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養(yǎng)殖籠,具體涉及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
背景技術:
林蛙是水陸兩棲動物,它生活的環(huán)境要求濕度大。現(xiàn)有林蛙養(yǎng)殖都是在土壤或植被上飼養(yǎng),由于林蛙的密度大,如果土壤的濕度過大,林蛙的排泄物在土壤中不能及時排除,就會滋生大量的細菌,造成交叉感染,使林蛙傳染疾病,無法控制,導致林蛙大面積或毀滅性死亡,林蛙成活率不到50%。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林蛙養(yǎng)殖都是在土壤或植被上飼養(yǎng),林蛙的排泄物在土壤中不能及時排除,滋生大量的細菌,造成交叉感染,使林蛙傳染疾病,導致林蛙大面積死亡的問題,提供一種林娃養(yǎng)殖籠。本實用新型的林蛙養(yǎng)殖籠包括籠架、池體、蛙籠網和排污溝網,所述蛙籠網沿籠架的四周鋪設,蛙籠網的下方為籠腿,所述池體設置在蛙籠網內腔的底部,所述池體的上端面沿四周由內向外、由低到高設有水池面和投料臺,所述水池面的中間沿縱向設有排污溝,排污溝的上部設有一個排污溝網,排污溝的底部設有排污口,水池面設有由內至外、由低至高的第一斜坡,所述水池面頂端至投料臺低端之間的水池高度為O 50_。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實用新型代替了土壤養(yǎng)殖林蛙。利用本實用新型養(yǎng)殖林蛙,等于用水來養(yǎng)殖林蛙,林蛙的排泄物通過排污溝能及時排出籠外,蛙池內不會滋生大量的細菌,杜絕了交叉感染,使林蛙不能傳染疾病,林蛙的成活率達到96%。二、本實用新型能防止林蛙外逃及各種天敵的危害,還可以防止冰雹及暴雨的危害,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使林蛙冬季不休眠,延長了林蛙的生長周期。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立體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一:結合圖1 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包括籠架1、池體
2、蛙籠網3和排污溝網4,蛙籠網3沿籠架I的四周鋪設,蛙籠網3的下方為籠腿,所述池體2設置在蛙籠網3內腔的底部,所述池體2的上端面沿四周由內向外、由低到高設有水池面5和投料臺6,所述水池面5的中間沿縱向設有排污溝7,排污溝7的上部設有一個排污溝網4,排污溝網4可防止排水時將林蛙一同排出,排污溝7的底部設有排污口 8,排污口 8通過管路與排污水泵連接,水池面5設有由內至外、由低至高的第一斜坡,所述水池面5頂端至投料臺6低端之間的水池高度Hl為O 50mm?;\架I的上端面上可安裝上蓋9?;\內可安裝誘蟲燈。池體2的上方有進水管,進水管以微流量24小時不停的供水;排污水泵由一個液位控制器控制,當水位達到設定位置時,排污水泵啟動排除污水,污水排到設定水位后排污水泵停止。蛙籠網3和排污溝網4可以是金屬網、塑料網或繩網。
具體實施方式
二: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所述第一斜坡的斜角α為10。 30°。這樣設計使得林蛙的糞便能順斜坡自動流向排污溝7中。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投料臺6由內至外、由低至高的第二斜坡。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第二斜坡的斜角β為0° 10°。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水池面5低端至排污溝7底端面之間的排污溝高度Η2為O 100mm。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六: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水池面5頂端至投料臺6低端之間的水池高度Hl為IOmm 50mm。這個高度適合養(yǎng)殖大林娃。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七: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水池面5頂端至投料臺6低端之間的水池高度Hl為O 5_。這個高度適合養(yǎng)殖小林蛙,小林蛙很容易從水池面5登陸到投料臺6上。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八: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第一斜坡的斜角α為15°。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九: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第二斜坡的斜角β為5°。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水池面5低端至排污溝7底端面之間的排污溝高度Η2為30mm。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五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林娃養(yǎng)殖籠,所述林娃養(yǎng)殖籠包括籠架(1)、池體(2)、娃籠網(3)和排污溝網(4),其特征在于:所述蛙籠網(3)沿籠架(1)的四周鋪設,蛙籠網(3)的下方為籠腿,所述池體(2)設置在蛙籠網(3)內腔的底部,所述池體(2)的上端面沿四周由內向外、由低到高設有水池面(5)和投料臺¢),所述水池面(5)的中間沿縱向設有排污溝(7),排污溝(7)的上部設有一個排污溝網(4),排污溝(7)的底部設有排污口(8),水池面(5)設有由內至夕卜、由低至高的第一斜坡,所述水池面(5)頂端至投料臺(6)低端之間的水池高度(Hl)為O 50mmo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林娃養(yǎng)殖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的斜角(Ct)為10。 3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臺¢)由內至外、由低至高的第二斜坡。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坡的斜角(β)為O。 10°。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面(5)低端至排污溝(7)底端面之間的排污溝高度(Η2)為O 10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面(5)頂端至投料臺(6)低端之間的水池高度(Hl)為IOmm 5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面(5)頂端至投料臺(6)低端之間的水池高度(Hl)為O 5mm。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林娃養(yǎng)殖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的斜角(α)為15。。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坡的斜角(β)為5° 0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面(5)低端至排污溝(7)底端面之間的排污溝高度(Η2)為30mm。
專利摘要一種林蛙養(yǎng)殖籠,它涉及一種養(yǎng)殖籠,以解決現(xiàn)有林蛙養(yǎng)殖都是在土壤或植被上飼養(yǎng),林蛙的排泄物在土壤中不能及時排除,滋生大量的細菌,造成交叉感染,使林蛙傳染疾病,導致林蛙大面積死亡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籠架、池體、蛙籠網和排污溝網,蛙籠網沿籠架的四周鋪設,蛙籠網的下方為籠腿,池體設置在蛙籠網內腔的底部,所述池體的上端面沿四周由內向外、由低到高設有水池面和投料臺,所述水池面的中間沿縱向設有排污溝,排污溝的上部設有一個排污溝網,排污溝的底部設有排污口,水池面設有由內至外、由低至高的第一斜坡,水池面頂端至投料臺低端之間的水池高度為0~50mm。本實用新型用于養(yǎng)殖林蛙。
文檔編號A01K67/02GK202979925SQ2013200204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fā)明者劉美泉, 孫波 申請人: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