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更換的磨損部件的連接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描述了一種將可更換的磨損部件(4)連接至設備(1)的前沿(22)的裝置,其中,在前沿(22)上形成有支撐面(21),支撐面(21)設置為接收且固定有磨損部件保持器(3),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和所述磨損部件(4)中的一個形成有附接突出部(31),并且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和所述磨損部件(4)中的另一個形成有對應的插口(43),并且所述附接突出部(31)和所述插口(43)設置有對應的、協(xié)作的引導部(32,431),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的所述引導部(32)形成為引導面(32a,32c,32e),所述引導面(32a,32c,32e)面向所述支撐面(21)并且相對于所述支撐面(21)傾斜在遠離所述前沿(22)的方向上下降地傾斜。
【專利說明】用于可更換的磨損部件的連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可更換的磨損部件附接至設備的前沿的裝置,其中,在所述前沿處形成有支撐面,該支撐面設置為接收并且緊固有磨損部件保持器,磨損部件保持器中和磨損部件中的一個形成有附接突出部,并且磨損部件保持器和磨損部件中的另一個形成有對應的插口,并且附接突出部和插口設置有對應的、協(xié)作的引導部。
【背景技術】
[0002]對于設置有用于對抗并移動疏松物質(zhì)、例如土、沙礫、卵石等的切刃、邊緣,尖頭,齒部或類似部件的設備,已知其利用可更換的磨損部件來增加遭受嚴重磨損的一個部件/多個部件的耐久性。本 申請人:擁有的專利公開EP1259105公開了這樣的一種用于安裝在設備前沿的磨損部件,該設備上設置有保持器并且該保持器形成所述前沿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磨損部件設置有協(xié)作引導元件,該協(xié)作引導元件形成有無需使用緊固件或除了敲擊工具之外的無需其它手段即可快速更換磨損部件的插口一突出類型的滑動配合。專利文件EP1259105以參考方式將它的全部內(nèi)容包含在本說明書中。
[0003]本 申請人:擁有的專利N0.20093547(與W02011/074983對應)公開了一種對應的系統(tǒng),但在該系統(tǒng)中磨損部件額外地與引導土流動離開關聯(lián)的磨損部件保持器的提升部一起形成。專利文件N0.20093547以參考方式將它的全部內(nèi)容包含在本說明書中。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彌補或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陷或者至少提供現(xiàn)有技術的有用替代方案。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上述目的通過下述說明書和后續(xù)權利要求中描述的特征予以實現(xiàn)。
[0006]在下文中,除非被特別說明,否則術語“長度”應理解為當磨損部件設置在設備前沿上時,元件在磨損部件的操作移動方向上的延伸度,還可能是沿著元件與移動方向重合的平面內(nèi)的軸線的延伸度。除非被特別說明,否則術語“寬度”在本文中應理解為在垂直于與磨損部件的操作移動方向重合的平面的方向上的元件的延伸度。除非被特別說明,否則術語“高度”在本文中應理解為元件從與設置該元件的磨損部件的側面重合的平面向上的延伸度。
[0007]在設置有對抗并移動疏松物質(zhì)、例如土、沙礫、卵石等的切刃、邊緣、尖頭、齒部或類似部件的設備的前沿上設置有可更換的磨損部件,設備上的附接部和所述磨損部件設置有協(xié)作的引導部,所述引導部在水平突出部上大致于設備的操作移動方向上延伸。所述磨損部件和附接部為插口-端子型,由此磨損部件通過大致在引導部的縱向上作用的力、例如采用敲擊工具所產(chǎn)生的大致在引導部的縱向上作用的力可被驅(qū)使至與附接部摩擦接合,從而具有正確的工作位置,而無需使用螺釘、螺栓、或類似物形式的緊固件。附接部設置為與支撐面關聯(lián)、例如通過支架與支撐面關聯(lián),所述支架形成有抵靠支撐面的所述插口和突出部中的一個,所述支撐面通常為犁頭、中耕機尖頭或裝載機鏟斗的前部(還稱為鏟顎),并且磨損部件具有至少一個抵接部,當磨損部件處于工作位置時,所述至少一個抵接部抵靠所述支撐面。通過所述插口和突出部中的至少一個的相對于支撐面傾斜的引導部,所述抵接部移向與支撐面抵靠,引導部在背向設備的前沿的方向上相對于支撐面呈現(xiàn)逐漸減小的距離。當裝配磨損部件時,除了相對應的引導部之間的摩擦之外,磨損部件的抵接部和支撐面之間也將產(chǎn)生摩擦。與現(xiàn)有技術的插口一端子類型的連接方式相比,這確保了磨損部件更好地連接至設備。
[0008]本發(fā)明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將可更換的磨損部件連接至設備的前沿的裝置,其中,在前沿上形成有接收且固定有磨損部件保持器的支撐面,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和所述磨損部件中的一個形成有附接突出部,并且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和所述磨損部件中的另一個形成有對應的插口,并且所述附接突出部和所述插口設置有對應的、協(xié)作的引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的所述引導部形成為引導面,所述引導面面向所述支撐面并且相對于所述支撐面在遠離所述前沿的方向上下降地傾斜。
[0009]所述引導面形成為位于槽內(nèi)的側面,所述槽在所述附接突出部或所述插口上形成。
[0010]所述引導面形成為位于凹陷內(nèi)的側面,所述凹陷在所述附接突出部或所述插口上形成。
[0011]所述磨損部件包括一個或多個抵接部,當所述磨損部件固定在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上時,所述一個或多個抵接部支撐地抵靠所述支撐面。
[0012]所述磨損部件包括一個或多個抵接部,所述一個或多個抵接部設置有一個或多個提升部,當所述磨損部件在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上固定時,所述一個或多個提升部支撐地抵靠所述支撐面。
[0013]所述提升部至少部分地容置在位于所述支撐面上的相應的凹陷中。
[0014]所述磨損部件包括一個或多個鋸齒化的抵接部。
[0015]所述支撐面設置在前沿部上,所述前沿部來自包含尖頭,犁頭和斗顎的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在下文中,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示范例被描述,該示范例可從附圖可見。所述附圖為:
[0017]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設置在設備的前沿部的磨損部件保持器的透視圖;
[0018]圖2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對應的可更換的磨損部件的透視圖;
[0019]圖3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案的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在該圖中磨損部件將與磨損部件保持器連接地定位;
[0020]圖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案的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在該圖中磨損部件與磨損部件保持器連接;
[0021]圖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案的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圖,在該圖中磨損部件將與磨損部件保持器連接地定位;
[0022]圖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案的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圖,在該圖中磨損部件與磨損部件保持器連接;
[0023]圖7a_c為根據(jù)圖3的V1-VI的剖視圖,展示了磨損部件保持器的帶輪廓的抵接面的不同示范實施例的剖視圖;以及
[0024]圖8為設置有磨損部件的提升部的抵接部和設置有對應凹陷的支撐面的實施例的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在下文中,參見附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可更換磨損部件的優(yōu)選示范性實施例現(xiàn)在予以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可更換的磨損部件的優(yōu)選示范性實施例適于安裝在具有一個或多個設置為在特定材料中工作并且隨時間遭受磨損的工作前沿或工作前部的設備上。
[0026]盡管所描述的優(yōu)選示范性實施例連接至在農(nóng)業(yè)作業(yè)中使用的農(nóng)業(yè)設備,但是將被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具有更廣泛的應用,這是因為本發(fā)明不僅可應用在已知類型的可更換工作的犁頭本身上,還可應用在需要在其上裝配可更換的犁頭、壽命應當適宜地延長的其它類型的工具和工具組合上,上述裝配通過磨損部件保持器進行固定。
[0027]在設備I上設置有前沿部2。前沿部2可形成為犁上的可更換的犁頭,或形成為裝載機伊斗上的校水平的犁頭(levelling share)、顎部(jaw),或形成為中耕機齒部的端部等。前沿部2的表面部分形成從前沿22向后、于設備的工作方向R上延伸的支撐面21。在所述支撐面21上固定有磨損部件保持器3,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在此圖示為借助穿過磨損部件保持器3的部分和前沿部2的附接螺栓5附接至前沿部2。磨損部件保持器3設置有附接突出部31,所述附接突出部31包括與可更換的磨損部件4的插口 43的對應附接部431附接的帶輪廓的抵接面32。抵接面32包括設置為用于磨損部件4的橫向控制的部分和設置為引導磨損部件4與所述支撐面21抵接的部分(豎向控制),參見下文更具體的描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設置有滑動面33,所述滑動面33通過滑動面前沿34限定為朝向磨損部件4。
[0028]可更換的磨損部件4設置有前部41,在示出的示范性實施例中,所述前部41的形狀設置為易于刺進設備I所移動的物質(zhì)的尖頭。磨損部件4設置有滑動面42,在設備I的正常工作方向R上,所述滑動面42設置在磨損部件保持器3的上游,磨損部件保持器3的滑動面33和磨損部件4的滑動面42形成基本連續(xù)的滑動面。
[0029]在下文中,磨損部件保持器3的抵接面32和磨損部件4的附接部431還充當協(xié)作的引導部。
[0030]在第一實施例中,磨損部件保持器3的帶輪廓的抵接面32設置為大致V形的槽32’(具體參見圖7a)。這種槽中的傾斜的側面32a、32均形成橫向引導和豎向引導,豎向引導也即在與支撐面21垂直的方向上的引導。
[0031]在第二實施例(參見圖7b)中,抵接面32設置為從附接突出部31的外下邊界向內(nèi)向上延伸的凹陷32〃中的側面32c、32d,附接突出部31形成T形輪廓。豎直側面32c形成橫向弓丨導并且水平側面32d形成豎向引導。
[0032]在第三實施例中(參見圖7c),抵接面32設置為具有大致矩形剖面的槽32’ 〃內(nèi)的側面32e、32f。豎直側面32e形成橫向引導,并且水平側面32f形成豎向引導。
[0033]設置所述抵接面32的其它方式也是可能的,例如可以通過將圖7a、7b和7c示出的方式組合來設置所述抵接面32。
[0034]本發(fā)明的分別為V形輪廓槽32’的傾斜面32a、凹陷32"的水平側面32d以及矩形輪廓槽32〃’的水平側面32f形式的引導面在遠離前沿22的方向上朝向所述支撐面21以角度α傾斜(參見圖3)。在第一示范實施例(參見圖3和4)中,磨損部件4的插口 43上的對應附接部431相應地傾斜,由此使得當磨損部件4固定至磨損部件保持器3時,所述滑動面33、42位于大體重合的平面內(nèi)。在第二示范實施例(具體參見圖5和6)中,磨損部件4的插口 43上的所述附接部431平行于磨損部件的滑動面42。
[0035]磨損部件4包括抵接部44,當磨損部件4向磨損部件保持器3連接時,抵接部44分別被槽32’和水平側面32d的斜度推靠向前沿部2的支撐面21。由此,磨損部件4的抵接部44和下方的前沿部2的支撐面21之間產(chǎn)生摩擦,并且這有有助于降低磨損部件4不小心從設備I松脫的風險、例如設備I與常規(guī)工作方向R相反地移動的情況下從設備I松脫的風險。
[0036]抵接部44形成磨損部件4的底面45、即所述滑動面42的相對側的后部。抵接部44可與所述底面45的其余部分形成為齊平,如圖3和4所示,或者抵接部可形成為從磨損部件4的底側向下突出的第一提升部46,以此補償磨損部件4相對于支撐面21的傾斜,如圖5和6所示。
[0037]在圖8中,抵接部44展示為設置有多個向下突出的第二提升部47,所述第二提升部47在橫向于磨損部件4的縱向方向的方向上地延伸,并且當磨損部件4已被固定至磨損部件保持器3時,所述第二提升部47伸入支撐面21上對應的凹陷23中。抵接部44還可鋸齒化或者以一些其它方式處理,從而在抵接部44和支撐面21之間提供足夠摩擦。
[0038]當磨損部件4向設備I連接時,磨損部件4帶著插口 43移向磨損部件保持器3的附接突出部31,由此使得互補的抵接面32和附接部431彼此滑動接合。在敲擊工具(未示出)的作用下,隨著磨損部件4的抵接部44借助引導部32相對于支撐面21的斜度移至與支撐面21抵接,磨損部件4被驅(qū)使至磨損部件保持器3上。
[0039]當磨損部件4要被拆卸時,通過敲擊磨損部件4的適當部分,磨損部件4被驅(qū)使離開磨損部件保持器3。
【權利要求】
1.一種將可更換的磨損部件(4)連接至設備(1)的前沿(22)的裝置,所述設備中具有形成在前沿(22)上并且設置為接收且固定有磨損部件保持器(3)的支撐面(21),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和所述磨損部件(4)中的一個形成有附接突出部(31),并且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和所述磨損部件(4)中的另一個形成有對應的插口(43),并且所述附接突出部(31)和所述插口(43)設置有對應的、協(xié)作的引導部(32,431),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的所述引導部(32)形成為引導面(32^ 320,326),所述引導面(32^32(^326)面向所述支撐面(21)并且相對于所述支撐面(21)在遠離所述前沿(22)的方向上下降地傾斜。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引導面形成為位于槽(32,,32^)內(nèi)的側面(32^ 326),所述槽(32^32^)在所述附接突出部(31)或所述插口(43)上形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引導面形成為位于凹陷(32^32^)內(nèi)的側面(32(:),所述凹陷〈32’,32〃’〉在所述附接突出部(31)或所述插口(43)上形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磨損部件(4)包括一個或多個抵接部(44),當所述磨損部件(4)固定在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上時,所述一個或多個抵接部(44)支撐地抵靠所述支撐面(21)。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磨損部件(4)包括一個或多個抵接部(44),所述一個或多個抵接部(44)設置有一個或多個提升部(46,47),當所述磨損部件(4)固定在所述磨損部件保持器(3)上時,所述一個或多個提升部(46,47)支撐地抵靠所述支撐面(21)。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提升部(47)至少部分地容置在位于所述支撐面(21)上的對應的凹陷(23)中。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磨損部件(4)包括一個或多個鋸齒化的抵接部(44)。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支撐面(21)設置在前沿部⑵上,所述前沿部(2)選自包含尖頭、犁頭和斗顎的組。
【文檔編號】A01B23/02GK104334007SQ201380026385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M·斯科弗蘭德 申請人:格蘭集團營運挪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