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yè)機械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當前我國總體上化肥利用率普遍偏低,氮肥的當季利用率只有30% -40%,磷肥的當季利用率為10% -25%,鉀肥的利用率為35%-50%,與農業(yè)發(fā)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傳統(tǒng)的施肥方法主要是直接向土壤施固體化肥后蓋土,或在雨天將肥料灑到地表,待肥料與雨水溶解并下滲后供作物根系吸收。由于很多固體肥料不易溶解,長時間存留在土壤,被土壤固定或揮發(fā)或被雨水沖走,造成養(yǎng)分流失,是肥料利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向根區(qū)供應已溶解的肥料可快速被作物吸收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但在溶解配備的不同種類肥料時比較麻煩,費時費力。根據現有的溶解工具,要么在水桶中人工攪拌溶解,要么在施肥桶中浸泡溶解,在實際操作中效率低下且非常費力,給施肥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工作難度。
[0003]現有技術中,一般來說一個施肥機只有一個肥料盛裝斗,這個盛裝斗安裝一組施肥管,如果需要施多種肥料,這些化肥同時添加在施肥機的肥料斗中,由于這些肥料的比重不同,經過施肥過程中的晃動,比重較大的肥料就會聚集在盛裝斗的下面,先施在田地里面,而比重較小的肥料還留在肥料斗上面,也不會施肥均勻?,F有技術中,還出現了一種多種化肥施肥機,它具有多個肥料斗,每個肥料斗各具有施肥管,這樣的施肥機具有施肥阻力大、結構復雜的缺點。而且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施肥機的攪拌機鉤多是單純的上下攪拌,而無法實現對廢料的充分攪拌,使得在施肥時還易出現體積較大的廢料結塊,從而出現很多固體肥料不易溶解,長時間存留在土壤,被土壤固定或揮發(fā)或被雨水沖走,造成養(yǎng)分流失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4]1、要解決的問題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可實現不同種類肥料包括粉狀、顆粒狀等肥料自動混合,還可實現肥料在盛裝斗內的上下、左右的攪拌,從而使得肥料的攪拌更加充分,避免出現在施肥時易出現體積較大的廢料結塊,從而保證固體肥料的充分溶解,防止出現因肥料長時間存留在土壤,被土壤固定或揮發(fā)或被雨水沖走,造成養(yǎng)分流失的現象發(fā)生。
[0006]2、技術方案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肥料的盛裝斗、漏斗形的進肥料斗、電機和設于所述機架下方的行走輪,所述盛裝斗的上下開有肥料的進出口,所述進肥料斗連通所述盛裝斗上的肥料進口,所述肥料出口下面連通下肥料管;還包括第一攪拌裝置和第二攪拌裝置,所述第一攪拌裝置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相同,且均包括轉軸和攪拌葉,所述攪拌葉有N組,所述每組攪拌葉有4-6個,并均沿所述轉軸的圓周固定在所述轉軸上,所述第一攪拌裝置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上的轉軸相互平行,且均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N為整數。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攪拌裝置上設有的攪拌葉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上設有的攪拌葉交叉排布。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攪拌裝置上設有的攪拌葉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上設有的攪拌葉交叉深度為所述攪拌葉長度的一半,且兩者之間水平距離為2-5mm。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攪拌裝置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上設有的轉軸的轉動方向相同。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攪拌裝置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上的轉軸還可以通過鏈條與所述行走輪連接。
[0013]更進一步地,所述攪拌葉所在平面與所述轉軸的垂直面所在平面夾角為15?45。。
[0014]3、有益效果
[0015]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6](1)本實用新型通過攪拌裝置在盛裝斗的攪拌,使得該裝置無需手工攪拌肥料,只需將尿素、磷肥、鉀肥等不同種類肥料倒入盛裝斗中,便可實現不同種類肥料包括粉狀、顆粒狀等肥料自動混合,通過第一攪拌裝置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上設有的轉軸的轉動方向相同和所述攪拌葉所在平面與所述轉軸的垂直面所在平面的夾角還可實現肥料在盛裝斗內的上下、左右的攪拌,從而使得肥料的攪拌更加充分,并能實現肥料在盛裝斗內的磨碎粒度更加細膩,避免出現在施肥時易出現體積較大的廢料結塊,從而保證固體肥料的充分溶解,防止出現因肥料長時間存留在土壤,被土壤固定或揮發(fā)或被雨水沖走,造成養(yǎng)分流失的現象發(fā)生。
[0017](2)本實用新型能有效解決施肥機混合肥料輔助用工多、工效低、機具作業(yè)時間短等問題,提高了施肥的效率,并且機具純作業(yè)時間延長,不僅提高工效作效率,還可減少生產成本。
[0018](3)本實用新型還具有操作簡單,設計合理、易于制造、成本低,且使用起來十分方便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葉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進行描述。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2]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標號對應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術語“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的用語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
[0023]實施例1
[0024]如圖1-2所示,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上設有肥料的盛裝斗6、漏斗形的進肥料斗7、電機8和設于所述機架1下方的行走輪10,所述盛裝斗6的上下開有肥料的進出口,所述進肥料斗7連通所述盛裝斗6上的肥料進口,所述肥料出口下面連通下肥料管2 ;還包括第一攪拌裝置3和第二攪拌裝置5,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相同,且均包括轉軸9和攪拌葉4,所述攪拌葉4有N組,所述每組攪拌葉4有6個,并均沿所述轉軸9的圓周固定在所述轉軸9上,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的轉軸相互平行,且均與所述電機8連接,所述N為整數。
[0025]具體地,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上設有的攪拌葉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設有的攪拌葉交叉排布。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上設有的攪拌葉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設有的攪拌葉交叉深度為所述攪拌葉4長度的一半,且兩者之間水平距離為2-5mm。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設有的轉軸的轉動方向相同,實現對肥料的錯開攪拌,更加有利于的肥料的磨碎。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的轉軸還可以通過鏈條與所述行走輪10連接。所述攪拌葉4所在平面與所述轉軸9的垂直面所在平面夾角為15?45°,從而可實現肥料在盛裝斗內的上下、左右的攪拌,從而使得肥料的攪拌更加充分,并能實現肥料在盛裝斗內的磨碎粒度更加細膩,避免出現在施肥時易出現體積較大的廢料結塊,從而保證固體肥料的充分溶解,防止出現因肥料長時間存留在土壤,被土壤固定或揮發(fā)或被雨水沖走,造成養(yǎng)分流失的現象發(fā)生。
[0026]實施例2
[0027]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每組攪拌葉4有4個,在不影響攪拌效果的前提下,減少原材料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
[0028]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上設有肥料的盛裝斗(6)、漏斗形的進肥料斗(7)、電機(8)和設于所述機架(1)下方的行走輪(10),所述盛裝斗(6)的上下開有肥料的進出口,所述進肥料斗(7)連通所述盛裝斗(6)上的肥料進口,所述肥料出口下面連通下肥料管(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攪拌裝置(3)和第二攪拌裝置(5),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相同,且均包括轉軸(9)和攪拌葉(4),所述攪拌葉(4)有N組,所述每組攪拌葉(4)有4-6個,并均沿所述轉軸(9)的圓周固定在所述轉軸(9)上,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的轉軸相互平行,且均與所述電機8連接,所述N為整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上設有的攪拌葉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設有的攪拌葉交叉排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上設有的攪拌葉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設有的攪拌葉交叉深度為所述攪拌葉(4)長度的一半,且兩者之間水平距離為2-5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設有的轉軸的轉動方向相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攪拌裝置(3)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5)上的轉軸還可以通過鏈條與所述行走輪(10)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4)所在平面與所述轉軸(9)的垂直面所在平面夾角為15?4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施肥機的攪拌機構,屬于農業(yè)機械領域。它包括機架、盛裝斗、進肥料斗和電機,盛裝斗的上下開有肥料的進出口,進肥料斗連通所述盛裝斗上的肥料進口,所述肥料出口下面連通下肥料管;還包括相同的第一攪拌裝置和第二攪拌裝置,且其均包括轉軸和攪拌葉,所述攪拌葉有N組,所述每組攪拌葉有4-6個,并均沿所述轉軸的圓周固定在所述轉軸上,所述第一攪拌裝置與所述第二攪拌裝置上的轉軸相互平行,且均與所述電機連接。本實用新型可實現不同種類肥料的自動混合,還可實現肥料在盛裝斗內的上下、左右的攪拌,避免出現在施肥時易出現體積較大的廢料結塊,從而保證固體肥料的充分溶解和攪拌充分,防止出現養(yǎng)分流失的現象。
【IPC分類】A01C15/12
【公開號】CN205071663
【申請?zhí)枴緾N201520696089
【發(fā)明人】王尚中, 關明和, 周生賀, 詹玲玲, 胡斌, 林緒友, 范宏毅
【申請人】安徽同大現代農業(yè)科技園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