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控制魚類刺激隱核蟲病的包囊滅活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魚類疾病防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控制魚類刺激隱核蟲病的包囊滅活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本發(fā)明根據(jù)刺激隱核蟲包囊具有很強的粘附性、包囊從形成到幼蟲逸出致少要三天時間,在感染刺激隱核蟲的魚池底部鋪設墊布,定期更換,切斷其生活史,滅活墊布上的包囊,以達到控制刺激隱核蟲病的目的。
[0003]刺激隱核蟲是一種廣泛寄生于熱帶、亞熱帶海水硬骨魚的纖毛蟲,由于魚體受感染的體表、鰭條、鰓上會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白點,故名“白點病”。刺激隱核蟲沒有中間宿主,其生活史分為宿主寄生期和自由生活期,經(jīng)歷4個蟲體變態(tài)階段,分別為:滋養(yǎng)體、包囊前體、胞囊和幼蟲。滋養(yǎng)體生長期為3?7d,成熟后脫離宿主,形成自由活動的包囊前期,在水底“爬行”2?Sh后粘附于水底壁上,在8?12h內形成硬質包囊,包囊通常經(jīng)歷3?28d的不對稱二分裂,最后形成幼蟲從包囊里孵化出來,一個包囊可孵化約200個幼蟲,幼蟲逸出在水中快速游動尋找和感染宿主,從而進入下一個生活周期。
[0004]近年來,隨著海水漁業(yè)集約化養(yǎng)殖程度逐漸提高,養(yǎng)殖密度增大,養(yǎng)殖環(huán)境逐漸惡化,刺激隱核蟲病的危害日益嚴重,但有效防治尚很欠缺。目前對刺激隱核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學、生態(tài)學、免疫學等的理論研究方面,Hiraza^i等發(fā)現(xiàn)在海水溫度17 °C投喂中鏈脂肪酸(辛酸)能顯著減少鯛科魚體上刺激隱核蟲滋養(yǎng)體的數(shù)量,但水溫達到24°C就失去效果。有專家研究辣椒、生姜、五倍子、檳榔等中草藥對刺激隱核蟲的防治作用,取到一定成果,但生產(chǎn)使用成本高,不適合大規(guī)模養(yǎng)殖生產(chǎn)中使用。生產(chǎn)上也采用一些物理防治方法包括淡水浸泡、熱處理、干燥、輪換養(yǎng)殖、使用紫外線和臭氧處理養(yǎng)殖水體等,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實際操作中都有缺點。因此目前預防和治療刺激隱核蟲病常用的方法依然是頻繁使用甲醛、CuS04、銅鐵合劑等化學藥物,化學藥物雖然有效控制刺激隱核蟲病,但實際應用中存在著巨大隱患,如對魚的毒性、藥物殘留、污染環(huán)境等等,因此一種環(huán)保的治療方法迫在眉睫。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包括一種控制魚類刺激隱核蟲病的包囊滅活方法。
[0006]本發(fā)明通過對12種不同材質的布對包囊粘附性、耐腐蝕和抗斷裂性能進行篩選,包括:復合聚乙烯彩條布、PVC涂塑防雨布、有機硅布、PE涂塑防雨布、牛津布、純棉帆布、亞麻帆布、丙綸紡粘無紡布、絳淪雨篷布、PVC防水軟質玻璃透明桌布、軟網(wǎng)紗布,最終篩選出絳淪雨篷布(見圖1),該布表面具有能讓包囊牢固附著的凹槽,防腐蝕,對魚無毒害作用。通過在感染刺激隱核蟲的養(yǎng)殖桶或養(yǎng)殖池底部鋪設墊布,每3天更換一次,共更換4次,驗證其防治刺激隱核蟲病的效果。
[0007]本發(fā)明收集粘附在墊布的包囊,在室溫條件下,對粘附在墊布的包囊進行自然干燥處理,通過處理不同的時間,測定干燥殺滅包囊時間。通過試驗證明,對包囊進行干燥處理60min,可以100%殺死包囊。
[0008]本發(fā)明收集24小時內脫落的包囊進行熱處理,測定其3min、Imin最高耐受溫度。通過試驗證明,包囊在43°C處理3min,48°C處理lmin,可以100%殺滅包囊。
[0009]具體技術方案包括如下步驟:1、養(yǎng)殖池和墊布的準備
[0010]養(yǎng)殖池為工廠化海水魚類養(yǎng)殖的室內水泥池,長寬高為8m X 4mX 2m,魚池池底平整;墊布選用450D X 450D 100 %滌綸絲機織而成的雨篷布,徑向斷裂強度大于1500N,瑋向大于1000N,厚度0.5mm;將墊布制成魚池池底大小形態(tài),長寬為8m X 4m,墊布兩端各固定一條直徑4cm、長4m的鋼管,并在兩端鋼管的兩邊連接兩根直徑0.4cm、長12m尼龍繩。
[0011]2、魚病鑒定和病魚入池
[0012]魚病鑒定:在刺激隱核蟲病易發(fā)季節(jié)5月至10月份,水溫大于24°C時,觀察魚類否具有以下癥狀:魚呈現(xiàn)不正常的游動,食欲減少,經(jīng)常與池底、池壁磨擦、碰擊,腹部及鰭有傷痕,呼吸困難,體表和鰓的黏液增多,在魚池中有“抬頭”有現(xiàn)象,魚體體表出現(xiàn)白點。發(fā)現(xiàn)以上癥狀后,選擇體表白點較明顯的病魚,利用丁香酚進行麻醉,濃度為40-60mg/L,麻醉程度使魚不活動為佳,采集病死魚的鰓、鰭或刮取體表粘液放在載玻片上,在顯微鏡下若能觀察到呈黑色圓形或橢圓形團塊并作旋轉運動的滋養(yǎng)體,即可確診。
[0013]病魚入池:把確診為刺激隱核蟲病的的魚池水位放低,利用丁香酚進行麻醉,濃度為20-40mg/L,麻醉程度使魚失去平衡為佳;麻醉后,迅速把病魚轉移到治療用的養(yǎng)殖池中。
[0014]3、移除包囊
[0015]病魚移入治療的養(yǎng)殖池后,在養(yǎng)殖池池底鋪設墊布,把墊布固定鋼管的一端放進養(yǎng)殖池中,利用繩子緩慢拖動鋼管,使墊布鋪滿池底,墊布四周用直徑4cm、長4m鋼管固定;每3天更換一次墊布,更換時緩慢拖動繩子把墊布移出養(yǎng)殖池中,換上新的墊布;直到魚體體表白點消失,游動、食欲正常,經(jīng)鏡檢觀察無蟲體,即可將魚移回原池養(yǎng)殖。
[0016]4、包囊滅活
[0017]更換后附著包囊的墊布進行干澡處理或水浴處理,干燥處理:把更換后的墊布鋪開,在干澡通風處自然涼干2小時以上;水浴處理:把墊布卷起,放進長大于4m的水槽中,水槽中的水要求全部淹過墊布,并利用加熱棒加熱,要求水溫高于43°C,時間大于3min;包囊滅活后的墊布清理干凈備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一:通過移除刺激隱核蟲包囊方法治療該病的效果
[0019]本實驗花尾胡椒鯛(27.79 ± 3.07g/尾)購于寧德市三都澳大灣。實驗前在圓形塑料桶(容積為I噸)中訓養(yǎng)兩周,微流水飼養(yǎng),投喂顆粒料,海水采用天然海水,鹽度29?32%,溶氧 >5.0mg/l,pH 7.9?8.3,亞硝酸鹽<0.1mg N/1。
[0020]花尾胡椒鯛隨機分成三組:對照組、感染組、墊布組,每組三個重復組,每重復組30尾魚。其中感染組、墊布組以3000幼蟲/魚感染30尾花尾胡椒鯛,海水用量為5L/魚,感染2h后開啟流水。對照組、感染組正常養(yǎng)殖,墊布組采用由滌淪機織制成的雨篷布進行實驗,首先把蓬布制成圓形塑料桶底形狀,在魚感染刺激隱核蟲第二天鋪設于桶底,每3天更換上新的蓬布,共4次,移除的蓬布進行自然干燥處理備用。統(tǒng)計兩周內各組的死亡率,結果表明,對照組、感染組、墊布組的死亡率分別為:0%、100%、2%,通過一種除去刺激隱核蟲包囊的方法能有效控制刺激隱核蟲病。
[0021]實施例二:
[0022]把墊布制成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