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早晚熟品種間作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早晚熟品種間作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栽培方法,將馬鈴薯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同期播種,進行間作種植。不同品種間作,起到了隔離、稀釋晚疫病病菌的作用,延緩了發(fā)病進程。與單一種植相比,由于不同品種的生育期不同,使不同馬鈴薯品種生長期錯開,從而使同一品種的種植密度降低,因此也有利于晚疫病的控制。不同生育期品種滿足了不同時期馬鈴薯上市的需求。在早熟品種收獲完后,可對晚熟品種再實行后期防早衰管理。
【專利說明】一種早晚熟品種間作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栽培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馬鈴薯栽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早晚熟品種間作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ce)引起的晚疫病是制約馬鈴薯生產(chǎn)發(fā)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作為一種氣傳病害,晚疫病菌潛育期短,傳播速度快,侵染力強,對馬鈴薯植株破壞性大,低溫高濕的條件下,幾天內(nèi)可毀壞整個馬鈴薯田地(Fry等,1992, Goodwin等,1992)。云南地處西南山區(qū),大春種植季節(jié)雨量多,濕度大,晚疫病極容易爆發(fā)。由于發(fā)病期陰雨連綿,打藥效果受影響,故利用藥劑防治晚疫病的技術(shù)未能在云南大春馬鈴薯生產(chǎn)中廣泛使用。由于品種單一,發(fā)病傳播快,且大春地區(qū)馬鈴薯往往種植成片,植株封行后,田間濕度大,更容易誘發(fā)晚疫病。
[0003]云南地區(qū)藥劑防治不方便,主要采取抗病品種和抗病栽培技術(shù)進行防治晚疫病。晚疫病的發(fā)生與空氣溫濕度非常相關(guān),通過改善小氣候是防治晚疫病的有效途徑。通過間套作,降低種植密度,在生產(chǎn)實踐中有一定的應(yīng)用。
[0004]利用馬鈴薯與其他作物間套作,以控制病害的方法,已經(jīng)被開發(fā)出來。例如朱有勇等.2006.玉米與馬鈴薯多樣性種植控制玉米大、小斑病的方法.專利號:ZL200310110793.4),玉米與馬鈴薯套作控制晚疫病的發(fā)展也有報道(李佩華.川西南山地區(qū)馬鈴薯+玉米高產(chǎn)高效種植模式研究.西南農(nóng)業(yè)學(xué)報.2013,26 (6) =2247-2252).其它: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shù),緩控施肥技術(shù)。
[0005]現(xiàn)有技術(shù)還存在如下問題:
[0006]1、通過不同生育期品種的種植,使不同馬鈴薯品種生長期錯開,同一時期馬鈴薯植株密度降低,有利于晚疫病的控制。
[0007]2、較高海拔地區(qū)可選擇的與馬鈴薯間套作的作物少,如玉米在高海拔地區(qū)種植比較困難。
[0008]3、藥劑防治無法使用,其他套作方法實施困難,成本高。
【發(fā)明內(nèi)容】
[0009]為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早晚熟品種間作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栽培方法,將馬鈴薯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同期播種,進行間作種植。
[0010]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
[0011]一種早晚熟品種間作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栽培方法,將馬鈴薯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同期播種,進行間作種植。
[0012]進一步的,一種早晚熟品種間作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3]步驟一、品種選擇與種薯處理
[0014]因地制宜選擇抗逆性強、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生育日數(shù)70?90天的早熟品種和生育日數(shù)110?130天的晚熟品種各一個,選用脫毒種薯,在播種前10?15天將種薯從倉庫取出,剔除病、蟲、爛薯,放置在室內(nèi)催芽,播前2?3天將大于75g的薯塊進行切塊處理,每個切塊應(yīng)含2個芽眼,切塊后的薯種用石膏粉加農(nóng)用鏈霉素加甲基托布津,三者體積比例為:90:5:5,均勻拌種,藥薯質(zhì)量比1.5:100,并進行攤晾,使傷口愈合;
[0015]步驟二、播種
[0016]在3月底至4月初播完,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每兩行間作,采用大壟雙行種植,I個早熟大壟套作I個晚熟大壟,相互交替,大行距80-100cm,小行距40-50cm,壟上種植2行馬鈴薯,株距為30-50cm,種薯擺放以后將農(nóng)家肥和化學(xué)肥料作為基肥施入,基肥占種薯重量的40 %,播種后起壟;
[0017]步驟三、施肥
[0018]早熟品種按40 %底肥+60 %追肥,苗期追肥一次,晚熟品種施肥按40 %底肥+40 %+20%追肥,苗期追肥一次,在早熟品種收獲后再進行追肥一次;
[0019]步驟四、收獲
[0020]當早熟品種充分成熟,葉片枯黃后,殺青收獲早熟品種;然后,對晚熟品種進行追月巴,并套作蘿卜;冬季來臨前收獲晚熟品種馬鈴薯和套作的蘿卜。
[0021]進一步的,所述步驟一中,早熟品種選取云薯902或會_2,晚熟品種選取云薯401或合作88。
[0022]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0023]1、不同品種間作,起到了隔離、稀釋晚疫病病菌的作用,延緩了發(fā)病進程。
[0024]2、與單一種植相比,由于不同品種的生育期不同,使不同馬鈴薯品種生長期錯開,從而使同一品種的種植密度降低,因此也有利于晚疫病的控制。
[0025]3、不同生育期品種滿足了不同時期馬鈴薯上市的需求。
[0026]4、在早熟品種收獲完后,可對晚熟品種再實行后期的管理(主要是防早衰)。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8]一種早晚熟品種間作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9]步驟一、品種選擇與種薯處理
[0030]因地制宜選擇抗逆性強、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生育日數(shù)70?90天的早熟品種和生育日數(shù)110?130天的晚熟品種各一個,選用脫毒種薯,在播種前10?15天將種薯從倉庫取出,剔除病、蟲、爛薯,放置在室內(nèi)催芽,播前2?3天將大于75g的薯塊進行切塊處理,每個切塊應(yīng)含2個芽眼,切塊后的薯種用石膏粉加農(nóng)用鏈霉素加甲基托布津,三者體積比例為:90:5:5,均勻拌種,藥薯質(zhì)量比1.5:100,并進行攤晾,使傷口愈合;
[0031]步驟二、播種
[0032]在3月底至4月初播完,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每兩行間作,采用大壟雙行種植,I個早熟大壟套作I個晚熟大壟,相互交替,大行距80-100cm,小行距40-50cm,壟上種植2行馬鈴薯,株距為30-50cm,種薯擺放以后將農(nóng)家肥和化學(xué)肥料作為基肥施入,基肥占種薯重量的40 %,播種后起壟;
[0033]步驟三、施肥
[0034]早熟品種按40 %底肥+60 %追肥,苗期追肥一次,晚熟品種施肥按40 %底肥+40 %+20%追肥,苗期追肥一次,在早熟品種收獲后再進行追肥一次;
[0035]步驟四、收獲
[0036]當早熟品種充分成熟,葉片枯黃后,殺青收獲早熟品種;然后,對晚熟品種進行追月巴,并套作蘿卜;冬季來臨前收獲晚熟品種馬鈴薯和套作的蘿卜。
[0037]所述步驟一中,早熟品種選取云薯902或會-2,晚熟品種選取云薯401或合作88。
[0038]本發(fā)明方法的作用原理為:
[0039]品種多樣性控制病害。
[0040]將早晚熟品種套作種植,能有效阻止晚疫病病菌的傳播和蔓延,減輕晚疫病的發(fā)生,有效地控制晚疫病的發(fā)展,顯著提高產(chǎn)量。
[0041]稀植栽培控制病害技術(shù)
[0042]晚疫病的發(fā)生與田間溫濕度最為相關(guān),適當降低種植密度是防治晚疫病的有效方法。一般大春地區(qū)的馬鈴薯種植密度為3000-4000株,將早晚熟品種套作種植,總的種植密度沒有降低。田間種植密度維持在大春水平3000-4000株左右,早熟品種1500-2000株,晚熟品種1500-2000株,但生育期適當錯開使田間植株密度降低。
[0043]緩控施肥技術(shù)
[0044]大春馬鈴薯生育期長,一般的種植在后期難以進行田間管理,由于早熟品種的收獲,便于對晚熟品種的追肥,解決后期馬鈴薯脫肥容易產(chǎn)生病害的問題。
[0045]本發(fā)明主要針對馬鈴薯晚疫病的問題,通過早熟品種(如云薯902或會-2)與晚熟品種(如云薯401或合作88)的間作,減輕馬鈴薯晚疫病造成的損失。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0046]1、通過馬鈴薯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的間作的品種選擇;
[0047]2、大壟雙行種植:1大壟(2行)早熟品種間作I大壟(2行)晚熟品種
[0048]3、稀植栽培:適當增大株距、縮小行距、大壟雙行兩株間斜線播種等密度控制。
[0049]4、緩控施肥:晚熟品種的后期追肥方案
[0050]5、套作技術(shù):早熟品種收獲后,再套作其他作物,如:蘿卜等
[0051]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yīng)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yīng)該以權(quán)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早晚熟品種間作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馬鈴薯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同期播種,進行間作種植。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品種選擇與種薯處理 選擇生育日數(shù)70?90天的早熟品種和生育日數(shù)110?130天的晚熟品種各一個,選用脫毒種薯,在播種前10?15天將種薯從倉庫取出,剔除病、蟲、爛薯,放置在室內(nèi)催芽,播前2?3天將大于75g的薯塊進行切塊處理,每個切塊應(yīng)含2個芽眼,切塊后的薯種用石膏粉加農(nóng)用鏈霉素加甲基托布津,三者體積比例為:90:5:5,均勻拌種,藥薯質(zhì)量比1.5:100,并進行攤晾,使傷口愈合; 步驟二、播種 在3月底至4月初播完,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每兩行間作,采用大壟雙行種植,I個早熟大壟間作I個晚熟大壟,相互交替,大行距80-100cm,小行距40-50cm,壟上種植2行馬鈴薯,株距為30-50cm,種薯擺放以后將農(nóng)家肥和化學(xué)肥料作為基肥施入,基肥占種薯重量的40 % ,播種后起壟; 步驟三、施肥 早熟品種按40 %底肥+60 %追肥,苗期追肥一次,晚熟品種施肥按40 %底肥+40 %+20%追肥,苗期追肥一次,在早熟品種收獲后再進行追肥一次; 步驟四、收獲 當早熟品種充分成熟,葉片枯黃后,殺青收獲早熟品種;然后,對晚熟品種進行追肥,并套作蘿卜;冬季來臨前收獲晚熟品種馬鈴薯和套作的蘿卜。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早熟品種選取云薯902或會-2,晚熟品種選取云薯401或合作88。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350924SQ201410630990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1月11日
【發(fā)明者】潘哲超, 隋啟君, 徐寧生, 王穎, 張磊, 李燕山, 楊瓊芬, 包麗仙, 尹自友, 李先平, 白建明 申請人: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