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誘蚊燈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誘蚊燈的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誘蚊燈是一種利用蚊蟲趨光、隨氣流而動、對溫度敏感進行捕蚊的滅蚊設備,將蚊蟲從周圍吸引過來,落入捕蚊氣旋中,使其脫水風干而死?,F有誘蚊燈產生的熱量并不能有效地接近人體皮膚發(fā)熱、呼吸散熱的溫度,從而影響了引誘蚊蟲的效果,同時也沒有解決該熱量的散熱問題,也會降低誘蚊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散熱裝置,有效地解決了誘蚊燈電器發(fā)熱的散熱問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散熱裝置,包括機身、上蓋和風機,機身呈圓筒狀,上蓋呈圓盤狀,上蓋蓋于機身的一端,該端沿內壁設有風機,上蓋的底部設有散熱孔和發(fā)熱體,發(fā)熱體通過上蓋內部與散熱孔連通,散熱孔與風機之間設有進風口,機身的另一端設有底側孔。
由于發(fā)熱體發(fā)熱產生的熱量經上蓋內部流出散熱孔,同時風機通過進風口吸風的氣流帶走這些熱量,經過機身內部并從底側孔流出,從而既實現了發(fā)熱體的散熱作用,又實現了機身內捕蚊氣旋的產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蓋的底部設有導風框,導風框置于進風口,散熱孔均布于導風框的底部及上蓋的底部,發(fā)熱體設于導風框的側部,導風框與上蓋內部連通。由此,導風框的設置有利于將發(fā)熱體的發(fā)熱熱量導出至散熱孔,提高了散熱效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散熱孔為八組,其中四組散熱孔均布于導風框的底部,另四組散熱孔均布于上蓋的底部,每組散熱孔有七個圓孔,其中六個圓孔呈正六邊形排布,另一個圓孔位于該正六邊形的中心。由此,散熱孔的分布使得熱量可以均勻分布并排出。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蓋的底部設有二連接腳,每一連接腳沿周向設有卡柱,二連接腳的卡柱沿徑向分布,卡柱與機身的卡槽相配合。由此,上蓋、機身可以卡接牢固。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散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散熱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散熱裝置的上蓋的仰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該散熱裝置包括機身1、上蓋2和風機3,機身1呈圓筒狀,上蓋2呈圓盤狀,上蓋2的底部設有二連接腳21,每一連接腳21沿周向設有卡柱211,二連接腳21的卡柱211沿徑向分布,機身1與上蓋2相匹配地設有卡槽,卡柱211對應地插入卡槽,使得上蓋2蓋于機身1的上端,機身1的上端沿內壁固定有風機3。
散熱孔22與風機3之間設有進風口23,機身1的下端設有格柵形狀的底側孔11。上蓋2的底部設有導風框24,導風框24置于進風口23,散熱孔22均布于導風框24的底部及上蓋2的底部,發(fā)熱體25通過安裝孔241安裝于導風框24的側部,導風框24與上蓋2內部連通,發(fā)熱體25通過上蓋2內部與散熱孔22連通,優(yōu)選地,發(fā)熱體25采用LED光源。
如圖3所示,散熱孔22為八組,其中四組散熱孔22均布于導風框24的底部,另四組散熱孔22均布于上蓋2的底部,每組散熱孔22有七個圓孔,其中六個圓孔呈正六邊形排布,另一個圓孔位于該正六邊形的中心。
如圖1、2、3所示,上述散熱裝置工作時,發(fā)熱體25發(fā)熱產生的熱量從導風框24進入上蓋2內部,并從上蓋2內部經各個散熱孔22流出,風機3通過進風口23吸風的氣流帶走這些熱量,同時這些氣流也產生了捕蚊氣旋而將蚊蟲吸入機身1內部捕殺,這些氣流穿過機身1內部并從底側孔11流出,從而風機3吸入氣流在機身1內形成空氣循環(huán),既實現了發(fā)熱體25的散熱作用,又實現了捕蚊氣旋。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