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實蠅蟲果悶殺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蠅蟲果悶殺袋,屬于害蟲防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實蠅類害蟲分布廣泛、寄主種類繁多、繁殖力強是一類防治難度大的園林蔬菜害蟲。此類害蟲主要為害瓜果,以雌成蟲將卵產(chǎn)于瓜果內(nèi),卵孵化為幼蟲在其內(nèi)取食造成爛果、洛果,嚴重影響瓜果的品質和廣M。
[0003]有效的處理蟲害果實,是防控實蠅蟲害最關鍵的手段。蟲果內(nèi)藏有大量幼蟲,因無食用價值易被人隨意丟棄,老熟幼蟲遇土即鉆入化蛹,是來年為害的蟲源和轉播、擴散的載體。傳統(tǒng)處理蟲果的方法有挖坑灑石灰掩埋、火燒水煮、丟入沼氣池等。但這些方法費工費時、處理成本高,農(nóng)民應用意愿不高。最新研究應用藥物熏蒸和裝袋日曬的方法處理蟲果,減少了用工,但熏蒸藥物毒性大,污染環(huán)境;申請?zhí)枮镃N201210207371.8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柑橘大實蠅蟲果的處理方法,此方法使用裝袋日曬法,需要日曬場地,處理時間較長(15-30 天)。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xiàn)有的蟲害果實處理成本較高,處理不方便,實蠅蟲防控的效果不佳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實蠅蟲果悶殺袋,包括不透明的袋體,在袋體的袋口處設袋口密封條,在靠近袋口一側的袋體內(nèi)還設有袋體密封條,袋體被袋體密封條分為靠近袋口的樣品區(qū)和遠離袋口的工作區(qū),在工作區(qū)的袋體上設帶密封蓋的充氣孔。
[0006]進一步地,在袋體的袋口處設手提口。
[0007]進一步地,在袋體外套外層保護袋,在外層保護袋上設手提口。
[0008]進一步地,所述袋體密封條為兩排平行的密封條。
[0009]進一步地,所述袋體為長方形,長40?150cm,寬30?70cm。
[0010]進一步地,所述袋體由厚度0.06mm以上的塑料膜制成。
[0011]進一步地,所述樣品區(qū)與工作區(qū)的體積比為1: 4?1: 10。
[0012]本實用新型的悶殺袋是跟據(jù)蟲果內(nèi)實蠅老熟幼蟲在缺氧和高溫高濕自然發(fā)酵環(huán)境中極易死亡的特點設計而成。密封條和加厚型袋體保證了袋內(nèi)密封性,不透明深色塑料膜促進了熱量的吸收和保持,袋內(nèi)柑橘、幼蟲和環(huán)境微生物的呼吸和發(fā)酵作用,共同造成袋中缺氧嚴重和高溫高濕的發(fā)酵環(huán)境,使幼蟲加速死亡。所以袋內(nèi)密封環(huán)境極其重要,袋體或密封條要仔細保護,一經(jīng)破損或松開,氧氣能進入,殺蟲效果馬上顯著降低。操作時,注意裝袋不能太滿,密封條要緊密壓實防裂開,發(fā)酵產(chǎn)氣后袋體會自然膨大,這是密封完好的標志,悶殺過程中要常檢查。
[0013]悶殺初期,由于袋內(nèi)發(fā)酵緩慢,可以通過充氣孔通如濕度較大的氣體。或直接通入二氧化碳等氣體,使幼蟲更易死亡。在發(fā)酵產(chǎn)生的氣體是袋體過度膨大時,也可以通過氣孔進行適當?shù)呐艢狻nA計悶殺完成時,可以把蟲果從工作區(qū)轉移到樣品區(qū),再從樣品區(qū)取出,查看幼蟲是否死亡,防止空氣進入工作區(qū)。
[0014]悶殺袋內(nèi)幼蟲完全死亡的時間一般3-7天。悶殺環(huán)境的氣溫差異導致發(fā)酵速度的不同,是影響蟲果悶殺時間的主要因素。本實用新型的悶殺時間相比日曬袋裝的處理時間15-30天顯著降低。而且袋內(nèi)幼蟲能完全死亡,殺蟲效果顯著。
[0015]當發(fā)現(xiàn)實蠅蟲害造成落果時,可以直接撿果裝袋、就地殺蟲。節(jié)省了傳統(tǒng)蟲果處理需要挖坑、運輸?shù)荣M工環(huán)節(jié)。一般悶殺7天后,開袋隨機拿出5-10個蟲果,檢查幼蟲的死亡率。如果完全死亡,可直接將蟲果倒出,作為回田有機肥。悶殺袋可繼續(xù)撿果悶殺。如果死亡率低,則需檢查悶殺袋是否漏氣,重新悶殺一次。
[0016]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為:殺蟲迅速高效、操作簡便、造價低廉、可多次重復使用,顯著節(jié)省用工和防治成本。本實用新型通過物理方法殺蟲,不使用殺蟲劑,蟲果處理后直接回田是不花錢的有機肥,綠色環(huán)保。通過室內(nèi)和田間試驗證實,殺蟲效果快且好。
【附圖說明】
[0017]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的悶殺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9]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特點及功效,茲舉以下實施例1,并配合附圖1詳細說明如下:該速效環(huán)保型實蠅蟲果悶殺袋為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塑料薄膜袋,不透明黑色,塑料膜層厚度0.08mm,由手提口 5、袋體I和袋口密封條2組成,袋體I被袋體密封條3分為2個區(qū)域,一個是樣品區(qū)11,一個是工作區(qū)12。工作區(qū)12就是主要完成悶殺幼蟲的區(qū)域,樣品區(qū)11是待悶殺幼蟲一定時間后,從工作區(qū)12取樣品的區(qū)域,樣品區(qū)11的體積約為工作區(qū)12體積的1/8。手提口如圖1為半圓弧型,袋體長方形,尺寸為70X50cm,袋口密封條2位于袋體上部,離袋口 30毫米,為單條密封條。袋體密封條3設在袋口密封條2下方,為兩條平行的密封條組成,可以保證工作區(qū)12的密封性。工作區(qū)12還設有帶密封蓋的充氣孔4,可以沖入無氧的氣體,加速幼蟲的死亡。充氣孔4也可排出袋體I內(nèi)的氣體,防止脹袋。
[0020]悶殺袋處理時間一般為7天。第7天,開袋隨機拿出5-10個蟲果,檢查幼蟲的死亡率。如果完全死亡,可直接將蟲果倒出,作為回田有機肥。悶殺袋可繼續(xù)撿果悶殺。如果死亡率低,則需檢查悶殺袋是否漏氣,重新悶殺一次。
[0021]試驗結果:在室內(nèi),觀察對比了四種小型(20X14cm)悶殺袋對實蠅蟲果內(nèi)的幼蟲的7天的悶殺情況。悶殺袋分別是:普通(單層0.025mm厚度)線繩扎口悶殺袋、普通(單層0.025mm厚度)密封口悶殺袋、加厚(0.06mm)線繩扎口悶殺袋、加厚(0.06mm)線繩密封口悶殺袋。結果發(fā)現(xiàn)加厚型密封口悶殺袋的殺蟲效果最好,平均3天就能使幼蟲100%死亡。其次是加厚線繩扎口悶殺袋內(nèi)7天后的幼蟲死亡率為91.6% ;普通密封口悶殺袋7天后的幼蟲死亡率82.4%。普通線繩扎口悶殺袋的殺蟲效果最差,7天后的幼蟲死亡率僅為40.8%。
[0022]將本悶殺袋試驗用于常德澧縣蜜桔園和常德桃源臍橙園中處理柑橘大實蠅蟲果,共處理蟲果200袋。處理7天后,檢查膨大的密封完好的悶殺袋,袋內(nèi)幼蟲死亡率都為100%。幼蟲大多在橘內(nèi)死亡,少數(shù)爬出橘外,在袋內(nèi)死亡。
[0023]本實用新型的悶殺至幼蟲完全死亡時間只需7天,相比日曬袋裝的處理時間15-30天顯著降低。處理時,本蟲果悶殺袋直接撿果裝袋、就地殺蟲,節(jié)省了傳統(tǒng)蟲果處理需要挖坑、運輸?shù)荣M工環(huán)節(jié)。所以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為:殺蟲迅速高效、操作簡便、造價低廉、可多次重復使用,顯著節(jié)省用工和防治成本。本實用新型通過物理方法殺蟲,不使用殺蟲劑,蟲果處理后直接回田是不花錢的有機肥,綠色環(huán)保。通過室內(nèi)和田間試驗證實,殺蟲效果快且好。
[0024]以上所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實蠅蟲果悶殺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透明的袋體(1),在袋體(I)的袋口處設袋口密封條(2 ),在靠近袋口一側的袋體(I)內(nèi)還設有袋體密封條(3 ),袋體(I)被袋體密封條(3)分為靠近袋口的樣品區(qū)(11)和遠離袋口的工作區(qū)(12),在工作區(qū)(12)的袋體(I)上設帶密封蓋的充氣孔(4)。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蠅蟲果悶殺袋,其特征在于,在袋體(I)的袋口處設手提口(5)0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蠅蟲果悶殺袋,其特征在于,在袋體(I)外套外層保護袋,在外層保護袋上設手提口(5)。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蠅蟲果悶殺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體密封條(3)為兩排平行的密封條。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蠅蟲果悶殺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體(I)為長方形,長40?150cm,寬 30 ?70cm。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蠅蟲果悶殺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體(I)由厚度0.06mm以上的塑料膜制成。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蠅蟲果悶殺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樣品區(qū)(11)與工作區(qū)(12)的體積比為1: 4?1: 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實蠅蟲果悶殺袋,包括不透明的袋體,在袋體的袋口處設袋口密封條,在靠近袋口一側的袋體內(nèi)還設有袋體密封條,袋體被袋體密封條分為靠近袋口的樣品區(qū)和遠離袋口的工作區(qū),在工作區(qū)的袋體上設帶密封蓋的充氣孔。該悶殺袋通過物理方法殺蟲,不使用殺蟲劑,蟲果處理后直接回田是不花錢的有機肥,綠色環(huán)保。通過室內(nèi)和田間試驗證實,殺蟲效果快且好。
【IPC分類】A01M3/00
【公開號】CN204837666
【申請?zhí)枴緾N201520538230
【發(fā)明人】肖伏蓮, 諸鳳丹, 楊水芝, 龔碧涯, 楊鴻 , 李先信
【申請人】湖南省園藝研究所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