上述周壁131的脫粒滾筒輥旋轉軸芯方向中的兩端部的一個部位沿脫粒滾筒的周方向設置;加強肋141 (以下,稱為中加強肋141),在上述周壁131的脫粒滾筒輥旋轉軸芯方向的中間部的沿脫粒滾筒輥旋轉軸芯方向并列的兩個位置處沿著脫粒滾筒輥周方向設置。如圖8所示,上述各加強肋140、141,由通過對構成上述周壁131的板金沖壓成形而設置在周壁131上的突條構成。構成各加強肋140、141的突條,向周壁131的外表面?zhèn)韧怀?。如圖9、圖10所示,脫粒滾筒101具有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該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沿脫粒滾筒輥I的旋轉軸芯方向并列地設置在脫粒滾筒輥130的上述周壁131上。圖12是上述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的關閉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13是圖12的 XIII-XIII向剖面圖。圖14是圖12的XIV-XIV向剖面圖。如這些圖所示,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通過在上述周壁131的表面?zhèn)壬习惭b有一張的蓋板150而成為關閉狀態(tài)。蓋板150,具有向這些表面?zhèn)韧怀龅亩鄠€脫粒齒133 (并列齒)。圖15是上述蓋板150的俯視圖。如該圖和圖12 圖14所示,蓋板150構成為具有一對的蓋部151、151,沿脫粒滾筒輥旋轉軸芯方向并列地向蓋板150的里面?zhèn)韧怀觯簧嫌蝹榷瞬?52,位于蓋板150的脫離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的端部;下游側端部153,位于蓋板150的旋轉輥旋轉方向R的下游側的端部;橫側端部154,位于蓋板150的脫粒滾筒輥旋轉軸芯方向中的兩端部。上述下游側端部153中,將該下游側端部153的端與上述蓋部151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下游側的端的間隔為最小的部位處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的長度LI設定為比上述上游側端部152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的長度L2大的長度。S卩,如圖12 14所示,蓋板150以如下的安裝姿態(tài)安裝在周壁131上,即上述上游側端部152在比上述檢驗開口 142更靠近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與周壁131的外表面重合,上述下游側端部153在比上述檢驗開口 142更靠近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下游側處與周壁131的外表面重合。向蓋板150的周壁131的安裝,借助以下部件進行安裝在設置在上述上游側端部152和下游側端部153和上述橫側端部154上的螺栓孔155中的連結螺栓、和安裝在設置在一對的蓋部151、151之間的螺栓孔155中的連結螺栓。于是,蓋板150使一對的蓋部151、151對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分別作用而關閉一對的檢驗開Π 142,142ο如圖14所示,將上述下游側端部153與周壁131連結的連接螺栓156配置為該連接螺栓156的軸芯與上述下游側端部153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下游側的端的間隔為D1。將上述上游側端部152與周壁131連結的連接螺栓157配置為該連接螺栓157的軸芯與上述上游側端部152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下游側的端的間隔為D2。上述下游側端部153的連接螺栓156的上述間隔D1,設定為比上述上游側端部152的連接螺栓157的上述間隔D2大。S卩,上述下游側端部153位于周壁131的外表面,且下游側端部153位于比上游側端部152更靠近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R的下游側,從而,在下游側端部153中,容易產生與脫粒谷桿的桿身或谷粒的接觸導致的磨損。從下游側端部153的連接螺栓156到端的間隔Dl變大,即便在下游側端部153上發(fā)生磨損,磨損到達連結螺栓156而發(fā)生蓋板150的安裝不良需要很長的時間。圖11表示上述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的打開狀態(tài)。如該圖所示,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通過取下上述蓋板150而成為打開狀態(tài),在脫粒滾筒輥130上形成有在進行植設或更換脫粒齒132、132等的作業(yè)時能夠將手或工具伸入至脫粒滾筒內部的開口。使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成為接近對合的配置,以便能夠從雙方的檢驗開口 142伸入手而進行作業(yè)。如圖12、圖14所示,上述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位于接近上述接合部138的位置,且位于接近上述中加強肋141的位置,進而配置在隔著上述兩個中加強力141而沿脫粒滾筒130的旋轉軸芯方向并列的位置。
由此,一對的檢驗開口 142、142,在借助上述接合部138所發(fā)揮的加強作用、和基于上述中加強肋141的加強作用而抑制由脫粒滾筒輥130的開口形成而導致的強度降低的狀態(tài)下,形成脫粒滾筒輥130的作業(yè)用開口。如圖7所示,脫粒滾筒101具有設置在脫粒滾筒輥130的上述周壁131的內表面?zhèn)壬系钠胶馀渲?60。上述平衡配重160,無論上述蓋板150或上述接合部138是否存在,都實現(xiàn)了脫粒滾筒101的旋轉平衡,以使脫粒滾筒101在旋轉平衡良好的狀態(tài)下旋轉。圖16是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的側視圖。如該圖所示,上述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具有設置在該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的運送終端側上的擺動支點104a。圖16的雙點劃線所示的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是下降運送狀態(tài)下的排出麥桿運送裝置,圖16的實線所示的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是上升擺動狀態(tài)下的排出麥桿運送裝置。S卩,發(fā)生排出麥桿堵塞時,上升擺動而開放機體102的上蓋102a。于是,對于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的止動件140借助上蓋102a的上升擺動而上升,解除將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保持為與運送引導桿141接近的下降運送狀態(tài)的作用。于是,通過堵塞在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上的排出麥桿的上升操作力,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的運送始端側被固定引導142和引導桿143引導而圍繞擺動支點104a上升擺動。從而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與運送引導桿141的間隔變大,且解除由排出麥桿運送裝置104和運送引導桿141對堵塞排出麥桿的較強夾持,容易進行堵塞麥桿的清除。[第2實施方式的其他實施方式]也可替代上述實施方式那樣的借助一對的檢驗開口確保必要的大小的開口的方式,而采用通過三個以上的檢驗開口確保必要的大小的開口的方式來實施。這種情況也能夠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第3實施方式]接著,參照圖17 34說明第3實施方式。在該第3實施方式中,脫粒裝置具有夾持運送機構206,夾持割取谷桿的株根側而運送割取谷桿;脫粒滾筒209,對被夾持運送機構206運送的割取谷桿的穗尖側進行脫粒處理;引導板247,向脫粒滾筒209引導隨著脫粒滾筒209的旋轉而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流下的谷粒。該引導板247,由在比被夾持運送機構206運送的割取谷桿更靠近上方的位置上沿著割取谷桿的運送方向被排列/配置的多個的板體構成。這些多個的板體,以前后地鄰接的前側的板體248的后端緣248A與后側的板體249的前端緣249A相接的方式對頂配置。上述那樣的引導板,向脫粒滾筒引導隨著脫粒滾筒的旋轉而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流下的谷粒,從而,防止該谷粒進入被夾持運送機構運送的割取谷桿的株根側的所謂卡粒的發(fā)生,從而,能夠防止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變?yōu)榭6c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被排出至機外,能夠實現(xiàn)谷?;厥章实奶岣摺?墒牵鳛橐酝囊龑О?卡粒防止體),由能夠上下滑動地支承在夾持運送機構(進料鏈單元)的夾持導軌上的I張的板構成,或由能夠上下滑動地支承在夾持導軌上的多個的板構成,在由多個板構成引導板時,考慮以在前后地鄰接的板之間具有間隙的方式配 備各板的方式(例如,參照JP2006-014604A (段落編號0023 0032、圖3 9))。若由I張板構成引導板,則在引導板變形或損傷或者發(fā)生長期使用導致的磨損時,必須更換引導板的整體,所以在經(jīng)濟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若借助多個的板構成引導板,則在引導板變形或損傷或者發(fā)生長期的使用導致的磨損時,能夠只更換發(fā)生變形或損傷等的板,不需要更換引導板的整體,在經(jīng)濟性方面變得有利。相反,如上所述,由于在鄰接的前后的板間具有間隙,谷粒通過該間隙而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漏落、成為卡粒而與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被排出至機外的可能性變高,相應的,導致谷?;厥章实慕档?。此外,容易導致被夾持運送機構運送的割取谷桿的株根側進入至板間的間隙而引起的割取谷桿的運送堵塞或割取谷桿的運送姿態(tài)(脫粒姿態(tài))的混亂導致的脫粒性能的降低等。若基于第3實施方式的脫粒裝置的特征結構,則能夠借助引導板247向脫粒滾筒209引導隨著脫粒滾筒209的旋轉而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流下的谷粒。此外,通過使構成引導板247的多個的板體248、249在前后方向上對頂配置,能夠有效地防止從前后地鄰接的板體間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漏落谷粒,且能夠有效地抑制被夾持運送機構206運送的割取谷桿的株根側進入到前后地鄰接的板體之間。由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成為卡入至被夾持運送機構206運送的割取谷桿的株根側的卡粒而與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被排出至機外。此外,能夠有效地抑制由被夾持運送機構206運送的割取谷桿的株根側進入至前后地鄰接的板體248、249之間而引起的割取谷桿的運送堵塞或割取谷桿的運送姿態(tài)(脫粒姿態(tài))的混亂,能夠有效地防止由該運送堵塞或運送姿態(tài)的混亂導致的脫粒性能的降低
坐寸ο進而,在引導板247上發(fā)身變形或損傷等時,即使不更換引導板247的整體,也能夠通過僅僅更換產生該變形或損傷等的位置的板體248或者249而進行應對。由此,即可經(jīng)濟地進行在引導板247上發(fā)生變形或損傷等時的應對,又能夠防止卡粒導致的谷?;厥招实慕档停€能夠有效地抑制脫粒性能的降低等。優(yōu)選地,引導板247,以其脫粒滾筒209側的端部進入至脫粒齒220的頂端所描繪的旋轉軌跡的內側的方式形成,在該脫粒滾筒側端部上,形成有允許脫粒齒220的通過的凹部 248B、249B。若基于該特征結構,則不會導致由引導板247與脫粒齒220的干涉導致的破損,能夠借助引導板247更可靠地向脫粒滾筒209引導隨著脫粒滾筒209的旋轉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流下的谷粒。由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成為卡粒而與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被排出至機外。此外,引導板247,優(yōu)選配備為其前端位于比脫粒滾筒209的前端更靠近后方側。若基于該特征結構,則與配置為引導板的前端位于與脫粒滾筒的前端相同的前后位置時、或配置為引導板的前端位于比脫粒滾筒的前端更靠近前方側時比較,能夠抑制被夾持運送機構206向脫粒滾筒209的脫粒處理區(qū)域內供給的割取谷桿由于與引導板247的接觸而難以向脫粒滾筒209的脫粒處理區(qū)域內供給的情況。
此外,在脫粒滾筒209的前端側,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量很少,隨著脫粒滾筒209的旋轉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流下的谷粒量也很少,所以即便引導板247以其前端位于比脫粒滾筒209的前端更靠近后方側的方式配置,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變?yōu)榭5目赡苄砸埠苄?。并且,在其前端側即便發(fā)生了卡粒,借助占據(jù)脫粒滾筒209的前端側以外的大半的脫粒滾筒部分的脫粒處理,也能夠從割取谷桿的株根側脫粒得到卡粒。從而,通過合理地配備引導板247,不會導致由卡粒產生的谷?;厥招实慕档?,能夠抑制脫粒處理始端部處的與引導板247的接觸而引起的割取谷桿的運送堵塞或割取谷桿的運送姿態(tài)(脫粒姿態(tài))的混亂,能夠防止由該運送堵塞或運送姿態(tài)的混亂導致的脫粒性能的降低等。此外,脫粒滾筒209,優(yōu)選為前后兩部分分割的構造,該前后兩部分分割構造具有形成其前部側的第I脫粒滾筒部216、和形成后部側的第2脫粒滾筒部217,并且,構成為使第2脫粒滾筒部217的旋轉速度比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旋轉速度快。若基于該特征結構,則第I脫粒滾筒部216以比較低的速度被驅動旋轉,從而能夠抑制由第I脫粒滾筒部216中的脫粒處理導致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的發(fā)生。由此,能夠抑制以下情況,即由于在脫粒處理區(qū)域的上游側發(fā)生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而影響基于脫粒處理的脫粒的單粒化、以及在脫粒處理后的處理物中含有的麥桿屑等增多。此外,第2脫粒滾筒部217以比較高的速度被驅動旋轉,從而能夠有效地脫粒而得到被引導板247引導而進入割取谷桿的穗尖側的谷粒。由此,能夠有效地防止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與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被排出至機外。從而,能夠促進基于脫粒處理的谷粒的單?;?、并實現(xiàn)在脫粒處理后的分選處理中的分選效率、分選精度的提高,還能夠更有效地防止由卡粒導致的脫粒回收效率的降低。進而,引導板247,優(yōu)選以其后端位于比脫粒滾筒209的后端更靠近后方側的方式配備。若基于該特征結構,則在脫粒滾筒209的后端側或脫粒滾筒209的后方側上,能夠借助引導板247而可靠地向脫粒滾筒引導伴隨脫粒滾筒209的旋轉而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留下的谷粒。由此,在脫粒處理區(qū)域的終端部,能夠防止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進入至被夾持運送機構206運送的割取谷桿的株根側。特別是,若將該特征結構用于前后兩部分分割構造的脫粒滾筒209,則借助引導板247,能夠可靠地向脫粒滾筒209引導由于第2脫粒滾筒217的旋轉速度變快而更容易與第2脫粒滾筒一起旋轉的谷粒。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由脫粒處理區(qū)域的終端部中的卡粒導致的脫粒回收效率的降低。進而,引導板247,優(yōu)選安裝在覆蓋脫粒滾筒209的上部殼體202的外側表面上。若基于該特征結構,則與在上部殼體202的內側表面上安裝引導板247的情況相t匕,能夠抑制與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處理物的接觸而導致的引導板247的磨損。此外,能夠事先地避免在上部殼體202的內側表面上安裝引導板247的情況所導致的以下可能,即由于谷粒與引導板247的上緣部沖撞而導致的谷粒的損傷、以及切斷麥桿的一部分的進入到引導板247與上部殼體202之間等。從而,能夠實現(xiàn)引導板247的耐久性或脫粒品質的提高,并且能夠事先地避免以··下情況,即部分地進入至引導板247與上部殼體203之間的切斷麥桿等使脫粒處理受到不良影響,從而導致處理能力的降低。以下,更具體地說明第3實施方式。圖17是在自脫型聯(lián)合收割機(Whole culm discharging typecombine-harvester)上搭載的脫粒裝置的縱剖側視圖。如該圖所示,脫粒裝置,借助以下部件形成處理空間,即搭載在車體架(未圖示)的左半部上的下部殼體201、以及與該下部殼體201能夠開閉操作地連結的上部殼體202等。如圖17以及圖18所示,在處理空間中具有脫粒部203,向割取谷桿的穗尖側進行脫粒處理;分選部204,對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處理物進行分選處理;以及回收部205,回收利用分選處理而得到的谷粒等;等。脫粒部203包括夾持運送機構206,配備在脫粒部203的左側部;承接網(wǎng)207,能夠拆裝地鋪設在下部殼體201的上部側;以及脫粒滾筒209,將前后方向的支軸208作為支點、能夠向后視為左的方向旋轉地設置在上部殼體202上;等。夾持運送機構206包括進料鏈210,由設置在下部殼體201上的帶突起的環(huán)形轉動鏈構成;導軌臺211,裝備在上部殼體202上;夾持導軌212,能夠上下變位地支承在導軌臺211上;以及多個的按壓彈簧213,向進料鏈210對夾持導軌212下降施力;等。并且,夾持運送機構206,進料鏈210被來自圖外的發(fā)動機的動力旋轉驅動,從而,從割取運送裝置接收被圖外的割取運送機構割取運送的割取谷桿的株根側,并且,將其夾持在進料鏈210與夾持導軌212之間而向后方向運送。借助該夾持運送,割取谷桿的穗尖側被從形成在下部殼體201的下唇板201A與上部殼體202的上唇板214之間的喂入口 215供給到承接網(wǎng)207與脫粒滾筒209之間。承接網(wǎng)207,是形成為沿著脫粒滾筒209的外周而彎曲的圓弧狀的、且能夠在脫粒滾筒209的周方向上兩部分分割地構成的格子狀的凹形承接網(wǎng),以覆蓋脫粒滾筒209的下部側的方式被配置設定。脫粒滾筒209,是如下的前后兩部分分割的結構,在前后方向的支軸208上能夠相對旋轉地裝備有形成脫粒滾筒209的大部分的前部側的第I脫粒滾筒部216、和形成脫粒滾筒209的后端部的后部側的第2脫粒滾筒部217。并且,脫粒滾筒209,通過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以支軸208作為支點而向后視為左的環(huán)繞方向旋轉驅動各脫粒滾筒部216、217,從而對借助夾持運送機構206的夾持運送向承接網(wǎng)207與脫粒滾筒209之間供給的割取谷桿的穗尖側進行脫粒處理。第I脫粒滾筒部216包括形成為輥狀的脫粒滾筒本體218、在脫粒滾筒本體218的周壁上突設的多個的脫粒齒219、220等。第2脫粒滾筒部217包括形成為輥狀的脫粒滾筒本體221、在脫粒滾筒本體221的周壁上突設的多個的脫粒齒220等。在脫粒齒219、220中,在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前端部上突設的脫粒齒19是整理齒。在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前端部以外的部分和第2脫粒滾筒部217上突設的脫粒齒220是并列齒。第I脫粒滾筒部216,借助經(jīng)由皮帶張緊器式的第I傳動機構222等傳遞的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以支軸208作為支點而以比第2脫粒滾筒部217慢的旋轉速度被向后視左環(huán)繞的方向驅動旋轉。第2脫粒滾筒部217,借助經(jīng)由皮帶張緊器式的第2傳動機構223等傳遞的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以支軸208作為支點而以比第I脫粒滾筒部216快的旋轉速度被 向后視左環(huán)繞的方向驅動旋轉。如此,以比較慢的旋轉速度驅動第I脫粒滾筒部216旋轉,從而能夠抑制由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脫粒處理導致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的發(fā)生。由此,能夠抑制以下情況,即由于在脫粒處理區(qū)域的上游側中發(fā)生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而影響基于脫粒處理的脫粒的單粒化、以及在脫粒處理后的處理物中含有的麥桿屑等增多。其結果,能夠促進基于脫粒處理的谷粒的單?;崿F(xiàn)在脫粒處理后的分選處理中的分選效率、分選精度的提高。此外,以比較快的旋轉速度驅動第2脫粒滾筒部217旋轉,從而在脫粒處理區(qū)域的終端側,能夠向割取谷桿的穗尖側進行更有效的脫粒處理,并且能夠更有效地對割取谷桿的穗尖側進行脫粒。由此,能夠有效地抑制脫粒殘留,并且能夠有效地防止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變成卡入到割取谷桿中的卡粒而與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被排出至機外。其結構,能夠防止由卡粒導致的谷?;厥招实慕档汀@蒙鲜龅拿摿L筒209的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處理物,從承接網(wǎng)207向分選部204漏下,沒從承接網(wǎng)207漏下的處理物,從在承接網(wǎng)207的后方形成的送塵口 224向分選部204被排出。分選部204包括擺動分選機構225,對來自脫粒部203的處理物進行篩漏分選處理;主風車226和第I副風車227和第2副風車228,向來自脫粒部203的處理物進行風力分選處理;擴散輥229,作用于來自送塵口 224的處理物等;以及排塵風扇230,吸引被風力分選處理吹起的麥桿屑等的塵埃而向車外排出;等。擺動分選機構225,具有形成為俯視矩形狀的框狀的篩殼231,在該篩殼231的上部側上配備有粗分選用的第I谷物盤232,粗分選用的第2谷物盤233,粗分選用的穎殼篩234,粗分選用的第I逐稿器235,以及粗分選用的第2逐稿器236,等。在篩殼231的底部,配備有精分選用的谷物篩237.在篩殼231的后部,裝備有借助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擺動驅動篩殼231的偏心凸輪式的驅動部238。并且,擺動分選機構225,被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驅動擺動,從而向來自脫粒部203的處理物進行篩漏分選處理,借助該篩漏分選處理,使單?;墓攘5嚷┫?,另一方面,向在脫粒裝置的后端部形成的排塵口 239運送沒漏下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主風車226,以能夠繞左右方向的軸心旋轉的方式裝備在下部殼體201的前下部,構成為能夠進行與分選處理量對應的風量調節(jié)。并且,主風車226,以左右方向的軸心為支點被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驅動旋轉,從而,產生從谷物篩237的前下方向排塵風扇230或排塵口 239流動的分選風,借助該分選風,向排塵風扇230或排塵口 239風力運送被谷物篩237精分選的處理物中含有的比重輕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第I副風車227,以能夠繞左右方向的軸心旋轉的方式裝備在下部殼體201的前端部上。并且,第I副風車227,以左右方向的 軸心為支點被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驅動旋轉,從而產生從第I谷物盤232和穎殼篩234之間向排塵風扇230及排塵口 239流動的分選風,借助該分選風,向排塵風扇230或排塵口 239風力運送在向穎殼篩234流出的處理物中含有的比重輕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第2副風車228,以能夠繞左右方向的軸心旋轉的方式裝備在下部殼體201的后下部上。并且,第2副風車228,以左右方向的軸心為支點被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驅動旋轉,從而產生通過第I逐稿器235或第2逐稿器236而向排塵風扇230或排塵口 239流動的分選風,借助該分選風,向排塵風扇230及排塵口 239風力運送在被第I逐稿器235及第2逐稿器236篩漏分選的處理物中含有的比重輕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擴散輥229,以能夠繞左右方向的軸心旋轉的方式裝備在上部殼體202的后上部。并且,擴散輥229以左右方向的軸心為支點被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驅動旋轉,從而理開從第2谷物盤233向第I逐稿器235運送的處理物,促進在該處理物中含有的單粒化谷?;蛭疵摿9攘5鹊膹牡贗逐稿器235或第2逐稿器236等的漏下。排塵風扇230,以能夠繞左右方向的軸心旋轉的方式裝備在上部殼體202的后上部。并且,排塵風扇230,以左右方向的軸心為支點被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驅動旋轉,從而,吸引被分選風風力運送的麥桿屑等的塵埃而從排塵口 239向機外將其排出。由此,在分選部204中,能夠將來自脫粒部203的處理物高精度地分選為作為從谷物篩237漏下的一次物的單?;攘!⒆鳛橄蚬任锖Y237的后方供給的二次物的混合有未脫粒谷?;蚯袛帑湕U等的混合物,作為從排塵口 239向機外排出的三次物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回收部7包括形成在谷物篩237的下方以回收從谷物篩237漏下的單粒化谷粒的一次回收部240、形成在谷物篩237的后方以回收向谷物篩237的后方供給的混合物的二次回收部241等。在一次回收部240的底部上配備有一次螺桿242,該一次螺桿242被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繞左右方向的軸心驅動旋轉,從而向右方運 送回收在一次回收部240中的單?;攘?。在二次回收部241的底部上配備有二次螺桿243,該二次螺桿243被來自發(fā)動機的動力繞左右方向的軸心驅動旋轉,從而向右方運送回收在二次回收部241中的單?;攘!T谝淮温輻U242的右端部上,連接有揚送傳送帶244,該揚送傳送帶244借助與一次螺桿242的連動而揚送被一次螺桿242運送的單?;攘6驁D外的谷粒容器進行供給。在二次螺桿243的右端部上,連接有二次處理輥245和二次還原螺桿246,該二次處理輥245借助與二次螺桿243的連動,對被二次螺桿243運送的混合物進行脫粒處理,該二次還原螺桿246,將基于二次處理輥245的脫粒處理后的混合物還原到分選部204中。如圖17 圖20所示,在上唇板214上裝備有引導板247,該引導板247,向脫粒滾筒209引導隨著脫粒滾筒209的旋轉而從脫粒滾筒209的上部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流下的谷粒。
由此,能夠防止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變?yōu)榭ㄈ胫帘粖A持運送機構206運送的割取谷桿的株根側的卡粒而與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被排出至機外。引導板247,由在相對于被夾持運送機構206夾持運送的割取谷桿上方的位置上、沿著割取谷桿的運送方向而前后地排列配置的兩個的板體248、249構成。兩個的板體248、249為樹脂制,以前側的板體248的后端緣248A與后側的板體249的前端緣249A相接的方式對頂配置。由此,能夠防止隨著脫粒滾筒209的旋轉而從脫粒滾筒209的上部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流下的谷粒從兩張的板體248、249之間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漏落。其結果,能夠防止由該漏落引起的卡粒的發(fā)生,能夠防止基于該卡粒導致的谷粒與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排出至機外。此外,能夠抑制被夾持運送機構206運送的割取谷桿的株根側進入到兩張的板體248、249之間。其結果,能夠有效地抑制由該進入而引起的割取谷桿的運送堵塞或割取谷桿 的運送姿態(tài)(脫粒姿態(tài))的混亂,能夠防止由該運送堵塞或運送姿態(tài)的混亂導致的脫粒性能的降低等。并且,在引導板247上發(fā)身變形或損傷等時,即使不更換引導板247的整體,也能夠通過僅僅更換產生該變形或損傷等的位置的板體248或者249而進行應對。各板體248、249,以它們上端部夾入至上唇板214和壓板250之間的方式而與壓板250 —起與上唇板214的外側表面螺栓連結。由此,與在上唇板214的內側表面上安裝各板體248、249的情況比較,能夠抑制與利用脫粒處而理得到的處理物的接觸而導致的各板體248、249的磨損。其結果,能夠使各板體248、249的耐久性提高。此外,能夠事先地避免在上唇板214的內側表面上安裝各板體248、249的情況所導致的以下可能,即由于谷粒與各板體248、249或壓板250的上緣部沖撞而導致的谷粒的損傷、以及向各板體248、249與上唇板214之間等的切斷麥桿的部分地進入。結果,能夠提高谷粒品質并且預先避免部分地進入各板體248、249與上唇板214之間的切斷麥桿等對脫粒處理產生不良影響而導致的處理能力的降低。各板體248、249在安裝在上唇板214上的狀態(tài)下,它們的下端部位于比上唇板214的下緣更靠近下方的位置,并且,以隨著脫粒滾筒209的旋轉而進入至既定的各脫粒齒(并列齒)220的頂端所描繪的旋轉軌跡的內側的方式形成。在各板體248、249的下端部上,形成有允許既定的脫粒齒220的通過的多個的凹部248B、249B。由此,不會導致由各板體248、249與既定的各脫粒齒220的干涉導致的破損,借助引導板247,能夠更可靠地向脫粒滾筒209引導隨著脫粒滾筒209的旋轉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流下的谷粒。其結果,能夠更可靠地防止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成為卡粒而和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被排出至機外。在前側的板體248的前端部上,形成有谷桿引導部248C,該谷桿引導部248C越向前側越位于上方,向下方引導被夾持運送機構206運送的割取谷桿。由此,若被夾持運送機構206夾持運送的割取谷桿被運送到前側的板體248,則借助谷桿引導部248C的作用,該割取谷桿不會鉤掛在前側的板體248上,能夠向前側的板體248的下方順暢地被引導。其結果,能夠事先地避免由該鉤掛引起的割取谷桿的運送堵塞或割取谷桿的運送姿態(tài)(脫粒姿態(tài))的混亂導致的脫粒性能的降低等。前側的板體248,以其前端位于比脫粒滾筒209的前端更靠近后方側的方式配備。此外,后側的板體249,以其后端位于比脫粒滾筒209的后端更靠近后方側的方式配備。由此,與前側的板體248以其前端位于和脫粒滾筒的前端相同的前后位置的方式配置時、或以其前端位于比脫粒滾筒的前端更靠近前方側的方式配備時比較,能夠抑制被夾持運送機構206向脫粒滾筒209的脫粒處理區(qū)域內供給的割取谷桿由于與前側的板體248的接觸而不易向脫粒滾筒209的脫粒處理區(qū)域內供給。此外,在脫粒滾筒209的前端側,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量很少,隨著脫粒滾筒209的旋轉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流下的谷粒量也很少,所以即便前側的板體248以其前端位于比脫粒滾筒209的前端更靠近后方側的方式配置,利用脫粒處理而得到的谷粒成為卡粒的可能性也很小。并且,即便在其前端側發(fā)生了卡粒,借助占據(jù)脫粒滾筒209的前端側 以外的大半的脫粒滾筒部分的脫粒處理,也能夠從割取谷桿的株根側理出卡粒。并且,能夠借助后側的板體249而可靠地向脫粒滾筒209引導借助提高第2脫粒滾筒部217的旋轉速度而變得容易與第2脫粒滾筒217 —起旋轉的谷粒。其結果,能夠在脫粒處理區(qū)域的終端部中有效地防止得到的谷粒成為卡粒而與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一起被排出至機外。如圖17以及圖21 圖27所示,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脫粒滾筒本體218包括圓錐臺狀的第I筒狀部251、與第I筒狀部251的后端連結的圓筒狀的第2筒狀部252、與第I筒狀部251的后端連結的圓狀的前壁253、以及與第2筒狀部252的后端連結的圓狀的后壁254等。第2筒狀部252為板金制,將一張的板金材料彎曲成形為圓筒狀,在徑方向上使其周方向的兩端部252A、252B重合而接合,從而獲得。在第2筒狀部252的前端部上具有向外方突出的環(huán)狀的第I加強肋255。在第2筒狀部252的前后中間部上具有向外方突出的環(huán)狀的第2加強肋256和第3加強肋257。在第2筒狀部252的后端部上具有向外方突出的環(huán)狀的第4加強肋258。各加強肋255 258,由通過向用于第2筒狀部252的板金材料進行沖壓加工而獲得的4根的突條252C 252F構成。在第I脫粒滾筒部216上具有前后一對的檢驗口 259、260,和能夠開閉地封閉這些檢驗口 259、260的單一的蓋體261。各檢驗口 259、260,由開口面積大的前后的開口 252G、252H構成,該前后的開口 252G、252H形成為在第2筒狀部252的第I加強肋255與第4加強肋258之間夾有第2加強肋256與第3加強肋257、且沿著支軸208前后地接近而并列。在第2筒狀部252的各開口 252G、252H的周圍(包含各開口 252G、252H之間),形成有螺栓連結用的多個的貫通孔252K,焊接有多個的里側螺母262。蓋體261,塞住前后的檢驗口 259、260的前后一對的蓋部261A、261B以內嵌至前后的檢驗口 259、260的方式凹入形成,并且以與第2筒狀部252相同的曲率彎曲形成以便成為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周壁的一部分。并且,在前后的蓋部261A、261B上突設有多個的脫粒齒(并列齒)220。在蓋體261中的各蓋部261A、26IB的周圍(包含各蓋部261A、261B之間),具有與第2筒狀部252螺栓連結的框狀的連結部261C。連結部261C,以其內面與第2筒狀部252的外周面接合的方式彎曲形成。在連結部261C上形成有螺栓連結用的多個的貫通孔261D。根據(jù)該構成,利用第2筒狀部252的各貫通孔252K和各側里螺母262以及蓋體261的各貫通孔261D,將蓋體261與第2筒狀部252螺栓連結,從而,能夠在使蓋體261的各蓋部261A、26IB適當?shù)貎惹对诘贗脫粒滾筒部216的各檢驗口 259、260中的狀態(tài)下,借助蓋體261塞住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各檢驗口 259、260。此外,通過解除該螺栓連結,能夠從第2筒狀部252取下蓋體261而開放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各檢驗口 259、260。通過這樣地從第2筒狀部252取下蓋體261而開放各檢驗口 259、260,能夠利用從其背面?zhèn)鹊淖鳂I(yè)而使必須從蓋體261的里面?zhèn)冗M行的設置在蓋體261上的各脫粒齒220的交換容易地進行,并且能夠借助向內部從前后的檢驗口 259、260伸入手的作業(yè)而使必須從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內部進行的設置在第I脫粒滾筒部216上的各脫粒齒219、220的交換容易地進行。蓋體261的連結部261C形成為,位于該脫粒滾筒旋轉方向的下游側的下游側連結 部分261Ca的脫粒滾筒旋轉方向中的最小長度LI,比位于該脫粒滾筒旋轉方向的上游側的上游側連結部分261Cb的脫粒滾筒旋轉方向的長度L2長。此外,形成為從該下游側連結部分261Ca的脫粒滾筒旋轉方向下游側的端緣到該下游側連結部分261Ca的各貫通孔261D的長度D1,比從該上游側連結部分261Cb的脫粒滾筒旋轉方向上游側的端緣到該上游側連結部分26ICb的各貫通孔26ID的長度D2長。S卩,將蓋體261的下游側連結部分261Ca形成為使從該脫粒滾筒旋轉方向下游側的端緣到各貫通孔261D的長度Dl盡量長,該蓋體261的下游側連結部分261Ca,由于與第2筒狀部252的外周面接合且位于脫粒滾筒旋轉方向的下游側而與在脫粒處理時的割取谷桿的桿身或谷粒等的處理物的接觸阻力變大,從而使與割取谷桿的桿身或谷粒等的處理物的接觸而導致的磨損在到達下游側連結部分261Ca的各貫通孔261D之前所需要的時間盡量長。由此,能夠使下游側連結部分261Ca的磨損而導致的蓋體261的更換頻率降低。在第2筒狀部252中,前后的開口 252G、252H形成在第2筒狀部252中的兩端部252A、252B的重合位置附近。此外,如上所示,形成為在第2筒狀部252的第I加強肋255與第4加強肋258之間,夾有第2加強肋256與第3加強肋257。由此,即能夠以具有容易插入手或工具等的大的開口面積的方式形成成為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各檢驗口 259、260的前后的開口 252G、252H,又能夠借助通過第2筒狀部252中的兩端部252A、252B的重合得到的加強效果,及基于各加強肋255 258的加強效果等,有效地抑制第2筒狀部252中的強度的降低。在蓋體261上形成有4根的突條261E 261H,在堵住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各檢驗口 259、260時,該4根的突條261E 261H分別外嵌在第2筒狀部252的第2加強肋256和第3加強肋257。此外,如上所述,在蓋體261中,前后的蓋部261A、261B凹入形成。即,蓋體261,利用通過凹入形成前后的蓋部261A、261B而獲得的加強效果,及通過形成4根的突條261E 261H而獲得的加強效果,被有效地加強。由此,在通過蓋體261堵住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各檢驗口 259、260的狀態(tài)下,借助上述的第2筒狀部252的加強效果、與蓋體261的加強效果的復合效果,能夠確保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高強度。如圖20所示,在第I脫粒滾筒部216中的第2筒狀部252的內表面上,裝備有用于使第I脫粒滾筒部216的旋轉平衡穩(wěn)定的平衡配重63。由此,與第2筒狀部252中的兩端部252A、252B的重合位置、或前后的蓋體261的存在無關,能夠使第I脫粒滾筒部216在旋轉平衡穩(wěn)定的良好的狀態(tài)下旋轉驅動。另外,在第I脫粒滾筒部216上,也可以形成有開口面積大的單一的檢驗口,或者3個以上的檢驗口。此外,也可以具有分別地堵住各檢驗口的多個的蓋體。如圖17所示,在擺動分選機構225中,能夠調節(jié)開度地構成穎殼篩234。在穎殼篩234的上方,具有將堆積在穎殼篩234上的處理物的厚度作為分選處理量而測出的處理量傳感器264。省略圖示,借助基于處理量傳感器264的檢測的控制裝置的控制動作,控制用于調節(jié)穎殼篩234的開度而具備的電動馬達的動作,從而構成為穎殼篩234的開度在分選處理量多時變大,在分選處理物少時變小。如圖17、圖28以及圖29所示,在擺動分選機構225中,第I逐稿器235以及第2逐 稿器236、由在篩殼231上沿著左右方向架設的支承部件235A、236A、和以沿著左右方向隔著既定間隔的方式單側支承在支承部件235A、236A上的多個的鋸齒狀的齒條板235B、236B構成。此外,第I逐稿器235以及第2逐稿器236,以越是位于該處理物運送方向的下游側的后部側越是位于上方的后部向上的傾斜狀態(tài)裝備。第I逐稿器235和第2逐稿器236配置設定為,第2逐稿器236的前端部位于第I逐稿器235的后端部、且在第I逐稿器235的后端部和第2逐稿器236的前端部之間具有沿著上下方向隔著既定間隔的間隙。來自主風車226以及第2副風車228的分選風通過該間隙。由此,在處理物從第I逐稿器235的后端部向第2逐稿器236的前端部流下時,借助來自主風車226以及第2副風車228的分選風,能夠向排塵口 239風力運送該處理物中含有的比重輕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其結果,使被第2逐稿器236篩漏分選的處理物中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的含有量降低,使谷粒容易從第2逐稿器236漏下,所以能夠更高效率地進行在第2逐稿器236中的自處理物的谷粒的篩漏分選。如圖17以及圖28 圖30所示,在排塵風扇230的下方,具有變更排塵口 239的開度的開閉板265。在篩殼231的后端,具有限制被第2逐稿器236等運送的處理物的向排塵口 239的流動的限制板266。如圖28以及圖29所示,開閉板265,以將旋轉軸267作為支點而擺動的方式連結在能夠相對轉動地支承在下部殼體201上的左右方向的旋轉軸267上。在開閉板265的自由端部上,沿著左右方向隔著既定間隔而排列配備有彎曲成形為-字狀的多個的鋼琴線268。旋轉軸267,以其左端部朝向下方的方式彎曲形成,在其左端部上能夠位置調節(jié)地螺紋安裝有配重269。并且,開閉板265的姿態(tài)被設定為,在配重269垂下的狀態(tài)下,成為相對于開閉板265的垂直姿態(tài)以既定角度的開角(例如25度)而向后方側擺動變位的基準姿態(tài)。開閉板265為樹脂制,其重量被設定為180g以下。通過這樣地輕量地構成開閉板265,能夠與來自主風車226或第2副風車228的分選風的風量對應而以旋轉軸267為支點擺動開閉板265,能夠變更排塵口 239的開度。若具體地說明,則開閉板265在主風車226的風量為最大的狀態(tài)下,擺動變位到排塵風扇230的附近,較大地開放排塵口 239。若以該狀態(tài),主風車226的風量緩緩地降低,則與之相伴,開閉板265緩緩地下降擺動,使排塵口 239的開度緩緩地變小。并且,若風扇風量為零,則開閉板265為上述的基準姿態(tài),排塵口 239的開度為最小。并且,若被來自主風車226或第2副風車228的分選風向排塵口 239運送的處理物與開閉板265接觸,則分散,在該處理物中含有的比重大的谷粒向擺動分選機構225流下,比重小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乘著分選風而通過擺動分選機構225與開閉板265之間而從排塵口 239向機外排出。由此,能夠有效地抑制谷粒與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一起從排塵口 239向機外排出的三次損失的發(fā)生。此外,在分選處理量增多,且分選區(qū)域內大量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散亂時,借助隨著分選處理量的增大而變大的風車風量,開閉板265的打開角變大,較大地開放排塵口239,所以能夠從排塵口 239迅速地向機外排出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 由此,能夠防止向擺動分選機構225飄落大量的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而導致的分選精度的降低。如圖30所示,限制板266,彎曲形成為具有與篩殼231的后端部螺栓連結的連結部266A、和從連結部266A的上端向后方傾倒的傾斜部266B。此外,限制板266,其上下兩端部向后方彎曲,從而確保變長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強度。在連結部266A上,上下3級地形成有能夠調節(jié)從限制板266的篩殼231向上方的伸出長度的多個的連結孔266C。并且,以具有傾斜部266B的方式形成限制板266,從而,即便以使從該篩殼231向上方的伸出長度較長的方式在篩殼231上安裝限制板266,該限制板266也不易在借助分選風從排塵口 239排出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時成為阻力。由此,能夠以使從該篩殼231向上方的伸出長度較長的方式在篩殼231上安裝限制板266,在限制板266中,能夠較大地確保用于阻擋在處理物中所含有的比重大的谷粒的面積,能夠有效地抑制谷粒與切斷麥桿或麥桿屑等一起從排塵口 239向機外排出的三次損失的發(fā)生。在限制板266的傾斜部266B上,在左右方向隔著既定間隔而排列形成有抑制谷粒的通過、允許麥桿屑等的通過的多個狹縫266D。由此,既能促進麥桿屑等的從排塵口 239的排出,又能夠抑制谷粒從排塵口 239向機外排出的三次損失的發(fā)生。在篩殼231的后端部上,以向后方伸出的方式焊接有限制板安裝用的3根螺栓270,在這些螺栓270上,螺紋結合有限制板安裝用的蝶螺母271。S卩,限制板266,通過解除基于蝶螺母271的連結而能夠將其從篩殼231向上方的伸出長度調節(jié)為3級。由此,使與谷粒量或脫粒的種類等對應的限制板266的從篩殼231向上方的伸出長度的調節(jié)能夠容易地進行,此外,使與谷粒的種類等對應的限制板266的更換等也能夠容易進行。 此外,各連結孔266C也可以形成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孔,能夠無級地進行限制板266的從篩殼231向上方的伸出長度的調節(jié)。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同時使用開閉板265和限制板266的構成,但是,也可以是只使用某一方的構成。如圖17以及圖31所示,在夾持印刷機構206的后方,配備有接收脫粒處理后的割取谷桿(排出麥桿)的引導桿272、和沿著引導桿272而向后方的排出麥桿處理部(未圖示)運送排出麥桿的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73。
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73,以能夠以設置在后部側的橫向的支軸274作為支點的上下擺動的方式裝備在下部殼體201中。在上部殼體202上,具有在上部殼體202被切換為關閉姿態(tài)時,阻止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73的上下擺動的止動件275。由此,在排出麥桿堵塞在引導桿272和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73之間時,切換上部殼體202為打開姿態(tài),并且借助來自堵塞的谷桿的反力,以支軸274為支點而使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73擺動。其結果,能夠容易地清除堵塞在引導桿272和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73之間的排出麥桿。另外,圖31中的附圖標記276是配置在下部殼體201上的固定引導桿,圖31中的附圖標記277是配置在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73上的引導桿,借助這些的引導作用,能夠穩(wěn)定地進行排出麥桿運送裝置273的以支軸274作為支點的擺動。省略圖示,主風車226借助基于處理量傳感器264的檢測的控制裝置的控制動作,控制改變主風車226的旋轉驅動速度的電動式的變速機構的動作,從而構成為在分選處理量多時使分選風量變大,在分選處理量少時使分選風量變小。 另外,也可以構成為通過人為操作進行來自主風車226的分選風量的調節(jié)。此外,也可以構成為,不變更主風車226的旋轉驅動速度,而通過調節(jié)覆蓋在主風車226的套子上形成的開口的開度,進行來自主風車226的分選風量的調節(jié)。[第3實施方式的其他實施方式][I]脫粒裝置不限定于搭載在聯(lián)合收割機(combine-harvester)上,也可以搭載在收割機(harvester)上。此外,也可以不具有第I副風車227以及第2副風車228。[2]作為引導板247,也可以構成為,沿著割取谷桿的運送方向排列配置3張以上的板體248、249。[3]如圖32所示,作為構成引導板247的各板體248、249,也可以不形成多個的凹部 248B、249B。[4]如圖33所示,作為構成引導板247的各板體248、249,也可以是橡膠板等的能夠彈性變形的樹脂制,并且,也可替代多個的凹部248B、249B,而形成為多個的狹縫248D、249D。若基于該構成,則能夠阻止在各板體248、249上形成多個的凹部248B、249B時可能產生的從各凹部248B、249B向割取谷桿的株根側的谷粒的流下。[5]作為構成引導板247的各板體248、249,也可以是板金制,此外,也可以向帆布等進行樹脂涂層而構成。[6]如圖34所示,作為構成引導板247的各板體248、249,對頂?shù)匦纬汕皞鹊陌弩w248的后端緣248A和后側的板體249的前端緣249A,也可以分別形成為越位于下端部月位于后方的傾斜緣。若基于該構成,則能夠更可靠地避免被夾持運送機構206運輸?shù)母钊」葪U的株根側進入至前后地鄰接的板體248、249之間,能夠有效地抑制由該進入而引起割取谷桿的運送堵塞或割取谷桿的運送姿態(tài)(脫粒姿態(tài))的混亂,能夠有效地防止由該運送堵塞或運送姿態(tài)的混亂而導致的脫粒性能的地下等。[7]引導板247也可安裝在上唇部214(上部殼體202)的內側表面上。附圖標記說明130···脫粒滾筒輥、131...周壁、142···檢驗開口、150···蓋板、151···蓋部、152...上游側端部、153...下游側端部、LI...下游側端部的長度、L2...上游側端部的長度。
權利要求
1.一種脫粒滾筒,具有多個的檢驗開口,在接近對合的狀態(tài)下設置在脫粒滾筒輥的周壁上;以及一張蓋板,具有分別關閉作用于上述多個的檢驗開口的多個的蓋部。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蓋板具有下游側端部,比上述檢驗開口更靠近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下游側,且與脫粒滾筒輥的周壁外表面重合;上游側端部,比上述檢驗開口更靠近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上游側,且與脫粒滾筒輥的周壁外表面重合, 將上述下游側端部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上的長度設定為比上述上游側端部的脫粒滾筒輥旋轉方向上的長度長。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脫粒滾筒。能夠令脫粒滾筒輥具有優(yōu)異的強度并且容易進行利用脫粒滾筒輥的檢驗開口而實現(xiàn)的作業(yè)。具有多個的檢驗開口(142),在接近對合的狀態(tài)下設置在脫粒滾筒輥(130)的周壁(131)上。具有一張蓋板(50),具有分別關閉作用于多個的檢驗開口(142)的多個的蓋部(151)。
文檔編號A01F12/22GK102835225SQ20121030620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21日
發(fā)明者平井良介, 川野雄史, 仲谷正美, 南野順一, 永田哲治, 松下肇, 平田晉, 小谷真司, 高木雅志, 堀內真幸, 丸山純一, 一二三慶城, 福田雄大 申請人:株式會社久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