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在電動漁線輪中,能夠由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刂葡到y(tǒng)用于控制電動漁線輪的電機,該電動漁線輪利用電機來驅動安裝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轉動的卷線筒??刂葡到y(tǒng)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和輸出功率調整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設置在漁線輪主體且能夠移動,并能在包括第1移動范圍和移動量與第1移動范圍的移動量不同的第2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進行操作。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第1移動范圍和第2移動范圍中被操作時,輸出功率調整部分別以第1變化量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
【專利說明】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釣魚用漁線輪的控制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控制電動漁線輪的電機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該電動漁線輪利用電機來驅動設置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轉動的卷線筒。
【背景技術】
[0002]在現(xiàn)有技術中,人們公知一種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件(例如,旋轉開關)的電動漁線輪,該輸出功率調整部件能夠按照多個檔位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調整(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F(xiàn)有的輸出功率調整部件設置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轉動。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上連接有編碼器、電位器等轉動檢測器,這些轉動檢測器能夠與該輸出功率調整部件一起轉動。由該轉動檢測器來檢測調整部件的轉動量,根據(jù)該轉動量按照多個檔位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調整。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由電機轉動停止位置轉動到最大輸出功率位置。在現(xiàn)有的輸出功率調整部件中,由電機轉動停止位置到最大輸出功率位置,以相等間隔劃分有檔位。例如,在轉動90度的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情況下,例如,如果以30個檔位調整輸出功率的話,每3度I個檔位。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發(fā)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0-316437號
[0004]在現(xiàn)有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中,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調整范圍內,與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轉動量成正比,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因此,例如,難以在需要微調整輸出功率的區(qū)域、低速的調整區(qū)域對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尤其是,如果不能在對應于最低速的檔位和轉動停止間的分界附近的輸出功率區(qū)域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的話,被釣到的獵物則會從釣鉤組件上逃脫,影響釣魚的收獲。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電動漁線輪中,能夠由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06]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用于控制電動漁線輪的電機,該電動漁線輪利用電機驅動安裝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轉動的卷線筒。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和第I輸出功率調整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設置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移動,并能夠在包括第I移動范圍和移動量與第I移動范圍的移動量不同的第2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進行操作。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第I移動范圍和第2移動范圍中被操作時,第I輸出功率調整部分別以第I變化量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
[0007]在該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中,在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第I移動范圍和移動量與第I移動范圍的移動量不同的第2移動范圍中移動時,分別以第I變化量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這里,在第I移動范圍和第2移動范圍中移動量較大的移動范圍中,能夠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細微調整。從而能夠由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08]第I移動范圍的移動量可以比所述第2移動范圍的移動量大。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I移動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09]第I移動范圍的移動量可以是所述第2移動范圍的移動量的2倍。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I移動范圍中,以相同的移動量且以第2移動范圍的一半的移動量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10]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所述操作范圍可以從所述電機的轉動停止位置到所述電機的最大輸出功率位置。第I移動范圍設置在比第2移動范圍靠轉動停止位置的一側。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第I移動范圍的移動量大于第2移動范圍的移動量,從而能夠在低輸出功率側的第I移動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11]操作范圍可以具有:第I操作范圍,其具有至少一個第I移動范圍;第2操作范圍,其具有至少一個第2移動范圍。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I操作范圍和第2操作范圍中移動范圍較大的操作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12]第2操作范圍的移動量可以與第I操作范圍的移動量相同或者大于第I操作范圍的移動量。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第I操作范圍配置在轉動停止位置一側,從而能夠使高輸出功率側的第2操作范圍的移動量變大,在第2操作范圍中迅速使電機的輸出功率增加。
[0013]本發(fā)明的其他技術方案所涉及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用于控制電動漁線輪的電機,該電動漁線輪利用電機驅動安裝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轉動的卷線筒。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和第2輸出功率調整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設置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移動,并能夠在包括第3移動范圍和移動量與第3移動范圍的移動量相同的第4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進行操作。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第3移動范圍中被操作時,第2輸出功率調整部以第2變化量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第4移動范圍中被操作時,第2輸出功率調整部以與第2變化量不同的第3變化量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
[0014]在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中,在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第3移動范圍中移動時,以第2變化量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在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第4移動范圍中移動時,以第3變化量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這里,在第2變化量和第3變化量中變化量較小的移動范圍中,能夠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細微調整。因此,即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移動量相同,也能夠由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15]第2變化量可以小于第3變化量。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3移動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16]第2變化量可以是所述第3變化量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3移動范圍中,以第4移動范圍的一半的變化量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進一步在第3移動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17]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操作范圍可以從所述電機的轉動停止位置到所述電機的最大輸出功率位置。第3移動范圍設置在比第4移動范圍靠轉動停止位置的一側。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低輸出功率側的第3移動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18]操作范圍可以具有:第3操作范圍,其具有至少一個第3移動范圍;第4操作范圍,其具有至少一個第4移動范圍。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第3操作范圍和第4操作范圍中分別至少具有一個第3移動范圍和第4移動范圍,因而能夠在具有變化量較小的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另外,通過增加變化量較大的移動范圍的數(shù)量,從而能夠在具有多個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迅速地使電機的輸出功率增加以及減少。
[0019]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可以支承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轉動,并能夠通過轉動操作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調整。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通過轉動操作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也能夠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尤其是,即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直徑小且具有極小的移動量,也能夠使電機的輸出功率出現(xiàn)較大的變化,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在變化量較小的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020]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還可以具有電位器,該電位器用于檢測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轉動操作角度。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轉動時,電位器的軸也隨之轉動,由該電位器檢測出轉動操作角度,因此能夠精確地檢測出轉動操作角度。
[0021]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還可以具有檢測器和相位檢測部,其中,檢測器設置在漁線輪主體和輸出功率調整部件中的一個上,相位檢測部設置在漁線輪主體和輸出功率調整部件中的另一個上,能夠檢測出與檢測器相對的轉動相位。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轉動時,由相位檢測部檢測出檢測器和該相位檢測部的相對的轉動相位。通過被檢測出的轉動相位,按照多個檔位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調整。例如,按照多個檔位調整卷線筒的速度?;蛘甙凑斩鄠€檔位調整作用于漁線的張力。這里,由于通過檢測器和相位檢測部來檢測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轉動角度,因而能夠以較小的體積檢測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轉動操作角度。
[0022]相位檢測部可以是能夠檢測所述檢測器的轉動相位的霍爾元件。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被給電后動作的相位檢測部設置在漁線輪主體上,因而能夠將相位檢測部配置在電路基板上,進一步抑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安裝部分的體積的增加。
[0023]相位檢測部可以設置在漁線輪主體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通過能夠安裝在電路基板上的霍爾元件來檢測檢測器的轉動相位,因而能夠進一步抑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安裝部分的體積的增加。
[0024]【發(fā)明效果】
[0025]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在第I移動范圍和第2移動范圍中移動量較大的移動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從而能夠由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難
iF.0
[002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他技術方案,能夠在第3移動范圍和第4移動范圍中變化量較大的移動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從而能夠由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動漁線輪的立體圖。
[0028]圖2是電動漁線輪的俯視圖。
[0029]圖3是沿圖2中的切割線II1-1II剖切而成的剖視圖。
[0030]圖4是圖3中IV部的放大圖。
[0031]圖5是電動漁線輪的局部分解立體圖。
[0032]圖6是包括水深顯示部的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0033]圖7是沿圖2中的切割線VI1-VII剖切而成的剖視圖。
[0034]圖8是拆下第I側蓋和機構安裝板后的狀態(tài)的電動漁線輪的左側視圖。
[0035]圖9是調整部件的主視圖。
[0036]圖10是說明霍爾元件的特性的示意圖。
[0037]圖11是表示霍爾元件的特性的圖。
[0038]圖12是表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和電機輸出功率之間關系的坐標圖。
[0039]圖13是表示第I實施方式的電動漁線輪的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的框圖。
[0040]圖14是第I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相當于圖12的圖。
[0041]圖15是第2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12的圖。
[0042]圖16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2的圖。
[0043]【附圖標記說明】
[0044]1:漁線輪主體;5、105:輸出功率調整部件;10:卷線筒;12:電機;27:控制系統(tǒng)(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的一個例子);34:檢測器;35:相位檢測部;35a:霍爾元件;84a:輸出功率調整部(第I輸出功率調整部和第2輸出功率調整部);100、200:電動漁線輪;R0:操作范圍;RM1 --第I移動范圍;RM2:第2移動范圍;RM3:第3移動范圍;觀4:第4移動范圍;R01 --第I操作范圍;R02:第2操作范圍;R03:第3操作范圍;R04 --第4操作范圍;RS:停止范圍(電機的轉動停止位置的一個例子);C1 --第I變化量;C2:第2變化量;C3:第3變化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45]<第I實施方式>
[0046]<電動漁線輪的整體結構>
[0047]在圖1、圖2、圖3、圖4及圖5中,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動漁線輪100是小型的電動漁線輪,其由外部電源提供的電力驅動,并能作為手卷的雙軸承漁線輪使用。另外,電動漁線輪100具有根據(jù)放線長度或收線長度來顯示釣鉤組件在水中的深度的水深顯示功能。另外,電動漁線輪100在沒有接入外部電源而作為手卷的雙軸承漁線輪使用的情況下,具有用于驅動水深顯示功能的內部電源。
[0048]電動漁線輪具有:漁線輪主體1,其能被安裝在釣竿上,具有水深顯示部4 ;手柄2 ;卷線筒10;開關操作部件11;電機12 (參照圖2、圖7);離合器機構16 (參照圖3);控制系統(tǒng)27 (參照圖7)??刂葡到y(tǒng)27是電機控制裝置的一個例子。
[0049]手柄2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上且能夠轉動。卷線筒10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上且能夠轉動。離合器操作部件11用于對離合器機構16進行連接和切斷操作,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的后部且能夠移動。電機12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上,用于驅動卷線筒10轉動。離合器機構16在離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操作作用下,能夠在離合器連接狀態(tài)和離合器切斷狀態(tài)之間切換,在離合器連接狀態(tài)下,能夠將手柄2的轉動力和電機12的驅動力傳遞給卷線筒10,在離合器切斷狀態(tài)下,不能將手柄2的轉動力和電機12的驅動力傳遞給卷線筒10??刂葡到y(tǒng)27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漁線輪控制部70、檢測器34、相位檢測部35。漁線輪控制部70是第I輸出功率調整部的一個例子。
[0050]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上且能夠轉動。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用于根據(jù)轉動位置來調整電機12的輸出功率。檢測器34設置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上,是為檢測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位置而設置的。相位檢測部35能夠檢測出檢測器34相對于相位檢測部35的轉動相位。漁線輪控制部70具有電機控制部的功能,該功能為,根據(jù)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位置,按照多個檔位來調整電機12的輸出功率。例如,卷線筒10的旋轉速度對應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位置被調整為多個檔位。另外,例如,作用于漁線的張力對應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位置被調整為多個檔位。漁線輪控制部70還具有用于顯示控制水深顯示部4的顯示控制功能。
[0051]〈漁線輪主體〉
[0052]漁線輪主體I具有框架7、第I側蓋8a、第2側蓋8b、前蓋9 (參照圖7)、上述水深顯示部4。框架7例如為由合成樹脂或金屬制的一體成型的部件??蚣?具有:第I側板7a ;第2側板7b ;第I連接部件7c,其連接第I側板7a和第2側板7b ;第2連接部件7d ;第3連接部件7e。第2側板7b在左右方向上與第I側板7a隔開間隔配置。第I側蓋8a用于蓋住框架7的手柄2安裝側。第2側蓋Sb用于蓋住與框架7的手柄2安裝側相反的一側。前蓋9用于蓋住框架7的前部。
[0053]第I側板7a具有:側板主體19a ;機構安裝板1%,其與側板主體19a隔開間隔配置,用于安裝各種機構。如圖5所示,側板主體19a具有凸起部19c。在凸起部19c上安裝有不能轉動的襯套65。機構安裝板19b用于安裝下面所示的各種機構。機構安裝板19b被螺絲固定在側板主體19a的外側面上。如圖3和圖5所示,在側板主體19a和第I側蓋8a之間設置有:卷線筒驅動機構13 ;離合器控制機構20,其控制離合器機構16 ;曳力機構23(參照圖5),其對卷線筒10在放線方向上的轉動進行制動。在第I側蓋8a上設置有拋餌控制機構21 (參照圖3),該拋餌控制機構21對卷線筒10進行制動。拋餌控制機構21推壓后述的卷線筒軸14的兩端,對卷線筒10進行制動。
[0054]在第I側板7a和第2側板7b之間設置有:卷線筒10 ;離合器機構16 ;平整繞線機構22,其用于將漁線均勻地卷繞在卷線筒10上。如圖7所示,平整卷繞機構22具有:橫向凸輪軸63,其上形成有交叉的螺旋狀槽;漁線導向件64,其在橫向凸輪軸63的轉動作用下,于卷線筒10的前方,在與卷線筒軸14平行的軸向上往復移動。如圖5所示,橫向凸輪軸63的位于手柄2 —側的端部通過襯套65支承在凸輪部19c上且能夠轉動。
[0055]如圖3所示,在第2側板7b上形成有卷線筒10能夠穿過的圓形開口 7f。在圓形開口 7f中安裝有與該圓形開口 7f中心對正的卷線筒支承部17,該卷線筒支承部17用于支承卷線筒10的卷線筒軸14的第I端(圖3的紙面左端)轉動。卷線筒支承部17被螺紋緊固在第I側板7a的外側面上。在卷線筒支承部17中收裝有支承卷線筒軸14的第I端的第I軸承18a。
[0056]第I連接部件7c連接第I側板7a和第2側板7b的下部。第2連接部件7d連接卷線筒10的前部。第I連接部件7c呈板狀,在其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上一體形成有用于安裝釣竿的釣竿安裝部7g。另外,釣竿安裝部7g與框架7可以為分體結構。第2連接部件7d大致呈圓筒狀,在其內部收裝有電機12 (參照圖2和圖7)。第3連接部件7e大致呈板狀,其彎曲成圓弧狀,用于連接漁線輪主體I的后部。
[0057]如圖2所示,在第I側蓋8a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第I凸起部8c,該第I凸起部8c用于支承驅動軸30轉動。在第I凸起部8c的后方設置有向外突出的第2凸起部8d,該第2凸起部8d用于支承卷線筒軸14的第2端。
[0058]第2側蓋8b例如被螺絲固定在第2側板7b的外緣部上。如圖3所示,在第2側蓋8b的前部下表面上安裝有向下的電源線連接用的連接器15。
[0059]手柄2設置在第I側蓋8a —側。如圖1和圖2所示,手柄2具有:手柄臂2a ;手柄把手2b,其安裝在手柄臂2a的頂端。手柄2安裝在第I側板7a —側。手柄2與驅動軸30相連接且能與之一起轉動,該驅動軸30支承在漁線輪主體I上且能夠轉動。
[0060]前蓋9例如被螺絲固定在第I側板7a的前部外側面和第2側板7b的前部外側面的上下2個位置上。在前蓋9上形成有漁線穿過用的橫長的開口(未圖示)。前蓋9用于蓋住水深顯示部4的后述殼部件36的前部下表面。
[0061]水深顯示部4能夠顯示安裝在漁線頂端的釣鉤組件在水中的深度。如圖1和圖7所示,水深顯示部4具有配置在第I側板7a的上部和第2側板7b的上部的殼部件36。殼部件36被螺絲固定在第I側板7a的外側面和第2側板7b的外側面上。水深顯示部4具有開關操作部6,該開關操作部6具有多個(例如3個)用于進行現(xiàn)實操作的操作按鈕。
[0062]如圖7所示,在殼部件36的內部收裝有漁線輪控制部70、顯示器72、主電路基板74a、副電路基板74b、電機驅動電路76,其中,漁線輪控制部70構成控制系統(tǒng)27,顯示器72由液晶顯示器構成,用于顯示水深。漁線輪控制部70例如由微型計算機構成。在主電路基板74a上裝有顯示器72、漁線輪控制部70、電機驅動電路76。在副電路基板74b上裝有相位檢測部35。副電路基板74b與主電路基板74a電連接。
[0063]殼部件36的兩側分別沿第I側板7a和第2側板7b向后方延伸。如圖4所示,在殼部件36的第I側板7a —側的后部形成有下部開口的基板收裝空間36f。在該基板收裝空間36f中收裝有副電路基板74b。殼部件36的第2側板7b —側的后部蓋住第2側板7b的上部和第2側蓋8b的上部。
[0064]<卷線筒>
[0065]卷線筒10安裝在卷線筒軸14上且能與之一起轉動。如圖3所示,卷線筒10具有:筒狀的卷線主體部10a、大徑的第I凸緣部1b和第2凸緣部10c,該第I凸緣部1b和第2凸緣部1c —體形成于卷線主體部1a的兩側。第I凸緣部1b設置在第I側板7a —側,第2凸緣部1c設置在第2側板7b 一側。卷線筒軸14通過壓入等適當?shù)墓潭ǚ椒ū还潭ㄔ诰砭€主體部1a的內周部上。
[0066]卷線筒軸14的第I端被第I軸承18a支承在上述卷線筒支承部17上。卷線筒軸14的第2端(圖3中紙面右端)被第2軸承18b支承在第I側蓋8a的第2凸起部8d上。
[0067]在比卷線筒軸14的卷線筒固定部分靠近第2軸承18b的一側安裝有構成離合器機構16的離合器銷16a,該離合器銷16a在徑向上貫通。
[0068]<離合器機構>
[0069]如圖3所示,離合器機構16具有:離合器銷16a;離合器凹部16b,其沿徑向在小齒輪32的位于圖3的紙面左側的端面上凹成十字而形成。小齒輪32不僅構成離合器機構16,還構成卷線筒驅動機構13的后述的第I轉動傳動機構24。小齒輪32沿卷線筒軸14的軸向在圖3所示的離合器連接位置和比離合器連接位置靠右側的離合器切斷位置之間移動。當小齒輪32位于離合器連接位置時,離合器銷16a與離合器凹部16b相卡合,使該小齒輪32的轉動力被傳遞給卷線筒軸14,從而使離合器機構16處于離合器連接狀態(tài)。在該離合器連接狀態(tài)下,小齒輪32與卷線筒軸14能夠一起轉動。另外,當小齒輪32位于離合器切斷位置時,離合器凹部16b離開離合器銷16a,使該小齒輪32的轉動力不能被傳遞給卷線筒軸14。因此,離合器機構16處于離合器切斷狀態(tài),卷線筒10能夠自由轉動(即,不與小齒輪32 —起轉動)。
[0070]<離合器控制機構>
[0071]離合器操作部件11在圖7中實線所示離合器連接位置和圖7中虛線所示離合器切斷位置之間擺動,離合器控制機構20在該離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擺動作用下,能夠使離合器機構16在離合器連接狀態(tài)和離合器切斷狀態(tài)之間切換。如圖5所示,離合器控制機構20具有:離合器凸輪40,其以卷線筒軸14為中心向第I位置和第2位置轉動;離合器拔叉41,其與離合器凸輪40相卡合;離合器片42,其連接離合器凸輪40和離合器操作部件11。離合器片42與離合器凸輪40 —起轉動。離合器凸輪40支承在機構安裝板19b上且能夠轉動。離合器凸輪40具有一對凸輪部40a,該一對凸輪部40a用于通過轉動使離合器拔叉41移動。
[0072]離合器拔叉41用于使小齒輪32在卷線筒軸方向上向離合器切斷位置和離合器連接位置移動。離合器拔叉41具有:凸輪接收部(未圖示),其與離合器凸輪40的凸輪部40a相卡合;圓弧部41a,其與小齒輪32相卡合,當離合器凸輪40由第I位置向第2位置轉動時,離合器拔叉41由離合器連接位置向位于卷線筒軸方向外(圖5的紙面右側)的離合器切斷位置移動。從而,小齒輪32向軸向外(圖5的紙面右側)移動,小齒輪32和離合器銷16a的卡合狀態(tài)被解除,離合器機構16處于離合器切斷狀態(tài)。離合器拔叉41在軸向上被安裝在機構安裝板19b上的一對導向軸49引導。離合器拔叉41被安裝在導向軸49上的一對螺旋彈簧44向離合器切斷位置施力。因此,當離合器凸輪40由第2位置向第I位置轉動時,離合器拔叉41由離合器切斷位置回到離合器連接位置,小齒輪32回到離合器連接位置。另外,通過由未圖示的離合器復位機構使處于離合器切斷狀態(tài)下的手柄2向卷線方向轉動,能夠使離合器凸輪40由第2位置回到第I位置。
[0073]離合器片42用于在離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擺動作用下使離合器凸輪40轉動。離合器片42例如通過將金屬板折彎后形成。離合器片42具有:卡合部42a,其與離合器凸輪40相卡合;安裝部42b,其由卡合部42a向徑向延伸后,朝離合器操作部件11彎曲。卡合部42a與離合器凸輪40的轉動聯(lián)動而轉動。安裝部42b被固定在離合器操作部件11上。
[0074]<離合器操作部件>
[0075]離合器操作部件11用于操作離合器機構16,使其在離合器連接狀態(tài)和離合器切斷狀態(tài)之間切換。如圖1所示,離合器操作部件11位于第I側板7a和第2側板7b之間,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的后部,能夠在接近釣竿安裝部7g和離開釣竿安裝部7g的方向上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離合器操作部件11能以卷線筒10的軸為中心擺動而設置。離合器操作部件11在圖7中實線所示離合器連接位置和虛線所示離合器切斷位置之間擺動。如圖5所示,在第I側板7a的后部的內側面和第2側板7b的后部的內側面上分別安裝有第I接觸板43a和第2接觸板43b。第I接觸板43a和第2接觸板43b由聚縮醛等高滑動性的合成樹脂制成。第I接觸板43a和第2接觸板43b分別被嵌入第I側板7a和第2側板7b中且能從第I側板7a和第2側板7b上拆下來。
[0076]<卷線筒驅動機構>
[0077]卷線筒驅動機構13在卷線方向上驅動卷線筒10。另外,在卷線時使卷線筒10產生制動力,防止?jié)O線的斷裂。如圖8所示,卷線筒驅動機構13具有:電機12,其被如未圖示的滾子式離合器這樣的反轉防止部禁止向卷線方向轉動;第I轉動傳動機構24 ;第2轉動傳動機構25。第I轉動傳動機構24使電機12的轉動減速,并傳遞給卷線筒10。第2轉動傳動機構25通過第I轉動傳動機構24使手柄2的轉動增速,并傳遞給卷線筒10。
[0078]如圖8所示,第I轉動傳動機構24具有未圖示的行星減速機構,該行星減速機構與電機12的輸出軸相連接。在行星減速機構的殼體26的內側面形成有未圖示的內齒輪,內齒輪的輸出功率通過形成于殼體26的外周面上的第I齒輪部件60被傳遞給卷線筒10。具體來說,第I轉動傳動機構24還具有:第I齒輪部件60 ;第2齒輪部件61,其與第I齒輪部件60相嚙合;小齒輪32,其與第2齒輪部件61相嚙合。如圖5所示,第2齒輪部件61和小齒輪32配置在機構安裝板19b的外側面和側板主體19a的外側面之間。第2齒輪部件61為中間齒輪,用于使第I齒輪部件60和小齒輪32的轉動方向一致,并傳遞該第I齒輪60的轉動力。第2齒輪部件61通過滾動軸承支承在側板主體19a的凸起部19c和機構安裝板19b上且能夠轉動。如圖5和圖8所示,在第2齒輪部件61上連接有能夠與之一起轉動的橫向凸輪軸63。在橫向凸輪軸63的位于第I側板7a—側的端部上形成有非圓形部63a,第2齒輪部件61與該非圓形部63a相卡合,使橫向凸輪軸63轉動。
[0079]小齒輪32通過安裝在側板主體19a上的第3軸承18c安裝在第I側板7a上,能夠以卷線筒軸14為中心轉動且能夠在軸向上移動。小齒輪32被離合器控制機構20控制,在卷線筒軸14的外周側,于軸向上在離合器連接位置和離合器切斷位置之間移動。小齒輪32與離合器拔叉41相卡合,在卷線筒軸14的軸向上移動。
[0080]如圖5和圖8所示,第2轉動傳動機構25具有:驅動軸30,其上連接有手柄2且能與之一起轉動;驅動齒輪31 ;第3齒輪部件62 ;曳力機構23。
[0081]如圖5所示,驅動軸30支承在機構安裝板19b和第I側蓋8a的第I凸起部8c上且能夠轉動。驅動軸30通過滾子式單向離合器37支承在第I側蓋8a的第I凸起部Sc上。驅動軸30被單向離合器37禁止向放線方向轉動。驅動齒輪31安裝在驅動軸30上且能夠轉動。驅動齒輪31向放線方向的轉動被曳力機構23制動。從而對卷線筒10向放線方向的轉動進行制動。
[0082]第3齒輪部件62用于將手柄2的轉動力傳遞給卷線筒10。第3齒輪部件62與行星減速機構的行星架相連接且能與之一起轉動。第3齒輪部件62與驅動齒輪31相嚙合,將手柄2的轉動力傳遞給行星減速機構的行星架。被傳遞給行星架的轉動力通過第I齒輪部件60和第2齒輪部件61被傳遞給小齒輪32。由第3齒輪部件62到第2齒輪部件61的減速比大致為“I”。
[0083]如圖5所示,曳力機構23具有曳力板38,該曳力板38與單向離合器37的內圈37a相連接且能與之一起轉動,并被該內圈37a推壓。曳力板38與驅動軸30相連接且能與之一起轉動。曳力板38隔著曳力墊圈39推壓驅動齒輪31。曳力機構23的制動力(推壓曳力板38的推壓力)由螺紋緊固在驅動軸30上的星型曳力調整機構3調整。
[0084]〈輸出功率調整部件〉
[0085]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為了按照多個檔位調整電機12的輸出功率,而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上。在圖12中,由坐標圖來表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移動位置(轉動角度)和電機輸出功率之間的關系。在圖12中,縱軸表示電機的輸出功率,橫軸表示移動位置。另外,用帶圓圈的數(shù)字表示各檔位的數(shù)值。
[0086]如圖12所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能夠在操作范圍RO內對電機12的輸出功率進行調整,該操作范圍RO包括表示使電機12停止轉動的轉動停止位置的停止范圍RS、至少一個第I移動范圍RM1、移動量(轉動量)與第I移動范圍RMl的移動量(轉動量)不同的至少一個第2移動范圍RM2。具體來說,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能夠在操作范圍RO內對電機12的輸出功率進行調整操作,該操作范圍RO為從表示停止位置RS的旁邊位置的第I檔到位于最大輸出功率位置側的第31檔的范圍。第I移動范圍RMl的移動量大于第2移動范圍RM2的移動量,在第I實施方式中,第I移動范圍RMl的移動量大致是第2移動范圍RM2的移動量的2倍。
[0087]操作范圍RO包括電機12停止轉動時的停止范圍RS、具有至少一個第I移動范圍RMl的第I操作范圍R01、具有至少一個第2移動范圍RM2的第2操作范圍R02。停止范圍表不電機12的轉動停止位置。另外,第31檔表不電機12的最大輸出功率位置。電機的第I操作范圍ROl設置在比第2操作范圍R02靠表示轉動停止位置的停止范圍RS —側。因此,第I操作范圍ROl用于電機12低輸出功率下的操作。在第I實施方式中,停止范圍RS中的移動范圍與第I移動范圍RMl相同。因此,即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在停止位置作出與釣魚者的意志相反的動作,卷線筒10也不容易轉動。另外,移動量較大的第I移動范圍RMl只被設定在電機的輸出功率最小的第I檔。另外,如后所述,從電機12的轉動停止位置到最大輸出功率位置的轉動角度例如為100度。
[0088]由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操作范圍RO例如為100度,因而,第I移動范圍RMl大致為6度,第2移動范圍RM2大致為3度。這里,由于低輸出功率側的第I操作范圍ROl的第I移動范圍RMl的移動量是第2操作范圍R02的第2移動范圍RM2的移動量的2倍,因而,即使第I變化量Cl相同,第I操作范圍ROl內的電機的輸出功率的增加比例也比第2操作范圍R02內的電機的輸出功率的增加比例小。因此,可以在低輸出功率側的第I操作范圍ROl內微調整電機的輸出功率。
[0089]如圖3所不,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設置在第I側板7a的側板主體19a和第I側蓋8a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和圖6所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安裝在支承軸36a上且能夠轉動,該支承軸36a豎立設置在水深顯示部4的殼部件36的后部的外側面上。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第I側(圖4的紙面左側)與殼部件36相對配置。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第2側(圖4的紙面右側)與第I側蓋8a相面對配置。
[0090]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在安裝在支承軸36a上的狀態(tài)下配置在第I側板7a和第I側蓋8a之間。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第I側(圖4的紙面左側)與殼部件36相面對配置。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第2側(圖4的紙面右側)與第I側蓋8a相面對配置。
[0091]支承軸36a在頂端表面上具有內螺紋孔36b,該內螺紋孔36b與螺紋部件54相旋合。螺紋部件54用于將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固定在支承軸36a上,防止其從該支承軸36a上脫落。螺紋部件54具有大徑的頭部54a。
[0092]轉動限制部55限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從操作開始位置起的轉動,另外,限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向操作開始位置轉動。操作開始位置是由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使電機12卡止的位置。轉動限制部55具有:卡合部56,其設置在殼部件36上;定位銷57,其設置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上??ê喜?6具有一對圓弧凹部36c、一對卡合凹部36d、突出部36e,一對圓弧凹部36c、一對卡合凹部36d、突出部36e在支承軸36a的周圍,形成于殼部件36的外側面上。一對圓弧凹部36c間隔180°形成,一對卡合凹部36d間隔180°形成??ê习疾?6d凹成球狀而形成,與圓弧凹部36c相鄰配置??ê习疾?6d對應于操作開始位置設置。圓弧凹部36c形成為與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中心相同的圓弧,對應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角度設置。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角度、即,操作范圍RO例如為80°到120°的范圍。在第I實施方式中,操作范圍RO為100°。但是,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操作范圍RO并不局限于此。突出部36e在卡合凹部36d和圓弧凹部36c之間,比該卡合凹部36d和圓弧凹部36c突出。突出部36e用于限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
[0093]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角度越大,調整電機12的輸出功率的每個檔位可被劃分的移動范圍(轉動角度)也越大,因而能夠在各檔位穩(wěn)定地對輸出功率進行調整操作。但是,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角度過大時,難以迅速地進行涉及多個檔位的操作。另夕卜,有時根據(jù)漁線輪主體的形狀而不能增大轉動角度。在這些限制中,優(yōu)選將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角度設定為最大限度的角度。
[0094]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例如為合成樹脂制,大致呈環(huán)狀。如圖6所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在其外周面上具有沿徑向突出的操作突起5a。除該操作突起5a以外的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個沿軸向延伸且用于防滑的槽5b,各槽5b在周向上隔開間隔形成。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外側面上形成有用于限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范圍的限制突起5c,該限制突起5c在軸向上突出。第I側蓋8a具有俯視看呈矩形的開口 8e,該開口 8e用于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比第I側蓋8a突出。限制突起5c與開口 8e的內側面相接觸,限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范圍。
[0095]如圖9所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與殼部件36相面對的內側面上,于周向上隔開間隔形成有一對檢測器收裝部5d、一對定位銷收裝部5e,該一對檢測器收裝部5d用于收裝檢測器34,該一對定位銷收裝部5e用于收裝一對定位銷57,該一對定位銷57用于將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定位在操作開始位置上。一對檢測器收裝部5d和一對定位銷收裝部5e分別間隔180°凹成圓形。
[0096]如圖6所示,定位銷57安裝在一對定位銷收裝部5e上且能夠前進后退。定位銷57被一對螺旋彈簧58向殼部件36 —側施力。螺旋彈簧58收裝在定位銷收裝部5e內。定位銷57具有半球狀的頭部57a,該頭部57a與卡合凹部36d和圓弧凹部36e相卡合。通過設置該定位銷57和卡合凹部36d,能夠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可靠地定位在操作開始位置上。另外,由于在卡合凹部36d和圓弧凹部36c之間形成有突出部36e,因而使被定位在操作開始位置上的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不容易違反使用者的意志,由調整開始位置轉動。從而使電機12不容易忽然轉動。
[0097]如圖4所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具有通孔5f,該通孔5f形成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中心部,通過第I彈性部件46和第2彈性部件47支承在支承軸36a上且能夠轉動。另外,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具有:第I接觸面5g,其形成于通孔5f的第I側;第2接觸面5h,其形成于通孔5f的第2側。第I接觸面5g與第I彈性部件46接觸滑動。第2接觸面5h與第2彈性部件47接觸滑動。第I接觸面5g是相對于構成漁線輪主體I的殼部件36和支承軸36a均傾斜的錐面。第2接觸面5h是相對于螺紋部件54的頭部54a和支承軸36a均傾斜的錐面。在第I實施方式中,錐面相對于支承軸36a傾斜30度到60度,優(yōu)選傾斜40度到50度,形成為錐形。
[0098]第I彈性部件46和第2彈性部件47例如采用NBR ( 丁腈橡膠)或者硅橡膠制的O形圈。第I彈性部件46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第I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配置在殼部件36的外側面以及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和支承軸36a之間。在第I實施方式中,第I彈性部件46隔著第I墊圈部件50與殼部件36間接接觸。另外,第I彈性部件46與支承軸36a和第I接觸面5g直接接觸。第2彈性部件47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第2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配置在螺紋部件54的頭部54a以及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和支承軸36a之間。在第I實施方式中,第2彈性部件47隔著第2墊圈部件52與頭部54a間接接觸。另夕卜,第2彈性部件47與支承軸36a和第2接觸面5h直接接觸。
[0099]<檢測器>
[0100]如圖4、圖6及圖9所示,檢測器34安裝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上。具體來說,如上所述,檢測器34通過粘合等適當?shù)墓潭ǚ椒ū还潭ㄔ谳敵龉β收{整部件5的一對檢測器收裝部5d中。檢測器34具有分別固定在一對檢測器收裝部5d中的第I磁鐵34a和第2磁鐵34b,第I磁鐵34a和第2磁鐵34b的各磁化方向與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軸向一致。第2磁鐵34b與第I磁鐵34a的磁化方向相反。在本實施方式中,第I磁鐵34a的與殼部件36相對的一側被磁化為N極,第I磁鐵34a的檢測器收裝部5d的底面一側被磁化為S極。與之相反,第2磁鐵的與殼部件36相對的一側被磁化為S極,第I磁鐵34b的檢測器收裝部5d的底面一側被磁化為N極。這樣,通過以磁通方向相反的方式配置軸向上磁化的第I磁鐵34a和第2磁鐵34b,從而通過在軸向上磁化的簡單的第I磁鐵34a和第2磁鐵34b能夠得到與徑向上磁化的磁鐵出現(xiàn)相同反應的檢測器34。
[0101]〈相位檢測部〉
[0102]相位檢測器35是如上所述那樣裝在水深顯示部4的殼部件36的內部配置的副電路基板74b上的霍爾元件35a。如圖7所示,霍爾元件35a對準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中心C而配置。通過這樣配置霍爾元件35a,能夠由該霍爾元件35a檢測出由第I磁鐵34a和第2磁鐵34b所產生的磁通方向的變化。因此,利用霍爾元件35a能夠檢測出因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而發(fā)生變化的磁通方向,從而檢測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相位。如圖10所示,徑向上磁化的檢測器34的N極位于例如以半圓形顯示在霍爾元件35a上的標記35b—側,如果將此時的情況設定為0°的話,則檢測器34a在0°位置,霍爾元件35a的輸出電壓最小。當檢測器34由0°沿逆時針方向相對于霍爾元件35a轉動時,輸出電壓逐漸上升,當接近360°時,輸出電壓達到最大,當返回到0°時,輸出電壓則再次變?yōu)樽钚?。從而,?°到360°的范圍內,由霍爾元件35a能夠檢測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相位。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由50°到150°左右的范圍內,利用霍爾元件35a的輸出電壓。霍爾元件35a的輸出電壓的角度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例如,230°到330°的范圍等,可以根據(jù)霍爾元件的輸出特性適當?shù)剡x擇。
[0103]〈控制系統(tǒng)〉
[0104]如圖13所示,控制系統(tǒng)27的漁線輪控制部70控制電機12和顯示器72。漁線輪控制部70由包括CPU(中央運算單元)的微型計算機構成。在漁線輪控制部70上連接有作為相位檢測器35的霍爾元件35a、開關操作部6的各開關、卷線筒傳感器78。另外,在漁線輪控制部70上連接有作為控制對象的顯示器72、電機驅動電路76、蜂鳴器80、其他輸入輸出部82。卷線筒傳感器78具有一對磁簧開關(或者霍爾元件),該一對磁簧開關用于檢測未圖示的與卷線筒10的轉動聯(lián)動而轉動的磁鐵。一對磁簧開關排列配置在卷線筒10的轉動方向上。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對磁簧開關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的卷線筒支承部17上。由卷線筒傳感器78能夠檢測出卷線筒10的轉速(轉動位置)和轉動方向。電機驅動電路76對電機12進行PWM(脈沖寬度調制)驅動。即,通過使占空比發(fā)生變化,來驅動電機12。蜂鳴器80收裝在殼部件36的內部。當釣鉤組件到達魚層位置,或到達海底時,蜂鳴器80發(fā)生鳴動。其他輸入輸出部82例如由無線通信部等構成。
[0105]漁線輪控制部70作為由軟件來實現(xiàn)的功能結構,具有:電機控制部84,其控制電機驅動電路76 ;顯示控制部86,其控制顯示器72。電動漁線輪100具有速度控制模式和張力控制模式,其中,速度控制模式為,通過操作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可按照31個檔位來調整卷線筒10的轉速,張力控制模式為,可按照31個檔位來調整作用于卷繞在卷線筒10上的漁線上的張力。通過操作開關操作部6,能夠對這些模式進行切換。電機控制部84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84a,該輸出功率調整部84a作為功能結構在第I移動范圍RMl和第2移動范圍RM2被操作時,分別以第I變化量Cl使電機12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第I實施方式中的輸出功率調整部84a是第I輸出功率調整部的一個例子。具體來說,輸出功率調整部84a根據(jù)對應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操作范圍RO的檔位來調整電機12的輸出功率,在速度控制模式下,控制占空比,以達到對應于被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調整后的檔位的卷線筒10的目標轉速。另外,在張力控制模式下,控制占空比,以達到對應于被調整后的檔位的目標張力。占空比此時的變化量為各檔位的第I變化量Cl,在第I實施方式中,占空比此時的變化量為各檔位下相同的第I變化量Cl。
[0106]<電動漁線輪的操作>
[0107]在像這樣構成的電動漁線輪100中,在釣魚時,釣魚者用握住釣竿的那只手的拇指按壓離合器操作部件11。從而,離合器機構16由離合器連接狀態(tài)切換為離合器切斷狀態(tài),卷線筒10自由轉動,漁線則在釣鉤組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被放出。
[0108]當魚咬住釣鉤組件后卷繞漁線時,用握住釣竿的那只手的拇指的頂端按壓離合器操作部件11。在按壓該離合器操作部件11后,離合器機構16切換為離合器連接狀態(tài),通過手柄2和電機12能夠使卷線筒10向卷線方向轉動。
[0109]當在電機12的作用下卷繞漁線時,利用握住釣竿的手或操作手柄2的手來操作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此時,由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配置在第I側板7a和第I側蓋8a之間,因而使配置在漁線輪主體I的后部的離合器操作部件11和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接近配置。因此,能夠進行拇指操作(thumbing),用手的指尖來操作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因此,容易對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和離合器操作部件11進行協(xié)同操作。另外,由于在拋餌時漁線的卷繞量減少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離合器操作部件11進行拇指操作,因而無論漁線的卷繞量如何,都能夠穩(wěn)定地進行拋餌時的拇指操作。
[0110]當對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進行轉動操作時,檢測器34與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 —起轉動,另外,相位檢測部35的霍爾元件35a的輸出電壓發(fā)生變化。漁線輪控制部70根據(jù)該輸出電壓的變化,檢測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角度,控制電機驅動電路76,根據(jù)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位置來調整電機12的輸出功率。此時,由于作為第I檔位的調整范圍的第I操作范圍ROl的第I移動范圍RMl與第2操作范圍R02的第2移動范圍RM2相比,移動量較大且變化量相同時,因而能夠在不變更存儲部等存儲的卷線筒目標速度等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在低輸出功率側的第I檔位對卷線筒10的速度或作用于漁線的張力進行微調整。
[0111]另外,由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通過第I彈性部件46和第2彈性部件47支承在支承軸36a上,因而由第I彈性部件46和第2彈性部件47所產生的的摩擦阻力作用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從而能夠通過因第I彈性部件46和第2彈性部件47的接觸所產生的摩擦阻力來調整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使該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能夠進行微調整操作。而且,由于低輸出功率側的第I檔位與其他檔位相比,第I移動范圍RMl較大,因而在第I檔位能進一步進行微調整。
[0112]〈第I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0113]在圖14中,在第I實施方式的變形例中,第I操作范圍ROl具有2個檔位的第I移動范圍RM1,而不是I個檔位的第I移動范圍RM1。因此能夠更加容易地在低輸出功率側進行微調整。
[0114]〈第2實施方式〉
[0115]在圖15中,在第2實施方式中,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操作范圍RO具有:停止范圍RS ;第3操作范圍(相當于第I實施方式中的第I操作范圍R01)R03,其具有至少一個第3移動范圍RM3 ;第4移動范圍(相當于第I實施方式中的第2操作范圍R02)R04,其具有至少一個第4移動范圍RM4。第3移動范圍R03設置在比第4移動范圍R04靠作為轉動停止位置的停止范圍RS —側。因此,第3操作范圍R03用于電機12在低輸出功率下的操作。在第3移動范圍RM3和第4移動范圍RM4中,移動量相同。第3移動范圍RM3的第2變化量C2比第4移動范圍RM4的第3變化量C3小。在第2實施方式中,第2變化量C2大致是第3變化量C3的一半。
[0116]由于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操作范圍RO例如為100度,因而,第3移動范圍RM3和第4移動范圍RM4大致為3度。這里,由于低輸出功率側的第3操作范圍R03的第2變化量C2是第4操作范圍R04的第4移動范圍RM4的第3變化量C3的一半,因而,即使移動量相同,在第3操作范圍R03內的電機輸出功率的增加比例也比第4操作范圍R04內的電機輸出功率的增加比例小。因此,能夠在低輸出功率側的第3操作范圍R03內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另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輸出功率調整部84a是第2輸出功率調整部的一個例子。
[0117]像這樣的第2實施方式也能夠得到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118]〈其他實施方式〉
[0119]上面說明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和精神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多個實施方式和變形例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任意組合。
[0120](a)在第I實施方式中,將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配置在第I側板7a和第I側蓋8a之間,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圖16中,在其他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動漁線輪200中,調整部件105設置在包含在漁線輪主體I中的殼部件136的后部。殼部件136在其后部具有能夠收裝輸出功率調整部件105的收裝凹部136g。未圖示的支承軸的兩端支承在殼部件136上。這樣,可以將輸出功率調整部件105安裝在殼部件136的后部。另外,輸出功率調整部件105可以呈柄狀,設置在第I側蓋8a或第2側蓋Sb的外側面上且能夠擺動。
[0121](b)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相位檢測部例示了霍爾元件,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旋轉編碼器或電位器。另外,可以使用輸出功率因磁阻而發(fā)生變化的磁阻元件(MR元件)。
[0122](c)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操作范圍RO具有第I操作范圍ROl和第2操作范圍R02這兩個操作范圍,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還可以在操作范圍RO內設置移動量與第I操作范圍ROl和第2操作范圍R02的移動量不同的第3操作范圍。第3操作范圍既可以設置在第I操作范圍ROl和第2操作范圍R02之間,又可以設置在比第2操作范圍R02靠最大輸出功率位置一側或者比第I操作范圍ROl靠轉動停止位置一側。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利用相同的第I移動范圍和第2移動范圍構成第I操作范圍ROl和第2操作范圍R02的移動范圍,但是,可以利用不同的移動范圍構成第I操作范圍或第2操作范圍。
[0123]〈特征〉
[0124]上述實施方式可以如下表現(xiàn)出來。
[0125]⑷電動漁線輪100 (或200)的控制系統(tǒng)27控制用于驅動卷線筒10的電機12,該卷線筒10安裝在漁線輪主體I上且能夠轉動??刂葡到y(tǒng)27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或105)和輸出功率調整部84a。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或105)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上且能夠轉動,并能夠在包括第I移動范圍RMl和移動量與第I移動范圍RMl的移動量不同的第2移動范圍RM2的操作范圍RO中進行操作。當在第I移動范圍RMl和第2移動范圍RM2內操作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或105)時,輸出功率調整部84a分別以第I變化量Cl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
[0126]在控制系統(tǒng)27中,在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或105)在第I移動范圍RMl和移動量與第I移動范圍RMl的移動量不同的第2移動范圍RM2中移動時,分別以第I變化量Cl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這里,在第I移動范圍RMl和第2移動范圍RM2中移動量較大的移動范圍(例如,第I移動范圍RMl)中,能夠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細微調整。從而能夠由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或105)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27](B)第I移動范圍RMl的移動量可以大于第2移動范圍RM2的移動量。在這種情況下,在第I移動范圍RMl中,能夠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28](C)第I移動范圍RMl的移動量可以是第2移動范圍RM2的移動量的2倍。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I移動范圍RMl中,以相同的移動量且以第2移動范圍RM2的一半的變化量來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29](D)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操作范圍RO可以從電機12的轉動停止位置到電機12的最大輸出功率位置。第I移動范圍RMl設置在比第2移動范圍RM2靠轉動停止位置的一偵U。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第I移動范圍RMl的移動量大于第2移動范圍RM2的移動量,從而能夠在低輸出功率側的第I移動范圍RMl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30](E)操作范圍RO可以具有:第I操作范圍ROl,其具有至少一個第I移動范圍RMl ;第2操作范圍R02,其具有至少一個第2移動范圍RM2。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I操作范圍ROl和第2操作范圍R02中移動范圍較大的操作范圍(例如第I操作范圍R01)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31](F)第2操作范圍R02的移動量可以與第I操作范圍ROl的移動量相同,或者大于第I操作范圍ROl的移動量。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第I操作范圍ROl配置在轉動停止位置一側,從而能夠使高輸出功率側的第2操作范圍R02的移動量變大,在第2操作范圍R02中使電機的輸出功率迅速增加。
[0132](G)電動漁線輪的控制系統(tǒng)27控制用于驅動卷線筒10的電機12,該卷線筒10安裝在漁線輪主體I上且能夠轉動。控制系統(tǒng)27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和輸出功率調整部84a。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上且能夠移動,并能夠在包括第3移動范圍RM3和移動量與第3移動范圍RM3的移動量相同的第4移動范圍RM4的操作范圍RO中進行操作。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在第3移動范圍RM3中被操作時,輸出功率調整部84a以第2變化量C2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另外,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在第4移動范圍RM4中被操作時,輸出功率調整部84a以與第2變化量C2不同的第3變化量C3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
[0133]在該控制系統(tǒng)27中,在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在第3移動范圍RM3中移動時,以第2變化量C2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在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在第4移動范圍RM4中移動時,以第3變化量C3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這里,在第2變化量C2和第3變化量C3中較小的變化量的移動范圍中,能夠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細微調整。因此,即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移動量相同,也能夠由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34](H)第2變化量C2可以小于第3變化量C3。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3移動范圍RM3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35](I)第2變化量C2可以是第3移動量C3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3移動范圍RM3中,以第4移動范圍RM4的一半的變化量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進一步在該第3移動范圍RM3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36](J)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操作范圍RO可以從電機12的轉動停止位置到電機12的最大輸出功率位置。第3移動范圍RM3設置在比第4移動范圍RM4靠轉動停止位置的一偵U。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低輸出功率側的第3移動范圍RM3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37](K)操作范圍RO可以具有:第3操作范圍R03,其具有至少一個第3移動范圍RM3 ;第4操作范圍R04,其具有至少一個第4移動范圍RM4。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第3操作范圍R03和第4操作范圍R04中分別至少具有一個第3移動范圍RM3和第4移動范圍觀4,因而能夠在具有變化量較小的移動范圍(例如第3移動范圍RM3)的操作范圍(例如,第3操作范圍R03)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另外,通過增加變化量較大的移動范圍(例如,第4操作范圍R04)的數(shù)量,從而能夠在具有多個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迅速地使電機的輸出功率增加以及減少。
[0138](L)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可以支承在漁線輪主體I上且能夠轉動,通過轉動操作能夠調整電機的輸出功率。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通過轉動操作使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也能夠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尤其是,即使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直徑小且具有極小的移動量,也能夠使電機的輸出功率出現(xiàn)較大的變化,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在變化量較小的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微調整。
[0139](M)電機控制裝置還可以具有用于檢測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操作角度的電位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轉動時,電位器的軸也隨之轉動,由該電位器檢測出轉動操作角度,因此能夠精確地檢測出轉動操作角度。
[0140](N)控制系統(tǒng)27還可以具有:檢測器34,其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和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中的一個上;相位檢測部35,其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和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中的另一個上,能夠檢測出與檢測器34相對的轉動相位。在這種情況下,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轉動時,由相位檢測部35檢測出檢測器34和相位檢測部35的相對的轉動相位。通過被檢測出的轉動相位,按照多個檔位對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調整。例如,按照多個檔位調整卷線筒10的速度?;蛘甙凑斩鄠€檔位調整作用于漁線的張力。這里,由于通過檢測器34和相位檢測部35來檢測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角度,因而能夠以較小的體積檢測出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轉動操作角度。
[0141](O)相位檢測部35可以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被給電后動作的相位檢測部35設置在漁線輪主體I上,因而能夠將相位檢測部35配置在電路基板上,進一步抑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安裝部分的體積的增加。
[0142](P)相位檢測部35可以為能夠檢測檢測器34的轉動相位的霍爾元件35a。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通過能夠安裝在電路基板上的霍爾元件35a來檢測檢測器34的轉動相位,因而能夠進一步抑制輸出功率調整部件5的安裝部分的體積的增加。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用于控制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所述電動漁線輪利用所述電機驅動安裝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轉動的卷線筒,其特征在于, 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和第I輸出功率調整部, 所述輸出功率調整部件設置在所述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移動,并能夠在包括第I移動范圍和移動量與所述第I移動范圍的移動量不同的第2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進行操作,在所述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所述第I移動范圍和所述第2移動范圍中被操作時,所述第I輸出功率調整部分別以第I變化量使所述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移動范圍的移動量比所述第2移動范圍的移動量大。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移動范圍的移動量大致是所述第2移動范圍的移動量的2倍。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所述操作范圍為從所述電機的轉動停止位置到所述電機的最大輸出功率位置, 所述第I移動范圍設置在比所述第2移動范圍靠所述轉動停止位置的一側。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范圍具有:第I操作范圍,其具有至少一個所述第I移動范圍;第2操作范圍,其具有至少一個所述第2移動范圍。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操作范圍的移動量與所述第I操作范圍的移動量相同或者大于所述第I操作范圍的移動量。
7.一種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用于控制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所述電動漁線輪利用所述電機驅動安裝在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轉動的卷線筒,其特征在于, 具有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和第2輸出功率調整部, 所述輸出功率調整部件設置在所述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移動,并能夠在包括第3移動范圍和移動量與所述第3移動范圍的移動量相同的第4移動范圍的操作范圍中進行操作,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所述第3移動范圍中被操作時,所述第2輸出功率調整部以第2變化量使所述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在輸出功率調整部件在所述第4移動范圍中被操作時,所述第2輸出功率調整部以與所述第2變化量不同的第3變化量使所述電機的輸出功率發(fā)生變化。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變化量比所述第3變化量小。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變化量大致是所述第3變化量的一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所述操作范圍為從所述電機的轉動停止位置到所述電機的最大輸出功率位置, 所述第3移動范圍設置在比所述第4移動范圍靠所述轉動停止位置的一側。
11.根據(jù)權利要求7?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范圍具有:第3操作范圍,其具有至少一個所述第3移動范圍;第4操作范圍,其具有至少一個所述第4移動范圍。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出功率調整部件支承在所述漁線輪主體上且能夠轉動,并能夠通過轉動操作對所述電機的輸出功率進行調整。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電位器,所述電位器用于檢測所述輸出功率調整部件的轉動操作角度。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檢測器和相位檢測部, 所述檢測器設置在所述漁線輪主體和所述輸出功率調整部件中的一個上, 所述相位檢測部設置在所述漁線輪主體和所述輸出功率調整部件中的另一個上,能夠檢測出與所述檢測器相對的轉動相位。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檢測部是能夠檢測所述檢測器的轉動相位的霍爾元件。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電動漁線輪的電機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檢測部設置在所述漁線輪主體上。
【文檔編號】A01K89/00GK104222034SQ201410182228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6月19日
【發(fā)明者】川俁敦史, 平山廣和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