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種植裝置,尤其是一種在垂直立面上使用的種植模塊及由這些種植模塊組成的種植系統(tǒng),具體地說是一種可蓄供水的智能化垂直綠化種植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我國的園林綠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開始快速發(fā)展,由于城市可用綠化空間越來越少,人們開始將目光轉移到建筑物上,計劃著在建筑屋頂和四周墻面進行綠化,垂直綠化系統(tǒng)逐漸發(fā)展起來。
現(xiàn)有的垂直綠化系統(tǒng)多采用上部滴灌,易造成水量不均,致使上部植物水分過多,下部植物缺水死亡?,F(xiàn)有的垂直綠化種植系統(tǒng)忽視了植物的自然生長特性,強制植物水平生長,經過一段時間,植物按其自然屬性向上生長,景觀效果受到影響。另外,沒有考慮到雨水收集利用和灌溉設施的配合,后期養(yǎng)護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垂直綠化種植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遵循植物自然生長規(guī)律,能夠蓄水儲水,具有兩種灌溉方式協(xié)同作用的智能灌溉。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垂直綠化種植系統(tǒng),包括支撐模塊、綠化模塊、供水模塊和中央控制模塊,其中,
所述支撐模塊采用鋼結構作為支撐架并垂直于地面安裝;
所述綠化模塊開口向上傾斜安裝在支撐模塊上,整體為槽狀,沿水平方向延伸,截面大致呈梯形,綠化模塊內分為填裝生長介質的栽培腔和能夠蓄水的儲水腔;
所述供水模塊通過水管給綠化模塊供水;
所述中央控制模塊包括濕度傳感器和控制設備,所述控制設備與所述濕度傳感器連接以接收濕度傳感器的信號,所述控制設備還與供水模塊連接用以控制所述供水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綠化模塊包括與支撐模塊固定連接的固定板,與固定板上邊緣固定連接的注水板,所述注水板向上傾斜,所述固定板下邊緣固定連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向下傾斜,所述底板下邊緣與漏水板固定連接,配合固定板兩側還設置有側板。
進一步地,所述綠化模塊還包括水平設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一側與所述固定板固定連接,另一側與所述漏水板固定連接,所述隔板將綠化模塊分隔成上、下兩部分,隔板的上方為用于盛裝生長介質的栽培腔,下方為用于儲水的儲水腔,所述隔板上開設有儲水孔。
進一步地,所述注水板開設有注水孔,所述供水模塊通過注水孔向所述綠化模塊內的生長介質注水。
進一步地,所述供水模塊包括滴箭和所述水管,所述滴箭置于生長介質中,所述水管出水端穿過所述注水孔與滴箭連接,進水端與水源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漏水板開設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位置高于所述隔板。
進一步地,所述儲水孔內設有親水條狀物,連接栽培腔和儲水腔。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上部設有透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側板上設有凹槽和凸起,使相鄰的綠化模塊可以互相連接起來。
進一步地,垂直于所述綠化模塊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與側板平行。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請所述的綠化模塊既符合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和空間需求,成活率高,同時又能進行大規(guī)??焖倨囱b和即時成景。
2、由于綠化模塊的開口傾斜向上,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植物成活率高。
3、綠化模塊傾斜設置,可以減少種植系統(tǒng)的寬度,增加空間利用率。
4、儲水腔可以將雨水或多余的水儲存起來,既節(jié)約用水,又可以減少灌溉次數(shù),方便快捷。
5、綠化模塊的整體設計,使得建筑外墻無需進行特殊的防水處理即可進行安裝,簡化施工工藝,節(jié)約成本。
6、具有安裝快、拆卸維護方便、更換快捷的特點。
7、智能灌溉,當濕度傳感器檢測到缺水時,供水模塊自動灌溉,不需人為操作,減少人工灌溉壓力,增加成活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綠化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綠化模塊的另一個視角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
1-支撐模塊 2-綠化模塊 21-固定板
22-注水板 221-注水孔 23-底板
231-透氣孔 24-漏水板 241-漏水孔
25-側板 26-隔板 261-儲水孔
262-栽培腔 27-加強板 3-供水模塊
31-水管 32-水源 4-中央控制模塊
41-控制設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綠化模塊2,可以自由組合使用,配合供水模塊3,形成大規(guī)模的垂直綠化系統(tǒng),廣泛用于室內外垂直空間的綠化,如室內外墻壁、裝飾幕墻、建筑物門面等;也可以單塊或者幾塊組合作為小規(guī)模的空間裝飾物,裝點廳堂、庭院等室內外的景觀空間,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和光熱的利用率,不僅能夠極大地豐富壁面空間的景觀效果,而且有釋放氧氣和降溫等生態(tài)效益,可以廣泛用于室內外垂直空間的綠化。
如圖1所示,一種垂直綠化種植系統(tǒng),包括支撐模塊1、綠化模塊2、供水模塊3和中央控制模塊4,其中,所述支撐模塊1采用鋼結構作為支撐架并垂直于地面安裝;所述綠化模塊2開口向上傾斜安裝在支撐模塊1上,整體為槽狀,沿水平方向延伸,截面大致呈梯形,槽內裝有用于栽培植物的生長介質;所述供水模塊3安裝在支撐模塊1下方,通過管道給綠化模塊2供水;所述中央控制模塊4可對綠化模塊2中的植物生長環(huán)境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或調節(jié)。
支撐模塊1一般采用耐腐蝕、強度高的不銹鋼鐵框架,以保證綠化模塊2安全、穩(wěn)固的連接。
綠化模塊2是垂直綠化種植系統(tǒng)的主要設施,通過支撐模塊1固定到建筑上形成綠化面。如圖2和圖3所示,綠化模塊2包括固定板21、注水板22、底板23、漏水板24、側板25和隔板26。
固定板21呈長條狀,豎直設置在支撐模塊1上,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將綠化模塊2固定在支撐模塊1上。
注水板22呈長條狀,下邊緣與固定板21的上邊緣固定連接,注水板22向上傾斜,并且與所述固定板21所在平面的夾角小于45°,注水板22上開設有多個用于灌溉的注水孔221。
底板23呈長條狀,與固定板21下邊緣固定連接,所述底板23向下傾斜。底板23上部設有透氣孔231,增加生長介質中的空氣含量。
漏水板24呈長條狀,其下邊緣與底板23的下邊緣與固定連接,整體向斜上方延伸。漏水板24上開設有漏水孔241,所述漏水孔241的位置高于所述隔板26。
隔板26水平設置,一側與所述固定板21固定連接,另一側與所述漏水板24固定連接,隔板26上開設有儲水孔261。隔板26將綠化模塊2分隔成上、下兩部分,隔板26的上方為用于盛裝生長介質的栽培腔262,下方為用于儲水的儲水腔(圖中未示出)。儲水孔261內設有親水條狀物,連接栽培腔262與儲水腔。
當綠化模塊2的尺寸較大時,為了增加綠化模塊2的強度,垂直于綠化模塊2的長度方向可以設置加強板27,加強板27與側板25平行,例如本實施例中,綠化模塊2設置有兩個加強板27。
由于下雨或者灌溉水量過多,栽培腔262中多余的水由于重力作用會通過儲水孔261進入儲水腔中,有效避免了栽培腔262中積水過多,造成爛根、生長不良等狀況。當栽培腔262中缺乏水分時,儲水腔中的水會通過親水條狀物進入栽培腔262,保持栽培腔262中生長介質持續(xù)濕潤。當儲水腔內的水超過設定位置時,多余的水會從漏水孔241流出,以防止儲水腔內的水過多可能對植物造成的澇害。由于栽培腔262中的生長介質及植物根部不會與其下方儲水腔內的水接觸,因此植物不會受到水浸的危害,也不會因缺水而影響植物的生長。
配合固定板21兩側還設置有側板25。側板25上設有凹槽和凸起(圖中未示出),使相鄰的綠化模塊2可以互相連接起來。具有安裝快、拆卸維護方便、更換快捷的特點。
由于土壤或改良土壤作為植物的生長介質自重過大,在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中,生長介質為輕型的人工合成種植土,可以滿足質量輕、持水量大、通風排水性好、養(yǎng)分含量適中、形狀穩(wěn)定、環(huán)保等要求。
本實施例中,綠化模塊2既符合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和空間需求,成活率高,同時又能進行大規(guī)模快速拼裝和即時成景。由于綠化模塊2的開口傾斜向上,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并且傾斜設置,可以減少種植系統(tǒng)的寬度,增加空間利用率。并且儲水腔可以將雨水或多余的水儲存起來,既節(jié)約用水,又可以減少灌溉次數(shù),方便快捷。綠化模塊2的整體設計,使得建筑外墻無需進行特殊的防水處理即可進行安裝,簡化施工工藝,節(jié)約成本。
本實施例中,注水板22上開設有注水孔221,供水模塊3通過注水孔221向所述綠化模塊2內的生長介質注水。供水模塊3包括滴箭(圖中未示出)和水管31,所述滴箭置于生長介質中,所述水管31出水端穿過所述注水孔221與滴箭連接,進水端與水源32連接。本實施例中水源32為置于支撐模塊1下方的水泵,還可以是自來水龍頭等。此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減少地表蒸發(fā)和地表徑流,十分節(jié)水省水。在使用過程中,也可在水管31中加入肥料,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分。
如圖1所示,中央控制模塊4包括濕度傳感器(圖中未示出)和控制設備41,所述控制設備41與所述濕度傳感器連接以接收濕度傳感器的信號,所述控制設備41還與供水模塊3連接用以控制所述供水模塊3??刂圃O備41通過對濕度傳感器傳來的信號進行處理,控制供水模塊3的通斷。本實施例中控制設備41具體可以借鑒專利名稱為一種智能種植機、申請?zhí)枮?01520905519.4的實用新型專利。
當植物缺水時,本系統(tǒng)自動實施灌溉,不需要人為操作,既可以減少人工灌溉的壓力,又可以防止植物干枯死亡。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可以作出許多變化,只要這些變化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