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器人領域,具體是一種高新機器人。
背景技術:
近年來機器人技術發(fā)展迅速,機器人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但是應用在養(yǎng)殖的領域的較為稀少。我國畜牧養(yǎng)殖行業(yè)前景樂觀,但是養(yǎng)殖技術還比較傳統(tǒng),多數通過人工手動混勻配比儲裝并進行撒儲裝投喂,這一方式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儲裝容易結塊,而且人工手撒難以管控喂養(yǎng)量,常常會出現(xiàn)投喂過多或者過少,影響牲畜正常生長速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新機器人,其能夠解決上述現(xiàn)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一種高新機器人,包括座體以及設置在所述座體頂部的飼料容箱,所述座體底部左右兩側對應設有滑行輪裝置,每個所述滑行輪裝置均由頂部與所述座體底部固定連接的連接組件以及旋轉安裝在所述連接組件前后兩側的滑行輪,所述飼料容箱頂部內設有飼料容槽,所述飼料容槽內設有攪勻操控裝置,所述飼料容槽底部下方的所述飼料容箱底部內設有定額操控槽,所述定額操控槽與所述飼料容槽之間相貫通設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內設有電操控閥,所述定額操控槽底部的所述座體頂部內相貫通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滑行槽,所述定額操控槽內設有頂端與所述排出口左側的所述定額操控槽頂部固定連接的弧面板,所述弧面板遠距所述定額操控槽頂部一側末梢與所述定額操控槽右側內壁的底部抵觸相接,所述滑行槽內滑行配合連接有滑行箱,所述滑行槽左側的所述座體與所述飼料容槽左側的所述飼料容箱之間設有用以與所述滑行箱和所述攪勻操控裝置配合連接的傳導操控裝置,所述滑行箱左側的所述滑行槽內設有簧圈,所述滑行槽頂部內設有投喂槽,所述投喂槽內底壁的前后內壁之間旋轉配合連接有疏通輪,所述投喂槽左側內壁與所述弧面板遠距所述定額操控槽頂部一側末梢底部之間連接有第一傳導繩,所述滑行槽右側內底壁貫通設有用以與所述投喂槽底部相貫通設置的出口,所述出口左側的所述座體內設有等距投喂操控裝置,所述座體右部頂面固定設置有抑塵澆水裝置,所述抑塵澆水裝置包括水壺和澆水花灑,所述水壺內與所述澆水花灑相連處設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左端連接有導水彎管。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飼料容箱頂部柔性連接有箱蓋,所述攪勻操控裝置包括左右延展設置在所述飼料容槽內的固定桿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固定桿內的電轉機,所述固定桿左右兩側延展末梢分別與所述飼料容槽左右兩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電轉機底部配合連接有向下延展設置的攪勻器,所述電轉機頂部配合連接設有探至所述固定桿頂部外的第一傳導輪。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傳導操控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滑行槽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一凹槽以及設置在所述飼料容槽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之間的所述座體與所述飼料容箱之間旋轉配合連接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旋轉軸,所述第一旋轉軸底部延展末梢伸進所述第一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一凹槽內底壁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凹槽內的所述第一旋轉軸上固定設有卷輪,所述卷輪與所述滑行箱相對的左側外側面之間固定設置有第二傳導繩,所述第一旋轉軸頂部延展末梢伸進所述第二凹槽內且末梢固定設置有單分合裝置,所述單分合裝置頂部固定設置有向上延展設置的第二旋轉軸,所述第二旋轉軸頂部延展末梢與所述第二凹槽頂部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凹槽頂部與所述單分合裝置之間的所述第二旋轉軸上固定設有第二傳導輪,所述第二傳導輪右側端與所述第一傳導輪左側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傳導輪與所述第一傳導輪之間配合連接有傳導帶。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等距投喂操控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出口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一滑行槽以及滑行配合設置在所述第一滑行槽內的滑行板,所述第一滑行槽左側延展段的前側內壁內設有貫通所述座體前側外側面的導行槽,所述導行槽內滑行配合連接有前后延展設置的導行桿,所述導行桿后側末梢伸進所述第一滑行槽內且與所述第一滑行槽內的所述滑行板左側末梢的前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導行桿前側延展末梢探至所述座體前側側面外且延展末梢固定設置有向下延展設置的第一柔性連接桿,所述第一柔性連接桿底部末梢與左側所述滑行輪裝置內的前側所述滑行輪遠距中線一側的前側面之間柔性連接有第二柔性連接桿。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疏通輪后側配合連接有旋轉裝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滑行槽左側的座體與飼料容槽左側的飼料容箱之間設用以與滑行箱和攪勻操控裝置配合連接的傳導操控裝置,滑行箱左側的滑行槽內設簧圈,滑行槽頂部內設投喂槽,投喂槽內底壁的前后內壁之間旋轉配合連接疏通輪,投喂槽左側內壁與弧面板遠距定額操控槽頂部一側末梢底部之間連接第一傳導繩,滑行槽右側內底壁貫通設用以與投喂槽底部相貫通設置的出口,出口左側的座體內設等距投喂操控裝置,從而實現(xiàn)自動操控定額下料工作以及自動操控等距投喂工作,減少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傳導操控裝置包括設置在滑行槽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一凹槽以及設置在飼料容槽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之間的座體與飼料容箱之間旋轉配合連接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旋轉軸,第一旋轉軸底部延展末梢伸進第一凹槽內且與第一凹槽內底壁旋轉配合連接,第一凹槽內的第一旋轉軸上固定設卷輪,卷輪與滑行箱相對的左側外側面之間固定設置第二傳導繩,第一旋轉軸頂部延展末梢伸進第二凹槽內且末梢固定設置單分合裝置,單分合裝置頂部固定設置向上延展設置的第二旋轉軸,第二旋轉軸頂部延展末梢與第二凹槽頂部旋轉配合連接,第二凹槽頂部與單分合裝置之間的第二旋轉軸上固定設第二傳導輪,第二傳導輪右側端與第一傳導輪左側端相對設置,第二傳導輪與第一傳導輪之間配合連接傳導帶,從而實現(xiàn)自動操控攪勻工作的驅導工作以及定額操控槽內的飼料自動下料工作,提高投喂的精度,減少浪費,減輕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3.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自動操控攪勻工作的驅導工作以及定額操控槽內的飼料自動下料工作,提高投喂的精度,減少浪費,減輕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高新機器人外部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一種高新機器人內部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種高新機器人定額加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抑塵澆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高新機器人,包括座體5以及設置在所述座體5頂部的飼料容箱6,所述座體5底部左右兩側對應設有滑行輪裝置51,每個所述滑行輪裝置51均由頂部與所述座體5底部固定連接的連接組件512以及旋轉安裝在所述連接組件512前后兩側的滑行輪511,所述飼料容箱6頂部內設有飼料容槽62,所述飼料容槽62內設有攪勻操控裝置,所述飼料容槽62底部下方的所述飼料容箱6底部內設有定額操控槽68,所述定額操控槽68與所述飼料容槽62之間相貫通設有排出口65,所述排出口65內設有電操控閥651,所述定額操控槽68底部的所述座體5頂部內相貫通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滑行槽52,所述定額操控槽68內設有頂端與所述排出口65左側的所述定額操控槽68頂部固定連接的弧面板681,所述弧面板681遠距所述定額操控槽68頂部一側末梢與所述定額操控槽68右側內壁的底部抵觸相接,所述滑行槽52內滑行配合連接有滑行箱54,所述滑行槽52左側的所述座體5與所述飼料容槽62左側的所述飼料容箱6之間設有用以與所述滑行箱54和所述攪勻操控裝置配合連接的傳導操控裝置,所述滑行箱54左側的所述滑行槽52內設有簧圈543,所述滑行槽52頂部內設有投喂槽541,所述投喂槽541內底壁的前后內壁之間旋轉配合連接有疏通輪545,所述投喂槽541左側內壁與所述弧面板681遠距所述定額操控槽68頂部一側末梢底部之間連接有第一傳導繩542,所述滑行槽52右側內底壁貫通設有用以與所述投喂槽541底部相貫通設置的出口55,所述出口55左側的所述座體5內設有等距投喂操控裝置,所述座體5右部頂面固定設置有抑塵澆水裝置7,所述抑塵澆水裝置7包括水壺71和澆水花灑72,所述水壺71內與所述澆水花灑72相連處設置有抽水泵711,所述抽水泵711左端連接有導水彎管712。
有益地,所述飼料容箱6頂部柔性連接有箱蓋67,所述攪勻操控裝置包括左右延展設置在所述飼料容槽62內的固定桿63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固定桿63內的電轉機631,所述固定桿63左右兩側延展末梢分別與所述飼料容槽62左右兩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電轉機631底部配合連接有向下延展設置的攪勻器64,所述電轉機631頂部配合連接設有探至所述固定桿63頂部外的第一傳導輪632,從而實現(xiàn)快速混合攪勻工作,提高飼料混合均勻性,減少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有益地,所述傳導操控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滑行槽52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一凹槽53以及設置在所述飼料容槽62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二凹槽66,所述第一凹槽53與所述第二凹槽66之間的所述座體5與所述飼料容箱6之間旋轉配合連接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旋轉軸532,所述第一旋轉軸532底部延展末梢伸進所述第一凹槽53內且與所述第一凹槽53內底壁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凹槽53內的所述第一旋轉軸532上固定設有卷輪531,所述卷輪531與所述滑行箱54相對的左側外側面之間固定設置有第二傳導繩544,所述第一旋轉軸532頂部延展末梢伸進所述第二凹槽66內且末梢固定設置有單分合裝置663,所述單分合裝置663頂部固定設置有向上延展設置的第二旋轉軸661,所述第二旋轉軸661頂部延展末梢與所述第二凹槽66頂部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凹槽66頂部與所述單分合裝置663之間的所述第二旋轉軸661上固定設有第二傳導輪662,所述第二傳導輪662右側端與所述第一傳導輪632左側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傳導輪662與所述第一傳導輪632之間配合連接有傳導帶664,從而實現(xiàn)自動操控攪勻工作的驅導工作以及定額操控槽68內的飼料自動下料工作,提高投喂的精度,減少浪費,減輕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有益地,所述等距投喂操控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出口55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一滑行槽56以及滑行配合設置在所述第一滑行槽56內的滑行板561,所述第一滑行槽56左側延展段的前側內壁內設有貫通所述座體5前側外側面的導行槽57,所述導行槽57內滑行配合連接有前后延展設置的導行桿571,所述導行桿571后側末梢伸進所述第一滑行槽56內且與所述第一滑行槽56內的所述滑行板561左側末梢的前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導行桿571前側延展末梢探至所述座體5前側側面外且延展末梢固定設置有向下延展設置的第一柔性連接桿572,所述第一柔性連接桿572底部末梢與左側所述滑行輪裝置51內的前側所述滑行輪511遠距中線一側的前側面之間柔性連接有第二柔性連接桿573,從而實現(xiàn)自動操控等距投喂工作,提高投喂的均勻性,防止少投喂或多投喂的現(xiàn)象發(fā)生。
有益地,所述疏通輪545后側配合連接有旋轉裝置,從而實現(xiàn)自動操控疏通輪545旋轉,防止堵塞。
初始狀態(tài)時,使滑行箱54受到簧圈543的頂壓力位于滑行槽52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使弧面板681遠距定額操控槽68頂部一側末梢與定額操控槽68右側內壁的底部抵觸相接,同時,使左側滑行輪裝置51內的前側滑行輪511上的第二柔性連接桿573帶動第一柔性連接桿572以及第一柔性連接桿572上的導行桿571滑行至導行槽57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由導行桿571帶動滑行板561右側末梢最大程度伸進出口55內且與出口55右側內壁抵觸相接,同時,使排出口65內的電操控閥651處于關閉狀態(tài)。
當需要投喂工作時,首先通過打開箱蓋67將飼料混倒入飼料容槽62內,然后通過電轉機631操控攪勻器64以及第一傳導輪632順時針旋轉,由攪勻器64實現(xiàn)順時針攪勻工作,此時,通過第一傳導輪632上傳導帶664的帶動第二傳導輪662順時針旋轉,由第二傳導輪662帶動第二旋轉軸661順時針旋轉,此時,單分合裝置663的操控使得單分合裝置663底部的第一旋轉軸532處于無動力狀態(tài),當攪勻完成后,此時,操控排出口65內的電操控閥651開啟,使飼料經排出口65落入弧面板681右上側的定額操控槽68內,直至飼料最大程度落入弧面板681右上側的定額操控槽68內,此時,通過電轉機631操控攪勻器64以及第一傳導輪632逆時針旋轉,同時,由攪勻器64實現(xiàn)逆時針攪勻工作,此時,由第一傳導輪632上傳導帶664的帶動第二傳導輪662逆時針旋轉,由第二傳導輪662帶動第二旋轉軸661逆時針旋轉,此時,單分合裝置663的操控使得單分合裝置663底部的第一旋轉軸532處于配合連接狀態(tài),使第二旋轉軸661帶動單分合裝置663以及單分合裝置663底部的第一旋轉軸532旋轉,并由第一旋轉軸532帶動第一凹槽53內的卷輪531旋轉,使第二傳導繩544逐漸卷繞在卷輪531上,同時,由第二傳導繩544帶動滑行箱54克服簧圈543的頂壓力逐漸沿滑行槽52內的左側方向滑行,此時,由滑行槽52內第一傳導繩542逐漸拉動遠距所述定額操控槽68頂部一側末梢的弧面板681向下滑行,直至如圖3所示使滑行箱54最大程度滑至滑行槽52內的左側位置,此時,使弧面板681遠距所述定額操控槽68頂部一側末梢的最大程度遠距定額操控槽68,直至定額操控槽68內的飼料經弧面板681完全滑入投喂槽541內,此時,操控電轉機631停止旋轉,使滑行箱54受到簧圈543的頂壓力滑行至滑行槽52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使投喂槽541底部與出口55頂部處于相對狀態(tài),同時,使弧面板681受到自身的彈力恢復至初始位置,此時,操控旋轉裝置帶動疏通輪545旋轉,同時,操控座體5左右移動,實現(xiàn)由滑行輪裝置51內的滑行輪511操控第二柔性連接桿573上的第一柔性連接桿572左右移動,并由第一柔性連接桿572帶動導行桿571以及導行桿571后側末梢的滑行板561左右移動,實現(xiàn)自動操控等距投喂工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滑行槽左側的座體與飼料容槽左側的飼料容箱之間設用以與滑行箱和攪勻操控裝置配合連接的傳導操控裝置,滑行箱左側的滑行槽內設簧圈,滑行槽頂部內設投喂槽,投喂槽內底壁的前后內壁之間旋轉配合連接疏通輪,投喂槽左側內壁與弧面板遠距定額操控槽頂部一側末梢底部之間連接第一傳導繩,滑行槽右側內底壁貫通設用以與投喂槽底部相貫通設置的出口,出口左側的座體內設等距投喂操控裝置,從而實現(xiàn)自動操控定額下料工作以及自動操控等距投喂工作,減少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傳導操控裝置包括設置在滑行槽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一凹槽以及設置在飼料容槽左側且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之間的座體與飼料容箱之間旋轉配合連接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旋轉軸,第一旋轉軸底部延展末梢伸進第一凹槽內且與第一凹槽內底壁旋轉配合連接,第一凹槽內的第一旋轉軸上固定設卷輪,卷輪與滑行箱相對的左側外側面之間固定設置第二傳導繩,第一旋轉軸頂部延展末梢伸進第二凹槽內且末梢固定設置單分合裝置,單分合裝置頂部固定設置向上延展設置的第二旋轉軸,第二旋轉軸頂部延展末梢與第二凹槽頂部旋轉配合連接,第二凹槽頂部與單分合裝置之間的第二旋轉軸上固定設第二傳導輪,第二傳導輪右側端與第一傳導輪左側端相對設置,第二傳導輪與第一傳導輪之間配合連接傳導帶,從而實現(xiàn)自動操控攪勻工作的驅導工作以及定額操控槽內的飼料自動下料工作,提高投喂的精度,減少浪費,減輕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3.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自動操控攪勻工作的驅導工作以及定額操控槽內的飼料自動下料工作,提高投喂的精度,減少浪費,減輕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