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殺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農藥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多抗霉素與辛菌胺。其中多抗霉素與辛菌胺的質量百分比為1~80:80~1,多抗霉素與辛菌胺在復配制劑中的含量為1~80%。本發(fā)明農藥組合物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方法可以制備成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微乳劑等劑型。本發(fā)明農藥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多種作物病毒病以及細菌性病害和多種真菌性病害,如煙草花葉病毒病、黃瓜花葉病毒病、玉米矮花葉病毒病、水稻條紋葉枯病、水稻矮縮病以及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銹病等。
【專利說明】一種殺菌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農藥領域具有增效作用的農藥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多抗霉素與辛菌胺。
【背景技術】
[0002]病毒病害和細菌性病害是番茄、辣椒和煙草等經濟作物的重要病害,每年給保護地和露地蔬菜栽培和煙葉生產造成嚴重產量損失。在植物病毒病的藥劑防治上,國內外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研究,雖然一些抗病毒藥劑如植病靈等已經開始進入實用化階段,但化學合成的藥劑具有周期長、成本高、毒性大、環(huán)境污染嚴重等缺點,遠遠不能滿足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
[0003]多抗霉素,作用機制獨特,選擇性地抑制真菌細胞壁的組成成份幾丁質的合成能使芽管及菌絲體局部膨大、破裂,細胞內含物泄出,導致死亡。此外還能抑制孢子的產生和病斑的擴大。真菌細胞壁中幾丁質的合成需要一種幾丁質合成酶,多抗霉素的結構酷似幾丁質合成酶的底物尿苷二磷酸乙酰氨基葡萄糖,對酶的親和力則為底物的近千倍。
[0004]多抗霉素具有使用后無殘留、環(huán)境相容性好、高效廣譜的特點,同時還具有藥肥雙效的作用,多抗霉素屬多氧嘧啶核苷酸類物質,本身具有促進生長作用。同時為生物發(fā)酵產物,富含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能明顯改善作物營養(yǎng)和促進光合作用。
[0005]辛菌胺,是一種環(huán)保型氨基酸類高分子聚合物殺菌劑,含增效成份有機硅及咪唑類殺菌因子,是 新一代高科技、環(huán)保型、高效廣譜、低毒殺菌劑,針對作物病害對老牌殺菌劑所產生的抗性,專門研制、配方獨特,超強滲透,3-10秒鐘殺滅真菌、細菌和病毒,能迅速穿透病毒、真菌、細菌的細胞膜,直接進入病原菌細胞內,逐步化病原菌的呼吸系統(tǒng)。徹底鏟除病原菌生產條件,并能快速治愈受損的部位,施藥后在植物的莖、葉、果面形成保護膜,組織病菌再次侵入。對半知、擔子、鞭毛、子囊等四個亞門類真菌、細菌、病毒的防治率均在98%以上,具有極好的預防、治療、鏟除效果,長期使用不產生抗性。
【發(fā)明內容】
[0006]由于近年來來氣候較為反常,天氣變化過快,導致農作物病害嚴重,作物病毒病的發(fā)病頻率明顯升高,導致大幅度減產甚至絕產的情況屢屢發(fā)生。過多的施藥是多種殺菌劑產生抗性,基于這種情況,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具有增效作用并且延緩抗性出現(xiàn)的殺菌劑組合物。
[0007]本發(fā)明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為多抗霉素與辛菌胺,用于防治植物病毒病,如煙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玉米矮花葉病毒、水稻條紋葉枯病毒、水稻矮縮病毒等植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
[0008]本發(fā)明殺菌組合物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多抗霉素與辛菌胺的質量比為I~80:80~1。
[0009]本發(fā)明殺菌組合物特征在于,起有效成分多抗霉素與辛菌胺的優(yōu)選質量比為I~50:50~1。
[0010]本發(fā)明殺菌組合物中多抗霉素與辛菌胺的總質量含量為廣80%。
[0011]本發(fā)明所述的殺菌組合物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方法,可以制備成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乳油、微乳劑、微膠囊劑等劑型。
[0012]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所屬的技術方案一,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1~80%
辛菌胺I~80%
分散劑3~20%
濕潤劑3~10%
填料余量
該殺菌組合物可濕性粉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上述配方將多抗霉素和辛菌胺以及分散劑、潤濕劑和填料混合,在攪拌釜中均勻攪拌,經氣流粉碎機后在混合均勻,即可制成本發(fā)明組合物的可濕性粉劑。
[0013]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之二,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懸浮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多抗霉素1~80%` 辛菌胺I~80%
分散劑5~20%
防凍劑I~5%
增稠劑0.1~2%
消泡劑0.1~0.8%
水余量
該懸浮劑的具體生產步驟為先將其他助劑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多抗霉素和辛菌胺,在磨球機中磨球2~3小時,使粒直徑均在5 μ m以下,制得本發(fā)明所述的含有多抗霉素和辛菌胺的殺菌組合物的懸浮劑制劑。
[001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之三,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水乳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多抗霉素1~80%
辛菌胺I~80%
乳化劑3~30%
溶劑5~15%
穩(wěn)定劑2~15%
防凍劑I~5%
消泡劑0.1~8%
增稠劑0.2~2%
水余量
該水乳劑的具體生產步驟為:首先將原藥多抗霉素和辛菌胺、溶劑和乳化劑、助溶劑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勻的油相;將部分水,抗凍劑,抗微生物劑等其他的農藥助劑混合在一起成均勻的水相;在反應釜中高速攪拌的同時將油相加入水相,緩緩加水直至達到轉相點,開啟剪切機進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約半小時,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劑。即制得含有多抗霉素和辛菌胺的殺菌組合物的水乳劑。
[001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之四,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水分散粒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多抗霉素1~80%
辛菌胺I~80%
分散劑3~20%
潤濕劑3~10%
崩解劑2~5%
填料余量
該殺菌組合物水分散粒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上述配方將多抗霉素、辛菌胺和分散劑、潤濕劑、崩解劑以及填料混合均勻,用超微氣流粉碎機粉碎,經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機中進行造粒、干燥、篩分后經取樣分析,制得本發(fā)明所述的含有多抗霉素和辛菌胺的殺菌組合物的水分散粒劑。
[0016]所述的乳化劑選自 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一種或一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成的混合物。
[0017]所述溶劑為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異丙醇、松節(jié)油、溶劑油、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亞砜、水等溶劑中的任一種或一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成的混合溶劑。
[0018]所述的分散劑選自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苯磺酸鈣鹽、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9]所述的濕潤劑選自: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拉開粉BX.、潤濕滲透劑F、烷基萘磺酸鹽、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鹽、皂角粉、蠶沙、無患子粉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0]所述的崩解劑選自:膨潤土、尿素、硫酸銨、氯化鋁、檸檬酸、丁二酸、碳酸氫鈉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1]所述的增稠劑選自:黃原膠、羥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硅酸鋁鎂、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2]所述的穩(wěn)定劑選自:檸檬酸鈉、間苯二酚中的一種。
[0023]所述的防凍劑選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4]所述的消泡劑選自: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1(l—2(|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C8—1(|脂肪醇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5]所述的填料選自:高嶺土、硅藻土、膨潤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輕質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6]本發(fā)明殺菌組合物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可以減少有效成分的用量,延緩病害對于殺菌劑抗性的產生。同時兼具預防和保護作用,由于藥劑具有良好的系統(tǒng)傳導性,因此可以對農作物產生良好的保護作用。
[0027]本發(fā)明殺菌組合物適用于由多種作物的病毒病如煙草花葉病毒病、黃瓜花葉病毒病、玉米矮花葉病毒病、水稻條紋葉枯病、水稻矮縮病等植物病毒病,以及真菌性病害如小麥白粉病,番茄花腐病、煙草赤星病,黃瓜霜霉病、人參、西徉參和三七的黑斑病,瓜類枯萎病,水稻紋枯病,蘋果斑點落葉病、火疫病,荼樹茶餅病,梨黑星病、黑斑病,草莓及葡萄灰霉病。瓜果蔬菜的立枯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莖枯病、枯萎病、黑斑病等。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使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晰,以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僅限于這些例子。
[0029]將不同的農藥成分進行復配,是目前解決一些單劑使用中的一些較為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結構類型的農業(yè)進行復配之后通常會出現(xiàn)三種作用類型,即拮抗作用、相加作用和增效作用。
[0030]試驗I對于水稻的較為嚴重的兩種病害,白葉枯病和細條病進行大田試驗,得到結果如下:
表1各處理對水稻白葉枯病、細條病毒力測定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有多抗霉素與辛菌胺的農藥組合物。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多抗霉素與辛菌胺的質量比為80:80~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多抗霉素與辛菌胺的質量優(yōu)選比為I~50:50~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多抗霉素與辛菌胺在組合物中的總質量比為廣8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多數(shù)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本領域人員所公知的技術方案可以制備成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等劑型。
【文檔編號】A01P1/00GK103858902SQ201210524639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0日
【發(fā)明者】于海軍 申請人:于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