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yè)播種機械技術領域,是一種單行密植鴨嘴穴播器導種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棉花的種植模式需求的改變,目前為配合采棉機的采摘需要,要求播種棉花時實際植株的行數減少,同時加寬相鄰行株之間的行距,為保持單位種植面積內的棉花總植株數不變,需要使每行的棉花植株數增多,即實現密植,因而現有播種棉花的鴨嘴穴播器無法滿足此要求,需要更換新的穴播器,或者對現有播種設備進行改造。但是為了實現單行密植,除了需要將穴播鴨嘴的數量增多外,鴨嘴穴播器內對應的取種裝置數量也需要相應增多,然而由于播種機架等相關部件對穴播器有尺寸上的限制,增加取種裝置數量受到穴播器殼體尺寸的限制,造成僅更換穴播器、對現有播種設備改造存在困難,若完全更換現有播種設備又成本較高、造成現有設備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單行密植鴨嘴穴播器導種裝置,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因種植模式改變,為實現棉花的單行密植,現有播種設備無法僅通過更換穴播器實現改造、整體更換播種設備成本較高、造成設備資源浪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單行密植鴨嘴穴播器導種裝置,包括能夠安裝在輪圈體與取種座塊之間的導種座塊,導種座塊的右前部上端設有第一導種通孔,第一導種通孔上端能夠與所述輪圈體外部安裝的第一鴨嘴內腔相連通,第一導種通孔的后端有后側壁部,后側壁部后方的導種座塊體內設有后導種槽,第一導種通孔的左端有左側壁部,左側壁部左方的導種座塊上端設有第二導種通孔,第二導種通孔上端能夠與所述第一鴨嘴左方相鄰的第二鴨嘴內腔相連通,第二導種通孔右端與后導種槽左端相連通,所述取種座塊內部有轉塊座孔并安裝有帶前取種孔、后取種孔的取種轉塊,取種轉塊位于轉塊座孔內腔右部并能相對取種座塊轉動,后側壁部的下端設有隔種部,隔種部能夠延伸至轉塊座孔內并將轉塊座孔內腔左部分隔為前取種室和后取種室,所述前取種室與前取種孔位置相對應,所述后取種室與后取種孔位置相對應,第一導種通孔的下端能夠與所述前取種室相通,后導種槽的下端能夠與所述后取種室相通。
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
上述導種座塊的上端面可為能夠與輪圈體內側面相配合的凸弧面,導種座塊的下端面可為能夠與取種座塊外側面相配合的凹弧面。
上述導種座塊的數量可為不少于兩個,各導種座塊的凹弧面上分別對應固定安裝有取種座塊,各取種座塊首尾依次連接并組成取種圈,對應的各導種座塊首尾依次連接并組成導種塊環(huán)組,各導種座塊的凸弧面依次連接并形成導種外圓面,導種塊環(huán)組通過導種外圓面安裝有輪圈體,對應第一導種通孔位置的輪圈體外部設有第一鴨嘴,對應第二導種通孔左端位置的輪圈體外部設有第二鴨嘴。
上述取種座塊上可設有不少于一個的取種塊固定孔,對應各取種塊固定孔位置的導種座塊上分別有導種塊連接孔,導種座塊通過導種塊連接孔、取種塊固定孔和螺釘固定安裝在相應的取種座塊上。
上述各取種座塊的一端可分別有燕尾卡槽,各取種座塊的另一端分別有燕尾卡塊,各取種座塊通過燕尾卡塊和相鄰取種座塊的燕尾卡槽首尾依次固定連接在一起,取種塊固定孔位于靠近燕尾卡塊位置的取種座塊上,取種座塊通過取種塊固定孔和種座螺栓固定安裝在輪圈體上。
上述各取種轉塊的體內可分別有沿前后方向的轉塊軸孔,對應轉塊軸孔位置的取種座塊上設有樞軸安裝孔,取種轉塊通過轉塊樞軸、樞軸安裝孔安裝在轉塊座孔內,轉塊樞軸的后端伸至取種座塊后方并固定有驅動拐臂,轉塊樞軸中部與取種轉塊相固定,轉塊樞軸后部與取種座塊之間安裝有取種扭簧,該取種扭簧能夠使取種轉塊復位并將前取種孔、后取種孔內的種子分別傾倒至前取種室、后取種室內。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隔種部能夠將轉塊座孔分隔為與第一鴨嘴連通的前取種室、與第二鴨嘴連通的后取種室,通過取種轉塊一次取種給相鄰兩個鴨嘴提供種子,在不增加取種裝置數量的基礎上,能夠實現棉花種植密度增加一倍,還可利用原有取種裝置實現對原穴播器的改造,不需整體更換播種設備,節(jié)省了設備資源,降低了設備購置成本,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易于制造的特點。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中A-A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1中B-B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附圖1中C-C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輪圈體,2為取種座塊,3為導種座塊,4為第一導種通孔,5為第一鴨嘴,6為后側壁部,7為后導種槽,8為左側壁部,9為第二導種通孔,10為第二鴨嘴,11為轉塊座孔,12為隔種部,13為前取種孔,14為取種轉塊,15為凸弧面,16為凹弧面,17為取種塊固定孔,18為導種塊連接孔,19為燕尾卡槽,20為燕尾卡塊,21為轉塊軸孔,22為轉塊樞軸,23為驅動拐臂。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附圖1、2、3、4、5所示,該單行密植鴨嘴穴播器導種裝置包括能夠安裝在輪圈體1與取種座塊2之間的導種座塊3,導種座塊3的右前部上端設有第一導種通孔4,第一導種通孔4上端能夠與所述輪圈體1外部安裝的第一鴨嘴5內腔相連通,第一導種通孔4的后端有后側壁部6,后側壁部6后方的導種座塊3體內設有后導種槽7,第一導種通孔4的左端有左側壁部8,左側壁部8左方的導種座塊3上端設有第二導種通孔9,第二導種通孔9上端能夠與所述第一鴨嘴5左方相鄰的第二鴨嘴10內腔相連通,第二導種通孔9右端與后導種槽7左端相連通,所述取種座塊2內部有轉塊座孔11并安裝有帶前取種孔13、后取種孔的取種轉塊14,取種轉塊14位于轉塊座孔11內腔右部并能相對取種座塊2轉動,后側壁部6的下端設有隔種部12,隔種部12能夠延伸至轉塊座孔11內并將轉塊座孔11內腔左部分隔為前取種室和后取種室,所述前取種室與前取種孔13位置相對應,所述后取種室與后取種孔位置相對應,第一導種通孔4的下端能夠與所述前取種室相通,后導種槽7的下端能夠與所述后取種室相通。導種座塊3安裝在輪圈體1與取種座塊2之間,通過隔種部12能夠將轉塊座孔11分隔為前取種室和后取種室,取種轉塊14所取得的種子中,前取種孔13內的種子依次通過前取種室、第一導種通孔4進入第一鴨嘴5,后取種孔內的種子依次通過后取種室、后導種槽7、第二導種通孔9進入第二鴨嘴10,因此一個取種轉塊14一次取種就能夠給相鄰兩個鴨嘴提供種子,在不增加取種裝置數量的基礎上,能夠實現棉花種植密度增加一倍。另外,還可以利用原有取種裝置,僅增加導種座塊3并更換帶有增多鴨嘴的輪圈體1,可以實現對原有播種設備的穴播器的改造,不需要整體更換播種設備,節(jié)省了設備資源,降低了設備購置成本,結構簡單可靠,制造方便,滿足了新種植模式下,對于棉花種植畝株數和寬行距通風透光的要求,有利于機械采棉和增產豐收。
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單行密植鴨嘴穴播器導種裝置作進一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
如附圖1、2、3、4所示,導種座塊3的上端面為能夠與輪圈體1內側面相配合的凸弧面15,導種座塊3的下端面為能夠與取種座塊2外側面相配合的凹弧面16。通過凸弧面15和凹弧面16便于各部件之間的安裝裝配。
如附圖1、2、3、4、5所示,導種座塊3的數量為不少于兩個,各導種座塊3的凹弧面16上分別對應固定安裝有取種座塊2,各取種座塊2首尾依次連接并組成取種圈,對應的各導種座塊3首尾依次連接并組成導種塊環(huán)組,各導種座塊3的凸弧面15依次連接并形成導種外圓面,導種塊環(huán)組通過導種外圓面安裝有輪圈體1,對應第一導種通孔4位置的輪圈體1外部設有第一鴨嘴5,對應第二導種通孔9左端位置的輪圈體1外部設有第二鴨嘴10。通過多個取種座塊2連接組成取種圈,各導種座塊3組成導種塊環(huán)組更加牢固穩(wěn)定,同時便于組裝及拆卸更換。
如附圖1、3、4、5所示,取種座塊2上設有不少于一個的取種塊固定孔17,對應各取種塊固定孔17位置的導種座塊3上分別有導種塊連接孔18,導種座塊3通過導種塊連接孔18、取種塊固定孔17和螺釘固定安裝在相應的取種座塊2上。通過導種塊連接孔18、取種塊固定孔17將導種座塊3與取種座塊2固定連接在一起,便于保證導種座塊3與對應取種座塊2的相對位置,同時便于快捷準確地組裝各部件。
如附圖5所示,各取種座塊2的一端分別有燕尾卡槽19,各取種座塊2的另一端分別有燕尾卡塊20,各取種座塊2通過燕尾卡塊20和相鄰取種座塊2的燕尾卡槽19首尾依次固定連接在一起,取種塊固定孔17位于靠近燕尾卡塊20位置的取種座塊2上,取種座塊2通過取種塊固定孔17和種座螺栓固定安裝在輪圈體18上。當左部的取種座塊2與右部的取種座塊2通過燕尾卡槽19、燕尾卡塊20連接在一起后,組裝及維修拆裝方便,而且固定取種座塊2的種座螺栓數量明顯減少,顯著降低了穴播器的制造維護成本。
如附圖5所示,各取種轉塊14的體內分別有沿前后方向的轉塊軸孔21,對應轉塊軸孔21位置的取種座塊2上設有樞軸安裝孔,取種轉塊14通過轉塊樞軸22、樞軸安裝孔安裝在轉塊座孔11內,轉塊樞軸22的后端伸至取種座塊2后方并固定有驅動拐臂23,轉塊樞軸22中部與取種轉塊14相固定,轉塊樞軸22后部與取種座塊2之間安裝有取種扭簧,該取種扭簧能夠使取種轉塊14復位并將前取種孔13、后取種孔內的種子分別傾倒至前取種室、后取種室內。驅動拐臂23被穴播器內的撥動裝置撥動,通過轉塊樞軸22帶動取種轉塊14克服取種扭簧彈力轉動,前取種孔13、后取種孔一側旋轉至轉塊座孔11外部并實現取種,離開撥動裝置后,在取種扭簧的彈力作用下,取種轉塊14旋轉復位,之后前取種孔13、后取種孔內的種子分別傾倒至前取種室、后取種室內,之后前取種孔13內的種子依次通過前取種室、第一導種通孔4進入第一鴨嘴5,后取種孔內的種子依次通過后取種室、后導種槽7、第二導種通孔9進入第二鴨嘴10,這樣,通過一個取種轉塊14排出的兩粒種子,通過鴨嘴將種子播入土中,被單行排列在一條線上,完成了單行密植播種;前取種孔13、后取種孔最好呈內小外大的喇叭狀,以便于種子進入,同時便于種子倒入對應的前取種室、后取種室內。
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