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插秧機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可插塑料秧盤的顆粒秧苗插秧機。
隨著農業(yè)技術的改進和發(fā)展,近來水稻的育秧方式已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即應用了塑料秧盤進行顆粒育苗,具有省地、省工、管理方便和帶肥、帶土、帶藥的優(yōu)點,秧苗到大田后沒有落難過程,能符合淺插要求,秧苗發(fā)棵生長好,目前農業(yè)生產上正在推廣運用這種育苗技術。但由于帶有塑料秧盤,現有的插秧機幾乎均不能用,而目前采用人工拋秧較費力費時,正在引進將要推廣的拋秧機將秧苗拋到大田后雜亂無章,通風透光差也不便于田間管理。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插塑料秧盤中的顆粒秧苗插秧機,它能自動地將顆粒秧苗從塑料秧盤中脫出后,再進行分秧和插秧,并能達到整齊、淺插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它主要包括設置在機頭上柴油機通過變速箱,傳動裝置與地輪相連,機頭通過連接架與船板相連,其特征在于在船板上設置有三組座架,在各座架上設置有由秧盤傳送機構,脫盤機構和拔秧輸送機構組成的插秧裝置;插秧裝置共為2至4個,每個插秧裝置均通過傳動裝置中的傳動齒鏈輪5與齒輪箱4相連。
本實用新型在把塑料秧盤放至傳送機構上后,它可以通過脫盤機構和拔秧輸送機構自動地將顆粒秧苗,從秧盤中拔出,按設置好的行距和株距送苗到水田中,一行可至少插6顆秧苗,行距為20cm,株距10cm,本插秧機自動化程度高,每小時能插秧7畝,同時還具有施肥和開溝功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長發(fā)育及管理。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秧盤傳送機構示意圖圖5為圖4的側視圖圖6為脫盤機構和拔秧輸送機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側視圖圖8為拔秧輸送機構中的出秧口示意圖圖9為圖8的側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設置在機頭1上的柴油機44通過變速箱45、傳動裝置與地輪46相連,機頭1還通過連接架2與船板3相連,在船板3上設置有前、中、后三組座架,即在座架30上設置有秧盤傳送機構,在座架31、32上設置有脫盤機構和拔秧輸送機構,由秧盤傳送機構、脫盤機構和拔秧輸送機構組成插秧裝置,在船板上設置的插秧裝置為二至四個,本實施例裝有二個,每個插秧裝置均通過傳動裝置中的傳動齒鏈輪5與齒輪箱4相連。秧盤傳送機構為在船板的座架30上裝有齒鏈輪6、傳動減速輪7,減速輪8及秧盤滾筒9;齒鏈輪6與傳動減速輪7同軸,減速輪8與秧盤滾筒9同軸;傳動減速輪7與減速輪8通過三角皮帶41相連,為了能調節(jié)好三角皮帶41,還設置有與其相配合的皮帶漲緊器36;脫盤機構為有位于船板中間的座架31上裝有下傳動齒鏈輪15、下傳動輪16、一組上傳動輪17、上齒鏈輪21、轉輪18、葉片豎直器19和脫秧滾筒11;下傳動齒鏈輪15與下傳動輪16同軸,一組上傳動輪17與上齒鏈輪21同軸,轉輪18與葉片豎直器同軸;下傳動輪16通過三角皮帶41與一組上傳動輪17相連,上傳動輪17還通過三角皮帶41與轉輪18相連,秧盤滾筒9與脫秧滾筒11通過輸送帶10相連;在在座架31上的脫秧滾筒11的表面設置有若干秧孔12,在秧孔12中均裝有彈簧及墊片,位于脫秧滾筒11的外側裝有一塊至少裝有二根壓盤條的壓盤板13,本實施例在壓盤板13上設置三根壓盤條;在座架31與32之間還有壓緊板支架29、彈簧28,吊帶器43,在脫秧滾筒的下端設置有落秧出口檔板35;拔秧輸送機構為在座架31上還固定有裝有若干根小轉棒24的支座架33,在另一座架32上固定有裝有若干根大轉棒25的支座架34,在座架31與座架32間至少有6組以上的被夾緊板27夾著的秧苗輸送帶26;各輸送帶26分別連接著各自的轉棒24、25,在大轉棒25的上端均通過一根軸,裝有組合齒輪23,在該軸上還裝有析距齒鏈輪22,株距齒輪22與上齒鏈輪21通過鏈條42相連;裝有小轉棒24的座架33上的軸孔排列略帶弧形,每二只軸孔構成一喇叭形進秧口20,裝有大轉棒25的座架34上的每組軸孔間的距離等于插秧的行距,本實施例的軸孔間距離為20cm,輸送帶26采用在帆布上涂有一層薄的軟海綿,以保護秧苗,帆布的厚度一般為0.2cm厚,軟海綿可為0.3cm;為便于施肥,在船板上還設置有肥料箱39和開溝器38,在肥料箱內裝有葉輪,在肥料箱的出口處裝有腳踏開關,操作人員的座位為40,在脫盤滾筒的下側裝有刮泥板14。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將育有秧苗的秧盤放在輸送帶10上,由齒鏈輪6傳動后帶動減速輪7,通過三角皮帶41帶動減速輪8,與減速輪8同軸的滾筒9亦隨著轉動,把輸送帶10上的秧盤送進脫秧滾筒11,在秧盤進入滾筒11之前,秧盤上的秧苗葉片被葉片豎直器19向上拉起,同時被進秧喇叭口20分隔成六行均等的兩排秧苗(它的速比為秧盤速度/秧苗速度=秧盤中秧粒間距/株距,實施例中為6/60=1/10),而秧盤的秧苗此時被壓盤板13上的壓盤條把秧盤上的秧苗粒(連土)壓入脫秧筒11中的秧孔,秧孔中的彈簧被壓緊,與此同時脫秧筒11上方的一組拔秧輸送帶26被夾緊板27及彈簧適度夾住后,朝前移動將葉片夾住,隨即拔出秧盤粒并使之脫離秧盤送至落秧口被擋板35擋住后有規(guī)則地豎直落入水田中。此時秧盤轉下離開壓盤扳被秧孔中彈簧彈出落在船扳3上。
權利要求1.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它主要包括設置在機頭上的柴油機通過變速箱、傳動裝置與地輪相連,機頭還通過連接架與船板相連,其特征在于在船板上設置有三組支座架,在座架上設置有由秧盤傳送機構、脫盤機構和拔秧輸送機構組成的插秧裝置;插秧裝置為2至4個,每個插秧裝置均通過傳動裝置中的傳動齒鏈輪(5)與齒輪箱(4)相連。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其特征在于秧盤傳送機構為,在船板的座架(30)上裝有齒鏈輪(6)、傳動減速輪(7)、減速輪(8)及秧盤滾筒(9);齒鏈輪(6)與傳動減速輪(7)同軸,減速輪(8)與滾筒(9)同軸;傳動減速輪(7)與減速輪(8)通過三角皮帶(41)相連。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其特征在于,脫盤機構為在位于船板中間的座架(31)上裝有下傳動齒鏈輪(15)、下傳動輪(16)、一組上傳動輪(17)、上齒鏈輪(21)、轉輪(18)、葉片豎直器(19)和脫秧滾筒(11);下傳動齒輪(15)與下傳動軸(16)同軸,一組上傳動軸(17)與上齒鏈齒(21)同軸,轉輪(18)與葉片豎直器同軸;下傳動輪(16)通過三角皮帶(41)與一組上傳動輪(17)相連,上傳動輪(17)還通過三角皮帶(41)與轉輪(18)相連,秧盤滾筒(9)與脫秧滾筒(11)通過輸送帶(10)相連。
4.按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其特征在于裝在座架(31)上的脫秧滾筒(11)的表面設置有若干秧孔(12),在秧孔(12)中均裝有彈簧及墊片,位于脫秧滾筒(11)的外側裝有一塊至少由二根壓盤條組成的壓盤板(13)。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拔秧輸送機構為在支座架(31)上還固定有裝有若干根小轉棒(24)的支座架(33);在另一座架(32)上固定有一裝有若干根大轉棒(25)的支座架(34),在座架(31)與座架(32)間至少有6組以上的被夾緊板(27)夾著的秧苗輸送帶(26),各輸送帶分別連接著各自的轉棒(24)、(25),在大轉棒(25)上端均通過一軸裝有組合齒輪(23);在該軸上還裝有株距齒鏈輪(22),株距齒鏈輪(22)與上齒鏈輪(21)通過鏈條(42)相連。
6.按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其特征在于裝有小轉棒(24)的支座架(33)上的軸孔排列略帶弧形,每2只軸孔構成一喇叭形進秧口(20);裝有大轉棒(25)的支座架(34)上的每組軸孔間的距離等于插秧的行距;輸送帶(26)采用在帆布上涂有一層薄的軟海綿。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其特征在于在船板上還設置有肥料箱(39)和開溝器(38);在肥料箱內裝有葉輪,在肥料箱的出口處裝有腳踏開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顆粒秧苗插秧機,它不同于現有技術的特征為:在船板上設置有三組座架,在座架上設置有由秧盤傳送機構,脫盤機構和拔秧輸送機構組成的插秧裝置;插秧裝置為2至4個,每個插秧裝置勻通過傳動裝置中的傳動齒鏈輪5與齒輪箱4相連,本插秧機自動化程度高,每小時能插秧7畝,同時還具有施肥和開溝的功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長發(fā)育及管理。
文檔編號A01C11/02GK2310443SQ962302
公開日1999年3月17日 申請日期1996年7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3月20日
發(fā)明者張妙春 申請人:張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