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插秧條機(jī)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插秧條機(jī),屬農(nóng)田插秧技術(shù)領(lǐng)域。
目前,傳統(tǒng)的插秧方法是人工插秧或機(jī)械插秧,人工插秧的缺點是勞動量大、效率低;機(jī)械插秧的方法雖然效率較高,但是由于插秧機(jī)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許多農(nóng)民都無能力購買,另外,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插秧機(jī)在插秧時都必須由機(jī)械裝置夾住秧苗往田里栽,這種直接夾住秧苗的插秧方法,或多或少的會對秧苗造成一定的損傷,因此還是不夠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成本低,效率高,不夾秧苗的插秧條機(jī)。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它包括硬條板(1)、機(jī)架(3)、活動框架(4)、框架橫桿(5)、拉桿(6)、橫壓桿(7)、夾子(8)、滑槽桿(9)、手柄(10)、支桿(11)、連動桿(12),插秧條(13)由兩硬條板(1)組成,在硬條板(1)上有若干個半圓形的錐形筒(2),在活動框架(4)上有若干根框架橫桿(5),在每根框架橫桿(5)上固定有若干個夾子(8),滑槽桿(9)固定在框架橫桿(5)上,連動桿(12)與各橫壓桿(7)固定聯(lián)接,拉桿(6)固定在連動桿(12)上,手柄(10)固定在一根框架橫桿(5)上,插秧條(13)被夾在夾子(8)上,秧苗(14)放在插秧條(13)的錐形筒(2)里。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造價低廉,使用方便,不損傷秧苗,插秧條(13)可以反復(fù)使用。
以下結(jié)合附圖進(jìn)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插秧條外觀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硬條板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插秧條(13)由兩條硬條板(1)用水溶性膠水粘在一起組成,硬條板可用硬塑料或硬紙板為材料,在硬條板(1)上有10個半圓形的錐形筒(2),在活動框架(4)上有3根框架橫桿(5),在每根框架橫桿(5)上固定有4個夾子(8),滑槽桿(9)固定在框架橫桿(5)上,橫壓桿(7)壓在夾子(8)上,并穿插在滑槽桿(9)里,連動桿(12)與各橫壓桿(7)固定聯(lián)接,拉桿(6)固定在連動桿(12)上,手柄(10)固定在一根框架橫桿(5)上,插秧條(13)被夾在夾子(8)上,秧苗(14)放在插秧條(13)的錐形筒(2)里。使用時可把秧苗放在插秧條(13)里,或者用一個專門的播谷器將谷料播在插秧條(13)里,然后直接在插秧條(13)里進(jìn)行育秧,將有秧苗的插秧條(13)放在夾子(8)里夾好,按下手柄(10),手柄(10)推動活動框架(4)、活動框架將插秧條插入田里,然后向上提起拉桿(6),拉桿(6)壓下夾子(8)的上部,使其松開插秧條,然后再將手柄(10)提起,這樣就完成了一次插秧動作。如果所用的插秧條(13)為硬塑料材料做的,則等秧苗長到一定的時候就可將插秧條從田里取出,反復(fù)使用。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插秧條機(jī),它包括硬條板(1)、機(jī)架(3)、活動框架(4)、框架橫桿(5)、拉桿(6)、橫壓桿(7)、夾子(8)、滑槽桿(9)、手柄(10)、支桿(11)、連動桿(12),其特征在于插秧條(13)由兩硬條板(1)組成,在硬條板(1)上有若干個半圓形的錐形筒(2),在活動框架(4)上有若干根框架橫桿(5),在每根框架橫桿(5)上固定有若干個夾子(8),滑槽桿(9)固定在框架橫桿(5)上,橫壓桿(7)壓在夾子(8)上,并穿插在滑槽桿(9)里,連動桿(12)與各橫壓桿(7)固定聯(lián)接,拉桿(6)固定在連動桿(12)上,手柄(10)固定在一根框架橫桿(5)上,插秧條(13)被夾在夾子(8)上,秧苗(14)放在插秧條(13)的錐形筒(2)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插秧條機(jī),它由插秧條(13)、機(jī)架(3)、活動框架(4)、框架橫桿(5)、拉桿(6)、橫壓桿(7)、夾子(8)、滑槽桿(9)、手柄(10)等組成,使用時可把秧苗放在插秧條的錐形筒里,或直接將谷種播在插秧條錐形筒里進(jìn)行育秧,然后將有秧苗的插秧條夾在夾子(8)上,壓下手柄將插秧條插入田里。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造價低廉,使用方便,播種效率高,并且不傷秧苗。
文檔編號A01C11/02GK2208775SQ9421520
公開日1995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1994年6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4年6月24日
發(fā)明者李昌明 申請人:李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