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打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打稻機。
現(xiàn)有的650型打稻機,其結構如圖2所示,它含有底架、機架(20)、谷桶、滾筒(18)及傳動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含有杠桿(11)、(12)、支點O’(13)、大齒輪(15)、小齒輪(17)、連桿(21),滾筒與小齒輪通過軸(19)安裝在機架上,大齒輪與小齒輪嚙合,位于小齒輪的左下側,通過軸(16)安裝在支桿(14)上,連桿(21)一端與大齒輪偏心聯(lián)接(即聯(lián)接在大齒輪的輪幅上),另一端與杠桿的B’端聯(lián)接,杠桿的A’端上裝有踩腳板,杠桿總長為430mm,其力臂(A’O’)與重臂(O’B’)之比為2,大、小齒輪的直徑比為3.2。上述結構其不足之處在于打稻吃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省力的高效的打稻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打稻機含有底架、機架、谷桶、滾筒及傳動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含有杠桿、連桿、大齒輪、小齒輪,杠桿的支點設在機架的下梁上,大齒輪遠離杠桿的A端(力點)位于小齒輪的后側固定安裝在機架的上梁上,大齒輪與小齒輪嚙合,小齒輪與滾筒通過軸安裝在機架的上梁上,連桿一端與大齒輪偏心聯(lián)接,另一端與杠桿的B端(重點)聯(lián)接,杠桿的A端(力點)裝有踩腳板。杠桿的力臂(AO)與重臂(OB)的長度之比為2.3~2.6,大、小齒輪的直徑之比為4~5,與現(xiàn)有的650型打稻機比強化了機架。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高效、省力50%以上,是因為設計加大了杠桿的力臂與重臂的長度比和大、小齒輪的直徑比。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打稻機主視圖;圖2為650型打稻機主視圖。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打稻機含有底架、機架、谷桶、滾筒及傳動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含有杠桿、連桿7、大齒輪5、小齒輪4、杠桿的支點9(O點)設在機架的下梁上,大齒輪5遠離杠桿A端位于小齒輪4的后側固定安裝在機架的上梁上,大齒輪5與小齒輪4嚙合,小齒輪4與滾筒3通過軸2安裝在機架的上梁上,連桿7一端與大齒輪5偏心聯(lián)接(即聯(lián)接在大齒輪的輪輻上),另一端與杠桿的B端聯(lián)接,杠桿的A端裝有踩腳板,打稻時腳踩踩腳板上下運動,通過傳動系統(tǒng)使?jié)L筒轉動打稻脫粒。杠桿的總長度為730mm,其力臂10(AO段)與重臂8(OB段)長度之比為2.4,大、小齒輪的直徑之比為4.5。機架結構與現(xiàn)有的650型打稻機比,結構強化。
權利要求1.打稻機,含有底架、機架、谷桶、滾筒及傳動系統(tǒng),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傳動系統(tǒng)含有杠桿、連桿(7)、大齒輪(5)、小齒輪(4),杠桿的支點O設在機架的下梁上,大齒輪(5)遠離杠桿的A端位于小齒輪的后側安裝在機架的上梁上,大齒輪(5)與小齒輪(4)嚙合,小齒輪(4)與滾筒(3)通過軸(2)安裝在機架的上梁上,連桿(7)一端與大齒輪(5)偏心聯(lián)接,另一端與杠桿的B端聯(lián)接,杠桿的A端裝有踩腳板。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稻機,其特征在于杠桿的力臂與重臂的長度比為2.3~2.6。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稻機,其特征在于大齒輪(5)與小齒輪(4)的直徑比為4~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打稻機。它含有底架、機架、谷桶、滾筒及傳動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含有杠桿、連桿、大、小齒輪,大齒輪遠離杠桿的力點位于小齒輪的后側安裝在機架的上梁上,小齒輪與滾筒通過軸安裝在機架上梁上,連桿一端與大齒輪偏心聯(lián)接,一端聯(lián)接杠桿的重點,杠桿的力點上裝有踩腳板,杠桿的力臂與重臂的長度之比為2.3~2.6,大小齒輪的直徑比為4~5。
本打稻機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省力50%以上。
文檔編號A01F12/56GK2201773SQ942264
公開日1995年6月28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譚承志 申請人:譚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