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機械領域,具體為一種多用途種子播種器。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播種是通過大于植株合理密度數(shù)值的播種量下種,然后進行間苗定株。由于常規(guī)播種密度大,易出現(xiàn)2棵苗、多棵苗擠在一起,地下根系也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現(xiàn)象,間苗時去了弱的就傷了強的。受傷就需要恢復,被傷害的作物長在地里,傷輕則影響生長速度,傷重者,若又遇干旱,壯苗就會變成弱株,甚至死亡缺苗,造成減產。機械播種是用精量播種機一次播成的,可以不間苗或很少間苗,不會對作物苗株造成傷害。
傳統(tǒng)的機械播種對作物種子尺寸要求高,適用性低,而且容易導致作物種子被擠壓,使作物種子破損,進而使得播種機械堵塞,形成漏播減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性強,對作物種子保護好的多用途種子播種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多用途種子播種器,包括儲種箱、吸種箱、滾筒、導種器、吸種器、刮種器,所述滾筒橫向設置于吸種箱正上方,儲種箱設置于吸種箱側上方,儲種箱和吸種箱通過輸種管連接;所述滾筒內設有氣流分配管,滾筒外側設置有垂直于滾筒外側與氣流分配管連通的吸種器,氣流分配管通過滾筒上的進氣口與風機連接;所述刮種器垂直設置于滾筒側面,刮種器與滾筒間距離為吸種器長度;所述導種器設置于刮種器下方。
種子存儲于儲種箱內,在重力影響效果下通過輸種管輸送到吸種箱內保證了吸種箱內種子一直處于一定的高度,風機工作使氣流分配管內產生負壓,使吸種箱內的種子吸附于吸種器上,外部電機驅動滾筒轉動,吸種器轉動到刮種器位置時,種子被刮種器刮落到下方導種器,種子通過導種器落入下方耕地。
進一步的,吸種器為空心圓管,吸種器連接端設有螺紋,其通過螺紋與滾筒連接,調節(jié)螺紋連接深度可以對吸種器的吸種端運動軌跡進行微調,調節(jié)種子與刮種器的位置以適應不同種類的種子,同時當播種器長時間工作造成堵塞后可以方便清理和更換吸種器。
進一步的,吸種器的吸種端為圓錐形,圓錐形錐角為90度,采用錐角為90度的圓錐形吸孔,可以使在吸附力較低的情況保證種子的吸附,避免了過大的吸附力導致種子的損傷。
進一步的,刮種板材料為硅膠板,硅膠板厚度為2mm~5mm,硅膠板硬度合適既可以保證種子的正常刮落,也能保證種子的完整性,同時具有較高的疲勞強度使其工作實效更長,2mm~5mm的厚度保證了刮種器的基本需求。
進一步的,吸種器于滾筒外側的軸向和周向等距排列,矩陣式排列使播種器整體結構更為緊湊,滿足高速、寬幅的播種需求。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適用于多種作物種植,適用性廣,通過氣流吸附種子保護了種子的完整性,同時通過吸種器利于更換,進一步提高了播種器的適應性,并提高了播種器的工作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側面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正面結構圖(省略導種器和刮種器);
圖3為本發(fā)明關鍵部位結構圖;
圖4為本發(fā)明吸種器結構圖。
1為外側板,2為儲種箱,3為輸種管,4為吸種箱,5為吸種器,6為刮種器,7為滾筒,8為導種器,9為進氣口,10為氣流分配管,11為螺紋,12為吸種口。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一種多用途種子播種器,包括儲種箱2、吸種箱4、滾筒7、導種器8、吸種器5、刮種器6,所述滾筒7橫向設置于吸種箱8正上方,儲種箱2設置于吸種箱4側上方,儲種箱2和吸種箱4通過輸種管3連接;所述滾筒7內設有氣流分配管10,滾筒7外側設置有垂直于滾筒7外側與氣流分配管10連通的吸種器5,氣流分配管10通過滾筒7上的進氣口9與風機連接;所述刮種器6垂直設置于滾筒7側面,刮種器6與滾筒7間距離為吸種器5長度;所述導種器8設置于刮種器6下方。
進一步的,吸種器5為空心圓管,吸種器5連接端設有螺紋11,其通過螺紋11與滾筒連接。
進一步的,吸種器5的吸種端12為圓錐形,圓錐形錐角為90度。
進一步的,刮種板6材料為硅膠板,硅膠板厚度為2mm~5mm。
進一步的,所述吸種器5于滾筒7外側的軸向和周向等距排列。如圖2,吸種器軸向排列數(shù)量為八,周向排列數(shù)量為2。如圖3,吸種器軸向排列為4,周線排列為4。依據(jù)不同的使用環(huán)境,排列吸種器使播種器使用于不同播種環(huán)境。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屬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