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小麥播種機技術領域,具體的講涉及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
背景技術:
在小麥播種前,為了保持土壤透氣性,利于小麥生長,需要對耕地進行旋耕,在旋耕的同時,撒施小麥底肥。為了降低勞動強度,減少耕作成本,現在多采用旋耕、施肥和播種同時進行。目前使用的旋耕施肥小麥勻播機的下種管和下肥管位于旋耕機構的前方,這樣,雖然在理論上種肥比較均勻,但也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小麥種子在旋耕機旋耕過程中,容易對部分小麥種子造成損傷,影響出芽率;其二,在土壤的整個立面都存在小麥底肥,位于地表或淺層的小麥底肥容易蒸發(fā)流失,造成肥料的浪費;其三,小麥種子存在于整個立面,造成種子深淺不一,不但出苗時間不統(tǒng)一,而且在土壤墑情不好的情況下,還會造成地表或淺層的種子由于土壤墑情差而不發(fā)芽,浪費小麥種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小麥播種和施肥深度一致、不會造成肥料流失、節(jié)約小麥播種量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為包括機架、懸掛機構、旋耕機構、施肥機構、播種機構和鎮(zhèn)壓機構,所述施肥機構包括肥料箱、排肥器和下肥管;所述播種機構包括種子箱、排種器和下種管,所述下肥管和下種管位于所述旋耕機構和所述鎮(zhèn)壓機構之間。其附加技術特征為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并行排列,所述下肥管下口位于所述下種管下口的下方;所述下肥管和所述下種管的下端向后彎曲;在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后方設置有分土板,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與所述機架之間設置有升降控制機構;在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前方設置有深松鏟。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同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優(yōu)點其一,由于包括機架、懸掛機構、旋耕機構、施肥機構、播種機構和鎮(zhèn)壓機構,所述施肥機構包括肥料箱、排肥器和下肥管;所述播種機構包括種子箱、排種器和下種管,所述下肥管和下種管位于所述旋耕機構和所述鎮(zhèn)壓機構之間,這樣,在旋耕機構將土壤旋松后,肥料和種子通過下肥管和下種管將肥料導入土壤內,種子和肥料的深度一致,避免了由于底肥位于地表或土壤淺層造成肥料流失,且還可以根據土壤墑情,調整小麥播種深度,避免了小麥種子的損傷,減少了播種量;其二,由于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并行排列,所述下肥管下口位于所述下種管下口的下方,這樣,底肥位于種子下方,利于小麥生長;其三,由于所述下肥管和所述下種管的下端向后彎曲,防止了播種機在下壓時土壤堵塞下肥管下口和下種管下口 ;其四,由于在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后方設置有分土板,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與所述機架之間設置有升降控制機構,通過升降控制機構調節(jié)下種管和下肥管上下移動,可調整播種深淺,然后鎮(zhèn)壓,利于小麥發(fā)芽和出苗;其五,由于在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前方設置有深松鏟,在旋耕后,可以對土壤深松,預防土壤板結,提高了土壤的透氣性能。
圖I為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下種管和下肥管處的后視圖;圖3為下種管和下肥管處的側視圖;圖4為帶有深松鏟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帶有深松鏟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的下種管和下肥管處的后視圖; 圖6為帶有深松鏟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的下種管和下肥管處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的結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和圖3所示,為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的結構示意圖。其結構包括機架8、懸掛機構I、旋耕機構2、施肥機構3、播種機構4和鎮(zhèn)壓機構5,施肥機構3包括肥料箱31、排肥器32和下肥管33 ;播種機構4包括種子箱41、排種器42和下種管43,下肥管33和下種管43位于旋耕機構2和鎮(zhèn)壓機構5之間。這樣,在旋耕機構2將土壤旋松后,肥料和種子通過下肥管33和下種管43將肥料導入土壤內,種子和肥料的深度一致,避免了由于底肥位于地表或土壤淺層造成肥料流失,且還可以根據土壤墑情,調整小麥播種深度,避免了小麥種子的損傷,減少了播種量。下種管43和下肥管33并行排列,下肥管33的下口位于下種管43的下口的下方,這樣,底肥位于種子下方,利于小麥生長。下肥管33和下種管43的下端向后彎曲,防止了播種機在下壓時土壤堵塞下肥管33的下口和下種管43的下口。在下種管43和下肥管33的后方設置有分土板6,下種管43和下肥管33與機架8之間設置有升降控制機構9,通過升降控制機構9調節(jié)下種管43和下肥管33上下移動,可調整播種深淺,然后鎮(zhèn)壓,利于小麥發(fā)芽和出苗。如圖4、圖5和圖6所示,在下種管43和下肥管33的前方設置有深松鏟7,在旋耕后,可以對土壤深松,預防土壤板結,提高了土壤的透氣性能。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結構與本實用新型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結構相同,就落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包括、機架、懸掛機構、旋耕機構、施肥機構、播種機構和鎮(zhèn)壓機構,所述施肥機構包括肥料箱、排肥器和下肥管;所述播種機構包括種子箱、排種器和下種管,其特征為所述下肥管和下種管位于所述旋耕機構和所述鎮(zhèn)壓機構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并行排列,所述下肥管下口位于所述下種管下口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肥管和所述下種管的下端向后彎曲。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后方設置有分土板,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與所述機架之間設置有升降控制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種管和所述下肥管前方設置有深松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小麥播種機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旋耕深施肥小麥勻播機。其主要技術特征為包括懸掛機構、旋耕機構、施肥機構、播種機構和鎮(zhèn)壓機構,所述施肥機構包括肥料箱、排肥器和下肥管;所述播種機構包括種子箱、排種器和下種管,所述下肥管和下種管位于所述旋耕機構和所述鎮(zhèn)壓機構之間。這樣,在旋耕機構將土壤旋松后,肥料和種子通過下肥管和下種管將肥料導入土壤內,種子和肥料的深度一致,避免了由于底肥位于地表或土壤淺層造成肥料流失,且還可以根據土壤墑情,調整小麥播種深度,避免了小麥種子的損傷,減少了播種量。
文檔編號A01C7/06GK202679945SQ2012203828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3日
發(fā)明者馬洪彬, 裴寶琦, 史占良, 張愛習 申請人:馬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