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袋式面包以及它在大量生產時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袋式面包以及它在大量生產時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在大量生產袋式面包時制造該袋式面包的方法,即,通過將一片面團對半折疊;將模架置于這兩半面團之間;用切刀切割模架的兩側;以及重復該制造處理。
背景技術:
通常,普通的漢堡面包有一些缺點(i)裝入面包片之間的餡可能很容易散落,從而使得視覺上不清潔;以及(ii)由于漢堡包的側部開口,面包餡可能在吃的時候被擠出。本申請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No.2001-1893公開了一種袋式面包和它的制造方法,該袋式面包易于食用和制造,且很容易向各種產品中裝入餡,并通過使產品有獨特的袋形而提高了產品的價值。
韓國專利申請No.2001-1893的、用于制造袋式面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一片面團布置在袋形模架的底部和頂部,并用具有與模架相同形狀且尺寸稍寬的切刀切割該面團片,以便保證內部有袋形空間。不過,當具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面團的橫截面較寬和較復雜時,它有一些缺點由于面團自身的粘性和彈性,在切割過程中很可能有較差的結果;由于設備復雜且難以連續(xù)處理,使得制造成本升高。
而且,當由上述制造方法制成的面團在扁平盤上的第二發(fā)酵處理過程中發(fā)酵時,由于通過發(fā)酵而容積膨脹,因此很難期待該袋式面包有標準的袋形。
發(fā)明概述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標準形狀的袋式面包。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通過優(yōu)化模制處理中的錯誤而提供一種在大量生產時制造袋式面包的方法,該模制處理是制造處理中最重要的處理。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制造袋式面包的方法,包括對合適比例的組分進行揉捏處理;對揉好的面團進行第一發(fā)酵處理;對面團進行模制處理,以便形成袋形;對袋形面團進行第二發(fā)酵處理;以及在爐中進行烘烤處理,其中,在模制處理中對面團片進行對半折疊,以便將面團片布置在模架的底部和頂部;在模架的任一側用切刀連續(xù)切割面團片,以便獲得中間有模架的袋形面團;所獲得的袋形面團在深度為10-25mm的凹形盤中發(fā)酵,以便在第二發(fā)酵處理中形成合適的完全袋形面包。
也可以不采用折疊面團片,而是將寬度比模架寬的兩個薄片布置成一個在模架的底部,另一個在模架的頂部,以便在背面接觸,其中,在發(fā)酵處理過程中,通過有機物粘接而使接觸部分彼此密封。然后,利用切刀來切割面團片。兩側的切口通過沿截面施加給切口的壓力而輕微密封,并通過隨后的發(fā)酵處理而完全密封。需要時,利用輥子來輕微按壓沒有施加壓力的其它接觸部分。
不完全密封的袋形面團通過在凹形盤中的進一步發(fā)酵處理而由于有機物粘接和容積膨脹來完全密封。
下文中只對提供有折疊面團的方法進行詳細說明,以避免重復說明。
在袋形面團的模制處理中,多個模架沿長度方向等間距布置在面團片上。面團片對半折疊,以便覆蓋模架,且利用切刀沿相同方向以特定周期對折疊的面團進行連續(xù)切割。
因為長時間重復操作的微小誤差積累或模架等間距布置中的錯誤可能導致模制處理中的故障和/或連續(xù)處理的中斷,因此,優(yōu)選是使操作與傳感器相連的切刀,以便穩(wěn)定和可靠地操作。
用于形成袋形的模架有連接底部和側表面的圓角形邊緣,并有一側的垂直壁,以便提供標準的嘴。
用于切割面團片的兩側的切刀優(yōu)選是為直線形或在端部分開的“Y”形。
通過本發(fā)明的上述方法制成的袋式面包的外表面具有在前部的開口以及在周圍和端部的密封部分。袋式面包的外表面可以為橢圓形截面,它的寬度比高度長,以便于食用,且兩側和底部的連接處為圓角形狀。而且,袋的外表面具有8至15mm的均勻厚度。
附圖的簡要說明下面將參考附圖介紹本發(fā)明,附圖中
圖1a至1d是本發(fā)明的袋式面包制造方法的示意圖;圖2是用于本發(fā)明的袋式面包制造方法中的切刀的另一實例的剖視圖;以及圖3是本發(fā)明的袋式面包的剖視圖。
10面團片20模架30切刀40凹形盤50外表面60充裝餡的嘴70圓角形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下面參考附圖,圖1a至1b表示了袋式面包的連續(xù)制造處理。本發(fā)明的制造處理包括以下步驟對合適比例的組分進行揉混處理;對揉好的面團進行第一發(fā)酵處理;對面團進行模制處理,以便形成袋形;對袋形面團進行第二發(fā)酵處理;以及在爐中進行烘烤處理,其中,模制處理設置成合適進行自動操作,以便進行大量生產,且通過在第二發(fā)酵和烘烤處理過程中采用合適模架和盤而生產具有所需形狀的標準產品。
如圖1a所示,具有一定寬度和長度的面團片(10)沿長度方向運動。面團片(10)可以連續(xù)供給,但是圖中為了方便只表示了一部分。面團的寬度并不限制,只要它能夠彼此折疊成足夠覆蓋模架。
如圖1b所示,具有袋形的模架(20)以一定間隔布置在面團片上。模架(20)的布置可以人工或自動進行。模架(20)的底部為四邊形,同時側面和底部的連接處為圓角形。在第二發(fā)酵處理過程中,密封部分可以增厚。而且,模架(20)在袋式面包的嘴部處具有一垂直壁,以便防止該嘴部在第二發(fā)酵處理過程中過度發(fā)酵,并獲得具有一致形狀和尺寸的袋式面包。
如圖1c所示,面團片(10)對半折疊,以便覆蓋該模架(20),并用切刀(30)進行切割,以便產生其中包含模架的袋式面包。切刀(30)為直線形或者為在端部分開的Y形。切刀(30)的另一實例有與模架底部相同的形狀,但是稍微寬些,以便使面團有一定厚度。面團的邊緣通過該切刀切割,同時通過施加給面團片的壓力而密封,盡管該密封并不完全。在隨后的發(fā)酵處理過程中,由于加速酵母作用和容積膨脹而導致有機物粘接,局部密封部分幾乎完全密封。密封部分與切割線一起進行烘烤,以便提供具有一致形狀和均一結構的袋式面包。
在切割處理中,切割是在面團片覆蓋模架的整個頂部之后進行的。優(yōu)選是,在面團片覆蓋模架的整個頂部,且通過輕微擠壓而合適布置成模架形狀之后進行切割。
如圖1d所示,密封的面團在凹形盤(40)中進行第二發(fā)酵,該凹形盤(40)的深度為10至25mm,優(yōu)選是大約15mm,以便通過在發(fā)酵過程中利用外部框架將形狀保持在容積膨脹范圍內而形成完全的袋形。
通過用具有直線形或Y形的切刀在特定位置切割以正常速度連續(xù)運動的面團片,可以自動進行制造處理,以便進行大量生產。而且,因為切刀的簡單形狀和狹窄截面,發(fā)生故障的可能性減小。在第二發(fā)酵處理過程中,本發(fā)明采用凹形盤代替扁平盤,以便通過防止形成扁平形而形成具有袋形面包。因此,通過采用具有在一側垂直的壁的模架,本發(fā)明可以提供具有相同嘴部的袋式面包,且通過采用具有10至25mm的凹形盤,本發(fā)明可以提供相同的袋形。
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袋式面包具有同樣厚度的外表面(50)以及同樣的袋形,它有在頂部作為嘴的未密封部分以及在側部和底部的密封部分,以便引入合適的餡。
而且,袋的外表面(50)可以為橢圓形截面,它的寬度比高度長,且內部(60)為平緩彎曲的表面。側部和底部的接頭(70)為圓角表面。該圓角表面通過使用具有圓角模的模架而獲得。當面團通過發(fā)酵而膨脹時,它沿著模的圓角處理接頭,以便提供自然的圓角表面。
接頭部分的該圓角表面有較厚的厚度,因此,當推動圓角表面以便通過嘴向內部裝餡時,不會損壞密封部分。
當使用具有直線形的切刀時(在大量生產時大部分使用這樣的切刀),外表面為矩形,但是與嘴相對的端面彎曲。
例如,當希望平緩彎曲時,只需要凹形盤在嘴的相對部分處有平緩彎曲的形狀,因此,在第二發(fā)酵處理過程中,面團沿該平緩彎曲形狀進行發(fā)酵和膨脹。當希望有較大彎曲時,只需要使模架在嘴的相對部分處有合適的彎曲形狀,并使凹形盤有與模架相同形狀且寬度更寬的底面,這樣,面團在第二發(fā)酵處理過程中膨脹。而且,優(yōu)選是使用“Y”形切刀來代替直線形切刀。
本發(fā)明的袋式面包有平緩彎曲的頂表面和平坦形狀的底表面。但是當需要時,可以通過使模架和凹形盤的底表面有凸形和凹形表面而使該面包有平緩彎曲的底表面。
優(yōu)選是具有厚度為8至15mm的均勻外表面,從而提供足夠的空間,以便在不損壞面包的情況下插入餡。
發(fā)明效果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袋式面包和它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面團片進行對半折疊;將模架置于面團片之間;在模架的兩側連續(xù)切割折疊的面團片,以便形成袋形面團;以及在袋形的凹形盤中烘烤該袋形面團。在大量生產時,本發(fā)明簡單地提供了一些優(yōu)點降低在制造處理過程中的次品率;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改進了標準產品的制造。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大量生產時制造袋式面包的方法,包括對合適比例的組分進行揉混處理;對揉好的面團進行第一發(fā)酵處理;對面團進行模制處理,以便形成袋形;對袋形面團進行第二發(fā)酵處理;以及在爐中進行烘烤處理,其中,在模制處理中對面團片進行對半折疊,以便將面團片布置在模架的底部和頂部;在模架的任一側用切刀連續(xù)切割面團片,以便獲得中間有模架的袋形面團;以及所獲得的袋形面團在深度為10-25mm的凹形盤中發(fā)酵,以便在第二發(fā)酵處理中形成所需要的袋形面團。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大量生產時制造袋式面包的方法,其中在模制處理中,將寬度比模架稍微寬的兩片面團分別布置在模架的底部和頂部;在模架的任一側用切刀連續(xù)切割面團片,以便獲得中間有模架的袋形面團;以及所獲得的袋形面團在凹形盤中發(fā)酵,以便在第二發(fā)酵處理中形成所需要的袋形面團。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大量生產時制造袋式面包的方法,其中在模制處理中,多個模架沿長度方向布置在具有一定寬度和連續(xù)長度的面團片上,并利用切刀以規(guī)則周期重復操作地對面團片進行連續(xù)切割。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在大量生產時制造袋式面包的方法,其中用于形成袋形的模架在連接頂部和3個側表面的邊緣處有一平緩彎曲、在連接底部和側表面的邊緣處有一圓角形狀、并且具有一垂直于除3個側表面外的另一側面的壁,以便形成平的標準嘴。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在大量生產時制造袋式面包的方法,其中所述切刀為直線形或在端部分開的“Y”形。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在大量生產時制造袋式面包的方法,其中袋形面團在凹形盤中進行發(fā)酵和烘烤,該凹形盤具有一袋形槽,該凹形盤的深度為10至25mm,以便形成完全的袋形,并制造標準的袋式面包。
7.一種袋式面包,包括袋形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一近似四邊形的底表面,并具有橢圓形截面,該橢圓形截面的寬度比高度長,以便于食用;以及一內部,該內部在連接頂部和3個側表面的邊緣處具有一平緩彎曲,在連接底部和側表面的邊緣處具有空心圓角形狀。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袋式面包,其中所述外表面具有8至15mm的均勻厚度。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袋式面包以及它在大量生產時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在大量生產袋式面包時制造該袋式面包的方法,它包括對合適比例的組分進行揉捏處理;對揉好的面團進行第一發(fā)酵處理;對面團進行模制處理,以便形成袋形;對袋形面團進行第二發(fā)酵處理;以及在爐中進行烘烤處理,其中,在模制處理中對面團片進行對半折疊,以便將面團片布置在模架的底部和頂部;在模架的任一側用切刀連續(xù)切割面團片,以便獲得中間有模架的袋形面團;所獲得的袋形面團在深度為10-25mm的凹形盤中發(fā)酵,以便在第二發(fā)酵處理中形成合適的袋形面團。
文檔編號A21D8/02GK1638643SQ01823107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4月4日
發(fā)明者劉碩原 申請人:劉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