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產鉀鈣肥的新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無機化工鉀鈣肥的生產方法。它是以鉀長石或其它含鉀硅酸鹽類巖石為原料,配加石灰石或白云石加工成鉀鈣肥或硅鎂鉀肥的一種新方法。
鉀肥是植物三大營養(yǎng)要素之一。植物對氮、磷、鉀是按比例地平衡吸收,三者互相促進,不能互相代替。
我國土地普遍嚴重缺鉀。我國長期以來,氮、磷、鉀三大肥料生產長期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氮肥、磷肥現(xiàn)已有相當?shù)囊?guī)模,而鉀肥遠遠滿足不了需要。其原因是我國可溶性鉀礦資源除西北地區(qū)有少量外,其它地區(qū)幾乎是空白。我國存在的鉀礦資源,大量為不溶性的鉀長石和含鉀硅酸鹽巖石。目前我國對鉀長石的開發(fā)利用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鉀長石制碳酸鉀聯(lián)產白水泥”方法(見附件1),此法投資大,同時對鉀長石原料要求苛刻;另一種方法是制取鉀鈣肥。至于不溶性的鉀長石和含鉀硅酸鹽巖石的濕法開發(fā)利用,目前未能形成工業(yè)生產。
傳統(tǒng)的鉀鈣肥生產方法是以鉀長石或其它含鉀硅酸鹽巖石為原料,配加石灰石和煤,按一定的比例均勻混合,磨粉,成球,在立窯中高溫煅燒,再研磨成粉而成。其工藝流程詳見背景材料Ⅱ、Ⅲ和Ⅳ。
傳統(tǒng)的鉀鈣肥生產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是成球在立窯中高溫煅燒,容易造成燒結溫度不均勻,燒結物的燒結程度不均勻,致使鉀礦中的鉀的平均轉化率不高;且燒結物在爐內易結大塊和嚴重粘爐壁,不易翻料和下料,還會造成嚴重漏生料現(xiàn)象。這樣,不僅造成操作困難,勞動強度大,并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方便,使鉀的平均轉化率高的生產鉀鈣肥或硅鎂鉀肥的新方法。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將傳統(tǒng)的生產鉀鈣肥或硅鎂鉀肥生產工藝中的成球后在立窯中煅燒改為制塊后在輪窯(包括立式輪窯和臥式輪窯)、或隧道窯、或倒焰窯中煅燒。
本發(fā)明的工藝流程圖見圖Ⅰ。
本發(fā)明中,首先將鉀長石或含鉀硅酸鹽巖石和石灰石(或白云石)分別粉碎到一定粒度后,再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其鉀礦石∶石灰石=0.7-1.4,根據(jù)采用的燒結窯而配以一定量的煤再細磨成粉,然后制塊再將制成的生料塊放入輪窯、或隧道窯、或倒焰窯中煅燒,煅燒溫度控制在1150-1350℃范圍內,燒結時間為20-90分鐘,燒結熟料經(jīng)粗粹、粉磨而成產品。
本發(fā)明與原有工藝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本發(fā)明能實現(xiàn)鉀礦的鉀轉化為植物吸收的有效鉀的高轉化率,條件試驗轉化率最高可達98.2%,見表Ⅰ。與原有工藝相比,轉化率有顯著提高,見表Ⅱ。
2.使鉀鈣肥或硅鎂鉀肥生產的燒結工段易于操作和管理,實現(xiàn)高產高質。
本發(fā)明還可以在配料中加入一定量的一種或多種含錳、鋅、硼、鉬、銅、稀土等元素的物質或礦物,得到含有相應種類微量元素的鉀鈣肥或硅鎂鉀肥。
表Ⅰ
表Ⅱ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產鉀鈣肥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鉀礦石粉和石灰石粉(石灰)或白云石粉按一定比例混勻制成塊狀,放在輪窯(立式、臥式均可)、或隧道窯、或倒焰窯中,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燒結,其燒結物經(jīng)粉碎而成鉀鈣肥產品或硅鎂鉀肥產品。
2.根據(jù)要求1所述生產鉀鈣肥的新方法,其特征是鉀礦石(鉀長石或含鉀硅酸鹽巖石)與石灰石或白云石的配料比(重量比)為0.7-1.4。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生產鉀鈣肥的新方法,其特征是燒結溫度在1150-1350℃,燒成時間是20-90分鐘。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生產鉀鈣肥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在配料中加入一定量的一種或多種含錳、鋅、硼、鉬、銅、稀土等元素的物質或礦物,得到含有相應種類微量元素的鉀鈣肥或硅鎂鉀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利用鉀礦石粉和石灰石粉(石灰)或白云石粉按一定比例混勻后制成塊狀,放在輪窯、或隧道窯、或倒焰窯中,在一定溫度下燒結,燒結物經(jīng)粉碎而成鉀鈣肥產品或硅鎂鉀肥產品。本法具有能使鉀礦中的鉀轉化率高,燒結工藝流程簡單,易于控制操作,建廠投資少,周期短等特點。具有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C05D1/04GK1084842SQ92111690
公開日1994年4月6日 申請日期1992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馬武權, 朱云勤 申請人: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