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紫皮大蒜當歸間作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大蒜的品種照鱗莖外皮的色澤可分為紫皮蒜與白皮蒜兩種,紫皮大蒜以其蒜瓣肥大,汁多,辛辣氣味濃郁,搗爛成泥放不變味而頗負盛名,不僅是營養(yǎng)豐富、鮮美可口的調味佳品,其蒜苗、蒜苔也是人們喜食的良好蔬菜。蒜頭尚含大量揮發(fā)性蔥蒜殺菌素、蒜辣素,藥用價值極高,具有抗菌殺蟲作用。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干燥根入藥。主產甘肅東南部,以岷縣產量多,質量好,其次為云南、四川、陜西、湖北等省,均為栽培,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隨著化肥及未腐熟的土雜肥使用量的增加,當歸種植地土壤板結嚴重,病蟲害發(fā)生情況明顯增加,尤其是部分農戶連年種植當歸,不輪作換茬,導致病蟲害更是頻頻發(fā)生,而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隨之提高,直接導致當歸減產,品質降低,使農業(yè)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受到了極大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當歸種植存在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提供一種紫皮大蒜當歸間作栽培方法,該方法能改善當歸根部附近土壤的內環(huán)境,能減少當歸部分病蟲害的發(fā)生,對提高當歸產量和品質具有良好的效果,節(jié)省農戶投入成本的同時,拓寬了種植戶的經濟收入來源和提高了其經濟效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紫皮大蒜當歸間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整地
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土地,整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500~3000kg,作畦,畦寬1.5~2.0m,畦間溝寬33~35cm,深10~15cm;
⑵間隔種植
紫皮大蒜采用種子播種方式進行栽培,當歸采用一年生當歸苗移栽方式栽培;
在秋季9月中、下旬,播種大蒜,行距45cm,株距12cm,播種深度為2cm;
在第二年春季,選根條長、粗壯、無病蟲害的優(yōu)質一年生當歸苗進行移栽,每兩行大蒜種植行之間移栽一行當歸苗,每行當歸苗均處于相鄰大蒜種植行的中心線上,株距30cm,移栽深度為15cm;
⑶采收
在第二年5月初采挖蒜頭,10月下旬挖出當歸。
⑷換茬
第三年解凍后,按步驟⑴進行整地,然后移栽當歸苗,行距45cm,株距30cm,移栽深度為15cm;
第三年秋季9月中、下旬,播種大蒜,每兩行當歸種植行之間播種一行紫皮大蒜,每行紫皮大蒜均處于相鄰當歸種植行的中心線上,株距12cm,移栽深度為2cm;
⑸往復間作
按步驟⑶和⑷的操作循環(huán)間作栽培。
本發(fā)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本發(fā)明在種植當歸時間隔種植紫皮大蒜,利用紫 皮大蒜的生長環(huán)境來改善當歸根部附近土壤的內環(huán)境,能減少當歸部分病蟲害的發(fā)生,對提高當歸產量和品質具有良好的效果,節(jié)省農戶投入成本的同時,拓寬了種植戶的經濟收入來源和提高了其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fā)明作闡述,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實施例
一種紫皮大蒜當歸間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整地
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土地,整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500~3000kg,作畦,畦寬1.5~2.0m,畦間溝寬33~35cm,深10~15cm;
⑵間隔種植
紫皮大蒜采用種子播種方式進行栽培,當歸采用一年生當歸苗移栽方式栽培;
在秋季9月中、下旬,播種大蒜,行距45cm,株距12cm,播種深度為2cm;
在第二年春季,選根條長、粗壯、無病蟲害的優(yōu)質一年生當歸苗進行移栽,每兩行大蒜種植行之間移栽一行當歸苗,每行當歸苗均處于相鄰大蒜種植行的中心線上,株距30cm,移栽深度為15cm;
⑶采收
在第二年5月初采挖蒜頭,10月下旬挖出當歸。
⑷換茬
第三年解凍后,按步驟⑴進行整地,然后移栽當歸苗,行距45cm,株距30cm,移栽深度為15cm;
第三年秋季9月中、下旬,播種大蒜,每兩行當歸種植行之間播種一行紫 皮大蒜,每行紫皮大蒜均處于相鄰當歸種植行的中心線上,株距12cm,移栽深度為2cm;
⑸往復間作
按步驟⑶和⑷的操作循環(huán)間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