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吸式播種鋪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氣吸式播種鋪膜裝置。
地膜覆蓋技術是八十年代以來在我國興起的一項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技術,近年來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北方寒冷地區(qū)被廣泛應用,作為實現(xiàn)這項技術的主要工具一施肥鋪膜播種機已在生產(chǎn)上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和使用。但是由于其播量控制不精確,既浪費了種子又增加了間苗工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機具中存在的缺點而提供一種能精確控制播量的氣吸式播種鋪膜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實樣實現(xiàn)的一種氣吸式播種鋪膜裝置,它由滾筒,滾筒軸及壓膜輪構成,其主要是壓膜輪與滾筒相連為一體,滾筒腔內設有種子室、吸種盤和真空室,吸種盤與滾筒相連接,吸種盤、滾筒及壓膜輪同裝在滾筒軸上,吸種盤周邊上設有等距的吸種孔,滾筒內圓周邊上設有接種斗,吸種孔與吸種盤右側真空室的真空弧段左右相對應,真空室上的卸種弧段與下方的接種斗上下相對應,吸種孔個數(shù)和接種斗個數(shù)相匹配。滾筒外圓周上裝有與接種斗相對應的鴨嘴成穴器,鴨嘴成穴器數(shù)與播作物的株距相匹配,滾筒與壓膜輪的下面裝有地膜。工作時,裝在施肥鋪膜播種機構內的氣吸式排種裝置在拖拉機的牽引下滾動產(chǎn)進,拖拉機驅動高壓風機在真空室內形成負壓,當吸種盤轉動時,位于種箱內的種子在負壓作用下被吸附在吸種孔上,并隨滾筒的滾動把種子帶出種群,當種子轉出真空室后,不再承受負壓,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相應的接種斗內,進而滑入鴨嘴成穴器并落入由鴨嘴成穴器扎破地膜而形成的穴孔內。與此同時壓膜輪展壓地膜,在覆土裝置的作用下完成膜邊和種子帶覆土。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在鋪膜作業(yè)的同時所實現(xiàn)的播種能夠達到播量精確、株距準確、節(jié)約種子,不損傷籽粒且對種子適應性強,并免去了田間間苗作業(yè)。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如
圖1所示,一種氣吸式播種鋪膜裝置,它由滾筒(3)、滾筒軸(6)及壓膜輪(9)構成,其特征在于壓膜輪(9)與滾筒(3)相連為一體,滾筒(3)腔內設有種子室(5)、吸種盤(7)和真空室(8),吸種盤(7)與滾筒(3)相連接,吸種盤(7)、滾筒(3)及壓膜輪(9)裝在同一滾筒軸(6)上,吸種盤(7)周邊上設有等距的吸種孔(10),滾筒(3)內圓周邊上設有接種斗(4),吸種孔(10)與吸種盤(7)右側真空室(8)的真空弧段左右相對應,真空室(8)上的卸種弧段與下方的接種斗(4)上下相對應,吸種孔(10)個數(shù)與接種斗(4)個數(shù)相苑配。滾筒(3)外圓周上裝有與接種斗(4)相對應的鴨嘴成穴器(1),鴨嘴成穴器(1)數(shù)與播作物的株距相匹配,滾筒(3)與壓膜輪(9)的下面裝有地膜(2)。
權利要求1.一種氣吸式播種鋪膜裝置,它由滾筒(3)、滾筒軸(6)及壓膜輪(9)構成,其特征在于壓膜輪(9)與滾筒(3)相連為一體,滾筒(3)腔內設有種子室(5)、吸種盤(7)和真空室(8)、吸種盤(7)與滾筒(3)相連接,吸種盤(7)、滾筒(3)及壓膜輪(9)裝在同一滾筒軸(6)上,吸種盤(7)周邊上設有等距的吸種孔(10),滾筒(3)內圓周邊上設有接種斗(4),滾筒(3)外圓周邊上裝有與接種斗(4)相對應的鴨嘴成穴器(1),滾筒(3)與壓膜輪(9)的下面裝有地膜(2)。
專利摘要一種氣吸式播種鋪膜裝置,它由滾筒、滾筒軸及壓膜輪構成,其壓膜輪與滾筒連為一體,滾筒腔內設有種子室、吸種盤和真空室,吸種盤與滾筒相連接,吸種盤、滾筒及壓膜輪同裝在滾筒軸上,吸種盤周邊上設有等距的吸種孔,滾筒內圓周邊上設有接種斗,滾筒外圓周邊上裝有與接種斗相對應的鴨嘴成穴器,滾筒與壓膜輪的下面裝有地膜。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結構簡單,可達到播量精確、株距準確、播深一致、節(jié)約種子、不用田間間苗。
文檔編號A01B49/00GK2283960SQ96204328
公開日1998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1996年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2月25日
發(fā)明者麻碩士, 竇衛(wèi)國, 魏星儒, 王竹英, 趙士杰, 杜文亮, 郝建國, 童淑敏, 馬瑞俊 申請人:內蒙古農(nóng)牧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