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nóng)業(yè)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止物料結塊的播種機。
背景技術: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業(yè)始終關乎國計民生,維持國家命脈。隨著農(nóng)業(yè)技術的發(fā)展,我國的農(nóng)業(yè)也在飛速發(fā)展,國家糧食產(chǎn)量連續(xù)上升,解決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
農(nóng)業(yè)技術的發(fā)展體現(xiàn)在從人工生產(chǎn)到機械化生產(chǎn),例如,播種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否播好種關乎到能否有好的收成,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使用播種機替代人工播種,播種機是以作物種子為播種對象的種植機械,用于某類或某種作物的播種機,常冠以作物種類名稱,如谷物條播機、玉米穴播機、棉花播種機、牧草撒播機等,播種機的使用大幅提高了播種效率,緩解農(nóng)民的勞動負荷。
然而現(xiàn)有的播種機大多只適用于開闊平坦的大面積土地上,在梯田丘陵等地帶則不能使用,且購買播種機的費用較高,不適于家庭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物料結塊的播種機。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止物料結塊的播種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方設有種子斗,所述機架上還設有擺動機構,所述擺動機構包括固定板、上行走塊、下行走塊及驅動裝置,所述固定板一側設有滑槽,所述上行走塊和下行走塊的一端分別滑動設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下行走塊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下行走塊的外形尺寸相匹配;所述上行走塊前側的下端與所述下行走塊前側之間對稱設有兩組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包括轉桿一、轉桿二和轉桿三,所述轉桿一一端轉動設置在所述上行走塊的下端部,所述轉桿二的一端與所述下行走塊之間轉動相連,所述轉桿三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轉桿一和轉桿二之間轉動相連;所述驅動裝置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上,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及所述驅動電機輸出端相連的驅動桿,所述驅動桿一端轉動連接有從動桿,所述從動桿的另一端轉動設置在所述上行走塊的前側;所述上行走塊后側設有上連接桿,所述下行走塊后側設有下連接桿,所述上連接桿的自由端與所述種子斗的上端轉動相連,所述下連接桿的自由端與所述種子斗的底部轉動相連。
優(yōu)選的,所述種子斗上端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出口,所述出口下端連接錐形出料斗,所述出料斗底部設有出料管。
優(yōu)選的,所述錐形出料斗與所述種子斗底部出口之間連接有軟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種子斗底部兩端與所述支架之間設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與所述種子斗底部之間轉動相連,所述連接柱上具有一段彈性段。
優(yōu)選的,所述彈性段為彈簧。
優(yōu)選的,所述上行走塊的左側設有上導向桿,下行走塊的左側設有下導向桿,所述上導向桿和下導向桿分別滑動設置在所述固定板的滑槽中。
優(yōu)選的,所述上連接桿的一端轉動連接于所述種子斗的上端后側,所述下連接桿的一端轉動連接于所述種子斗的底部前側。
優(yōu)選的,所述機架后端設有扶手架,機架底部前側設有開溝器,機架底部兩端設有滾輪。
(三)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播種機設有擺動機構,在進行播種作業(yè)時,擺動機構的驅動電機通過驅動驅動桿及與驅動桿相連的從動桿,帶動上行走塊上下行走,由于上行走塊與下行走塊之間連接有兩組連接機構,通過連接機構的轉桿一、轉桿二及轉桿三,實現(xiàn)當上行走塊向下運動時,下行走塊向上運動,當上行走塊向上運動時,下行走塊向下運動,進而使分別連接在上行走塊和下行走塊的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隨之上下往復擺動,在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的作用下,種子斗在播種過程中不停擺動;本發(fā)明的播種機結構設計新穎,可避免種子斗內(nèi)的種子長時間處于靜止狀態(tài)易發(fā)生結塊,提高播種的種子質量,改善播種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擺動機構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種子斗;3、固定板;4、上行走塊;5、下行走塊;6、滑槽;7、凹槽;8、轉桿一;9、轉桿二;10、轉桿三;11、驅動電機;12、驅動桿;13、從動桿;14、上連接桿;15、下連接桿;16、進料口;17、出口;18、出料斗;19、出料管;20、軟連接;21、連接柱;22、彈性段;23、上導向桿;24、下導向桿;25、扶手架;26、開溝器;27、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參見圖1至圖2,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防止物料結塊的播種機,包括機架1,機架1上方設有種子斗2,機架1上還設有擺動機構,擺動機構包括固定板3、上行走塊4、下行走塊5及驅動裝置,固定板3一側設有滑槽6,上行走塊4和下行走塊5的一端分別滑動設置在滑槽6中,下行走塊5上具有凹槽7,凹槽7與下行走塊5的外形尺寸相匹配;上行走塊4前側的下端與下行走塊5前側之間對稱設有兩組連接機構,連接機構包括轉桿一8、轉桿二9和轉桿三10,轉桿一8一端轉動設置在上行走塊4的下端部,轉桿二9的一端與下行走塊5之間轉動相連,轉桿三10的兩端分別與轉桿一8和轉桿二9之間轉動相連;驅動裝置設置在固定板3上,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11及驅動電機11輸出端相連的驅動桿12,驅動桿12一端轉動連接有從動桿13,從動桿13的另一端轉動設置在上行走塊4的前側;上行走塊4后側設有上連接桿14,下行走塊5后側設有下連接桿15,上連接桿14的自由端與種子斗2的上端轉動相連,下連接桿15的自由端與種子斗2的底部轉動相連。
種子斗2上端設有進料口16,底部設有出口17,出口17下端連接錐形出料斗,出料斗底部設有出料管19。
錐形出料斗與種子斗2底部出口17之間連接有軟連接20,避免種子斗在擺動過程中影響下方的錐形出料斗。
種子斗2底部兩端與支架之間設有連接柱21,連接柱21一端固定設置在支架上,另一端與種子斗2底部之間轉動相連,連接柱21上具有一段彈性段22。
彈性段22為彈簧。
上行走塊4的左側設有上導向桿23,下行走塊5的左側設有下導向桿24,上導向桿23和下導向桿24分別滑動設置在固定板3的滑槽6中。
上連接桿14的一端轉動連接于種子斗2的上端后側,下連接桿15的一端轉動連接于種子斗2的底部前側。
機架1后端設有扶手架25,機架1底部前側設有開溝器26,機架1底部兩端設有滾輪27。
本發(fā)明的播種機設有擺動機構,在進行播種作業(yè)時,擺動機構的驅動電機通過驅動驅動桿及與驅動桿相連的從動桿,帶動上行走塊沿固定板上的滑槽上下行走,由于上行走塊與下行走塊之間連接有兩組連接機構,通過連接機構的轉桿一、轉桿二及轉桿三,實現(xiàn)當上行走塊向下運動時,下行走塊向上運動,當上行走塊向上運動時,下行走塊向下運動,進而使分別連接在上行走塊和下行走塊的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隨之上下往復擺動,在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的作用下,種子斗在播種過程中不停擺動,避免種子斗內(nèi)的種子長時間處于靜止狀態(tài)易發(fā)生結塊。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