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yè)使用設備,為一種育秧機,具體是一種便捷的可行走式育秧機。
背景技術:
目前農業(yè)生產逐步向自動化、機械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中秧苗的播種是需要相當繁重的體力勞動,如果需要育秧的農田面積過大,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現在采取的辦法是,將存放秧苗的秧盤放在固定放置在一個地點的育秧機上,勞動者需要在固定的育秧機上取走秧盤進行插秧工作,來回往返消耗的體力是巨大的,而且由于播種面積大,需要將育秧機靠人力推而前行,一般的育秧機都是較為沉重的農業(yè)機械,全靠人力推動使其勞動強度又一步的加大,所以實現機械化自動育秧是必須的。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自行行走的育秧機,解決了傳統(tǒng)育秧機純靠人力推動的技術缺陷,以下是具體技術方案:
一種可行走式育秧機,包括通過卡勾連接可進行任意組合的機架,其中機架之間固定有滾軸,其中滾軸上設置有傳送帶;其中所述的機架的四端端處設置有行走裝置,其中行走裝置包括三角履帶輪和用于驅動三角履帶輪的驅動電機,其中驅動電機一端通過連接桿與機架側端相連接,另一動力輸出端與三角履帶輪相連接。
進一步的,三角履帶輪包括三角形支架、驅動輪、導向輪、張緊輪、支撐輪、三角形支撐架、履帶和多個磁性件,其中三角形支架豎直設置,所述的驅動輪、導向輪、張緊輪分別設置于三角形支架的三個頂角上且所述驅動輪位于所述導向輪、張緊輪的上方,所述履帶環(huán)繞所述驅動輪、導向輪、張緊輪的圓周面并與其傳動連接,所述磁性件均勻設置于所述履帶的外表面。
進一步的,三角形支架上還連接有連接件。
進一步的,三角形支架上水平設置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的長度方向與驅動輪的軸向一致帶動其繞三角形支架與連接件的連接點在驅動輪徑向旋轉設置。
進一步的,連接件上水平設置有第二轉軸,其中第二轉軸的長度方向與驅動輪的徑向一致帶動驅動輪在其軸向旋轉設置。
進一步的,驅動電機與驅動輪相連接。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機架的四角處設置有驅動電機,通過驅動電機帶動三角履帶輪進行運動從而實現了育秧機的自動行走問題,勞動者只需控制育秧機的行走方向即可,不需要再進行人工推動,并且在育秧機上通過設置有傳送帶使育秧盤通過傳送帶從尾端送至首端,同樣降低了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三角履帶輪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三角履帶輪內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1、機架2、滾軸21、傳送帶3、三角履帶輪31、三角形支架32、驅動輪33、導向輪34、張緊輪35、履帶36、磁性件37、連接件38、第一轉軸39、第二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一種可行走式育秧機,包括通過卡勾連接可進行任意組合的機架,其中機架1之間固定有滾軸2,其中滾軸上設置有傳送帶21;其中所述的機架的四端端處設置有行走裝置,其中行走裝置包括三角履帶輪和用于驅動三角履帶輪3的驅動電機,其中驅動電機一端通過連接桿與機架側端相連接,另一動力輸出端與三角履帶輪3相連接,其中三角履帶輪包括三角形支架31、驅動輪32、導向輪33、張緊輪34、履帶35和多個磁性件36,其中三角形支架31豎直設置,所述的驅動輪32、導向輪33、張緊輪34分別設置于三角形支架31的三個頂角上且所述驅動輪位于所述導向輪33、張緊輪34的上方,所述履帶35環(huán)繞所述驅動輪32、導向輪33、張緊輪34的圓周面并與其傳動連接,所述磁性件36均勻設置于所述履帶35的外表面,三角形支架31上還連接有連接件37,三角形支架31上水平設置有第一轉軸38,所述第一轉軸38的長度方向與驅動輪的軸向一致帶動其繞三角形支架與連接件的連接點在驅動輪徑向旋轉設置,在連接件上水平設置有第二轉軸39,其中第二轉軸的長度方向與驅動輪的徑向一致帶動驅動輪在其軸向旋轉設置。
驅動電機與驅動輪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開機前,將疊放在一起的育秧盤放在操縱臺板上,開機時,通過傳送帶設定好的速度將育秧盤從育秧機的后端輸送到前端,使操作工人直接在前端拿起育秧盤即可完成育秧工作,當需要向前推進或者專向進行移動時通過驅動電機帶動三角履帶輪進行移動,操作者只需要調整育秧機的移動方向即可,不需要用人力將育秧機進行移動,降低了人力成本,減少了工作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