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害蟲生物防治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有機水稻防病減 災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我國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 的稻米病害損失約占總產(chǎn)量的10%,比如其中的紋枯病,從水稻育苗到成熟全程發(fā)生,一般 造成減產(chǎn)5%-10%,稍微嚴重一點的可減產(chǎn)20%-30%,嚴重危害減產(chǎn)40%-50%,甚至造成倒伏 失收,可見這種病害危害作物,特別是南方稻區(qū)發(fā)生普遍而且危害嚴重。
[0003] 水稻的很多病害,引起發(fā)病的初侵染源通常主要是菌核,如紋枯病,遺留在土壤中 的菌核數(shù)量多少,取決于上一年發(fā)病程度的輕重,發(fā)病輕的一般每畝有菌核5000-10000粒 多的有3-5萬粒,發(fā)病重的殘留在土中的菌核達10萬粒以上,殘留在土中的菌核一旦遇到 適宜氣候和環(huán)境,就萌發(fā)產(chǎn)生菌絲粘附在植株上就成為該病的初侵染源。
[0004] 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選用抗病良種;二是使用藥劑防治。多 篇專利公開了防治紋枯病的農藥,但是大量農藥的投入不僅增加了病菌的抗藥性,同時還 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以及農產(chǎn)品的農藥殘留問題。專利CN104012290公開了一種通過稻田間套 作慈姑控制水稻紋枯病的方法,該方法沒有使用農藥,解決了環(huán)境污染以及農產(chǎn)品的農藥 殘留問題,但是使用該方法會使水稻的種植率下將,明顯的降低水稻的產(chǎn)量。本發(fā)明提供了 一種既不使用農藥,又不會降低水稻種植率的方法。
【發(fā)明內容】
[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既 不使用農藥,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以及農產(chǎn)品的農藥殘留問題;也不降低水稻種植率。
[0006] 引起水稻病害的病菌的菌核在稻草、稻粧上或散落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整地灌 水時,菌核浮在水面,當氣溫回升時,菌核萌發(fā)產(chǎn)生菌絲,病菌可由葉鞘的表面直接侵入或 由傷口侵入,依靠氣流或稻飛虱、葉蟬等傳播,使病害不斷擴展。清除菌核是減輕發(fā)病的重 要措施之一。
[0007] 本發(fā)明具體方案為: 1) 將農田灌深水2?7cm,翻耕整平; 2) 1?3個小時后打撈浮在水面的雜物; 3) 將打撈的雜物集中放到一處,曬干后燒毀或者深埋。
[0008] 農田灌深水翻耕整平后,土壤中的菌核大部分漂浮在水面,1?3個小時后,由上 風方向開始,將浮在水面的雜物包括菌核都撈上來,先撈上方田,后撈下方田,然后將打撈 的雜物集中放到一處,曬干后燒毀或者深埋,可消滅存在土壤中的菌核的50%?60%。
[0009] 農田灌深水的深度最好為3?5cm。
[0010] 所述的打撈雜物的工具可以選用土篡,或是一個可漏水的物件,可長期使用,成本 低廉。
[0011] 所述的的土篡長65-80cm,前面口子30-35cm,后面的底寬為45-50cm,深度為 20_30cm,空隙尺寸小于0? 1-0. 4cm。
[0012] 所述土篡的空隙尺寸最好0. 2cm。
[0013] 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每一季或每年實施一次,宜在4月中下旬或7月中下旬實施, 田間殘留菌核數(shù)量減少,可使作物少發(fā)病或不發(fā)病。
[0014] 該項技術方法簡單,使用方便,既節(jié)省成本,又省時省力,關鍵是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 染以及農產(chǎn)品的農藥殘留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
[0016] 本實施例選取峴山彭家和臺源九市兩個地區(qū)的試驗田,栽培管理使用同等水平, 均不使用任何農藥,實施例1 一 6在水稻種植之前,將農田灌深水3?5cm,翻耕整平;2個 小時后打撈浮在水面的雜物;先撈上方田,后撈下方田,然后將打撈的雜物集中放到一處, 曬干后燒毀或者深埋。
[0017] 實施例1 一 6中所用打撈工具為土篡,長70cm,前面口子30,后面的底寬為45cm, 深度為25cm,空隙尺寸不大于0? 4cm,一般為0? 1-0. 4cm,最好為0? 2cm。
[0018] 對比例1一2沒有進行核菌打撈。表1為稻田殘留菌核調查結果。表2為田間紋 枯病發(fā)病調查結果。
[0019] 表1稻田殘留菌核調查結果
【主權項】
1. 一種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將農田灌水,水深 度2?7cm,翻耕整平;1?3小時后打撈浮在水面的雜物;將打撈的雜物集中放到一處,曬 干后燒毀或者深埋。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農田灌水的深度 3 ?5cm〇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翻耕整平2小時后 打撈浮在水面的雜物。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撈雜物的 工具為可漏水的土篡。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篡,其尺寸 為長65-80cm,前面口子30-35cm,后面的底寬為45-50cm,深度為20-30cm,空隙尺寸小于 0. 1-0. 4cm。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篡,空隙尺 寸為0. 2cm。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打撈浮在水面的雜 物時,先撈上方田,后撈下方田。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季或每年實 施一次。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4月中下旬或7月 中下旬實施。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有機水稻防病減災的方法,將農田灌深水2-7cm,翻耕整平后,1~3小時后打撈浮在水面的雜物,將浮在水面的雜物包括菌核都撈上來,然后將打撈的雜物集中放到一處,曬干后燒毀或者深埋。該技術方法簡單,使用方便,既節(jié)省成本,又省時省力,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以及農產(chǎn)品的農藥殘留問題。
【IPC分類】A01G13-00
【公開號】CN104604607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60328
【發(fā)明人】曾花生
【申請人】湖南省安邦農業(yè)研究院
【公開日】2015年5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