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動炒茶機。
背景技術:
炒茶是制茶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通過高溫去除青葉中的催化酶,保持葉片綠色。目前的炒茶基本采用人工炒制,這樣的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費時費工,而且人工炒制會因工人的熟練程度而使茶葉質量難于統一,容易出現受熱不均等質量問題,致使茶葉質量難于控制。另外,人工炒制還存在衛(wèi)生不達標的問題。且近年來,我國茶葉消費量增大,為了能有效提高茶業(yè)的烘焙速度、節(jié)約人力勞動量,人們設計、開發(fā)、制造多種了用于炒制茶葉的炒茶機?,F有的炒茶機設備主要采用多槽式翻炒機構、滾筒式翻炒機構或旋轉式翻炒機構,一般將用于盛裝茶葉的筒體固定,在筒體的中心部位轉動設置用于翻動、揉捻茶葉的轉動機構,此種結構形式的炒茶機在炒制茶葉時,由于轉動機構的作用范圍具有局限性,生茶片不能完全被翻炒到,且生茶片在翻炒時不能均勻受熱。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炒茶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炒茶機,包括機架、儲茶斗、輸送帶、稱量槽、控制面板、電動機、鍋槽和日光燈連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有儲茶斗,所述機架下端設有支腿,所述儲茶斗內設有輸送帶,且所述輸送帶下面設有稱量槽,所述稱量槽下部設有電磁鐵和接茶斗,所述機架左側設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內設有顯示屏,所述機架前部右側設有小電機,所述機架右側設有鐵門,所述日光燈連接桿安裝在機架上端,且日光燈連接桿上端設有燈蓋,燈蓋下面安裝有日光燈。
優(yōu)選的,所述電動機通過v帶和齒輪減速器連接,所述齒輪減速器和聯軸器連接,所述聯軸器與滑桿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機架內部設有炒鍋槽,所述鍋槽內部設有壓緊片,且鍋槽底部設有電熱板,所述杠桿通過軸承和鍋槽連接,且杠桿通過滑塊連有滑桿,所述滑塊上設有絲杠。
優(yōu)選的,所述小電機輸出軸與輸送帶連接,且控制面板采用單片機控制系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自動炒茶機,通過設有電動機,以電動機作為動力源,且通過單片機控制系統,鍋槽底部的電熱板自動加熱,當溫度達到移動值后,輸送帶在單片機的控制下輸送茶葉,實現加茶的智能化,在茶葉炒制的過程中,炒制溫度和時間均有單片機控制,可使茶葉得到均勻加熱,提高茶葉品質,結構簡單合理、經濟實用、使用方便,低能耗和易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電動機、齒輪減速器及聯軸器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鍋槽、壓緊片、電熱板及杠桿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鍋槽結構示意圖。
圖中:1日光燈連接桿、2燈蓋、3日光燈、4輸送帶、5儲茶斗、6稱量槽、7控制面板、8聯軸器、9電磁鐵、10接茶斗、11機架、12支腿、13小電機、14鐵門、15電動機、16v帶、17齒輪減速器、18聯軸器、19鍋槽、20壓緊片、21軸承、22杠桿、23絲杠、24滑塊、25滑桿、26電熱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自動炒茶機,包括機架11、儲茶斗5、輸送帶4、稱量槽6、控制面板7、電動機15、鍋槽19和日光燈連接桿1,所述機架11上設有儲茶斗5,所述機架11下端設有支腿12,所述儲茶斗5內設有輸送帶4,且所述輸送帶4下面設有稱量槽6,所述稱量槽6下部設有電磁鐵9和接茶斗10,所述機架11左側設有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面板7內設有顯示屏8,所述機架11前部右側設有小電機13,所述機架11右側設有鐵門14,所述日光燈連接桿1安裝在機架11上端,且日光燈連接桿1上端設有燈蓋2,燈蓋2下面安裝有日光燈3,所述電動機15通過v帶16和齒輪減速器17連接,所述齒輪減速器17和聯軸器18連接,所述聯軸器18與滑桿24連接,所述機架11內部設有鍋槽19,所述鍋槽19內部設有壓緊片20,且鍋槽19底部設有電熱板26,所述杠桿22通過軸承21和鍋槽19連接,且杠桿22通過滑塊24連有滑桿25,所述滑塊24上設有絲杠23,所述小電機13輸出軸與輸送帶4連接,且控制面板7采用單片機控制系統。
本發(fā)明改進在于:該自動炒茶機,通過設有電動機15,以電動機15作為動力源,且通過單片機控制系統,鍋槽19底部的電熱板26自動加熱,當溫度達到移動值后,輸送帶在單片機的控制下輸送茶葉,實現加茶的智能化,在茶葉炒制的過程中,炒制溫度和時間均有單片機控制,可使茶葉得到均勻加熱,提高茶葉品質,結構簡單合理、經濟實用、使用方便,低能耗和易于推廣使用。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