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水產養(yǎng)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簡易高效的魚類人工育苗養(yǎng)殖池吸底器。
背景技術:
漁業(yè)養(yǎng)殖通常采用室內池塘養(yǎng)殖,在養(yǎng)殖過程中由于剩余餌料、魚類糞便等沉積池底,易造成池底水質惡化。例如六線魚育苗的仔魚、稚魚、或者幼魚對水體質量要求較為苛刻,在惡化的水體中易感染病菌導致大量死亡,造成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定期對養(yǎng)殖池塘的池底進行清理工作。但是在育苗過程中,小魚苗會沉底,對吸底工作造成困難。
目前水產行業(yè)中常用的吸底器自身設計上存在諸多不足,在進行吸底操作時,一方面不易將粘附在池底的污物清除干凈;另一方面容易傷到小苗,甚至容易造成魚苗被誤吸排掉,對魚苗養(yǎng)殖造成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魚苗養(yǎng)殖池吸底器,操作簡易高效,在保證育苗水體水質的基礎上,不傷害魚苗、不誤吸魚苗,有利于提高魚類育苗的成活率。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魚苗養(yǎng)殖池吸底器,所述支撐桿包括依次連接且密封連接的第一硬管、第二軟管、第三硬管和第四軟管;所述第一硬管連接圓罩,所述第二軟管使得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之間的角度可調,所述第三硬管為手持部,所述第四軟管作為池底污物排出口;所述圓罩為中空的圓柱體,所述圓罩的上底面的圓中心位置與所述第一硬管垂直連接,且密封連接;所述圓罩的下底面沿直徑方向設有海綿,在海綿兩側的圓罩下底面上分別設有2-5條長度依次遞減的透水縫;所述支撐架包括底座和連接頭,所述底座位于圓罩的上底面,所述連接頭與第三硬管可拆卸連接;所述連接頭位于底座內部或外部,且可沿底座上下移動,通過可拆卸連接固定。
為了方便操作,所述第一硬管的外徑為30-35mm,高度為130-180mm;所述第二軟管的內徑與第一硬管的外徑相同,長度為80-120mm;所述第三硬管的外徑與第二軟管的內徑相同,長度為1500-1800mm;所述第四軟管的內徑與第三硬管的外徑相同。
為了保證硬管的硬度,不變形,所述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采用PVC材質;為了保證軟管形成可彎曲的管道,所述第二軟管和第四軟管采用鋼絲軟管材質。
為了方便調節(jié)底座和連接頭的相對位置,進而調節(jié)支撐架的總高度,所述底座和連接頭通過內外螺紋連接;或在底座和連接頭的豎直方向上分別設置3-5個圓孔,將螺釘穿過圓孔并使用螺栓固定。
為了方便多角度、多方位的操作吸底器,所述第三硬管與圓罩上底面之間的夾角為120-150度。
進一步的,所述圓罩的高度為50-150mm,內徑為220-260mm,壁厚為4-8mm。
為了方便清理粘附在池底的污物,所述海綿的寬度為80-120mm,高度為50-80mm。
為了有效透過含污廢水,又能避免吸走幼魚,所述透水縫的寬度為1-5mm,相鄰透水縫之間的距離為20-50mm。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魚苗養(yǎng)殖池吸底器,利用虹吸原理,將圓罩及支撐桿組成一個密封的水流通路。所述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之間通過可彎折的軟管連接,再設置支撐架,通過改變支撐架的高度,改變第三硬管和圓罩底面之間的夾角,方便吸底器多方位、多角度操作。通過在圓罩的下底面上設置海綿,海綿伸出下底面一定距離,可以緊貼池底,方便清理粘附在池底的污物,且能夠起到驅趕魚苗的作用。在海綿兩側分別設有多個透水縫,含污廢水通過透水縫進入到圓罩中,通過密封的水流通路排出水池。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吸底器可以有效解決魚類育苗過程中清底、倒池的問題,方便用于魚類育苗及養(yǎng)殖。
附圖說明
圖1. 本實施例的魚苗養(yǎng)殖池吸底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 如圖1中圓罩底面的仰視圖;
圖中標注:圓罩10、海綿11,透水縫12,支撐桿20,第一硬管21,第二軟管22,第三硬管23,第四軟管24,支撐架30,底座31,連接頭3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魚苗養(yǎng)殖池吸底器,包括圓罩10、支撐桿20和支撐架30。
所述圓罩10為中空的圓柱體,包括上底面、下底面和側壁。所述上底面的圓中心位置設有圓孔,用于連接支撐桿。所述下底面沿直徑方向粘有海綿11,海綿可以貼近池底,用于清理粘附在池底的污物。在圓罩的下底面上,且在海綿兩側,分別設有2-5條長度依次遞減的透水縫12;如圖1所示為海綿兩側分別設有3條透水縫。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例,所述圓罩的高度為50-150mm,內徑為220-260mm,壁厚為4-8mm。所述海綿的寬度為80-120mm,高度為50-80mm。
所述透水縫的寬度為1-5mm,相鄰透水縫之間的距離為20-50mm,透水縫的尺寸設計合理,能有效透過含污廢水,又能避免吸走幼魚
所述支撐桿20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硬管21、第二軟管22、第三硬管23和第四軟管24;其中所述第一硬管21通過圓罩上底面的圓孔與圓罩30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軟管22是可隨意彎折的軟管,使得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之間的角度可隨意改變;所述第三硬管作為手持部,方便對圓罩施力,帶動圓罩移動;所述第四軟管作為池底污物排出口,出口端低于養(yǎng)殖池水面,通過虹吸作用可將池底污物排出。由于本實施例是利用虹吸作用進行吸底作業(yè)的,因此圓罩與支撐桿之間、且支撐桿中的四個管子之間必須形成密封連接。所述圓罩30與第一硬管21均是PVC材質,它們之間連接用PVC粘合劑作密封處理;所述第二軟管22套接在第一硬管21外面,之間用鋼絲捆綁后擰緊作密封處理,同樣的,第二軟管22與第三硬管23之間、第三硬管23與第四軟管24之間均采用相同的方法作密封處理。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例,所述第一硬管的外徑為30-35mm,高度為130-180mm;所述第二軟管的內徑與第一硬管的外徑相同,長度為80-120mm;所述第三硬管的外徑與第二軟管的內徑相同,長度為1500-1800mm;所述第四軟管的內徑與第三硬管的外徑相同。所述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采用PVC材質,可以保證硬管的硬度,不變形。所述第二軟管和第四軟管采用鋼絲軟管材質,形成可彎曲的管道。
所述支撐架30包括底座31和連接頭32,所述底座位于圓罩的上底面,所述連接頭與第三硬管可拆卸連接。所述連接頭可插入到底座內部或套接在底座外部,且可沿底座上下移動,通過可拆卸連接固定。所述支撐架的作用是固定第三硬管的位置,通過調節(jié)底座和連接頭的總高度,使得圓罩上底面與第三硬管形成一定的角度,為了方便操作,所述第三硬管與圓罩上底面之間的夾角優(yōu)選為120-150度。所述連接頭可以是有開口的圓形卡槽,將第三硬管卡接在卡槽中,將第三硬管與圓罩的相對位置得以固定。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例,所述支撐架的底座和連接頭通過內外螺紋連接;通過旋轉連接頭,改變底座與連接頭的相對位置,進而改變二者的總長度。或著采用螺栓連接,在底座和連接頭的豎直方向上分別設置3-5個圓孔,底座和連接頭的相對位置確定之后,使用螺釘穿過圓孔并使用螺栓將二者固定。所述底座采用PVC材質,高度與第一硬管的高度相同。
使用時,首先通過調整支撐架的總高度,將第三硬管的位置固定,再將圓罩沒入水池中,海綿緊貼池底,然后通過向第四軟管灌注海水或是通過吸氣的方式來產生虹吸作用,最后手持第三硬管緩慢的前后移動,利用虹吸原理將海綿周圍污物通過透水縫吸到圓罩中,通過支撐桿排出。
本實施例的魚苗養(yǎng)殖池吸底器具有如下優(yōu)點:1、采用虹吸原理,清除池底污物,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等藥物。2、該吸底器取材方面,制作簡單,造價低廉,易于操作且吸底效果好。3、圓罩底部的海綿可將粘于池底的污物擦掉,并能提前驅趕周圍的幼魚,不會傷害到幼魚。4、設計合理的透水縫,在有效透過含污物廢水的同時又能避免吸走幼魚。5、該吸底器采用虹吸原理,手動操作較為靈活,且水流流速適中,不會驚擾到周圍的幼魚。
以上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若干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的幾種,應當指出,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