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曲毫綠茶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shù):
曲毫綠茶是由傳統(tǒng)炒青茶轉(zhuǎn)變而來,因外形蟠曲顯毫而得名,如奉化曲毫、羅洋曲毫等。兩千年以來,曲毫綠茶因經(jīng)濟效益顯著,產(chǎn)銷量持續(xù)增加,在國內(nèi)主要綠茶產(chǎn)區(qū)均有生產(chǎn),以浙江省為例,曲毫綠茶知名品牌就有3-4種,占全省名優(yōu)綠茶總產(chǎn)量的10%左右,產(chǎn)值達10億元左右。
曲毫綠茶外形優(yōu)美,風(fēng)味特異,廣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茶葉消費由重外形向重內(nèi)質(zhì)理念的轉(zhuǎn)變,曲毫綠茶茶湯苦澀味普遍偏重,香氣易帶老火的缺點日益明顯,成為制約其產(chǎn)銷量進一步增大的瓶頸。因此,如何在保持曲毫綠茶優(yōu)美外形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滋味、香氣等口感風(fēng)味,促進曲毫綠茶內(nèi)外品質(zhì)的雙重優(yōu)異,成為研究人員和生產(chǎn)企業(yè)極為關(guān)注的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曲毫綠茶加工工藝。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一種曲毫綠茶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攤放:將鮮葉攤放于軟匾或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2cm,并在常溫下放置6-12h,攤放期間輕翻1-3次,攤放程度至葉質(zhì)發(fā)軟、清香透露;
(2)殺青:將步驟(1)處理的攤青葉均勻投入至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投葉量為20-100kg/h,殺青溫度為110-120℃,殺青時間為2-3min,殺青程度至折梗不斷、葉呈暗綠色、葉片表面干爽、茶香顯露;
(3)攤涼回潮:將步驟(2)處理的殺青葉攤放于軟匾或篾簟上,投葉厚度小于2cm,并在常溫下放置15-60min,至葉色保持翠綠程度;
(4)揉捻:將步驟(3)處理的攤涼葉投入揉捻機,投葉量為揉捻機筒體容量的90%,并在常溫下揉捻10-20min,揉捻力度為先輕后重再松,揉捻程度至葉片初步卷成條;
(5)初烘:將步驟(4)處理的揉捻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或名茶烘焙機,投葉厚度小于或等于1cm,初烘溫度為120-130℃,初烘時間6-8min,至葉片含水率35%;
(6)攤涼回潮:將步驟(5)處理的初烘葉攤放于軟匾或篾簟上,投葉厚度小于2cm,并在常溫下放置20-30min,至葉片內(nèi)外水分分布均勻;
(7)炒小鍋處理:將步驟(6)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2.5kg,時間為15-20min,溫度控制為110℃,期間采用以拋為主的操作方式,至葉片初步蟠曲成形、白毫顯露;
(8)炒大鍋處理:將步驟(7)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步驟(7)中投葉量的兩倍,時間為15min,溫度控制為60-90℃,期間采用拋悶結(jié)合的操作方式,炒至蟠曲成形,使葉片達到九成干狀態(tài);
(9)攤涼分篩:將步驟(8)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分篩機,常溫下對葉片進行割頭去末,至在制品回潮均勻;
(10)足烘:將步驟(9)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或名茶烘焙機,投葉厚度小于2cm,足烘溫度為90-110℃,足烘時間10-15min,至葉片含水率5%以下;
(11)冷卻分裝:將步驟(10)處理的足烘葉攤放于軟匾或篾簟上,常溫冷卻后快封。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選用鮮葉的采摘標(biāo)準(zhǔn)為一芽一葉為主,同時兼具部分一芽二葉。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選用鮮葉的采摘標(biāo)準(zhǔn)為一芽二葉為主,同時兼具部分一芽三葉。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選用的滾筒殺青機為40-80型滾筒殺青機。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曲毫茶加工工藝,有效對現(xiàn)有加工設(shè)備、工藝流程等進行了有機整合,本發(fā)明通過采用軟匾或篾簟對鮮葉進行攤放,使葉質(zhì)發(fā)軟、清香透露;攤青葉采用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并將殺青溫度控制在110-120℃,殺青時間控制在2-3min,使得葉片達到折梗不斷、表面干爽、茶香顯露的效果;葉片殺青后經(jīng)攤涼回潮再加以揉捻、初烘,使葉片含水率35%,通過初烘加工工序代替現(xiàn)有綠茶加工技術(shù)中的炒二青工序,有效降低揉捻后茶葉茶汁與鐵片接觸面積,克服茶葉中苦澀味及顏色變暗的缺點;初烘后再次對葉片進行攤涼回潮,確保了葉片內(nèi)外水分分布均勻;緊接著依次進行炒小鍋處理、炒大鍋處理,其中炒小鍋處理時以拋為主,以散發(fā)葉片水分,使葉片初步蟠曲成形、白毫顯露,炒大鍋處理時則采用拋悶結(jié)合的形式,使葉片盡快成形;兩次炒鍋處理后,再經(jīng)攤涼分篩,對葉片進行割頭去末,使葉片回潮均勻;攤涼分篩后再進行足烘,足烘相對于初烘時間更長,以達到慢烘提香的效果。本發(fā)明通過采用上述分段式、粗精結(jié)合的加工方式,有效克服了現(xiàn)有加工工藝中普遍存在的茶湯苦澀味重、香氣易帶老火等缺點,有效提升了茶湯品質(zhì),保證了曲毫綠茶的口感風(fēng)味,有利于提高茶農(nóng)的經(jīng)濟效益,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和市場。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
一種曲毫綠茶加工工藝,以一芽一葉為主、兼具部分一芽二葉的鮮葉為原料,具體加工步驟如下:
(1)鮮葉攤放:將鮮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cm,并在常溫下放置6h,攤放期間輕翻2次,攤放程度至葉質(zhì)發(fā)軟、清香透露;
(2)殺青:將步驟(1)處理的攤青葉均勻投入至40型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投葉量為20kg/h,殺青溫度為110℃,殺青時間為2min,殺青程度至折梗不斷、葉呈暗綠色、葉片表面干爽、茶香顯露;
(3)攤涼回潮:將步驟(2)處理的殺青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5cm,并在常溫下放置15min,此過程要求盡快散發(fā)熱氣,至葉色保持翠綠程度;
(4)揉捻:將步驟(3)處理的攤涼葉投入揉捻機,投葉量為揉捻機筒體容量的90%,并在常溫下揉捻10min,揉捻力度為先輕后重再松,揉捻程度至葉片初步卷成條;
(5)初烘:將步驟(4)處理的揉捻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1cm,初烘溫度為120℃,初烘時間6min,此過程要求高溫快烘,至葉片含水率35%;
(6)攤涼回潮:將步驟(5)處理的初烘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8cm,并在常溫下放置20min,至葉片內(nèi)外水分分布均勻;
(7)炒小鍋處理:將步驟(6)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2.5kg,時間為15min,溫度控制為110℃,期間采用以拋為主的操作方式,至葉片初步蟠曲成形、白毫顯露;
(8)炒大鍋處理:將步驟(7)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5kg,時間為15min,溫度控制為60℃,期間采用拋悶結(jié)合的操作方式,炒至蟠曲成形,使葉片達到九成干狀態(tài);
(9)攤涼分篩:將步驟(8)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分篩機,常溫下對葉片進行割頭去末,至在制品回潮均勻;
(10)足烘:將步驟(9)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1.9cm,足烘溫度為90℃,足烘時間10min,至葉片含水率4%;
(11)冷卻分裝:將步驟(10)處理的足烘葉攤放于篾簟上,常溫冷卻后快封。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二。
一種曲毫綠茶加工工藝,以一芽一葉為主、兼具部分一芽二葉的鮮葉為原料,具體加工步驟如下:
(1)鮮葉攤放:將鮮葉攤放于軟匾上,投葉厚度為1.5cm,并在常溫下放置9h,攤放期間輕翻2次,攤放程度至葉質(zhì)發(fā)軟、清香透露;
(2)殺青:將步驟(1)處理的攤青葉均勻投入至50型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投葉量為30kg/h,殺青溫度為115℃,殺青時間為2.5min,殺青程度至折梗不斷、葉呈暗綠色、葉片表面干爽、茶香顯露;
(3)攤涼回潮:將步驟(2)處理的殺青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8cm,并在常溫下放置35min,此過程要求盡快散發(fā)熱氣,至葉色保持翠綠程度;
(4)揉捻:將步驟(3)處理的攤涼葉投入揉捻機,投葉量為揉捻機筒體容量的90%,并在常溫下揉捻12min,揉捻力度為先輕后重再松,揉捻程度至葉片初步卷成條;
(5)初烘:將步驟(4)處理的揉捻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0.9cm,初烘溫度為125℃,初烘時間7min,此過程要求高溫快烘,至葉片含水率35%;
(6)攤涼回潮:將步驟(5)處理的初烘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6cm,并在常溫下放置25min,至葉片內(nèi)外水分分布均勻;
(7)炒小鍋處理:將步驟(6)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2.5kg,時間為17min,溫度控制為110℃,期間采用以拋為主的操作方式,至葉片初步蟠曲成形、白毫顯露;
(8)炒大鍋處理:將步驟(7)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5kg,時間為15min,溫度控制為70℃,期間采用拋悶結(jié)合的操作方式,炒至蟠曲成形,使葉片達到九成干狀態(tài);
(9)攤涼分篩:將步驟(8)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分篩機,常溫下對葉片進行割頭去末,至在制品回潮均勻;
(10)足烘:將步驟(9)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1.8cm,足烘溫度為100℃,足烘時間13min,至葉片含水率4.5%;
(11)冷卻分裝:將步驟(10)處理的足烘葉攤放于篾簟上,常溫冷卻后快封。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三。
一種曲毫綠茶加工工藝,以一芽一葉為主、兼具部分一芽二葉的鮮葉為原料,具體加工步驟如下:
(1)鮮葉攤放:將鮮葉攤放于軟匾上,投葉厚度為2cm,并在常溫下放置12h,攤放期間輕翻2次,攤放程度至葉質(zhì)發(fā)軟、清香透露;
(2)殺青:將步驟(1)處理的攤青葉均勻投入至60型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投葉量為60kg/h,殺青溫度為120℃,殺青時間為3min,殺青程度至折梗不斷、葉呈暗綠色、葉片表面干爽、茶香顯露;
(3)攤涼回潮:將步驟(2)處理的殺青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cm,并在常溫下放置60min,此過程操作要求盡快散發(fā)熱氣,至葉色保持翠綠程度;
(4)揉捻:將步驟(3)處理的攤涼葉投入揉捻機,投葉量為揉捻機筒體容量的90%,并在常溫下揉捻15min,揉捻力度為先輕后重再松,揉捻程度至葉片初步卷成條;
(5)初烘:將步驟(4)處理的揉捻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或名茶烘焙機,投葉厚度為0.8cm,初烘溫度為130℃,初烘時間8min,此過程要求高溫快烘,至葉片含水率35%;
(6)攤涼回潮:將步驟(5)處理的初烘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cm,并在常溫下放置30min,至葉片內(nèi)外水分分布均勻;
(7)炒小鍋處理:將步驟(6)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2.5kg,時間為20min,溫度控制為110℃,期間采用以拋為主的操作方式,至葉片初步蟠曲成形、白毫顯露;
(8)炒大鍋處理:將步驟(7)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5kg,時間為15min,溫度控制為90℃,期間采用拋悶結(jié)合的操作方式,炒至蟠曲成形,使葉片達到九成干狀態(tài);
(9)攤涼分篩:將步驟(8)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分篩機,常溫下對葉片進行割頭去末,至在制品回潮均勻;
(10)足烘:將步驟(9)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1.5cm,足烘溫度為110℃,足烘時間15min,至葉片含水率3%;
(11)冷卻分裝:將步驟(10)處理的足烘葉攤放于篾簟上,常溫冷卻后快封。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四。
一種曲毫綠茶加工工藝,以一芽二葉為主、兼具部分一芽三葉的鮮葉為原料,具體加工步驟如下:
(1)鮮葉攤放:將鮮葉攤放于軟匾上,投葉厚度為1.3cm,并在常溫下放置9h,攤放期間輕翻2次,攤放程度至葉質(zhì)發(fā)軟、清香透露;
(2)殺青:將步驟(1)處理的攤青葉均勻投入至70型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投葉量為80kg/h,殺青溫度為115℃,殺青時間為2min,殺青程度至折梗不斷、葉呈暗綠色、葉片表面干爽、茶香顯露;
(3)攤涼回潮:將步驟(2)處理的殺青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8cm,并在常溫下放置25min,此過程操作要求盡快散發(fā)熱氣,至葉色保持翠綠程度;
(4)揉捻:將步驟(3)處理的攤涼葉投入揉捻機,投葉量為揉捻機筒體容量的90%,并在常溫下揉捻18min,揉捻力度為先輕后重再松,揉捻程度至葉片初步卷成條;
(5)初烘:將步驟(4)處理的揉捻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1cm,初烘溫度為128℃,初烘時間7min,此過程要求高溫快烘,至葉片含水率35%;
(6)攤涼回潮:將步驟(5)處理的初烘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5cm,并在常溫下放置23min,至葉片內(nèi)外水分分布均勻;
(7)炒小鍋處理:將步驟(6)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2.5kg,時間為17min,溫度控制為110℃,期間采用以拋為主的操作方式,至葉片初步蟠曲成形、白毫顯露;
(8)炒大鍋處理:將步驟(7)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5kg,時間為15min,溫度控制為75℃,期間采用拋悶結(jié)合的操作方式,炒至蟠曲成形,至葉片達到九成干狀態(tài);
(9)攤涼分篩:將步驟(8)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分篩機,常溫下對葉片進行割頭去末,至在制品回潮均勻;
(10)足烘:將步驟(9)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1.5cm,足烘溫度為95℃,足烘時間13min,至葉片含水率4.5%;
(11)冷卻分裝:將步驟(10)處理的足烘葉攤放于篾簟上,常溫冷卻后快封。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五。
一種曲毫綠茶加工工藝,以一芽二葉為主、兼具部分一芽三葉的鮮葉為原料,具體加工步驟如下:
(1)鮮葉攤放:將鮮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7cm,并在常溫下放置10h,攤放期間輕翻2次,攤放程度至葉質(zhì)發(fā)軟、清香透露;
(2)殺青:將步驟(1)處理的攤青葉均勻投入至80型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投葉量為100kg/h,殺青溫度為120℃,殺青時間為3min,殺青程度至折梗不斷、葉呈暗綠色、葉片表面干爽、茶香顯露;
(3)攤涼回潮:將步驟(2)處理的殺青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2cm,并在常溫下放置25min,此過程要求盡快散發(fā)熱氣,至葉色保持翠綠程度;
(4)揉捻:將步驟(3)處理的攤涼葉投入揉捻機,投葉量為揉捻機筒體容量的90%,并在常溫下揉捻20min,揉捻力度為先輕后重再松,揉捻程度至葉片初步卷成條;
(5)初烘:將步驟(4)處理的揉捻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0.6cm,初烘溫度為127℃,初烘時間7min,此過程要求高溫快烘,至葉片含水率35%;
(6)攤涼回潮:將步驟(5)處理的初烘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cm,并在常溫下放置25min,至葉片內(nèi)外水分分布均勻;
(7)炒小鍋處理:將步驟(6)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2.5kg,時間為20min,溫度控制為110℃,期間采用以拋為主的操作方式,至葉片初步蟠曲成形、白毫顯露;
(8)炒大鍋處理:將步驟(7)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5kg,時間為15min,溫度控制為75℃,期間采用拋悶結(jié)合的操作方式,炒至蟠曲成形,使葉片達到九成干狀態(tài);
(9)攤涼分篩:將步驟(8)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分篩機,常溫下對葉片進行割頭去末,至在制品回潮均勻;
(10)足烘:將步驟(9)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1cm,足烘溫度為90℃,足烘時間11min,至葉片含水率3.5%;
(11)冷卻分裝:將步驟(10)處理的足烘葉攤放于篾簟上,常溫冷卻后快封。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六。
一種曲毫綠茶加工工藝,以一芽二葉為主、兼具部分一芽三葉的鮮葉為原料,具體加工步驟如下:
(1)鮮葉攤放:將鮮葉攤放于軟匾上,投葉厚度為1.6cm,并在常溫下放置11h,攤放期間輕翻2次,攤放程度至葉質(zhì)發(fā)軟、清香透露;
(2)殺青:將步驟(1)處理的攤青葉均勻投入至80型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投葉量為90kg/h,殺青溫度為115℃,殺青時間為2min,殺青程度至折梗不斷、葉呈暗綠色、葉片表面干爽、茶香顯露;
(3)攤涼回潮:將步驟(2)處理的殺青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5cm,并在常溫下放置30min,此過程要求盡快散發(fā)熱氣,至葉色保持翠綠程度;
(4)揉捻:將步驟(3)處理的攤涼葉投入揉捻機,投葉量為揉捻機筒體容量的90%,并在常溫下揉捻20min,揉捻力度為先輕后重再松,揉捻程度至葉片初步卷成條;
(5)初烘:將步驟(4)處理的揉捻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1cm,初烘溫度為123℃,初烘時間7min,此過程要求高溫快烘,至葉片含水率35%;
(6)攤涼回潮:將步驟(5)處理的初烘葉攤放于篾簟上,投葉厚度為1cm,并在常溫下放置25min,至葉片內(nèi)外水分分布均勻;
(7)炒小鍋處理:將步驟(6)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2.5kg,時間為20min,溫度控制為110℃,期間采用以拋為主的操作方式,至葉片初步蟠曲成形、白毫顯露;
(8)炒大鍋處理:將步驟(7)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雙鍋曲毫機,投葉量為5kg,時間為15min,溫度控制為90℃,期間采用拋悶結(jié)合的操作方式,炒至蟠曲成形,使葉片達到九成干狀態(tài);
(9)攤涼分篩:將步驟(8)處理的在制品投入至分篩機,常溫下對葉片進行割頭去末,至在制品回潮均勻;
(10)足烘:將步驟(9)處理的攤涼葉投入至微型烘干機,投葉厚度為1.8cm,足烘溫度為100℃,足烘時間13min,至葉片含水率4%;
(11)冷卻分裝:將步驟(10)處理的足烘葉攤放于篾簟上,常溫冷卻后快封。