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自動育苗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在大棚內的自動擺放育苗盤裝置。
背景技術:
育苗盤又稱穴盤,育苗盤的擺盤工作是自動育苗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擺盤的整齊度和速度直接影響到育苗育種的下一道工序,對于作物的生長至關重要。目前,國內的擺盤工作基本上以人力為主,缺乏相應的自動擺盤方面上的研究,并且人工擺盤速度慢,勞動強度大,擺盤效果差,這會對作物的生長產生諸多負面影響,急需通過機械手段實現(xiàn)擺盤。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自動擺盤裝置,主要包括:底盤機構、置苗盤、液壓裝置、回轉支承裝置、倒U型連接構件、轉臺連桿,置苗盤通過倒U型連接構件以懸臂的形式安裝在回轉支撐裝置上轉臺連桿的一端,多個置苗盤呈放射狀均勻的布置在底盤機構四周。所述回轉支承裝置安裝在底盤機構頂部。所述液壓裝置以懸臂的形式安裝在底盤機構底部。所述置苗盤上安裝有:隔板、彈簧,所述置苗盤靠近所述底盤機構的一側有開孔,所述隔板垂直并可滑動的置于置苗盤內,所述彈簧一端連接所述隔板,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置苗盤的一端。所述底盤機構中主要包括:從動萬向輪、直流電機、主動輪、傳動軸。從動萬向輪安裝在底盤平臺的底部;直流電機安裝在底盤平臺的底部,同時,直流電機與傳動軸17傳動連接,傳動軸兩端與主動輪連接。所述回轉支承裝置主要包括:傳動電機齒輪,步進電機,回轉支撐內圈上的內齒和與步進電機相連的電機齒輪傳動連接。工作時,安裝在底盤底部的液壓裝置由置苗盤一端的小孔進出推動育苗盤進行擺盤工作,置苗盤可通過安裝在底盤機構頂部的回轉支承裝置的帶動實現(xiàn)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本實用新型通過不斷旋轉的置苗盤與液壓裝置循環(huán)工作,實現(xiàn)機械自動擺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不斷旋轉的置苗盤與液壓裝置的循環(huán)工作,實現(xiàn)機械自動擺盤,提高了育苗育種的效率,擺盤方式平穩(wěn),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自動擺盤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置苗盤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回轉支承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底盤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置苗盤;2-彈簧;3-隔板;4-倒U型連接構件;5-底盤平臺;6-液壓裝置;7-轉臺連桿;8-轉臺;19-回轉支承裝置;9-回轉支承外圈;10-步進電機;11-回轉支承內圈;12-電機齒輪;20-底盤機構;13-從動萬向輪;14-液壓桶;15-直流電機;16-主動輪;17-傳動軸;18-PLC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自動擺盤裝置,主要包括:底盤機構20、置苗盤1、液壓裝置6、回轉支承裝置19、倒U型連接構件4、轉臺連桿7,所述置苗盤1通過倒U型連接構件4以懸臂的形式安裝在回轉支撐裝置19上轉臺連桿7的一端,置苗盤1呈放射狀均勻的布置在底盤機構20四周。所述回轉支承裝置19安裝在底盤機構20頂部。所述液壓裝置6以懸臂的形式安裝在底盤機構20底部。所述置苗盤1上安裝有:隔板3、彈簧2,所述置苗盤1靠近所述底盤機構20的一側有開孔,所述隔板3垂直并可滑動的置于置苗盤1內,所述彈簧2一端連接所述隔板3,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置苗盤1的一端。所述底盤機構20中主要包括:從動萬向輪13、直流電機15、主動輪16、傳動軸17。從動萬向輪13安裝在底盤平臺5的底部;直流電機15安裝在底盤平臺5的底部,同時,直流電機15與傳動軸17傳動連接,傳動軸17兩端與主動輪16連接。所述回轉支承裝置3主要包括:傳動電機齒輪12,步進電機10,回轉支撐內圈11上的內齒和與步進電機10相連的電機齒輪12傳動連接。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自動擺放育苗盤裝置的工作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人工將多個已經播種覆土完畢的育苗盤放置在置苗盤1中,而后,液壓裝置6開始工作,液壓缸頂進隔板3,進而推動育苗盤置于地面,此時,液壓裝置6復位,彈簧2將隔板3拉回復位,以便繼續(xù)擺盤。在上述液壓裝置6回位后,整個自動擺放育苗盤裝置在直流電機15的作用下運動一個育苗盤的長度,然后,步進電機10開始工作,步進電機10帶動置苗盤1順時針或者逆時針運動一個角度,此時,液壓裝置6再次開始工作,重復循環(huán)完成上述過程,實現(xiàn)機械自動擺盤。此外,置苗盤1在安裝完成后具有一定的離地高度,使得育苗盤既能夠被推下,又不會跌落損壞,同時,圓錐形狀的彈簧2在回位后不占用空間,可以縮短置苗盤1的設計長度,提高整套裝置的穩(wěn)定性,本實用新型通過不斷旋轉的置苗盤1與液壓裝置6循環(huán)工作,實現(xiàn)機械自動擺盤,提高了育苗育種的效率,擺盤方式平穩(wěn),降低了育苗盤的損壞率,防止作物的生長受到不良影響。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