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秧苗播種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使用的一種播種器,特別適用于對水稻秧苗的拋秧盤進行播種。
水稻拋秧技術(shù)是九十年代興起的水稻栽培技術(shù)上的一項重大改革,它與一整套創(chuàng)意新穎的秧盤育秧和拋栽技術(shù),向傳統(tǒng)的栽培技術(shù)提出挑戰(zhàn),與傳統(tǒng)的栽培技術(shù)相比,具有省地、省工增產(chǎn)等優(yōu)點,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得到廣泛運用。在水稻拋秧技術(shù)作業(yè)中,最繁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向秧盤內(nèi)播種一關(guān),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人工點播,這種方法操作人員工作量大、煩鎖,操作起來眼花繚亂,缺塘率高,很不適應(yīng)水稻拋秧技術(shù)發(fā)展的需要。
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效率高的水稻秧苗播種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在一個長方形工作架下方靠近四角上安裝四個支撐腳桿,長方形工作架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其窄邊一方開口,長邊橫截面呈臺階形,工作架上部叫上臺階,下部叫下臺階,工作架上部未開口一方的上臺階邊框未直接與工作架下部相連,而是稍有沿長,工作架上臺階在兩長邊的底部靠外的位置上,固定有左、右兩個窄條叫墊片,其長度與工作架長邊相同,在墊片上固定有一塊固定板,固定板的長寬與工作架上臺階底部長寬相同,工作架上臺階兩長邊底部與墊片與固定板三者之間,形成左、右兩個凹槽,凹槽內(nèi)插有活動板,活動板上在工作架的開口端裝有一拉手叫上拉手,工作架上臺階底部兩長邊之間即在活動板前端的對應(yīng)位置上,固定有定位條,在工作架開口端上臺階兩個長邊底部,用螺釘固定有定位塊,在工作架下部的下臺階底部,活動安裝有一個秧盤運送板,運送板在工作架的開口端裝有另一個拉手叫下拉手,工作架下部四角上安裝有四個支撐腳,工作架開口一方下臺階下面的兩個支撐腳間,用一個橫檔固定連接。在固定板上,固定板與下臺階相對的位置上,開有小孔,小孔成行排列,呈錐臺形,相鄰的兩行相互平行,孔心相互交錯,規(guī)則排列,小孔數(shù)目不少于100個,在活動板上也開有小孔,小孔的位置、數(shù)目、大小與固定板上的小孔一致,一一對應(yīng)。固定板上小孔的直徑在4至14毫米之間,孔深在1至5毫米之間,墊片的厚度與活動板的厚度相同。
在使用時,操作人員先將育秧軟塑盤放在運送板上固定位置,將其推入水稻秧苗播種器下臺階內(nèi),再將活動板推至前端,使固定板與活動板上的小孔完全錯開,然后將谷種放在固定盤上,用毛刷刷勻,谷種均勻落入固定盤上的小孔內(nèi),再將活動板向后拉出,拉至定位塊固定位置,谷種就落入運送板上的育秧軟塑盤上,拿出育秧軟塑盤,點種工作就算完成。采用水稻秧苗播種器進行點種,有效解決了人工向軟塑盤直接點種的難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達到了省時省力,生產(chǎn)效率高的目的。
下面接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詳細說明。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倍面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倍面圖;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架一邊的橫向倍面圖;如附
圖1、2、3、4、5所示水稻秧苗播種器,由一個長方形工作架(2)和其下方靠近四角上的支撐腳桿(13)組成,長方形工作架(2)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其窄邊一方開口,長邊的一邊的橫截面呈臺階形,工作架(2)上面部分叫上臺階(5),下面部分叫下臺階(14),工作架(2)上部未開口一方的上臺階(5)邊框未直接與工作架下部下臺階(14)相連,而是稍有沿長,沿長部分上光滑,便于放谷種,工作架上臺階(5)在兩長邊的底部靠外的位置上,固定有左、右兩窄條叫墊片(8),長度與工作架長邊相同,在墊片(8)上固定有一塊固定板(6),固定板(6)的長寬與工作架上臺階(5)底部長寬相同,固定板上,在工作架的開口一端安裝有一壓條(3),工作架上臺階(5)兩長邊底部與墊片(8)與固定板(6)三者之間,形成左、右兩個凹槽,凹槽內(nèi)插有活動板(7),活動板(7)上在工作架的開口端裝有一拉手叫上拉手(4),在工作架上臺階(5)底部兩長邊之間即在活動板(7)前端的對應(yīng)位置上,固定有定位條(9),在工作架(2)開口端上臺階(5)兩個長邊底部,用螺釘固定有定位塊(1),定位條(9)和定位塊(1)用來固定活動板的前后活動位置,在工作架下部的下臺階(14)底部,活動安裝有一個秧盤運送板(11),用于裝放軟塑育秧盤,運送板在工作架的開口一端裝有另一個拉手叫下拉手(10),工作架下部四角上安裝有四個支撐腳(13),工作架(2)開口一方下臺階(14)下面的兩個支撐腳(13)間,用一橫檔(12)固定連接;在固定板(6)上,固定板(6)與下臺階(14)邊框相對的位置上,開有小孔(15),小孔成行排列,呈錐臺形,相鄰的兩行相互平行,孔心相互交錯,規(guī)則排列,小孔的數(shù)目不少于100個,在活動板(7)上也開有小孔,小孔的位置、數(shù)目、大小與固定板(6)上的小孔一致,一一對應(yīng);固定板(2)上小孔的直徑在4至14毫米之間,孔深在1至5毫米之間,墊片的厚度與活動板的厚度相同。
在操作使用時,在秧盤運送板(10)上放好軟塑育秧盤,將活動板(7)推至其前端與定位條(9)接觸,此時,固定板(6)與活動板(7)上的小孔全部錯開,固定板上小孔被關(guān)閉,在固定板上放上谷種,用毛刷掃勻,每個小孔內(nèi)均落入2至7粒谷種,將活動板拉至其后端與定位塊(1)接觸,此時,固定板與活動板上的小孔對齊,固定板上小孔內(nèi)的谷種全部落入軟塑育秧盤內(nèi),點種工作完成。
實驗證明,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點種工作,比人工點種提高工效15倍以上,而且缺塘率低于人工點種,有效解決了水稻拋秧技術(shù)作業(yè)中存在的點種問題,完善了水稻拋秩全套技術(shù)。
權(quán)利要求1.水稻秧苗播種器,由一個長方形工作架(2)和其下方靠近四角上的支撐腳桿(13)組成,其特征在于長方形工作架(2)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其窄邊一方開口,長邊橫截面呈臺階形,工作架上部叫上臺階(5),下部叫下臺階(14),工作架(2)上部未開口一方的上臺階(5)邊框未直接與工作架下部下臺階(14)相連,而是稍有沿長,工作架上臺階(5)在兩長邊的底部靠外的位置上,固定有左、右兩窄條叫墊片(8),其長度與工作架長邊相同,在墊片(8)上固定有一塊固定板(6),固定板(6)的長寬與工作架上臺階(5)底部長寬相同,固定板上在工作架的開口一端安裝有一壓條(3),在工作架上臺階(5)兩長邊底部與墊片(8)與固定板(6)三者之間,形成左、右兩個凹槽,凹槽內(nèi)插有活動板(7),活動板(7)上在工作架的開口端裝有一拉手叫上拉手(4),工作架上臺階(5)底部兩長邊之間,即在活動板(7)前端的對應(yīng)位置上,固定有一定位條(9),在工作架(2)開口端的上臺階(5)兩個長邊底部,用螺釘固定有定位塊(1),工作架下部的下臺階(14)底部,活動安裝有一個秧盤運送板(11),運送板在工作架的開口端裝有另一個拉手,叫下拉手(10),工作架下部四角上安裝有四個支撐腳(13),工作架(2)開口一方下臺階(14)下面的兩個支撐腳(13)間,用一個橫檔(12)固定連接。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播種器,其特征在于其固定板(6)上,固定板與下臺階邊框相對的位置上,開有小孔(15),小孔成行排列,呈錐臺形,相鄰的兩行相互平行,孔心相互交錯,規(guī)則排列,小孔數(shù)目不少于100個,在活動板(7)上也開有小孔,小孔的位置、數(shù)目、大小與固定板(6)上的小孔一致,一一對應(yīng)。
3.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水稻秧苗播種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上小孔的直徑在4至14毫米之間,孔深在1至5毫米之間,墊片的厚度與活動板的厚度相同。
專利摘要一種水稻秧苗播種器,主要由工作架、固定板、墊片、活動板、定位塊、小孔、秧盤運送板和支撐腳幾部分組成,通過固定板與活動板上小孔位置的相對改變完成點種工作。其工作效率高,省時省力,成塘率高,有效解決了秧盤育秧工作中存在的點種問題。
文檔編號A01C7/02GK2287365SQ97212439
公開日1998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7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劉世恩, 方紹云 申請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農(nóng)機技術(shù)推廣服務(w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