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薯類收獲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收獲機用輥筒式薯土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全球薯類生產(chǎn)和消費發(fā)展十分迅速,國內(nèi)薯類市場潛力十分巨大。隨著薯類產(chǎn)量的逐年增長及種植面積的擴大,人們對薯類機械化種植、收獲、深加工機械的急切需求已成為世界各國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國外薯類收獲機械大都技術含量高、生產(chǎn)效率高,新技術(振動、液壓、電控技術等)應用普遍。但其主要是以壟作種植收獲為主的大功率聯(lián)合收獲機,且機型大都適應于大面積土地;而日本等周邊國家生產(chǎn)的小型機具價格昂貴,均不適應中國實際情況。加之,中國薯類收獲機械研究起步晚,最初在研究改進國外機具的基礎上,研制成功了幾款小功率薯類收獲機??萍歼M步促進了拖拉機技術的發(fā)展,與之配套的薯類收獲裝置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
由于地理條件和薯類種植模式的差異,我國現(xiàn)有的薯類挖掘機存在著體積大、結構不緊湊、作業(yè)易壅堵、挖掘阻力大、分離能力弱、明薯率低、傷薯率高等缺陷,嚴重制約著薯類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利用機組作業(yè)時,柵條式挖掘鏟將薯壟掘起。薯塊和土塊一起沿柵條鏟面向上、向后滑移,在柵條作用下土塊斷裂破碎,直徑小于柵條間隙的土塊和薯類從柵條之間漏下,進行了一次分離。經(jīng)過一次分離的薯塊和土塊從柵條式挖掘鏟后端滑落在撥指輪上,與撥指輪上彈指碰撞后被彈指撥送到縱向集條柵上,進行第二次分離,在分離過程中,對一些硬實的大土塊通過碎土件進行二次碾壓,使得土塊能夠被碾碎,而薯類能夠通過與碎土件的相互擠壓接觸,將薯類表面的泥土初步清理而不損失薯類的裝置,在提高薯類收獲機的收獲效率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體積小、結構緊湊、作業(yè)不易壅堵、挖掘阻力小、分離能力強、明薯率高、傷薯率低的薯類收獲機用輥筒式薯土分離裝置。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收獲機用輥筒式薯土分離裝置,包括由柵軸1和安裝在柵軸1上的柵條2組成的挖掘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挖掘鏟上方設有輥筒式薯土分離裝置;所述的分離裝置由分離軸3、安裝在分離軸3上的分離彈指4、碎土件6和支撐環(huán)7、以及設在分離彈指4頂端的橡膠套5組成。
所述的碎土件6為彈性材料制成,并設在支撐環(huán)7上。
所述的分離彈指4均勻設在分離軸3上,碎土件6均勻分布在由分離彈指4和支撐環(huán)7組成的表面上。
所述的碎土件6能夠拆卸。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分離彈指4在工作時撞擊土垡從中撥出薯塊,提高了薯、土分離效率,通過支撐7環(huán)與柵條2的交錯結合在薯、土分離的同時能提升薯塊。
2)碎土件6為彈性材料制成,將薯土進行碾壓,土塊在碾壓過程中進行破碎,在柵條2縫隙中掉落,而薯類與碎土件6進行擠壓被強迫清潔并被送入收集裝置中,由于土塊抗擠壓程度小于薯類,薯類不易損傷,土塊與薯類易于分離。
3)分離彈指4上的橡膠套5,能夠減小分離彈指4對薯塊的碰撞損傷。
4)分離裝置工作時為旋轉運動,沒有往復慣性力,機組工作平穩(wěn)。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分離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柵軸1、柵條2、分離軸3、分離彈指4、橡膠套5、碎土件6、支撐環(huán)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收獲機用輥筒式薯土分離裝置,包括柵軸1、柵條2、分離軸3、分離彈指4、橡膠套5、碎土件6和支撐環(huán)7。
如附圖1、2所示,其中由柵軸1和安裝在柵軸1上的柵條2組成的挖掘鏟,在挖掘鏟上方設有由分離軸3、安裝在分離軸3上的分離彈指4、碎土件6和支撐環(huán)7、以及設在分離彈指4頂端的橡膠套5組成輥筒式薯土分離裝置。
其中碎土件6為彈性材料制成,并設在支撐環(huán)7上。
其中分離彈指4均勻設在分離軸3上,碎土件6均勻分布在由分離彈指4和支撐環(huán)7組成的表面上。
其中碎土件6能夠拆卸。
本發(fā)明在具體使用時,利用機組作業(yè)時,挖掘鏟將薯壟掘起。薯塊和土塊一起沿柵條2鏟面向上、向后滑移,在柵條2作用下土塊斷裂破碎,直徑小于柵條2間隙的土塊和薯類從柵條2之間漏下,進行了一次分離。經(jīng)過一次分離的薯塊和土塊從挖掘鏟后端滑落在分離彈指4上,與分離彈指4碰撞后進行二次分離,此時碎土件6對一些硬實的大土塊通過碎土件6進行二次碾壓,使得土塊能夠被碾碎,而薯類能夠通過與碎土件6的相互擠壓接觸,將薯類表面的泥土初步清理而不損失薯類。當碎土件6在工作時磨損后,通過拆卸后即可更換,增加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