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耕作種植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耕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的中耕機的有的采用人力拉動的結構,勞動強度大,生產(chǎn)效率低;而機械結構的中耕機結構復雜,質量重,能耗高,操作復雜、靈活性差,適用于大面積的鋤草作業(yè),不適用于小面積容易出現(xiàn)故障、影響生產(chǎn)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中耕機;本發(fā)明機構簡單,使用可靠,安裝、拆卸方便;使用時工作平穩(wěn),振動小,靈活性高,減輕操作者勞動強度,增加舒適性;操作安全,防止土石及雜草等對機器、操作人員的傷害。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中耕機,包括支撐架總成,支撐架總成上設有動力機構,支撐架總成7的下部與輔助輪總成連接,支撐架總成前下部設有鋤刀連接軸,鋤刀連接軸上設有鋤刀,鋤刀連接軸與齒輪箱總成的輸出軸連接,支撐架總成上部與扶手連接,所述動力機構包括相連接的電機、便攜式電池總成,電機與便攜式電池總成通過電路連接,電路上設有開關,電機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齒輪箱總成的輸入軸連接。
所述電機、便攜式電池控制總成、齒輪箱總成位于支撐架總成的中心平面上。
支撐架總成的前部設有支撐板總成,支撐板上部位于鋤刀上部位置。
所述支撐板總成為折彎板,折彎板的后板與支撐架總成連接、向下延伸至輔助輪總成的前上方,折彎板的中間板位于鋤刀上方,折彎板的前板位于鋤刀的前上方。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機構簡單,使用可靠,安裝、拆卸方便;靈活性高;
2.使用時工作平穩(wěn),振動小,減輕操作者勞動強度,增加舒適性;
3.支撐板總成機構可靠性高,操作安全,防止土石及雜草等對機器、操作人員的傷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三;
其中,1鋤刀,2齒輪箱總成,3鋤刀連接軸,4電機,5支撐板總成,6聯(lián)軸器,7支撐架總成,8輔助輪總成,9便攜式電池總成,10扶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結合圖1至圖3,一種中耕機,包括支撐架總成7,支撐架總成7上設有動力機構,支撐架總成7的下部與輔助輪總成8連接,支撐架總成7前下部設有鋤刀連接軸3,鋤刀連接軸3上設有鋤刀1,鋤刀連接軸3與齒輪箱總成2的輸出軸連接,支撐架總成7上部與扶手10連接,所述動力機構包括相連接的電機4、便攜式電池總成9,電機4與便攜式電池總成9通過電路連接,電路上設有開關,電機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6與齒輪箱總成2的輸入軸連接。扶手10上設有減震部件。
所述電機4、便攜式電池總成9、齒輪箱總成2位于支撐架總成7的中心平面上。
支撐架總成7的前部設有支撐板總成5,支撐板上部位于鋤刀1上部位置。
所述支撐板總成5為折彎板,折彎板的后板與支撐架總成7連接、向下延伸至輔助輪總成8的前上方,折彎板的中間板位于鋤刀上方,折彎板的前板位于鋤刀的前上方。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時通過扶手10人力推動中耕機前進進行工作,接通電源,動力機構的電機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6與齒輪箱總成2的輸入軸連接,齒輪箱總成2的輸出軸與鋤刀連接軸3連接,鋤刀連接軸3帶動鋤刀1旋轉運動,實現(xiàn)鋤草功能。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