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農作物的種植方法 ,具體是一種黃瓜的種植方法,屬于農業(yè)生產(chǎn)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黃瓜,學名Cucumis sativus Linn,英文名Cucumber,葫蘆科黃瓜屬植物。也稱胡瓜、黃瓜、刺瓜。果實顏色呈油綠或翠綠,表面有柔軟的小刺。已有黃瓜種植的相關報道如:專利申請201610109056. X公開了一種黃瓜種植的方法、專利申請201610422114.4公開了一種黃瓜種植方法等。
在廣州地區(qū)春種多采用塑料薄膜、稻草覆蓋育苗移栽。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農業(yè)用地的土質的隨著下降,直接導致黃瓜畝產(chǎn)下降。一茬黃瓜種完之后,土地的酸堿度會發(fā)生改變,最起碼3年要輪作一次,一般種植水稻可以改善土壤質量,但是不少農戶由于利益驅使,收完黃瓜就種菜心等效益略好的作物,則起不到輪作的效果,因而導致土質越來越差,土質變差又使得黃瓜的畝產(chǎn)受影響,如此反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對土地酸堿度變化影響小的黃瓜的種植方法,該方法可提高畝產(chǎn)量,且收獲的黃瓜果型美觀,口感更甘甜、爽口。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黃瓜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擇顆粒飽滿的黃瓜的種子,用25-30℃的溫水澆濕后,置于聚乙烯袋中,連同聚乙烯袋一起置于30℃水浴浸泡1天,取出后置于通風處,保持種子濕度80-85%,進行催芽3天;
(2)種子發(fā)芽后,將其埋入裝有雞糞和河泥的營養(yǎng)杯中,并澆水,然后以樹葉覆蓋其上,在大棚內育苗;所述營養(yǎng)杯中雞糞和河泥體積比為2:3;
(3)當芽苗長高至20-30cm時移植、定苗;定苗前,進行整地,整地時,每畝地加入400-450斤石灰粉,進行消毒;并加入500-800斤腐熟豬糞作為基肥;
(4)定苗后每天澆水,定苗后的4-5天施加水肥和鉀肥,所述水肥為采用沼氣池發(fā)酵豬糞得到的液體肥;所述水肥的施用量以每畝地500株苗計,為400-450斤,所述鉀肥的施用量為30-35斤/畝;
(5)定苗后7-8天,進行第一次追肥,第一次追肥時施加水肥700斤/畝,鉀肥50斤/畝;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追肥量與第一次相同;并在生長期噴施0.2~0.3%的肥磷酸二氫鉀溶液作為葉面肥。
所述營養(yǎng)杯中土壤的含水率為20%。
所述育苗在冬季進行時,在播種、澆水后,以薄膜覆蓋營養(yǎng)杯,使溫度控制在18-22℃。
本發(fā)明的種植方法采用有機肥為主,輔以適量的無機復合肥,既可以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滿足黃瓜生長所需,又可以降低化肥對土質酸堿度的變化的影響,從而降低土質變化導致的作物產(chǎn)量的降低,同時可有效避免發(fā)生肥害、缺素癥等施肥不當引起的黃瓜生理性病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這些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發(fā)明,并不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 采用以下步驟進行黃瓜的種植:
(1)選擇顆粒飽滿的黃瓜的種子,用25-30℃的溫水澆濕后,置于聚乙烯袋中,連同聚乙烯袋一起置于30℃水浴浸泡1天,取出后置于通風處,保持種子濕度85%,進行催芽3天;
(2)種子發(fā)芽后,將其埋入裝有雞糞和河泥的營養(yǎng)杯中,并澆水,然后以樹葉覆蓋其上,在大棚內育苗;所述營養(yǎng)杯中雞糞和河泥體積比為2:3;營養(yǎng)杯中土壤的含水率為20%;
(3)當芽苗長高至20-30cm時移植、定苗;定苗前,進行整地,整地時,每畝地加入400-450斤石灰粉,進行消毒;并加入500-800斤腐熟豬糞作為基肥;
(4)定苗后每天澆水,定苗后的4-5天施加水肥和鉀肥,所述水肥為采用沼氣池發(fā)酵豬糞得到的液體肥;所述水肥的施用量以每畝地500株苗計,為450斤,所述鉀肥的施用量為33斤/畝;
(5)定苗后7-8天,進行第一次追肥,第一次追肥時施加水肥700斤/畝,鉀肥50斤/畝;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追肥量與第一次相同;并在生長期噴施0.2%的肥磷酸二氫鉀溶液作為葉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