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桂花樹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15米。樹冠圓頭形、半圓形、橢圓形,樹冠可以覆蓋60平方米。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葉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花3至5朵生于葉腋,多數生于當年春梢,二或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每朵花花瓣4片,香氣極濃。葉腋生成聚傘狀,花小,黃白色,極芳香。樹皮粗糙,呈灰色。單葉對生,革質光亮,葉形及葉緣因品種而不同,葉形橢圓至橢圓狀披針形,葉緣有全緣或具鋸齒?;ㄒ干示蹅慊ㄐ?,花形小而有濃香,花色因品種而異。有生長勢強、枝干粗壯、葉形較大、葉表粗糙、葉色墨綠、花色橙紅的丹桂;有長勢中等、葉表光滑、葉緣具鋸齒、花呈乳白色的銀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長勢較強、葉表光滑、葉緣稀疏鋸齒或全緣、花呈淡黃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月至10月與上列品種同時開花外,還可每2個月或3個月又開一次的四季桂。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桂花樹的種植方法,其培育得到的桂花樹開出的桂花具有多彩的葉子,觀賞性強。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桂花樹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在1~2月份,使用容量配比為3%的硫酸亞鐵溶液澆溉土壤;
S2:在3月份,在經過硫酸亞鐵溶液澆溉后的土壤上扦插桂花苗,形成苗床,同時進行澆水作業(yè);
S3:在4~5月份,以一周一次的周期,使用磷酸二氫鉀對扦插成活后的桂花苗進行葉面施肥,使所述苗床的土壤PH值不大于4;
S4:采用遮陽網或透明薄膜遮蓋所述苗床,同時所述苗床外部周圍設置有防護裝置。
可選的,所述步驟S3中對扦插成活后的桂花苗進行葉面施肥的具體時間為下午13:00~15:00。
可選的,所述遮陽網的透光率為85~95%。
可選的,所述在使用遮陽網或薄膜覆蓋苗床之后,還包括觀察所述桂花苗的新芽顏色,選取具有紫色新芽的桂花苗,且將所述具有紫色新芽的桂花苗移植到隔離的單獨的種植區(qū)進行扦插繁殖。
可選的,所述紫色新芽的桂花苗移植到單獨的種植區(qū)扦插繁殖之后,還包括將所述扦插繁殖得到的具有紫色新芽的桂花苗在米徑5cm的普通桂花樹上嫁接。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桂花樹的種植方法,通過對傳統(tǒng)桂花品種的育苗土壤的改造、施肥的改良,通過對桂花苗的光照條件的控制,在新芽時期使促進了花色素苷的生成,使得新芽的顏色更加鮮艷;同時,土壤的濕潤偏酸進一步有利于花色素苷的生成,使得新芽的顏色更加鮮艷;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培育得到新芽期呈現紫色,逐漸向水紅色,再逐步轉變成桃紅色,再變?yōu)榉奂t色,在經乳白色轉至傳統(tǒng)的綠色的桂花苗新品種;該方法得到的新品種相對于傳統(tǒng)的綠色品種,該新品種的觀賞性更強,更利于桂花樹的城市綠化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桂花樹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在1~2月份,使用容量配比為3%的硫酸亞鐵溶液澆溉土壤;S2:在3月份,在經過硫酸亞鐵溶液澆溉后的土壤上扦插桂花苗,形成苗床,同時進行澆水作業(yè);S3:在4~5月份,以一周一次的周期,使用磷酸二氫鉀對扦插成活后的桂花苗進行葉面施肥,使所述苗床的土壤PH值不大于4;S4:采用遮陽網或透明薄膜遮蓋所述苗床,同時所述苗床外部周圍設置有防護裝置;通過對傳統(tǒng)桂花品種的育苗土壤的改造、施肥的改良,通過對桂花苗的光照條件的控制,在新芽時期使促進了花色素苷的生成,使得新芽的顏色更加鮮艷;同時,土壤的濕潤偏酸進一步有利于花色素苷的生成,使得新芽的顏色更加鮮艷;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培育得到新芽期呈現紫色,逐漸向水紅色,再逐步轉變成桃紅色,再變?yōu)榉奂t色,在經乳白色轉至傳統(tǒng)的綠色的桂花苗新品種;該方法得到的新品種相對于傳統(tǒng)的綠色品種,該新品種的觀賞性更強,更利于桂花樹的城市綠化推廣。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3中對扦插成活后的桂花苗進行葉面施肥的具體時間為下午13:00~15:00。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遮陽網的透光率為85~95%。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在使用遮陽網或薄膜覆蓋苗床之后,還包括觀察所述桂花苗的新芽顏色,選取具有紫色新芽的桂花苗,且將所述具有紫色新芽的桂花苗移植到隔離的單獨的種植區(qū)進行扦插繁殖。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紫色新芽的桂花苗移植到單獨的種植區(qū)扦插繁殖之后,還包括將所述扦插繁殖得到的具有紫色新芽的桂花苗在米徑5cm的普通桂花樹上嫁接。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