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產養(yǎng)殖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養(yǎng)蝦池排污裝置。
背景技術:
水產養(yǎng)殖中水質的惡化往往是影響?zhàn)B殖業(yè)收成的重要原因,為保證水產養(yǎng)殖成果集中,往往通過挖掘池塘對水產生物進行圈養(yǎng),而水產養(yǎng)殖中,水產動物的排泄物、尸體以及多余的餌料等不可避免的會對池塘中的水造成污染。為了保持水體清潔,需要經(jīng)常對池塘內的污物進行清理。傳統(tǒng)的方式是通過在池塘底部加設網(wǎng)罩,保證網(wǎng)罩可通過污水與污物,而水產生物難以逃脫,但是該裝置只能讓小顆粒的污物順利排出,對于一些較大的污物卻無法清除,如生病致死的水產生物尸體等,尸體的腐爛以及積累還是會對水體造成污染。
中國專利申請CN201420196473.9提出,可以在網(wǎng)罩上設置通孔以及與之匹配的塞子并定期拔起塞子來清除池塘中的污物,該方案有效解決了大型污物的清除問題,但由于其下通孔為圓形,致使清污時會造成較大的渦流,進而拉扯水產生物順著下通孔排出,對于一些生物幼苗,更是會因此而被大量卷走,另一方面,上述申請方案養(yǎng)殖池塘適用于魚類,但不適用于蝦類,因為其網(wǎng)罩由罩體和篩網(wǎng)組成,兩者結合處或篩網(wǎng)本身都可能纏繞住蝦須,進而讓蝦無法自由覓食最終導致水產減產,因此上述結構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適應不同時期蝦類生物個體體積,同時可以避免渦流帶走小蝦,避免網(wǎng)罩對蝦須線進行纏繞的養(yǎng)蝦池排污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養(yǎng)蝦池排污裝置,包括設置于養(yǎng)蝦池底部的排污井,排污井底部側面連接的排污管,集污罩,塞子和提拉系統(tǒng),其中集污罩安裝在排污井上端的開口上,集污罩為上大下小的梯臺狀,集污罩下方為方形的下開口,塞子為與集污罩的下開口相適應的圓柱,塞子處于集污罩的腔體中,并置于下開口之上,圓柱的高與下開口的長相當,圓柱的直徑大于下開口的寬。
較佳的,集污罩為硬質PVC板材拼合而成,硬質PVC板材上開設有多個排污孔。
較佳的,排污井的底面為傾斜平面,排污管接通排污井底面最低處所對應的側面。
較佳的,提拉系統(tǒng)由第一拉線、第一滑輪、提拉架組成,第一拉線一端繞過第一滑輪與提拉架連接,通過兩條或兩條以上的固定繩將塞子掛接在的提拉架下方。
較佳的,集污罩上方還鋪設一張篩網(wǎng),提拉系統(tǒng)還包括第二拉線和第二滑輪 ,第二拉線一端繞過第二滑輪固定系于篩網(wǎng)。
較佳的,排污管設置有閥門。
較佳的,集污罩的下開口上固定設置有限位帶,限位帶套在塞子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改進了集污罩及塞子,并就排污井進行了重新設計,裝置具備以下優(yōu)點:
1.改進后的集污罩下開口大小可控,所形成的渦流不至于過大,避免水產生物被渦流吸走;
2.利用PVC硬質板材可以避免罩網(wǎng)上縫隙對蝦須線的影響,保證蝦運動的自由性,提高蝦產量;
3.加設篩網(wǎng)結構,使裝置能更好的適應不同時期蝦類動物個體大?。?/p>
4.對排污井的改進避免了大型污物的堵塞,同時斜坡的設置促進了污物集中向排污管堆積,有利于污物的快速排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養(yǎng)殖早期結構示意圖 ;
圖3是塞子的固定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種養(yǎng)蝦池排污裝置,如圖1-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裝置包括設置于養(yǎng)蝦池底部的排污井2,排污井底部側面連接的排污管3,集污罩4,塞子5和提拉系統(tǒng)1,其中集污罩4安裝在排污井2上端的開口上,蝦類生物養(yǎng)殖在集污罩4上方,污物在排污井2沉淀積累,大型污物則通過定期提拉塞子5將其排入排污井2,定期排除排污井2內污物便可以保證水體不被污染。
其中,集污罩4可以為由硬質PVC板材拼合而成的上大下小的梯臺狀罩體,硬質PVC板材上通過鉆孔機開設有多個排污孔41,水產生物的排泄物、殘余的餌料等都可以通過排污孔41落入排污井2中并沉淀下來,而對于蝦類生物成長過程中褪下的蝦殼、病死的水產動物等大型污物,其會隨著梯臺狀罩體的斜面逐漸下滾,并沉積于集污罩4下方。集污罩4下方為一方形的下開口,塞子5為與集污罩4的下開口相適應的圓柱,較佳的,下開口可以為長方形,塞子5為高大于直徑的圓柱,塞子5處于集污罩4的腔體中,并置于下開口之上,圓柱狀塞子5的高與集污罩4下開口的長相當,圓柱狀塞子5的直徑大于集污罩4下開口的寬,由于塞子5的截面要大于集污罩4的下開口,因此塞子5會卡接在下開口上。塞子5可以采用金屬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水泥砂漿或灌裝水泥砂漿的形式制成,由于塞子5具有一定重量,其可以堵住下開口,更進一步的,為了保證塞子5的密閉性,可以在塞子5外側裹上一圈橡膠或棉布。之所以采用方形的下開口,是因為圓形開口更易形成渦流,強大的渦流吸力會將水產生物吸入下開口,而方形開口,其渦流會因其開口不夠圓潤而變小,進而避免將大量水產生物吸入。硬質PVC板材的應用可以避免集污罩4上各種縫隙的存在,蝦類生物的須線便不會被卡在集污罩4上,網(wǎng)罩的設置不會影響蝦類生物的自然生長,硬質PVC板材還可以采用其它材料進行替換,例如有機玻璃,金屬板等。定期的拉起塞子5可以讓大型污物順著集污罩4下開口直接排入排污井2內,本實施例中,集污罩4中間下方不再設有帶彎角的排污管,進而避免了管道彎曲處容易堆積污物雜物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待排污井2內積累了一定量的污物雜物后,需要將其及時排出。排污井2的底面可以設計為傾斜平面21,排污管3接通排污井2底面最低處所對應的側面。由于排污管3的進水口設置在低洼處,因此當開始進行排水操作時,在微弱水流的動力作用下,污物可以較輕松的滾到低洼處,并通過排污管3流出池塘。排污管3上還可以設置有閥門31,其主要用于控制是否向外排水和排除污物,平時,閥門31處于停止工作狀態(tài),保證池塘內水池水位穩(wěn)定,當需要進行清潔時,開啟閥門31,各類污物會隨水流流出池塘。
為避免每次提拉塞子5時需要尋找捆綁塞子5的提拉繩,本裝置提出可以在池塘上方建立提拉系統(tǒng)1,提拉系統(tǒng)1由第一拉線11、第一滑輪12、提拉架13組成,第一拉線11一端繞過第一滑輪12與提拉架13連接,為保證塞子5平衡,通過兩條或兩條以上的固定繩14將塞子5掛接在的提拉架13下方。繩子的另一端則可以固定在池塘邊的固定物上,如小樹、大塊石頭等等。為避免提拉塞子5過程過于用力導致下開口太大或塞子5偏移原位置太多,無法復位,可以在集污罩4的下開口上固定設置有限位帶51,限位帶51可以是直接穿過集污罩4上的集污孔41并進行綁定,限位帶51套在塞子5上,當需要提拉時,限位帶51控制了塞子5的上移位移,避免下出口過大。
由于小蝦生長的不同時期,其個體大小也具有一定區(qū)別,蝦苗較小,其排泄的廢棄物同樣較少較小,因此前期不僅僅不需要提拉塞子,甚至還要減小集污罩4上排污孔41的大小,但后期蝦的個體增大,過分的減小排污孔41大小又可能影響蝦排泄物及多余餌料的排出,因此可以在集污罩4上方再鋪設一張篩網(wǎng)6,利用泥土的重力固定住篩網(wǎng)的四邊,當蝦長大到一定程度時,再拉走篩網(wǎng)6。為此可以在提拉系統(tǒng)1上再增加第二拉線15和第二滑輪16,第二拉線15一端繞過第二滑輪16固定系于篩網(wǎng)6,例如可以固定在篩網(wǎng)的一角或篩網(wǎng)的中心均可。
養(yǎng)殖早期,細小的排泄物、殘余餌料可以通過篩網(wǎng)6,并經(jīng)過排污孔41排入排污井2,通過定期的啟閉閥門31,讓水流順著排污管3將污物帶出池塘;養(yǎng)殖后期,可能存在較大型的污染物,此時可以通過提拉系統(tǒng)1將篩網(wǎng)6撤走晾干留待下次使用,此時蝦的排泄物和殘余餌料直接通過排污孔41排入排污井2,對于大型污染物則通過定期攪動池塘,讓蝦類動物往四面逃竄,然后再拔起塞子5,利用水的流動性將污物帶入排污井2,工作人員再定期的啟閉閥門31,可以讓水流及時帶走各種污物,保證水體干凈。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所做的變化或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