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種植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苗種植裝置,該苗種植裝置具有:傳動裝置,來自行進機體的驅動 力輸入該傳動裝置,并且該傳動裝置將輸入的驅動力輸出到作業(yè)部;以及,給料箱,該給料 箱收容有所述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以往,有一種例如專利文獻1所示的苗種植裝置。在該苗種植裝置中,具有連結座 部支承在朝向機體橫向的主框架的上端面上的給料箱。在給料箱的前部設有連結軸,連結 軸可繞擺動軸芯轉動地與設在行進機體上的連桿機構所具有的支承部相連結,苗栽種裝置 相對于行進機體就可擺動。給料箱內收容有作業(yè)傳動裝置。作業(yè)傳動裝置構成為,通過設 在給料箱前部的連結軸的下方的輸入軸而輸入來自行進機體的發(fā)動機的驅動力,并將輸入 后的驅動力傳遞到苗橫向進給驅動裝置、苗縱向進給驅動裝置及苗栽種機構。
[0003]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13-198460號公報
[0004]在苗種植裝置中,在設置對載苗臺的秧苗剩余量進行檢測的檢測開關,且做成通 過電線將來自檢測開關的信息傳遞到警報裝置和控制裝置那樣的結構等時,將電線沿機體 橫向配備在主框架的上端面?zhèn)龋纱丝蓪⒅骺蚣苡米鳛殡娋€防護等,是有利的。但是,在主 框架中的支承有給料箱的部位中,在因給料箱而不能配線在主框架上端面?zhèn)鹊膱龊?,必?向機體前方側或機體后方側繞過給料箱來配線,電線就從主框架向機體前方側或機體后方 側露出。
[0005]在通過拉鉚螺母(日語:7 77卜)將給料箱或其它部件等與主框架的上端 面緊固連結,拉鉚螺母將從主框架的上端面突出的場合,拉鉚螺母就會妨礙給料箱的連結 座部放置于主框架的上端面。在構成為:即使拉鉚螺母從主框架的上端面突出,拉鉚螺母也 不造成妨礙,給料箱的連結座部在向機體前方側或機體后方側避開拉鉚螺母的部位載放在 主框架上端面上,以將給料箱的連結座部穩(wěn)定地載放在主框架上端面上的場合,給料箱的 連結座部中載放在主框架上端面上的面積也往往變得狹小。
[0006]對于具有給料箱,且該給料箱介由擺動支軸與行進機體所具有的連結部件連結, 使得相對于行進機體作業(yè)部能夠擺動的苗種植裝置,由于擺動支軸支承在設于給料箱前部 的擺動軸套部上,因此必須對抗苗種植裝置的荷載而牢固地進行擺動軸套部對擺動支軸的 支承。
【發(fā)明內容】
[0007]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8]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苗種植裝置,即使在主框架中的支承給料箱的部位 也不會使電線從主框架露出地將電線容易地配備在主框架的上端面?zhèn)?,或者,可通過拉鉚 螺母將給料箱的連結座部穩(wěn)定地與主框架上表面?zhèn)染o固連結,或者構造簡單地進行給料箱 對擺動支軸的牢固支承。
[0009]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0] 本第1發(fā)明的苗種植裝置,具有:
[0011] 主框架,該主框架朝向機體橫向;以及
[0012] 給料箱,通過連結座部與所述主框架的上端面的緊固連結,該給料箱支承于所述 主框架,
[0013] 所述給料箱收容有傳動裝置,來自行進機體的驅動力輸入該傳動裝置,并且該傳 動裝置將輸入后的驅動力輸出到作業(yè)部,
[0014] 所述連結座部的機體側面看時的形狀以以下的形態(tài)形成為雙叉形狀:所述連結座 部具有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該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分開載放于所述上端面中的前側部分 及后側部分,并且所述前側座部與所述后側座部之間形成有空隙,沿機體橫向配線在所述 主框架的上端面?zhèn)鹊碾娋€能夠插通于該空隙,進一步,所述前側座部與所述后側座部的下 端側的間隔比上端側的間隔寬。
[0015] 根據本構造,由于電線通過空隙進行配線,在主框架中的支承給料箱的部位,電線 位于給料箱的連結座部中前側座部與后側座部之間的主框架的上端面?zhèn)?,因此,即使在?框架中的支承給料箱的部位也可將電線配備在主框架的上端面?zhèn)取?br>[0016] 由于形成空隙的前側座部與后側座部的下端側的間隔比上端側的間隔寬,因此, 空隙的機體側面看時的形狀成為下端側的前后方向寬度比上端側的前后方向寬度寬的下 寬形狀,容易將電線通過空隙地通過空隙中的靠近主框架上端面的部位。
[0017] 因此,根據本第1發(fā)明,即使在主框架中的支承給料箱的部位,也可在電線不從主 框架向機體前方側或機體后方側露出的狀態(tài)下,容易作業(yè)地配線到主框架的上端面?zhèn)?,?容易而高效地進行由主框架進行的良好的電線防護等有利的配線。
[0018] 在本第2發(fā)明中,所述前側座部與所述后側座部的一方的形成所述空隙的側面, 形成為相對于所述上端面的垂直面,所述前側座部與所述后側座部的另一方的形成所述空 隙的側面,形成為相對于所述上端面的傾斜面。
[0019] 根據本第2發(fā)明,通過將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各自的側面形成為相對于主框架上 端面的傾斜面,從而與將空隙的機體側面看時的形狀做成下寬形狀相比,可將前側座部與 后側座部的一方側面的傾斜角做成陡峭傾斜角,通過使位于空隙的電線進入傾斜面?zhèn)鹊膫?面的下端側,從而能夠容易地防止因側面造成的電線上浮。
[0020] 在本第3發(fā)明的苗種植裝置,具有:
[0021] 主框架,該主框架朝向機體橫向;以及
[0022] 給料箱,通過連結座部與所述主框架的上端面的緊固連結,該給料箱支承于所述 主框架,
[0023] 所述給料箱收容有傳動裝置,來自行進機體的驅動力輸入該傳動裝置,并且該傳 動裝置將輸入后的驅動力輸出到作業(yè)部,
[0024] 在所述上端面中的前側部分及后側部分分別設有沿機體橫向的拉鉚螺母安裝槽,
[0025] 所述連結座部的機體側面看時的形狀以以下的形態(tài)形成為雙叉形狀:所述連結座 部具有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該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分開載放于所述前側部分及所述后側 部分,
[0026] 所述前側座部的前后方向長度,設定成所述前側座部在機體前后方向跨過所述前 側部分的所述拉鉚螺母安裝槽的長度,
[0027] 所述后側座部的前后方向長度,設定成所述后側座部在機體前后方向跨過所述后 側部分的所述拉鉚螺母安裝槽的長度,
[0028] 所述前側座部及所述后側座部中的至少一方,通過安裝于所述拉鉚螺母安裝槽的 拉鉚螺母而與所述上端面緊固連結。
[0029] 根據本構造,由于拉鉚螺母進入拉鉚螺母安裝槽內而不從主框架的上端面突出, 因此,拉鉚螺母不會妨礙連結座部中的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載放在主框架的上端面上。由 于連結座部中的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分別沿機體前后方向跨過拉鉚螺母安裝槽而載放在 主框架的上端面上,因此,與前側座部在向機體前方側避開拉鉚螺母的部位而被載放在主 框架的上端面上,后側座部在向機體后方側避開拉鉚螺母的部位而載放在主框架的上端面 上的構造相比,可擴大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各自載放在主框架上端面上的面積。
[0030] 因此,根據本第3發(fā)明,不會受到拉鉚螺母對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載放在主框架 的上端面上而造成的載放妨礙,且以寬大的面積進行載放,使連結座部穩(wěn)定地支承在主框 架的上端面上,牢固地進行主框架對給料箱的支承。
[0031] 本第4發(fā)明的苗種植裝置,
[0032] 具有:給料箱,該給料箱介由擺動支軸而與行進機體所具有的連結部件連結,使得 作業(yè)部能夠相對于所述行進機體擺動,
[0033] 所述給料箱收容有傳動裝置,來自行進機體的驅動力介由輸入軸輸入該傳動裝 置,并且該傳動裝置將輸入后的驅動力輸出到作業(yè)部,
[0034] 在所述給料箱的前部,沿機體上下方向排列地設有:對所述擺動支軸進行支承的 擺動軸套部;以及將所述輸入軸支承成可相對旋轉的輸入軸套部,
[0035] 在所述擺動軸套部和所述輸入軸套部之間連結有加強肋。
[0036] 根據本構造,由于通過加強肋連結于輸入軸套部,該輸入軸套部由于具有將輸入 軸支承成可相對旋轉的功能從而具有優(yōu)異強度,從而擺動軸套部受到加強作用,因此,利用 僅設置加強肋的簡單的加強手段而可提升擺動軸套部的強度。
[0037] 因此,根據本第4發(fā)明,僅設置加強肋,就能廉價地進行擺動軸套部對苗種植裝置 的牢固支承。
[0038] 在本第5發(fā)明中,所述加強肋左右排列。
[0039] 根據本第5發(fā)明,由于作用在擺動軸套部上的荷載分散在左右加強肋上,從左右 加強肋作用在輸入軸套部上,因此,可避免輸入軸套部的應力集中。
[0040] 在本第6發(fā)明中,所述輸入軸套部的外徑設定得比所述擺動軸套部的外徑大,所 述左右加強肋的在所述輸入軸套部側的間隔設定得比在所述擺動軸套部側的間隔寬。
[0041] 根據本第6發(fā)明,由于作用在擺動軸套部上的荷載分散在左右加強肋上,從左右 加強肋作用到輸入軸套部上,因此,可有效地避免輸入軸套部的應力集中。
[0042] 本第7發(fā)明的苗種植裝置,
[0043] 主框架,該主框架朝向機體橫向;以及
[0044] 給料箱,通過連結座部與所述主框架的上端面的緊固連結,該給料箱支承于所述 主框架,
[0045] 所述給料箱收容有傳動裝置,來自行進機體的驅動力輸入該傳動裝置,并且該傳 動裝置將輸入后的驅動力輸出到作業(yè)部,
[0046] 所述連結座部的機體側面看時的形狀以以下的形態(tài)形成為雙叉形狀:所述連結座 部具有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該前側座部及后側座部分開載放于所述上端面中的前側部分 及后側部分,并且所述前側座部與所述后側座部之間形成有空隙,沿機體橫向配線在所述 主框架的上端面?zhèn)鹊碾娋€能夠插通于該空隙,進一步,所述前側座部與所述后側座部的下 端側的間隔比上端側的間隔寬,
[0047] 在所述上端面中的前側部分及后側部分分別設有沿機體橫向的拉鉚螺母安裝槽,
[0048] 所述前側座部的前后方向長度,設定成所述前側座部在機體前后方向跨過所述前 側部分的所述拉鉚螺母安裝槽的長度,
[0049] 所述后側座部的前后方向長度,設定成所述后側座部在機體前后方向跨過所述后 側部分的所述拉鉚螺母安裝槽的長度,
[0050] 所述前側座部及所述后側座部中的至少一方,通過安裝于所述拉鉚螺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