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白蟻監(jiān)測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白蟻自動監(jiān)測引誘裝置。
背景技術:
白蟻對房屋建筑的危害性很大,特別是對磚木結構建筑的破壞尤為明顯,當房屋的支撐結構遭到白蟻破壞或損壞其承重點,往往造成房屋突然倒塌,白蟻擴散力強、群體大、破壞迅速,在短期內即能造成巨大損失。為防患于未然,一般在修建建筑時,即會對建筑工地上的白蟻蟻群進行群體滅殺,滅殺的手段包括藥物滅殺等,然而,工地一般占地面積較大,而且白蟻一般隱藏于地底或者木質結構內部,如果大面積噴灑藥物,不僅會提高滅殺白蟻的成本,而且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因此,現(xiàn)有技術中出現(xiàn)一種白蟻引誘監(jiān)測裝置,在預定區(qū)域內放置該監(jiān)測裝置,該監(jiān)測裝置包含外殼,外殼表壁設有供白蟻出入的孔隙,外殼內放置引誘白蟻的引誘條,然后將該監(jiān)測裝置埋設在工地地底,若干天之后取出監(jiān)測裝置,打開外殼,并取出內部引誘條進行觀察,如果有白蟻啃噬的痕跡或者內部含有一定量的白蟻,則將引誘條取出,換為包含可以殺滅白蟻的藥物以及可引誘白蟻的物質的藥卷,即可以對該處白蟻進行滅殺,由于預先采用低成本且對環(huán)境友好的引誘條對工地地底進行監(jiān)測,使得成本較高且會污染環(huán)境的藥物的使用量減少,該監(jiān)測裝置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技術,該監(jiān)測裝置存在的問題是:由于建筑工地需要按照一定密集度埋設監(jiān)測裝置,也就是說,在一個建筑工地上,其監(jiān)測裝置的分布量可能非常大,而在將監(jiān)測裝置埋設于地底一段時間之后,需要打開外殼,并取出其中的引誘條進行觀察,判斷該區(qū)域是否存在白蟻,由于取出引誘條進行判斷的過程相對來說比較繁瑣,而且,監(jiān)測裝置的數量也會導致其判斷過程更加艱巨,同時,引誘條斷裂可能導致外殼內部空間被堵塞,導致外殼內部無法容納藥卷,使得其使用受到影響,亟待改進。
申請人之前申請的中國專利申請?zhí)枺?01120524313.9中公開了一種白蟻自動監(jiān)測引誘裝置,包括外殼和可由外殼內抽出的內殼,外殼和內殼的表壁均設有供白蟻進入的孔隙,外殼設有可開啟的外蓋,內殼設有內蓋,通孔穿過外蓋和內蓋直通內殼,軸心條一端靠近或進入通孔,另一端與引誘條一端直接或間接保持固定,處于形變狀態(tài)的彈簧一端固定內蓋,另一端直接或間接固定軸心條,當引誘條斷裂時,受彈簧彈力,軸心條將由通孔穿出。該技術方案在使用時還存在一些不足:外界雨水容易經過通孔對軸心條、引誘條進行浸泡,影響使用;由于內側是直接放入外殼中的,沒有限位結構,在安裝、拆卸時,內側容易晃動,外蓋、內蓋上的通孔形成錯位,影響使用;受結構本身的限制,該技術方案不能夠對更深處的區(qū)域進行白蟻監(jiān)測;該技術方案使用效果不夠理想,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白蟻自動監(jiān)測引誘裝置,使用效果好。
一種白蟻自動監(jiān)測引誘裝置,包括外殼、內殼、軸心條、引誘條、彈簧,外殼和內殼的側壁上均設有供白蟻進入的孔隙,外殼安裝有可拆卸的外蓋,內殼安裝有內蓋,內殼和內蓋置于外殼內;軸心條、引誘條、彈簧置于內殼內;
外蓋上設有第一通孔;內蓋上設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軸線與第一通孔的軸線重合,第二通孔的直徑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徑;
軸心條的中心線與第二通孔的軸線重合,軸心條的第一端穿過第二通孔靠近外蓋設置,軸心條的第一端端面沿軸心條的徑向設有凸緣,凸緣的直徑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徑且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徑,軸心條的第二端與引誘條的第一端連接,引誘條的第二端與內殼連接;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彈簧的第一端與內蓋連接,第二端與軸心條連接;當引誘條斷裂時,軸心條的第一端由第一通孔穿出。
優(yōu)選的,內蓋的表面設有引流槽,引流槽自內蓋的中部向內蓋的邊緣延伸。
優(yōu)選的,引流槽的深度自內蓋的中部向內蓋的邊緣逐漸增大。
優(yōu)選的,第一通孔上覆蓋有薄膜。
優(yōu)選的,軸心條的第一端端面設有尖刺部,尖刺部的截面尺寸自軸心條的第一端向薄膜的方向逐漸減小。
優(yōu)選的,外殼的內壁上設有限位槽,限位槽的長度方向與軸心條的長度方向平行;內殼上設有與限位槽可移動連接的移動件。
優(yōu)選的,外殼遠離外蓋的一端設有多個定位桿,多個定位桿關于外殼均勻分布。
優(yōu)選的,定位桿上設有連接通道,連接通道的一端與外殼內部連通,另一端與外界連通。
本發(fā)明中,通過引誘條引誘白蟻,當引誘條被咬斷時,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軸心條從第一通孔內穿出,進而便于人們了解該區(qū)域白蟻分布情況,能夠有效的節(jié)省人力物力;通過在軸心條的第一端上設置凸緣,有效的避免雨水等雜物進入內殼中;通過增加限位槽、移動件、定位桿,能夠有效的穩(wěn)定外殼、內殼,避免它們晃動,使用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結合;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詳細說明。
參照圖1: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白蟻自動監(jiān)測引誘裝置,包括外殼1、內殼2、軸心條3、引誘條4、彈簧5,外殼1和內殼2的側壁上均設有供白蟻進入的孔隙6,外殼1安裝有可拆卸的外蓋7,內殼2安裝有內蓋8,內殼2和內蓋8置于外殼1內;軸心條3、引誘條4、彈簧5置于內殼2內。
外蓋7上設有第一通孔9;內蓋8上設有第二通孔10,第二通孔10的軸線與第一通孔9的軸線重合,第二通孔10的直徑小于第一通孔9的直徑。
軸心條3的中心線與第二通孔10的軸線重合,軸心條3的第一端穿過第二通孔10靠近外蓋7設置,軸心條3的第一端端面沿軸心條3的徑向設有凸緣11,凸緣11的直徑大于第二通孔10的直徑且小于第一通孔9的直徑,軸心條3的第二端與引誘條4的第一端連接,引誘條4的第二端與內殼2連接;彈簧5處于拉伸狀態(tài),彈簧5的第一端與內蓋8連接,第二端與軸心條3連接;當引誘條4斷裂時,軸心條3的第一端由第一通孔9穿出。
將整個裝置的下部埋入地中,白蟻在引誘條4的引誘下,爬過孔隙6進入內殼2中并撕咬引誘條4,當引誘條4被咬斷,彈簧5回縮,軸心條3的第一端穿過第一通孔9,當經過一定時間之后,進行查看,如果發(fā)現(xiàn)軸心條3已經彈出,則說明此處有白蟻,需要將內殼2取出,替換成殺滅白蟻的藥條,如果未發(fā)現(xiàn)軸心條3彈出,則不用理會,有效的節(jié)省人力物力;通過在軸心條3的第一端上設置凸緣11,有效的避免雨水等雜物進入內殼2中,使用效果更好。
本實施例中,內蓋8的表面設有引流槽12,引流槽12自內蓋8的中部向內蓋8的邊緣延伸;凸緣11上的雨水等雜物通過引流槽12排至內殼2的外側。
進一步的,引流槽12的深度自內蓋8的中部向內蓋8的邊緣逐漸增大,通過上述設計,更加有利于雨水等雜物移動。
本實施例中,第一通孔9上覆蓋有薄膜13;薄膜13能夠在一定程度阻止雜物進入第一通孔9內,也方便軸心條3刺破薄膜13。
進一步的,軸心條3的第一端端面設有尖刺部14,尖刺部14的截面尺寸自軸心條3的第一端向薄膜13的方向逐漸減??;利用尖刺部14刺破薄膜13,使用效果更好。
本實施例中,外殼1的內壁上設有限位槽15,限位槽15的長度方向與軸心條3的長度方向平行;內殼2上設有與限位槽15可移動連接的移動件16;增加限位槽15、移動件16,能夠限制內殼2的移動,保證內殼2、外殼1、軸心條3、引誘條4等之間的連接效果,避免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凸緣11錯位,使用效果更好。
本實施例中,外殼1遠離外蓋7的一端設有多個定位桿17,多個定位桿17關于外殼1均勻分布;增加定位桿17,避免外殼1晃動,保證正常進行監(jiān)測。
進一步的,定位桿17上設有連接通道18,連接通道18的一端與外殼1內部連通,另一端與外界連通;通過上述設計,能夠對更深處的區(qū)域進行白蟻監(jiān)測,擴大監(jiān)測范圍,使用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