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果樹樹形成形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桃樹高光效樹形四挺身成形的方法。
背景技術:
桃為喜光樹種,幼樹生長量大,成形快。為適應桃樹特性,生產(chǎn)中主要采用三主枝自然開心形。此樹形一般配備三個主枝,開張角度30~40度,每個主枝上配備2~3個側枝,開張角度60~80度。該樹形骨干枝數(shù)目及分枝級次多,適應幼樹生長量大的特點,但整形中需要調(diào)整好骨干枝延伸方向、角度及骨干枝枝頭間距,成形技術復雜;該樹形骨干枝角度開張,骨干枝背上部光照好,但角度大負載能力差,結果后骨干枝開張角度更大,各級分枝均需要支柱支撐,樹冠低矮,下部光照差,且不利于冠下管理作業(yè),易形成平面化結果,產(chǎn)量較低。近年來應用的二主枝開心形,減少了骨干枝數(shù)目,規(guī)范了骨干枝延伸方向,成形技術簡化,方便了行間作業(yè),但仍存在骨干枝開張角度大(45~50度),需支柱或搭架支撐,幼樹修剪量大等問題。為克服上述問題,我們依據(jù)生長季太陽高度角、方位角、保證樹冠下部達到3個小時以上的直射光照,并考慮桃樹幼樹生長旺,多留枝頭緩和生長勢力等因素,設計了四主枝小角度挺身形樹形,經(jīng)過在河北省順平縣、深州市、辛集市試驗園整形修剪實踐,確立了四挺身樹形的結構參數(shù)和整形修剪技術。該樹形樹體結構簡單,骨干枝分枝級次低,修剪量小,成形技術簡化,成形快,成形后樹冠呈圓錐形,骨干枝較直立,不需支柱,負載能力強,樹冠下部通風透光好,立體結果,果實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優(yōu)。同時大大增加了冠下作業(yè)空間,方便機械化輔助作業(y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桃樹高光效樹形四挺身成形的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桃樹高光效樹形四挺身成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第一年整形:定植后隨即進行定干,干高30~50厘米,當新梢長度為30~40厘米時,自主干基部向上選留4~5個健壯新梢作為骨干枝,對于其余再萌發(fā)的枝條,當影響選留枝生長的提前抹芽,當來不及抹芽已長大的采用拿枝軟化法或重剪梢處理;同時選留的4~5個骨干枝,不開張角度,調(diào)整好方向,任其直立生長,選留的骨干枝上發(fā)生的副梢除影響枝頭生長的競爭枝加以控制外,其余枝梢均保持自然生長;定植當年冬剪時,對骨干枝進行調(diào)整,選留四個方位合適的分枝做主枝,其余較大的分枝疏除;主枝根據(jù)生長勢及芽飽滿程度留飽滿芽中短截,主枝剪留長度40~60厘米;對于主枝剪口留芽方位,開張性強的品種選留內(nèi)側芽或內(nèi)側斜生芽,直立性強的品種選擇側生芽;
(2)第二年整形:第二年生長期保持主枝延長枝頭優(yōu)勢,控制競爭枝,當新梢長到40~50厘米時,選留、調(diào)整主枝延長枝,內(nèi)側枝和副梢前期任其生長,利用內(nèi)側強枝爭奪空間自然開張主枝角度,將側生強枝培養(yǎng)成中小結果枝組;第二年冬季修剪時,骨干枝枝頭中(或)短截,剪留長度80~120厘米,剪口留芽方位同第一年冬剪,主枝上內(nèi)側強旺枝和枝頭附近一年生枝留厥疏除,較強的側生枝和背后枝重短截,中庸中長果枝緩放;
(3)第三年整形:第三年生長季管理同第二年,重點控制競爭枝,并保持主枝分生角度18±2.5度,對于二年生部位應少留果或不留果,結果以三年生部位為主;第三年冬剪時,主枝枝頭進行緩放,其他枝的處理方法同第二年冬季;冬季修剪后同方向小型枝組間距保持40厘米以上,平均每米主枝長度上選留30~35個長中短結果枝,并保持結果枝分布上稀下密,上小下大;主枝中下部結果枝組和結果枝基本分布在背后及背后斜側,主枝上部結果枝組和結果枝以主枝側方和外側為主,主枝上部相鄰株間和行間均保留1.2~1.5米的間距,樹冠整體成倒圓錐形。
進一步,步驟(1)中,若當年選不出四個方位合適的分枝做主枝時,則對其中的1~2個主枝進行重短截,在其發(fā)枝后一分為二,主枝上的二次枝強旺的和內(nèi)側強枝留厥疏除,較強的側生枝和背后枝重短截,中庸中長果枝緩放,每個主枝上重短截3~5個枝,緩放3~5個枝。
進一步,步驟(3)中,若主枝枝頭生長勢弱,再中短截一次。采用本發(fā)明之桃樹修剪與成形的方法得到的樹形樹體結構簡單,修剪量小,成形快,結果早;樹冠高、分枝級次少;樹冠結構穩(wěn)定,通風透光好,產(chǎn)量高,果實品質(zhì)好;負載量大,不需支柱支撐,適宜于株行距為3~4×4~5米的桃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加以說明。
實施例1
1、第一年整形:定植后隨即進行定干,一般干高30~50厘米,選留飽滿芽,以便在發(fā)出枝條中選留骨干枝。當新梢長度30~40厘米時,檢查發(fā)枝數(shù)量,自主干基部向上選留4~5個健壯新梢,其余再萌發(fā)的枝條,影響選留枝生長的提前抹芽,來不及抹芽已長大的采用拿枝軟化法或重剪梢減緩其生長勢,以輔養(yǎng)幼樹生長;選留的4~5個骨干枝,不開張角度,任其直立生長,只是調(diào)整好方向,選留的骨干枝上發(fā)生的副梢除影響枝頭生長的競爭枝加以控制外,其余枝梢均保持自然生長,應注意保持選留骨干枝的生長勢。定植當年冬剪時,對骨干枝進行調(diào)整,選留四個方位合適的分枝做主枝,其余較大的分枝疏除;主枝一般根據(jù)生長勢及芽飽滿程度留飽滿芽中短截,剪留長度40~60厘米;為預防主枝開張角度過大和調(diào)整主枝方位,應注意主枝剪口留芽方位,一般開張性強的品種選留內(nèi)側芽或內(nèi)側斜生芽,直立性強的品種選擇側生芽,各類品種基本不選擇外側芽或背后芽;如當年選不出四個主枝,可對其中的1~2個主枝進行重短截,在其發(fā)枝后一分為二,主枝上的二次枝強旺的和內(nèi)側強枝留厥疏除,較強的側生枝和背后枝重短截,中庸中長果枝緩放,一般每個主枝上重短截3~5個枝,緩放3~5個枝。
2、第二年整形:第二年生長期保持主枝延長枝頭優(yōu)勢,控制競爭枝。新梢長到40~50厘米時選留、調(diào)整主枝延長枝。該樹形不需有意開張角度,內(nèi)側枝和副梢前期任其生長,利用內(nèi)側強枝自然開張主枝角度。對側生強枝運用拿枝、扭梢或重剪梢等手法,培養(yǎng)成中小結果枝組。冬季修剪時骨干枝枝頭繼續(xù)中短截,剪留長度80~120厘米,剪口留芽方位同第一年冬剪。主枝上內(nèi)側強旺枝和枝頭附近一年生枝留厥(保留1~2個癟芽)剪除,較強的側生枝和背后枝重短截,中庸中長果枝緩放。
3、第三年整形:第三年生長季管理同第二年,重點控制競爭枝,并預防主枝角度過大,保持主枝分生角度18±2.5度。為促進主枝枝頭強勢延伸,二年生部位應少留果或不留果,結果以三年生部位為主。第三年冬剪時主枝枝頭進行緩放,對生長勢弱的枝頭,也可再中短截一次。其他枝的處理方法同第二年冬季。冬季修剪后同方向小型枝組間距保持40厘米以上,平均每米主枝長度上選留30~35個長中短結果枝,并保持結果枝分布上稀下密,上小下大;主枝中下部結果枝組和結果枝基本分布在背后及背后斜側,主枝上部結果枝組和結果枝以主枝側方和外側為主。
經(jīng)過實施例1對桃樹修剪得到的四主枝挺身形結構參數(shù)為樹高3.5~4米,主干高20~40厘米,或無主干;直接從地面或主干上分生4個勢力均衡主枝,主枝分生角度18±2.5度,主枝上直接著生小型結果枝組或結果枝,小型結果枝組間距20~40厘米;樹冠下部結果枝組主要分布主枝背后或背后斜側;樹冠上部結果枝組和結果枝分布在主枝側方和外側;骨干枝內(nèi)側基本不留結果部位;成齡樹在樹冠上部用鉛絲相互牽引,樹冠上部相鄰株間和行間均保留1.2~1.5米的間距,樹冠整體成圓錐形。該成形技術培養(yǎng)的桃樹樹體結構簡單,修剪量小,成形快,成形后骨干枝較直立,負載能力強,樹冠外側通風透光好,立體結果,果實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優(yōu)。第三年開始結果,平均畝產(chǎn)500~800千克;第四年平均畝產(chǎn)2000~2500千克;第五年后進入盛果期,平均畝產(chǎn)4000~5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