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軟棗獼猴桃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品種選擇:選長勢好、移栽成活率高、后期管理方便的品種;
(2)園地建設:選土壤疏松、土層深厚、腐殖質含量高的半陰坡或半陽坡山地建園,或選山地中下腹和溝谷兩側緩坡建園,保證有較好的光照條件和排灌條件;
(3)土壤改良:按穴狀或帶狀整地,深度為30cm,施用生物有機肥,整地翻耕使土塊細碎均勻,再施用微生物菌肥;
(4)移栽定植:選擇根系發(fā)達、根莖粗壯的軟棗獼猴桃種苗定植,定植深度以剛好覆蓋根莖部位為準,雌株與雄株的比例為4:1,澆足定根水;
(4)棚架搭設:搭設高1.6-2m,水平大型棚架;
(5)修剪和摘心:
定植后6個月,保留1根直徑在0.5cm以上的枝條作為主干,剪掉其余全部枝條;待主干生長到棚架高度,棚架以下的主干粗細基本一致時,在棚架主線附近剪斷主干,使剩下的主干頂端距離主干30cm以內,剪掉頂端的兩片葉片;對于當年沒有長出主干的植株,冬季修剪時距離地面30cm短截,待第二年重新生長主干;
兩年生軟棗獼猴桃,待主干上新稍生長到10cm時留2-3個葉片短截;待主蔓長勢減弱時進行摘心,使其二次生長;冬季按每根母枝間距25-30cm進行修剪,使其保持標準樹形;
三年生及三年以上結果的軟棗獼猴桃樹:春季抹去主干上的芽和主蔓上的無用芽;夏季摘心3-6次,使新稍控制在40cm以下;對于結果枝條,在結果部位以上留6-7片葉進行摘心;新稍長到30cm以上并能辨認花序時,按每平方米保留9-11個新稍,使結果的新稍達40%左右。延長新稍到80-100cm時摘心;冬季在葉片完全掉落后,截去無用枝、病蟲枝和當年結果母枝,保留12-16根次年結果母枝,每根枝條的間距為25-30cm;
(6)果園管理
施肥:施足基肥后,分別對幼苗和果樹施用一定量的含N、P、K、Mg元素的肥料;
除草和松土:建園后每年在栽培穴周圍結合除草進行松土2-3次;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濕潤且不積水,入冬前灌防凍水;
(7)病蟲害防治
冬季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春季萌芽時噴施殺菌劑、蘇云金桿菌殺蟲劑和印楝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棗獼猴桃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品種為赤焰、日內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棗獼猴桃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生物有機肥的施用量按照每畝施用1-1.5噸;所述微生物菌肥的用量為每畝按照1L沃益多復合微生物菌劑和2L沃益多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稀釋300倍后灌根施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棗獼猴桃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定植時株行距為2.5m×4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棗獼猴桃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施肥過程中,所述幼苗的施肥方法是:幼苗每年需肥量保持在N 60千克/公頃,P 20千克/公頃,K 30千克/公頃,Mg 20千克/公頃;當新枝長到20cm時一次性施入,N肥分兩次施入,第一次施用30千克/公頃,第二次施用30千克/公頃,第二次施肥時間在第一次施肥后的一個月;
所述果樹的施肥方法是:每年需肥量保持在N 80千克/公頃,P 50千克/公頃,K 110千克/公頃,Mg 40千克/公頃;后期分別在開花前一周、坐果后、果實膨大期、果實著色期、采果前一個月追施BMS葉面肥,每公頃的用量按照1LBMS葉面肥稀釋500倍后葉面噴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棗獼猴桃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7)所述石硫合劑由1份生石灰、2份硫磺和14份水組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棗獼猴桃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7)所述殺菌劑和殺蟲劑的噴施方法是:萌芽時殺菌劑噴施后半個月時噴施一次蘇云金桿菌殺蟲劑和印楝素,在坐果后半個月再噴施一次蘇云金桿菌殺蟲劑和印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