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包括上端容器、導流管和底部罩網(wǎng),其中上端容器設置在底部罩網(wǎng)的上方,上端容器通過導流管與底部罩網(wǎng)連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可防止底播過程中珊瑚幼蟲的逃逸,有效地提高珊瑚幼蟲的附著率,加快珊瑚礁退化自然海域的修復。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采用有性繁殖手段,而非人工珊瑚枝塊移植,可減少對自然海區(qū)珊瑚母株的依賴,避免對自然海區(qū)珊瑚母株造成傷害。
【專利說明】
一種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珊瑚育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珊瑚蟲屬于一種海生腔腸動物,呈圓柱狀,具觸手,生活在均溫20°C以上的赤道及熱帶或亞熱帶淺海區(qū)域,能在前代珊瑚蟲石灰質殘骸上不斷從四周分泌碳酸鈣骨質,依次堆疊最終形成色彩艷麗的珊瑚礁。目前發(fā)現(xiàn)6100多種的珊瑚蟲中,約有500多種為造礁珊瑚。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被稱作水下熱帶雨林,既能增加海域的生物多樣性,間接提高漁業(yè)產(chǎn)量,也能加速海岸線的擴展延伸和保護沿岸免受海水侵蝕,其在海洋環(huán)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
[0003]但近十年以來,由于人類在近海的頻繁活動,以及工、農業(yè)所產(chǎn)生的陸源污染物匯集于沿海地帶,嚴重地破壞了海洋尤其是近海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近海海域中的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最終導致海岸生態(tài)的退化,其中以珊瑚礁的退化最為嚴重。盡管珊瑚礁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但是外在干擾過于頻繁及超過其自我修復能力時,珊瑚礁就會發(fā)生不可逆轉的退化。目前,我國某些近海的珊瑚礁出現(xiàn)了面積達90%的退化,且退化趨勢有加劇跡象。這既使眾多的海洋生物失去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也使海岸線失去保護屏障。因此,對退化的珊瑚礁進行人工修復的工作刻不容緩。為了減緩珊瑚礁的退化,增加珊瑚數(shù)量,維持現(xiàn)有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投放人工生態(tài)珊瑚礁和有性增殖是目前采取一種積極的人工修復手段。但由于自然海域條件復雜,有性繁殖出的浮浪幼蟲的附著效果往往不佳,附著率非常低,無法保證珊瑚蟲能在礁石等基質上附著。目前國內主要采用在海中投置珊瑚幼體附著裝置的方法,珊瑚幼蟲隨自然海流浮游一定時間后在附著裝置上附著,但這種方法往往非定向的,客觀干擾因素很多,某些珊瑚幼蟲附著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使用該裝置能夠克服目前珊瑚人工修復過程中珊瑚幼蟲附著率低的問題,加快退化珊瑚礁的修復進度。
[0005]為實現(xiàn)以上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包括上端容器、導流管和底部罩網(wǎng),其中上端容器設置在底部罩網(wǎng)的上方,上端容器通過導流管與底部罩網(wǎng)連接。
[0007]其具體的使用原理如下:
[0008]在底播珊瑚幼蟲之前,首先使底部罩網(wǎng)嚴實地罩著附著礁,隔絕外界生物的干擾,而上端容器高于海面,然后使用瓢將珊瑚幼蟲小心S近上端容器,并將珊瑚幼蟲緩緩地放入上端容器,此時珊瑚幼蟲依靠水壓或自重經(jīng)過上端容器、導流管流入底部罩網(wǎng),并在底部罩網(wǎng)的獨立空間內分散開來,然后在附著礁上進行附著。
[0009]上述方案中,底部罩網(wǎng)能夠隔絕外界生物,避免對珊瑚幼蟲附著效果造成影響,且底部罩網(wǎng)能夠防止珊瑚幼蟲逃逸,這使得大部分的珊瑚幼蟲都能夠成功地附著在附著礁上,因此使用該裝置能夠克服目前珊瑚人工修復過程中珊瑚幼蟲附著率低的問題。
[0010]優(yōu)選地,所述上端容器包括圓底桶、沖水管和管夾,圓底桶設置與底部罩網(wǎng)的上方;圓底桶的底部設置有至少三個支腳,管夾設置在圓底桶頂端端口的邊緣位置上,管夾對沖水管的一端進行固定,圓底桶的底端開設有螺紋連接口,圓底桶通過螺紋連接口與導流管的一端進行連接與連通。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沖水管的另一端連接抽水栗,用于將海區(qū)干凈海水抽到圓底桶內,所以在向圓底桶放入珊瑚幼蟲時,沖水管可以持續(xù)地出水使圓底桶內壁的珊瑚幼蟲翻滾均勻,不易黏在桶壁上,并且不斷形成水壓帶動珊瑚幼蟲由底部出口隨導流管沉降到底部罩網(wǎng)內。
[0011]優(yōu)選地,所述底部罩網(wǎng)包括連接器、支架和篩絹網(wǎng),支架與篩絹網(wǎng)連接,篩絹網(wǎng)對支架的底面、側面和頂面進行包覆從而在支架內形成一個獨立空間,連接器設置在支架的頂部,導流管的一端通過連接器與支架、篩絹網(wǎng)連接且與形成的獨立空間進行連通。
[0012]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器包括有螺紋連接口,導流管通過螺紋連接口與支架、篩絹網(wǎng)連接且與形成的獨立空間進行連通。
[0013]優(yōu)選地,為了防止篩絹網(wǎng)漂浮,并適應不同地形,所述位于支架底面的篩絹網(wǎng)上,設置有鉛粒。
[0014]優(yōu)選地,所述設置的鉛粒的數(shù)量為多粒。
[0015]優(yōu)選地,為了能夠保持底部罩網(wǎng)內水流循環(huán),并保證珊瑚幼蟲的均勻附著,所述形成的獨立空間的側面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造流器,造流器與支架的中部連接。
[0016]優(yōu)選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呈彎曲狀,第一支架條的中部與第二支架條的中部固定連接,且連接固定后的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之間的夾角為60°?90°。
[0017]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選用玻璃鋼纖維材質制成。
[0018]優(yōu)選地,所述底部罩網(wǎng)高1-1.5m,網(wǎng)罩底邊長3_5m,寬1.5_3m。
[001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可防止底播過程中珊瑚幼蟲的逃逸,有效地提高珊瑚幼蟲的附著率,加快珊瑚礁退化自然海域的修復。
[0021]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采用有性繁殖手段,而非人工珊瑚枝塊移植,可減少對自然海區(qū)珊瑚母株的依賴,避免對自然海區(qū)珊瑚母株造成傷害。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0024]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闡述。
[0025]實施例1
[0026]如圖1所示,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包括上端容器1、導流管2和底部罩網(wǎng)3,其中上端容器I設置在底部罩網(wǎng)3的上方,上端容器I通過導流管2與底部罩網(wǎng)3連接。
[0027]其具體的使用原理如下:
[0028]在底播珊瑚幼蟲之前,首先使底部罩網(wǎng)3嚴實地罩著附著礁,隔絕外界生物的干擾,然后使用瓢將珊瑚幼蟲小心S近上端容器I,并將珊瑚幼蟲緩緩地放入上端容器I,此時珊瑚幼蟲依靠水壓或自重經(jīng)過上端容器1、導流管2流入底部罩網(wǎng)3,并在底部罩網(wǎng)3的獨立空間內分散開來,然后在附著礁上進行附著。
[0029]上述方案中,底部罩網(wǎng)3能夠隔絕外界生物,避免對珊瑚幼蟲附著效果造成影響,且底部罩網(wǎng)3能夠防止珊瑚幼蟲逃逸,這使得大部分的珊瑚幼蟲都能夠成功地附著在附著礁上,因此使用該裝置能夠克服目前珊瑚人工修復過程中珊瑚幼蟲附著率低的問題。
[0030]本實施例中,上端容器I包括圓底桶11、沖水管12和管夾13,圓底桶11設置與底部罩網(wǎng)3的上方;圓底桶11的底部設置有三個支腳111,管夾13設置在圓底桶11頂端端口的邊緣位置上,管夾13對沖水管12的一端進行固定,圓底桶11的底端開設有螺紋連接口 101,圓底桶11通過螺紋連接口 101與導流管2的一端進行連接與連通。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沖水管12的另一端連接抽水栗,用于將海區(qū)干凈海水抽到圓底桶11內,所以在向圓底桶11放入珊瑚幼蟲時,沖水管12可以持續(xù)地出水使圓底桶11內壁的珊瑚幼蟲翻滾均勻,不易黏在桶壁上,并且不斷形成水壓帶動珊瑚幼蟲由底部出口隨導流管2沉降到底部罩網(wǎng)3內。
[0031]上述方案中,圓底桶11為玻璃鋼材質,直徑為30-50cm,高度為50-70cm,內壁光滑,可減少幼蟲的粘結,玻璃鋼材質抗腐蝕,且結實耐用。沖水管12直徑約l_2cm。
[0032]本實施例中,底部罩網(wǎng)3包括連接器31、支架32和篩絹網(wǎng)33,篩絹網(wǎng)33規(guī)格為40目,支架32與篩絹網(wǎng)33連接,篩絹網(wǎng)33對支架32的底面、側面和頂面進行包覆從而在支架32內形成一個獨立空間,連接器31設置在支架32的頂部,導流管2的一端通過連接器31與支架32、篩絹網(wǎng)33連接且與形成的獨立空間進行連通。其中連接器31包括有螺紋連接口 101,導流管2通過螺紋連接口 101與支架32、篩絹網(wǎng)33連接且與形成的獨立空間進行連通。
[0033]上述方案中,底部罩網(wǎng)3高1-1.5m,網(wǎng)罩底邊長3-5m,寬1.5-3m。其中位于支架32底面的篩絹網(wǎng)33上,設置有多粒鉛粒5。同時形成的獨立空間的側面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造流器4,造流器4與支架32的中部連接。造流器4由漂浮在海面上的電池102供電。支架32包括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呈彎曲狀,第一支架條的中部與第二支架條的中部固定連接,且連接固定后的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之間的夾角為60° ~90°。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選用玻璃鋼纖維材質制成。
[0034]底部罩網(wǎng)3可防止珊瑚幼蟲逃逸并促進珊瑚幼蟲附著,而且保護珊瑚幼蟲免受天敵的吞食。
[0035]實施例2
[0036]本實施例采用實施例1所述的裝置,進行了一次珊瑚幼蟲定向底播,其具體過程如下:
[0037]一、珊瑚幼蟲的來源
[0038]珊瑚受精卵在室內孵化,經(jīng)培育后形成浮浪幼蟲,在浮游期時迅速將幼蟲運至底播選址進行底播。
[0039]二、底播時間選擇
[0040]珊瑚幼蟲定向底播的適宜時間為4月至6月,因為珊瑚大多在此時間段產(chǎn)卵,并且水溫適合,提高幼蟲的成活率。[0041 ] 三、底播選址
[0042]選擇地勢平緩、懸浮物含量少、海水透明度大、光照充裕、周邊無工業(yè)排放污染和餌料豐富的海域進行底播,底播選址以位于同類珊瑚礁群附近尤佳,并且選址所在海流的上方或下方有珊瑚礁群,因為在繁殖季節(jié),幼蟲可以隨著海流浮游至附著礁,進一步提高幼蟲的附著率。
[0043]四、附著礁投放
[0044]在自然海區(qū)選取死亡時間不超過半年、骨骼完整和經(jīng)過清洗的石珊瑚骨骼或者選取混凝土材質的帳篷型、飛碟型和梯型等不同形狀的人工生態(tài)附著礁或選擇珊瑚礁海域自然巖石作為主要附著礁。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將附著礁用運載船運載到投放點,一邊通過水下錄像機觀測,一邊用吊繩將附著礁降到海底直至平穩(wěn)固定,進行底播前應提前15天投放附著礁,以讓附著礁生長一定數(shù)量的珊瑚藻,而珊瑚藻對珊瑚幼蟲的附著有促進作用。
[0045]五、底播前幼蟲的運輸
[0046]對于較遠的路程(3h車程以上),選擇將已成長為浮游期的浮浪幼蟲通過蝦苗袋運送到底播地址,每個雙層蝦苗袋(40cm*70cm)運輸不超過5000個幼蟲,每個袋裝水四分之一,幼蟲裝進蝦苗袋后沖入氧氣并扎牢袋口,迅速運載至底播地質。對于較近的地址(l-2h車程),選擇用塑料桶(25L)進行運輸,每個桶運輸不超過3000個幼蟲,全程打氧運輸。運輸過程選擇在凌晨進行,避免白天的太陽直射和高溫。
[0047]六、定向底播過程
[0048]將幼蟲用船運至底播地點之后,幼蟲十分脆弱,應小心加入自然海區(qū)新鮮海水,讓幼蟲慢慢適應新的海水及溫度,往底播裝置的圓底桶加入三分之二的自然海水,并將沖水管連接小型抽水栗,抽取自然海水不斷沖入圓底桶內,并形成翻滾的狀態(tài)。圓底桶底部連接導流管,導流管另一端與底播網(wǎng)罩相連,潛水員在水底固定底播網(wǎng)罩,并檢查網(wǎng)罩是否嚴實密封,防止幼蟲逃逸,并且打開支架上的造流器,在網(wǎng)罩內形成一定的循環(huán)水流。在以上初試檢查整個裝置無測漏現(xiàn)象,方可將幼蟲用瓢S近圓底桶上方,輕輕讓幼蟲浮游起來,隨著水流流向底部附著礁。完成底播。
[0049]七、定期檢測
[0050]由于早期定植的珊瑚幼蟲十分脆弱,對新環(huán)境有一定的適應過程,因此需要定期采樣觀測其進食和生長情況。在自然海域餌料稀少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底播人工餌料加快珊瑚幼蟲的生長。
[0051 ]技術人員按上述方法于2015年5月初在廣東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qū)實施底播,在5月底進行海底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大量珊瑚幼蟲已附著并長成珊瑚蟲個體,其成活率大大提高,證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置的優(yōu)越性。
[0052]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容器、導流管和底部罩網(wǎng),其中上端容器設置在底部罩網(wǎng)的上方,上端容器通過導流管與底部罩網(wǎng)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容器包括圓底桶、沖水管和管夾,圓底桶設置與底部罩網(wǎng)的上方;圓底桶的底部設置有至少三個支腳,管夾設置在圓底桶頂端端口的邊緣位置上,管夾對沖水管的一端進行固定,圓底桶的底端開設有螺紋連接口,圓底桶通過螺紋連接口與導流管的一端進行連接與連通。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罩網(wǎng)包括連接器、支架和篩絹網(wǎng),支架與篩絹網(wǎng)連接,篩絹網(wǎng)對支架的底面、側面和頂面進行包覆從而在支架內形成一個獨立空間,連接器設置在支架的頂部,導流管的一端通過連接器與支架、篩絹網(wǎng)連接且與形成的獨立空間進行連通。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包括有螺紋連接口,導流管通過螺紋連接口與支架、篩絹網(wǎng)連接且與形成的獨立空間進行連通。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支架底面的篩絹網(wǎng)上,設置有鉛粒。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的鉛粒的數(shù)量為多粒。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的獨立空間的側面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造流器,造流器與支架的中部連接。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呈彎曲狀,第一支架條的中部與第二支架條的中部固定連接,且連接固定后的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之間的夾角為60°?90°。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條和第二支架條選用玻璃鋼纖維材質制成。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珊瑚幼蟲定向底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罩網(wǎng)高1-1.5m,網(wǎng)罩底邊長3-5m,寬1.5_3m。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5623872SQ201620431767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3日
【發(fā)明人】肖寶華, 楊小東, 廖寶林, 張武財, 謝子強, 朱鳴
【申請人】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 深圳市碧海藍天海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