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植物保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改進性能的殺蟲組合物。
背景技術:
活性組分甲氧蟲酰肼(methoxyfenozide)是第2代雙酰肼類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對鱗翅目害蟲具有高度選擇殺蟲活性,沒有滲透作用及韌皮部內吸活性,主要通過胃毒作用致效,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觸殺及殺卵活性。甲氧蟲酰肼亦為蛻皮激素激動劑,它引起鱗翅目幼蟲停止取食,加快蛻皮進程,使害蟲在成熟前因提早蛻皮而致死。該藥與抑制害蟲蛻皮的藥劑的作用機制相反,可在害蟲整個幼蟲期用藥進行防治。用于防治鱗翅目害蟲的幼蟲,如甜菜夜蛾、甘藍夜蛾、斜紋夜蛾、菜青蟲、棉鈴蟲、金紋細蛾、美國白蛾、松毛蟲、尺蠖及水稻螟蟲等,適用作物如十字花科蔬菜、茄果類蔬菜、瓜類、棉花、蘋果、桃、水稻、林木等。
活性組分噻唑膦(fosthiazate)為有機磷類殺線蟲劑,主要作用方式為抑制根結線蟲乙酰膽堿酯酶的合成,可用于防治各類根結線蟲、蚜蟲等。在中國已取得了在黃瓜,番茄,西瓜上的登記,可廣泛應用于蔬菜,香蕉,果樹,藥材等作物。
實際的農藥經驗已經表明,重復且專一施用一種活性化合物來防治農業(yè)害蟲在很多情況下將導致靶標生物快速選擇性,目前通常使用不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來防治害蟲。通過將具有不同作用機理的活性化合物進行組合,可延緩抗性產生,降低施用量,減少防治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殺蟲劑在實際應用中抗性以及土壤殘留問題,篩選出含有兩種不同殺蟲原理的殺蟲劑進行復配,以提高殺蟲劑防治效果,延緩抗性產生,降低施用量,減少防治成本。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組合物在農業(yè)領域防治有害蟲類中的應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達到: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增效作用的殺蟲組合物,該組合物中含有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為甲氧蟲酰肼,有效成分b為噻唑膦。
發(fā)明人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上述殺蟲組合物增效明顯,更重要的是施用量減少,降低使用成本。含有組分a與組分b的化合物結構類型不同,作用機制各異,兩者復配能夠擴大防治譜,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抗性的產生和發(fā)展速度,且組分a與組分b之間無交互抗性。
本發(fā)明組合物的有效成分可以只包含a和b,也可以在不影響組合物整體性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包含其他有效成分。
在一種方案中,本發(fā)明殺蟲組合物的活性組分a和活性組分b的重量比為1:0.1~50。
在一種優(yōu)選方案中活性組分a和活性組分b的重量比為1:1~40;進一步優(yōu)選為1:10~40。
在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中,a和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可以任意地在下述配比的范圍內進行調整: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也可以在以上任意兩個配比所組成的范圍內進行選擇。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以由有效成分與農藥助劑共同制成農藥上可接受的劑型。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重量含量可以為2~95%,優(yōu)選5~80%。
本發(fā)明組合物中可以包含載體、助劑和表面活性劑。在施用的過程中可以混合常用的助劑。
合適的助劑可以是固體或液體,它們通常是劑型加工過程中常用的物質,例如天然的或再生的礦物質,溶劑、分散劑、潤濕劑、膠粘劑、增稠劑、粘合劑或肥料。
本發(fā)明組合物的施用方法包括將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用于植物生長的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部或葉面。施用的頻率和施用量取決于有害蟲類的生物學和氣候生存條件??梢詫⒅参锏纳L場所,如稻田,用組合物的液體制劑浸濕,或者將組合物以固體形式施用于土壤中,如以顆粒形式(土壤施用),組合物可以由土壤經植物根部進入植物體內(內吸作用)。
這些組合物可以僅僅包含活性成分(又稱有效成分)進行施用,也可以與添加劑或助劑一起混合使用,因此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以制備成各種劑型,例如可濕性粉劑、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水乳劑、乳油、水分散粒劑等。根據(jù)這些組合物的性質以及施用組合物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環(huán)境情況,可以選擇將組合物以噴霧、彌霧、噴粉、撒播或潑澆等之類的方法施用。
可用已知的方法可以將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制備成各種劑型,如可以將有效成分與助劑,如溶劑、固體載體,需要時可以與表面活性劑一起均勻混合、研磨,制備成所需要的劑型。
上述的溶劑可選自芳香烴,優(yōu)選含8-12個碳原子,如二甲苯混合物或取代的苯,酞酸酯類,如酞酸二丁酯或酞酸二辛酸,脂肪烴類,如環(huán)已烷或石蠟,醇和乙二醇和它們的醚和酯,如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單甲基;酮類,如環(huán)已酮,強極性的溶劑,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亞砜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植物油或植物油,如大豆油。
上述的固體載體,如用于粉劑和可分散劑的通常是天然礦物填料,例如滑石、高嶺土,蒙脫石或活性白土。為了管理組合物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高分散性硅酸或高分散性吸附聚合物載體,例如粒狀吸附載體或非吸附載體,合適的粒狀吸附載體是多孔型的,如浮石、皂土或膨潤土;合適的非吸附載體如方解石或砂。另外,可以使用大量的無機性質或有機性質的預制成粒狀的材料作為載體,特別是白云石。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化學性質,合適的表面活性劑為木質素磺酸、萘磺酸、苯酚磺酸、堿土金屬鹽或胺鹽,烷基芳基磺酸鹽,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脂肪醇硫酸鹽,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還有磺化萘和萘衍生物與甲醛的縮合物,萘或萘磺酸與苯酚和甲醛的縮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異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氧化乙烯縮合物、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酸聚乙二醇醚縮醛,山梨醇酯,木質素亞硫酸鹽廢液和甲基纖維素。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中兩種有效成分表現(xiàn)為增效效果,該組合物的活性比使用單個化合物的活性預期總和,以及單個化合物的單獨活性更為顯著。增效效果表現(xiàn)為允許施用量減少、更寬的防治譜、見效快、更持久的防治效果、通過僅僅一次或少數(shù)幾次施用更好的控制蟲類害蟲、以及加寬了可能的施用間隔時間。
本發(fā)明的殺蟲組合物可應用在農業(yè)領域防治農作物蟲類害蟲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蚜蟲、葉蟬、粉虱、薊馬、銹螨、小菜蛾、線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螟蟲等。
本發(fā)明的殺蟲組合物的表現(xiàn)出的其它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1、由于本組合物的兩個單劑化學結構差異很大,作用機理完全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可延緩兩個單劑單獨使用所產生的抗性問題;2、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對作物安全、防效好。經試驗證明,本發(fā)明殺蟲劑組合物化學性質穩(wěn)定,增效顯著,對防治對象表現(xiàn)出明顯的增效以及互補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以下實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本發(fā)明組合物各種制劑的加工工藝均為現(xiàn)有技術,根據(jù)不同情況可以有所變化。
一、劑型制備實施例
(一)可濕性粉劑的加工及實施例
將活性組分a與活性組分b與各種助劑及填料等按比例充分混合,經超細粉碎機粉碎后制得可濕性粉劑。
實施例1:40%甲氧蟲酰肼·噻唑膦可濕性粉劑(1:1)
甲氧蟲酰肼20%,噻唑膦20%,黃原膠5%,烷基苯萘磺酸鹽6%,木質素磺酸鈉鹽8%,高嶺土補足至100%。
實施例2:20.5%甲氧蟲酰肼·噻唑膦可濕性粉劑(1:40)
甲氧蟲酰肼0.5%,噻唑膦20%,硅酸鎂鋁2%,膨潤土4%,十二烷基硫酸鈉鹽8%,,白炭黑補足至100%。
(二)水分散粒劑的加工及實施例
將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與助劑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成可濕性粉劑,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擠壓造粒,經干燥篩分后制得水分散粒劑產品。
實施例3:66%甲氧蟲酰肼·噻唑膦水分散粒劑(1:10)
甲氧蟲酰肼6%,噻唑膦60%,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鈉鹽8%,拉開粉bx6%,氯化鈉5%,硅酸鎂鋁2%,高嶺土補足至100%。
實施例4:31%甲氧蟲酰肼·噻唑膦水分散粒劑(1:30)
甲氧蟲酰肼1%,噻唑膦30%,黃原膠2%,十二烷基硫酸鈉鹽6%,硫酸銨5%,烷基苯磺酸鈉5%,白炭黑補足至100%。
(三)懸浮劑的加工及實施例
將活性組分a與活性組分b,與分散劑、潤濕劑、增稠劑和水等各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勻,經砂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補加水混合均勻過濾即得成品。
實施例5:10.5%甲氧蟲酰肼·噻唑膦懸浮劑(1:20)
甲氧蟲酰肼0.5%,噻唑膦10%,木質素磺酸鹽3%,皂角粉6%,丙三醇10%,黃原膠1%,硅油0.01%,水補足至100%。
實施例6:51%甲氧蟲酰肼·噻唑膦懸浮劑(1:50)
甲氧蟲酰肼1%,噻唑膦50%,十二烷基硫酸鈉鹽5%,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鹽5%,黃原膠2%,乙二醇10%,硫酸銨2%,硅油0.1%,水補足至100%。
實施例7:22%甲氧蟲酰肼·噻唑膦懸浮劑(20:2)
甲氧蟲酰肼20%,噻唑膦2%,十二烷苯磺酸鈣6%,木質素磺酸鈉鹽8%,烷基苯萘磺酸鹽8%,丙三醇10%,硫酸鎂2%,玉米油3%,水補足至100%。
二、藥效驗證試驗
(一)生物測定實施例
以甲氧蟲酰肼作為標準藥劑,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將防治效果換算成幾率值(y),藥液濃度(μg/ml)轉換成對數(shù)值(x),以最小二乘法計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濃度ec50,依孫云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shù)及共毒系數(shù)(ctc)。
實測毒力指數(shù)(ati)=(標準藥劑ec50/供試藥劑ec50)*100
理論毒力指數(shù)(tti)=a藥劑毒力指數(shù)*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shù)*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數(shù)(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shù)(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shù)(tti)]*100
ctc≤80,組合物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80<ctc<120,組合物表現(xiàn)為相加作用,ctc≥120,組合物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
1、甲氧蟲酰肼與噻唑膦復配對甘藍小菜蛾的毒力測定試驗
表1甲氧蟲酰肼與噻唑膦不同配比復配對甘藍小菜蛾的毒力測定分析
結果(表1)表明,甲氧蟲酰肼與噻唑膦在配比1:1~50之間,共毒系數(shù)均在141以上,說明甲氧蟲酰肼與噻唑膦復配對甘藍小菜蛾的防治具有顯著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
(二)田間藥效試驗
利用本發(fā)明制得的實施例來驗證田間防治效果。藥效試驗每個處理重復4次,于蟲害發(fā)生高峰期均勻施藥。每個處理小區(qū)隨機取5個點,每點標定1m2,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shù),施藥后7天記載殘留活蟲數(shù),計算蟲口減退率,即防治效果。同時調查供試作物有無藥害癥狀。確定藥劑的安全性。
預期防效(%)=x+y-xy/100(其中,x,y為單劑防效)
1、甲氧蟲酰肼與噻唑膦復配對豇豆螟蟲的田間防效試驗
表2.甲氧蟲酰肼與噻唑膦復配對豇豆螟蟲的田間防效試驗結果
測定結果(表2)表明,甲氧蟲酰肼與噻唑膦復配對防治豇豆螟蟲的防效明顯提高,說明二者復配對豇豆螟蟲有顯著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在本發(fā)明組合物制劑的用量范圍內,未發(fā)現(xiàn)對豇豆生長的藥害現(xiàn)象,說明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對豇豆生長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