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的高產(chǎn)種植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農(nóng)業(yè)種植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荸薺的高產(chǎn)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荸薺屬單子葉莎草科,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扁圓形,上面尖,表面光滑有光澤,紫紅色或者黑褐色,生長在池沼中,地上的深綠色莖叢生,地下的球莖可供食用。因它形如馬蹄,人們也稱它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jié)果,所以又有“地栗”之稱,荸薺皮色紫黑,肉質(zhì)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稱之為“江南人參”,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荸薺在進行種植時,由于日常管理,肥料選取等工序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荸薺近些年來,種植的產(chǎn)量并不高,對于種植戶的種植興趣有著很大的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工藝步驟簡單,管理施肥合理的荸薺的高產(chǎn)種植方法。
[0004]荸薺的高產(chǎn)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05]a、種植池選取:選取無人工污染的農(nóng)田保護區(qū)池塘,規(guī)格為長25-30m,寬15_20m,水深1.0-1.5m,種植前在池塘中,添加秸桿粉末200-300kg,空塘8_10個月后,即可進行種植;
[0006]b、池底殺菌消毒:在種植的前一個月,采用25%多菌靈250倍液3_5kg或70%托布津1000倍液l-2kg進行全池噴灑;
[0007]c、催芽移栽:在溫度為30-38度的溫室內(nèi)鋪濕底料10-15cm厚,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底料上,然后在荸薺上疊放3-4層后稻草,灑水一次后,以后早晚在進行一次灑水,待荸薺長至3-5cm后,進行一次殺菌液噴灑,直至長至12-15cm后,即可進行分栽,按行距50-70cm,株距 25-35cm 栽苗,每畝栽 3500-4000 株;
[0008]所述的殺菌液有以下原料制成:亞硝酸鈉1-2份、三唑醇2-4份、益母草堿1-2份、水60-80份、二氯喹啉酸3-4份、薄荷油1-2份、三聚磷酸鈉3-4份、百部粉3_5份;
[0009]制備方法為:將以上原料全部進行混合后,攪拌均勻,去渣取汁后即可得到;
[0010]d、底肥施加:在荸薺種植前10-15天,將池內(nèi)水預留深度為5_7cm,并且選用營養(yǎng)液進行全池潑灑,潑灑量為每畝30-40kg,均勻潑灑;
[0011]所述的營養(yǎng)液包括:硝酸鈣15-20份、硝酸鎂20-30份、硫酸鉀15-20份、硫酸鎂15-20份、硫酸鎳5-7份、硫酸銅6-8份、磷酸鋅3_4份、硼酸3_4份、硅酸鈣6_8份、天冬氨酸3-4份、絲氨酸1-2份、谷氨酸2-3份、甘氨酸2-4份、丙氨酸2_4份、蛋氨酸1_3份、異亮氨酸2-4份、水600-1000份;
[0012]其制備方法為:先將硝酸鈣、硝酸鎂溶解在水中,再加入硫酸鉀、硫酸鎂、硫酸鎳、硫酸銅、磷酸鋅、硼酸和硅酸鈣,進行攪拌反應(yīng)5-10小時;然后加入其余原料,攪拌反應(yīng)5-10小時,過濾去渣后即制成。
[0013]e、田間管理:每次耘田追施藥肥時,先把水排干,追肥量為每畝20_50kg,待肥吸入土中后再灌水至原來深度,在植株進入分蘗分株階段,水深要6-8cm,秋分至寒露,放于田水,如遇干旱高溫,適當加深水位;
[0014]所述的藥肥包括以下原料制成:氫氧化鉀2-5份、二氧化鍺6-8份、亞砸酸鈉3-5份、半胱氨酸1-2份、干姜粉3-5份、山茶1-2份、川谷2-4份、天冬粉1_2份、杜仲粉2_3份、馬戟天粉1-2份、知母粉3-4份、明膠30-50份;
[0015]制備方法為:將上述除明膠以外的所有原料進行研磨成粉末后進行混合,然后添加總量1.5-2.0倍的清水進行攪拌得到糊狀料,再與明膠進行混合后,烘干造粒即可得到。
[0016]f、病蟲害防治:荸薺主要病蟲害有莖腐病、枯萎病、小球菌核病、紋枯病、螟蟲等,枯萎病、莖腐病立足于防:一是不能連作生產(chǎn),田塊間隔2-3年輪作;紋枯病及菌核病:用5%井崗霉素2000倍噴施,防治螟蟲可選用高效低毒農(nóng)藥:5%銳勁特30克,加水150斤噴施;
[0017]g、采收:采收時間為霜降開始至次年春分為止,采收前一天放掉池水,先扒掉上層5-10厘米泥土,然后將下層土扒出,用手仔細捏出球莖,用叉挖取,即可。
[0018]所述的步驟a中的秸桿粉末可使用:麥秸桿、玉米秸桿、稻草粉、樹木落葉中的一種或者多種進行任意配比復配;
[0019]所述的步驟c中的底料,由池底淤泥和樹木粉按照1:1的配方量進行攪拌配置而成。
[002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荸薺種植方法種植簡單,從育苗到成熟管理得當,提高了產(chǎn)量,綠色無公害,同時在種植過程中,各階段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添加,提高植株的抗病抗蟲害性能,降低發(fā)病率,提高荸薺成品品質(zhì),增強了種植戶的種植欲望。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shù)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0022]實施例1
[0023]a、選取無人工污染的農(nóng)田保護區(qū)池塘,規(guī)格為長25m,寬15m,水深1.0m,種植前在池塘中,添加秸桿粉末200kg,空塘8個月后,即可進行種植;
[0024]b、在種植的前一個月,采用25%多菌靈250倍液3kg或70%托布津1000倍液l-2kg進行全池噴灑;
[0025]c、在溫度為30度的溫室內(nèi)鋪濕底料10cm厚,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底料上,然后在荸薺上疊放3層后稻草,灑水一次后,以后早晚在進行一次灑水,待荸薺長至3cm后,進行一次殺菌液噴灑,直至長至12cm后,即可進行分栽,按行距50-70cm,株距25-35cm栽苗,每畝栽 3500-4000 株;
[0026]所述的殺菌液有以下原料制成:亞硝酸鈉1份、三唑醇2份、益母草堿1份、水60份、二氯喹啉酸3份、薄荷油1份、三聚磷酸鈉3份、百部粉3份;
[0027]制備方法為:將以上原料全部進行混合后,攪拌均勻,去渣取汁后即可得到;
[0028]d、在荸薺種植前10天,將池內(nèi)水預留深度為5cm,并且選用營養(yǎng)液進行全池潑灑,潑灑量為每畝30kg,均勻潑灑;
[0029]所述的營養(yǎng)液包括:硝酸鈣15份、硝酸鎂20份、硫酸鉀15份、硫酸鎂15份、硫酸鎳5份、硫酸銅6份、磷酸鋅3份、硼酸3份、硅酸鈣6份、天冬氨酸3份、絲氨酸1份、谷氨酸2份、甘氨酸2份、丙氨酸2份、蛋氨酸1份、異亮氨酸2份、水600份;
[0030]其制備方法為:先將硝酸鈣、硝酸鎂溶解在水中,再加入硫酸鉀、硫酸鎂、硫酸鎳、硫酸銅、磷酸鋅、硼酸和硅酸鈣,進行攪拌反應(yīng)5小時;然后加入其余原料,攪拌反應(yīng)5小時,過濾去渣后即制成。
[0031]e、每次耘田追施藥肥時,先把水排干,追肥量為每畝20kg,待肥吸入土中后再灌水至原來深度,在植株進入分蘗分株階段,水深要6cm,秋分至寒露,放于田水,如遇干旱高溫,適當加深水位;
[0032]所述的藥肥包括以下原料制成:氫氧化鉀2份、二氧化鍺6份、亞砸酸鈉3份、半胱氨酸1份、干姜粉3份、山茶1份、川谷2份、天冬粉1份、杜仲粉2份、馬戟天粉1份、知母粉3份、明膠30份;
[0033]制備方法為:將上述除明膠以外的所有原料進行研磨成粉末后進行混合,然后添加總量1.5倍的清水進行攪拌得到糊狀料,再與明膠進行混合后,烘干造粒即可得到。
[0034]f、荸薺主要病蟲害有莖腐病、枯萎病、小球菌核病、紋枯病、螟蟲等,枯萎病、莖腐病立足于防:一是不能連作生產(chǎn),田塊間隔2年輪作;紋枯病及菌核病:用5%井崗霉素2000倍噴施,防治螟蟲可選用高效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