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金線蓮栽培工具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
目.0
【背景技術(shù)】
[0002]金線蓮為蘭科開唇植物花葉蘭屬多年生珍稀中草藥。民間使用范圍較廣,具有治療百病之功效,素有“藥王”、“金草”、“神藥”、“鳥人參”等美稱,被譽為南方的冬蟲夏草,乃稀有野生山珍極品,價值非凡。自大唐列為貢品入朝,為歷代皇宮專用御品。
[0003]《本草綱目》、《中華本草》、《本草拾遺》、《中藥大辭典》、《福建藥物志》、《中國經(jīng)濟植物志》、《浙南本草新編》等著名典籍均有金線蓮的記載。金線蓮富含多種黃銅、氨基酸、牛磺酸、甾醇、多糖、強心苷、微量元素等。
[0004]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保健意識不斷增強,隨著金線蓮的營養(yǎng)成分不斷被發(fā)現(xiàn),市場需求量正以相同的比例上升,金線蓮處于供不應(yīng)求狀態(tài)。且因市場金線蓮貨源短缺,國家大力提倡人工培育種植業(yè)和開發(fā)金線蓮。
[0005]人工栽培金線蓮主要分培養(yǎng)瓶培養(yǎng)幼苗和移栽兩個環(huán)節(jié),移栽時需要將幼苗從培養(yǎng)瓶中取出清洗并分栽到栽培基質(zhì)中。由于金線蓮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故而移栽時所模仿野生金線蓮生長環(huán)境而用基質(zhì)質(zhì)地疏松,黏著度不高,不易形成栽入金線蓮根部的栽培坑,影響了移栽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移栽效率高的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
[0007]一種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包括呈片狀的握持部,及形成于握持部前端的插入部,所述握持部厚度為0.3-0.5cm,寬度為3~4cm,所述插入部整體呈三角形狀,長度為4?6cmο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握持部長度為15~20cm。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插入部前端設(shè)置有圓弧過渡。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插入部的厚度自靠近握持部的一端至前端逐漸減小,插入部前端厚度為0.1-0.2cm,尾端厚度與握持部平齊。
[0011 ]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握持部與插入部為木片一體成型。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握持部與插入部為竹片一體成型。
[0013]上述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進行金線蓮移栽時,握持握持部,將插入部插入栽培基質(zhì)中,插入合適深度后沿厚度方向傾斜握持部,則抵壓基質(zhì)而形成栽培坑,將金線蓮根部放入栽培坑內(nèi),抽出插入部,基質(zhì)顆粒失去抵壓后自行回填至栽培坑內(nèi),再以握持部刮平金線蓮周緣的基質(zhì),即完成移栽,使用方便,移栽效率高,且不易損傷金線蓮根莖,提高了移栽存活率。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一實施方式中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5]圖2為一實施方式中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另一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guān)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包括呈片狀的握持部110,及形成于握持部I1前端的插入部120,所述握持部110厚度為0.3-0.5cm,寬度為3~4cm,所述插入部120整體呈三角形狀,長度為4~6cm。
[0018]上述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進行金線蓮移栽時,握持握持部110,將插入部120插入栽培基質(zhì)中,插入合適深度后沿厚度方向傾斜握持部110,則抵壓基質(zhì)而形成栽培坑,將金線蓮根部放入栽培坑內(nèi)。抽出插入部120,基質(zhì)顆粒失去抵壓后自行回填至栽培坑內(nèi),再以握持部110刮平金線蓮周緣的基質(zhì),即完成移栽,使用方便,移栽效率高,且不易損傷金線蓮根莖,提高了移栽存活率。且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成本低。
[0019]握持部110厚度過小,則本身結(jié)構(gòu)強度低,傾斜抵壓基質(zhì)時易彎曲甚至折斷,厚度過大則插入阻力增大,故而合理選擇厚度為0.3-0.5cm,插入部120的形成于握持部110前端,故而插入部120厚度應(yīng)與握持部110相匹配。
[0020]握持部110的寬度3~4cm是為了插入部120插入后抵壓基質(zhì)時,能形成適合金線蓮幼苗根部放入的栽培坑,即是說,所形成的栽培坑坑口維度亦為3~4cm。
[002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握持部110長度為15~20cm。以便于握持操作。
[002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插入部前端121設(shè)置有圓弧過渡。如此插入部前端121較為順滑,在成坑放入金線蓮幼苗后抽離時,插入部前端121不致于刺傷或刮傷金線蓮根莖,進一步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002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插入部120的厚度自靠近握持部110的一端至前端逐漸減小,插入部前端121厚度為0.1-0.2cm,尾端厚度與握持部110平齊。插入部120厚度逐漸減小,有利于順利插入基質(zhì)中。
[002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握持部110與插入部120為木片一體成型。
[0025]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握持部110與插入部120也可以為竹片一體成型。
[0026]采用木或竹制備本成坑裝置,成本低,且與金線蓮物料特性相近,有利于提高移栽存活率,更進一步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0027]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yīng)當(dāng)指出的是,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gòu)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yīng)以所附權(quán)利要求為準(zhǔn)。
【主權(quán)項】
1.一種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片狀的握持部,及形成于握持部前端的插入部,所述握持部厚度為0.3-0.5cm,寬度為3~4cm,所述插入部整體呈三角形狀,長度為4~6cm。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長度為15~20cmo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其特征在于,插入部前端設(shè)置有圓弧過渡。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的厚度自靠近握持部的一端至前端逐漸減小,插入部前端厚度為0.1-0.2cm,尾端厚度與握持部平齊。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與插入部為木片一體成型。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與插入部為竹片一體成型。
【專利摘要】一種金線蓮幼苗移栽成坑裝置,包括呈片狀的握持部,及形成于握持部前端的插入部,所述握持部厚度為0.3~0.5cm,寬度為3~4cm,所述插入部整體呈三角形狀,長度為4~6cm;進行金線蓮移栽時,握持握持部,將插入部插入栽培基質(zhì)中,插入合適深度后沿厚度方向傾斜握持部,則插入部抵壓基質(zhì)而形成栽培坑,將金線蓮根部放入栽培坑內(nèi),抽出插入部,基質(zhì)顆粒失去抵壓后自行回填至栽培坑內(nèi),再以握持部刮平金線蓮周緣的基質(zhì),即完成移栽,使用方便,移栽效率高,且不易損傷金線蓮根莖,提高了移栽存活率。
【IPC分類】A01C5/02
【公開號】CN204616315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19070
【發(fā)明人】鄒林江
【申請人】廣東虎形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